生妹妹的時候,我欣喜若狂。有愛家的工程師、兩個體健的兒子、有房子有車子,再得到一個女兒,我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圓滿,原來一切才剛開始。
四個月的時候發現她全面性遲緩、全身肌肉張力不足,我們跑遍了基隆、台北各大醫院想找出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十個月,開始了漫漫長路的早療,直到她上國小,復健沒有停過。
2歲做第一次發展評估,治療師建議我們讓孩子去上幼稚園,被拒絕好多次,園長不是要我們把孩子送特教,就是要我們讓孩子大一點再上學,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孩子被拒絕,讓媽媽這樣的慌張和無助。
2歲的時候說話沒有人聽得懂,領了中度語言障礙手冊。每個禮拜到台北長庚去上語言治療課四年,專業的治療師發現她有重度的遠視和中耳積水,戴上了厚厚的遠視眼鏡、每年寒假開刀做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原來一個孩子要看清楚、要聽清楚,竟然不是理所當然。
到台大照了腦部斷層,發現她的腦部灰質過少,醫生宣告她一輩子是學習障礙。我才知道,原來不管怎樣努力,都沒辦法對抗上天給她的特別,我無法改變她腦部的結構。
4歲的時候因為肌肉張力不足,只能走3步就跌倒,沒辦法跑跳,領了中度肢體障礙手冊。帶她每個禮拜到台北去上體操課訓練肌耐力和協調,7歲的時候參加了全國的體操比賽,雖然成績是全場的最後一名,但是她完成所有的動作,那一刻我淚流不止,我只希望她能夠走穩一點、走遠一點,沒想到教練給這個沒有分數的孩子一個上台的機會。
6歲的時候做了上國小前的智力測驗,這個孩子不會仿寫、看不懂任何字、連名字都不會寫,做測驗時完全看不懂題目,拿到了中度智能障礙手冊。
七年不間斷的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開刀、復健、體操....幾乎塞滿我的生活,每天下班追趕著上治療課的時間。上國小時她走路跑跳都沒有問題、可以正常溝通,除了偶爾尿褲子,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錯,我想,除了無法識字寫字,其他的能力應該都足以應付國小的課程。
入學三個月,才發現她沒有上過體育課,因為有中度手冊,老師以為她體弱又肢障,沒有觀察到她的行動自如可以跑跳翻跟斗,每次上體育課就只能坐在旁邊,不會被球打到的角落。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整整七年早療的努力,抵不過一張身心障礙手冊,被剝奪受教權,不需要詢問和溝通,竟然是這樣粗暴。
我不是沒有努力,而是用盡所有氣力,只想讓這個孩子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一下子我所有的努力崩解,撐了七年的韌性秒速斷裂,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努力,陷入嚴重的憂鬱,好多次都很想帶她離開人世,如果我們都離開,是不是就不需要這麼辛苦、不需要接受歧視和剝奪?
沒有親身走過這個歷程,沒辦法體會一個特殊孩子要好好在教室上課前,需要多少努力,沒辦法想像原來只是沒辦法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課,就可以讓一個媽媽痛苦萬分,當力氣用盡時想要走上絕路。
我從一個所有評鑑都特優的組長,成了一個特殊孩子的媽媽,嘗盡人情冷暖。從那時開始我封閉自己,把所有時間留給孩子和家人,不再參加任何的聚會和出遊,每天早上7:30踏進教室後,除了上廁所以外,直到下班,沒有離開過教室。
每一次只要有狀況發生,就會有人批評我的人際關係差,其實我是沒有人際關係,弄不懂哪一次是真心?分不清對著我套話的人,背後議論什麼。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公事幾乎跟任何人沒有互動。
聽過我的聲音就能知道,極其沙啞低沉,在妹妹入學前,我從來沒有演講過,但是我很想讓更多老師知道特殊的孩子要經歷很多的辛苦才能來到我們的面前,也想提醒更多的老師去注意孩子的狀況、尊重孩子的受教權。
我想的是能不能不需要跟我一樣生一個特別的孩子來親身經歷,就能讓更多人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和辛苦?
