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活的星期二有二十八個 】一年逾期三次以上
⠀
你知不知道你在每個星期二,只有星期二,的時候都在做什麼?這是一個有點珊瑚色的問題。此刻,我重新顯示每一則我在星期二發佈的貼文,發現星期二的我原來那麼創作。星期二哪來的時間創作?或許應該說,我喜歡在星期二的時候假裝自己是完成的,是有餘裕的。唯一能讓我看起來自由的事情只有寫。
⠀
太多人來問賈桂琳的事了,最近一個相關的訊息是:「很想要這本詩集。若不能購買的話能否到府上借閱?」撇除賈桂琳只是一個貓那樣的藉口的可能,這訊息令我想起那些佳話:學長姊們會到國家圖書館,預約借閱似乎在某個深處的《備忘錄》。書不能攜出館,於是小心翼翼捧著,拿去影印,幾個人圍著一本書禱告啊什麼的,然後把它供回某個想像中的書架去(沒有人能確定,因為書是交給館員)。曾幾何時聽說國家圖書館的《備忘錄》也不外借了,剩下這個故事在圖書館界流傳。
⠀
我提這事的意思是,大家知道怎麼申請 ISBN 嗎?習慣偷些時間的方法是,在書真的排好之前就把部份內容、目錄、書封等資料傳真給國圖,附上書名作者等必要資訊,幾周後收到碼號以便設計師使用。書成之後,國圖要求回寄該書兩份存參。我酷愛這個過程,愛到至今仍特意要到超商使用一台萬能機器的傳真功能進行這一切。不管是不是出版社發行,書總得有個 ISBN 碼才有那個懂的樣子。像喝薑母鴨的湯之前要先往碗裡倒個半碗米酒那樣懂。
⠀
我是說,《鼻音少女賈桂琳》的 ISBN 碼是真的。是我自己去申請的。
⠀
也就是說,國家圖書館是借得到賈桂琳的。而且我那時候好像故意出錯,寄了各一個顏色三本過去。
⠀
你真的不用來我家。唯一的問題是台北好像又顯得更倨傲了一點,以及我不確定國圖後來選了哪個顏色的賈桂琳供調閱?她們會輪流嗎。她們會等到其中一本破舊到退休了才換人嗎。上國圖網站搜尋,顯示她們在中庫 B。中庫 B 是在哪裡?
⠀
如果要從我星期二寫過的東西裡選一篇最愛的,我會選:
⠀
⠀
⠀
❝「市區的家的屋頂很博愛。它是個好幾棟公寓連在一起的屋頂。手上拿著小時候明明在超商就買得到的即可拍,包裝上煞有其事的用英文寫『有閃光燈!』還加上驚嘆號,像迎面走來的大叔對著你大喊『我有雞雞!』那樣。有閃光燈很偉大嗎?聽說即可拍在九〇年代停產了。也許九〇年代是一個能把什麼事都說得很偉大的年代,不像我們,我們沒有什麼事好說了,連在路上找人聊天都顯得沒有創意。
⠀
屋頂再上去還有屋頂。爬上鐵梯,那裡有一些看起來比下層的天線更偉大的天線,還有一些比地上的植物更糜爛的植物,它們纏在一起,樓下住戶的電視訊號也許摻了不少維管束裡的生物電流。都是一樣的,雨水通過莖來到葉子,晚上八點的連續劇通過天線來到你的房間,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活下去了不是嗎?
⠀
天開始黑了,即可拍只有二十七張底片。當然還有明天,可是九〇年代已經用完了。也許我該重複強調我有雞雞的這件事,因為也許將來,由於缺乏利潤、科技進步或者消費者習慣等等因素,雞雞就在某天像即可拍一樣停產了也說不定。」
⠀
⠀
⠀
最後三天。
⠀
⠀
⠀
⠀
⠀
⠀
▍三十歲特設企劃|鏡子問題:分享你所擁有的詒徽線上展 ‧ 公開徵件
⠀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擁有一些別人的片段。截圖。訊息。照片。限動。錄音。再怎麼默默無名的人。都有一點什麼存在別人的硬碟裡。
⠀
點進連結。上傳任意你所擁有的。與蕭詒徽相關的內容。可能是和朋友聊天時聊到。可能是聽講座時偷錄。可能我簽過你的六孔畢業紀念冊。可能是滑交友軟體發現這傢伙手寫我的作品當頭像。可能在公車上看見台北文學什麼什麼的節錄公車詩。
⠀
徵件上傳自九月二日三點零二分。至九月三十日三點零二分截止。我將會把收到的內容以線上網頁形式公開展出。那就是我所不擁有的我。在我以外的地方到處出生的我。
⠀
是。你們都是我的作者。
⠀
⠀
▍投件連結入口
https://c0ujkxyqs3l.typeform.com/to/QaLzFqdd
▍比較有趣的投件連結入口
https://iifays.com
國家圖書館線上調閱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政府與納稅人支持的學術論文,不應該成為 #一家壟斷 #獨佔市場 的獲利工具!
學術論文資料庫是公共財,應該幫助更多沒有經濟資源的學生與對學術有興趣的年輕世代,而不是成為一家公司到中國擅改作者文章標題的 #發大財 工具。集體的心血不應該成為商業的壟斷!
近來華藝公司學術論文資料庫輸出到中國卻遭到 #華藝允許中方「紅色審查」事件,引起學術界嘩然。
我身為學者出身的立委,除了關注華藝授權中方以中共法令審查學術論文的問題,關注學術自由;其實更加關注為何臺灣期刊論文商業市場形成目前由華藝公司壟斷的現況。
因為 #商業化 和 #一家獨大資料庫,導致:
1⃣ 臺灣研究者沒有太多公開及流通論文方式的選擇,例如《台灣社會學》期刊從2001年創刊開始就一直實踐全文免費開放下載模式,但因為沒加入華藝資料庫,使期刊論文難以流通或被引用,最後不得已只好加入華藝。
2⃣ 本次事件發生後,還需由各大學、研究單位或著作權人自力救濟向華藝抗議或提起訴訟。
3⃣ 幾乎所有想要閱讀臺灣學術論文者,都必須付費加入華藝會員或購買點數單篇付費(除在大學體系內已由圖書館付費購買外),依華藝公告的標準,在臺灣下載一篇碩博士論文是200元、其他論文則是一頁4元(每篇論文大約30至50頁)。
#臺灣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我認為臺灣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預算支持,生產知識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知識公共化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
但是長期以來,只有國家圖書館做了碩博士論文、臺灣期刊論文索引、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系統,只能「查詢」但多半無法閱讀或下載到全文;若需要閱讀全文,扣掉直接到圖書館閱讀或調閱實體書外,想要即時線上閱讀則常常不得已必須到華藝網站付費取得。
#國際開放使用運動倡議超過20年
知識應該是公共財,國際學術圈為了對抗資料庫商業化或高額收費,陸續發起 #開放取用(open-access) #OA模式,推動 #論文開放免費取得,至今已20多年。
🔎1998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為增進研究資源之開放取用,和其他改革倡議者組成SPARC(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聯盟,推動學術期刊的開放取用運動。
🔎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
🔎2003年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
🔎2003年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開放取用的柏林宣言。
🔎PLos公共科學博物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2011年哈薩克22歲研究生艾爾巴金寫程式Sci-Hub設法取得昂貴期刊內容,供人免費下載。
🔎2011年普林斯頓大學要求校內學者不得將研究排他性授權予資料庫業者。
🔎2012年哈佛大學圖書館要求全校教師、研究員,研究成果改採OA形式發表。