我用特殊孩子媽媽的角色分享前半段:「我們都設身處地想想,如果班上那個特殊的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幫助他呢?用更多的方法來讓他融入課程?在孩子孤單的時候,替他身邊找個朋友?」
每個父母都期許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我只期待在我有生之年,妹妹能看得懂我寫給她的情書,有些家長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呼吸、好好走路,可是很多時候,沒有機會選擇。
我用在高年級20幾年的教學經驗分享後半段,想要提供老師們一些班級經營和帶特殊生的方法,希望能和老師們一起想想辦法來幫助這些無助的孩子和家長。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都能緩一下,不要因為一時的氣憤不小心傷了孩子,我也希望在校園中遇到任意對待孩子的老師,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去維護孩子的權益。
在學校的每一場結束前,我都鞠躬拜託現場的老師,我也想要懇求線上所有的老師:「如果在您的教學生涯中遇到我家妹妹,遇到跟她一樣慢的孩子,能不能拜託您們,都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在他們困難的時候替他們想想辦法,好不好?謝謝您們。」
我不能改變她的障礙,但是我努力改變對待這些孩子的方式和求學的環境。
曾經有很多怨懟,現在我感謝上天給我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12年,讓我得到很多寶貴的經歷、了解很多孩子和家長的需要和困難,接受特教服務,才知道資源班老師的辛苦和資源的不足。慶幸自己有這麼多的能力和資源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也慶幸當年在最痛苦的時候沒有往下跳下去,才能看到妹妹現在這麼多的進步和美好。
Photo by 電競說書人Vocal
國小體操動作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翻滾吧男孩》從 2003 年開始拍攝,紀錄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小成員們的生活點滴,他們辛苦練習的汗水與淚水,他們的教練對小朋友的付出、耐性與嚴格,有笑、有淚、溫馨又勵志...
.
2021 年看《翻滾吧!男孩》,感觸跟當年觀賞時截然不同。
.
從 2003 年到 2021 年,#李智凱 終於在奧運場上拿下銀牌,近二十年的努力,總算開花結果。《翻滾吧!男孩》片中有一幕,教練幫小朋友壓筋,小朋友(黃克強)痛得眼淚直掉,另一個孩子對著鏡頭說:「他是休息三天,變硬了。」三天不訓練,身體就會不柔軟,又得重新適應練習體操的辛苦。這場戲說明了所有運動賽場上,短則數秒、長則數小時的拼搏,都是場外辛苦訓練無數日子所得出的成果。
.
一如 #林育信 教練在片中所說:「當要帶這六、七個小朋友,我就有這樣想過,一定到最後,最厲害最好的,也只有兩、三個,體操就是這樣子,就是很現實,它是非常痛苦的,#撐到最後的人就是他的。」即便是練武奇才,也得付出相當的努力,才可能成為賽場上的佼佼者。
.
另外,練習時的分數跟比賽時的分數不同,林育信教練一直告誡選手們,練習時是打基礎、狀況模擬、自我鞭策,到了賽場,就是各方壓力同時聚集在那一瞬間,能不能扛住壓力,減少失誤,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緊要關頭卻無法得獎,常常不是選手的能力不足,而是臨場反應未如預期,抗壓性絕對是每個選手都要面對的心魔。
.
#林育賢 導演興起拍攝《翻滾吧!男孩》的念頭,是在兄長以前的體操團隊照片中,看見林育信與他的子弟兵相似的身影。當年兄長與他的夥伴們在體操場上獲得優異成績,進入國中後,大夥漸漸走上不一樣的道路。對林育賢導演來說,拍攝《翻滾吧!男孩》,既是要記錄下這些孩子純真熱情充滿衝勁的身影,也像是要留一個紀念,紀錄下這些孩子最快樂、最辛苦,也最純粹的時光,也許在另一個十年後回看這部影片,他們會對著影片中的自己微笑,並且帶著些許的感慨吧。
.
《翻滾吧!男孩》尾聲,鏡頭拉到一年後,年紀最小的小恩本是隊上實力最弱的孩子,如今代表學校出賽,在場上有著優異表現。而被戲稱為「兩分先生」的小軒,鞍馬項目始終翻不過兩圈,一年後,也能順利完成鞍馬動作。阻止人們前進的原因有百百種,但願意扛住辛苦與壓力繼續邁進的人,就有機會克服難關,邁向下個關卡。
.
《翻滾吧!男孩》的片尾字卡寫著:「#或許十年後奧運場上他們將再度翻滾!」很開心這樣的願景,在現實人生中上演了!
國小體操動作 在 韓順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李智凱為台灣體操界拿下銀牌
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奧運體操項目的獎牌得主
這是台灣體操10年以上的血淚史
10年前我讀大學,剛開始接觸與練習體操時
看了翻滾吧男孩的紀錄片
被影片中林育信教練帶小朋友刻苦的訓練啟發
而如今這些教練的奮鬥,終於帶出國際級的選手
當時我在台東讀書與訓練
也看到台東體操小朋友,在資源困頓的環境下苦練
台東台坂國小的體操教練,也在教育的奮鬥中去世
台東的代表游朝偉,在東奧開始的前幾天練習時
右膝十字韌帶斷裂,無法出賽,無法一圓奧運夢
當大家只為勝利的選手喝采時,在現場的我看到的都是血與淚
有時常在想,這大概就是體操吧!
我的兩年體操訓練,其實比練跑酷讓我受了更多傷
不過這經歷讓我比台灣大多的跑酷人多了兩點
1. 更追求循序漸進的動作訓練法
2. 更注重自我要求,沒有痛苦沒有成長的意志
我認為不同的運動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肢體動作與運動哲學
如果跑酷是代表無邊無際的創意與自由
那麼體操是代表無窮無盡的追求與自律
然後練鞍馬撞到真的很痛
是會痛到讓你以後做動作會怕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