🔎2014年荷蘭教科文部聯合國內大學,與資料庫業者集體談判,抵制高額費用。並訂下兩大談判目標:2016年期刊4成內容轉為OA發表;2024年100%轉型為OA模式,荷蘭大學願意支付較高刊登費,但不願意再付訂閱費。
#臺灣已晚20年
#現在推動知識公共化正是時候
華藝的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
國際已經發展出「開放取用」模式,優點包括提升學術影響力、增加潛在讀者、提升著作被引次數、促進學術傳播、免費取得所需資訊等。
臺灣已經晚了國際20年,在著作權觀念提升以及跟上國際學術趨勢的現況下,正是推動開放取用模式的好時機。
我今天召開記者會,邀請 莊競程 有志者是競程、 台灣社會學會 理事長林國明、 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 經濟民主連合 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律師、 臺大博士候選人林凱衡及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會長吳依潔,提出建議。
我們認為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 正是時候,大家的精彩發言 👉可點進圖片閱讀。
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負起責任,蒐集各方意見,規劃期程及逐年編列預算,包括先從臺灣期刊及大學開始推動「開放取用」模式、建置或完善現有資料庫、引進全文下載、推廣臺灣研究成果至國際場域等。
我將會持續和科技部及教育部研商,讓臺灣學術界跟上國際趨勢,讓知識成為公共財,不再被商業壟斷。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國家圖書館線上調閱 在 論文,點選連結後可查得典藏位置 - Facebook 的必吃
是近日推出的新功能,表示國家圖書館已有典藏該紙本論文, ... 您需要先利用電腦進行線上調閱,才能親自到國圖取得該原件資料在館內閱覽或影印哦! ... <看更多>
國家圖書館線上調閱 在 Re: [討論] 關於國圖的圖書調閱- 看板libr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每當話題提到國圖,我就有很多話想說。
除了在那待了好幾年,有說不完的經歷外,
也是以一個圖資系學生,卻在國圖看到很多詭異的圖書館生態,不吐不快。
文章很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完。
而且我離開國圖有一陣子了,如果有些狀況不一樣了,也請告訴我。
關於這個話題,我想必須要先區分幾個層面談起。
第一是國圖的大部分館藏資料為什麼要調閱?
三個原因:
1.是國圖作為國家典藏文獻的中心,閉架管理有助於維持圖書的狀況。
2.部分館藏是具有文物價值的圖書。
3.閱覽空間不足於支持開架閱覽。
前兩個是標準答案,第三個是國圖的實際情況。
第二個是國圖的調閱方式,國圖的調閱方式基本上有兩種,
第一種完全人工,如期刊、日韓文、藝術、政府出版品、善本、漢學皆是如此。
都是讀者手寫調閱單交由館員,由館員至書庫取書。
而這些地方的書庫都位於同一層樓,
除了我印象中有一些很舊的期刊是在地下室密集書庫。
第二種就是部分人工,也就是你說速度很慢的一般圖書。(應該還是以五年前為區隔)
是由讀者線上調閱,書庫電腦出單,書庫館員根據書單取書送到櫃臺。
櫃臺在二樓(再次強調,國圖一進去就是二樓了。),書庫在六、七樓,
地下室密集書庫也有一些的樣子。
一般來說,書庫的人員在電腦出單後,會累積幾張,再交由各館員去拿書,
等同一批的書到了後,由電梯送二樓。
基本上這個流程沒有太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容後再述。)
電腦出單要時間,書庫人員只有幾個,一定得等書單累積到一定數量才會動作,
這也要時間,因為要把書從七樓送到二樓,所以要等一批書送也要時間。
東加西加,兩年前我們都是抓15-20分鐘,假日約30分鐘。
這個流程很難再快了,除非是針對幾個因素,
1.增加書庫人員(以前是館內編制工讀生,我上次回去發現都轉外包了。)
2.多一台電梯,隨到隨送。(櫃臺後面只有一臺,變不出來了。)
3.改成開架閱覽,皆大歡喜。(不過書庫很擁擠,我偶而去都覺得會有幽閉恐懼症了。)
其他的,我想不到了。
當然你應該認為以上都是推託之詞,我也承認。
話說回來,
你說你等到50分鐘,都沒有跟櫃臺反應嗎。
舉例來說,依我以前站二樓總服務台的例子,
如果讀者是要找數量很多的套書,往往會先到總服反應,
一般而言,館員通常會答應用手寫調閱單,一次拿全套下來,
讓讀者幾本幾本的換著看。(當然這是通融措施,非一般規定流程)
如果要的是較為分散的圖書,也通常會跟讀者討論出他比較可以接受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之後有這種情形,不妨到總服反應。
以上是沒建設的意見,純粹告訴你事實。
以下是重點,
堂堂一個國家圖書館,沒有效率是誰害的!
不是國圖不想改,而是國圖扛不起畸形的台灣圖書館生態!
你也說了,漢學調閱快是因為調閱量少。
去過國圖的就知道,國圖的人潮太多了,早就多到館舍跟人力早就無法負荷的程度。
研究生、大學生、一般民眾、高中生、精神病患、遊民,這些人都是國圖應有的讀者嗎。
國圖假日的人次可以破3000,同時在館可以有1000多人,國圖的閱覽品質一塌糊塗。
一個圖書館連最基本的閱覽品質都做不到,它怎麼能有效率。
高中生老是用公文來國圖找辯論、科學比賽的資料,那高中圖書館是擺好看的嗎。
學校讓學生參加比賽,卻不提供學生資源,把學生推給國圖。
國圖裡滿滿的大學生,問題是大學圖書館不是為了學生蓋的嗎,
如果教授、學生要的館藏,大學無法準備,那這個大學有什麼資格招學生。
我很高興有版友提到這點,證明這問題大概是學校裝鴕鳥,假裝沒發現。
一般民眾更是別說了,公共圖書館擺在那,你為什麼要來國圖看小說,吹冷氣。
因為台灣的公共圖書館要什麼沒什麼。
畸形的台灣圖書館生態的禍首就是各層級的圖書館總是不改善自己,
反正到國圖很方便,國圖又沒有什麼限制,何必充實館藏。
讀者找不到書自己會去國圖啦。
幫兇就是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反正國圖方便,所以就到國圖來的讀者。
拿著密密麻麻的書單,卻沒有先去查過自己學校的圖書館,或是國圖有沒有。
明明自己學校有,就是要來國圖,或是來了國圖發現沒有,就乾脆找其他的。
這種人太多了。
我除了打工,很少去國圖,因為我知道台灣不是只有國圖這個圖書館。
國圖面對這種畸形的環境,又是不被重視的公家單位,根本不敢從實質面來改善。
要怎麼提昇效率,最簡單的方法,限制入館資格。
1.學法國
資格沒限制,但是要付高昂的辦證費用,我記得有兩日、兩週、一年等證別。
2.學英國
資格限制,讀者必須先辦理一份入館證,入館前需準備相關文件,
並完成一道申請手續。需經過入館審理中心(Reader Admission Office)的面談手續,
通過面談後才能取得入館證,重點是使用期限也因個人需求不同而長短不一。
因為國圖沒錢增加設備、人力。篩選讀者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國圖這樣做,我跟你保證國圖會很有效率。但是國圖敢嗎!
這些話有點重,但不是針對你,因為我相信會去漢學的人應該是真的有需要去國圖的。
※ 引述《Schmetterlin (夢蝶)》之銘言:
: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國圖的國書調閱很沒有效率。
: 一個月前的禮拜五,我總共需要調閱十幾本書,我不是想閱讀,只是想確認是不是
: 我需要的書。
: 通常調閱一次要等上至少三十分鐘,十幾本書就要調閱好幾次,其中一次還讓我等
: 了將近五十分鐘,這對於研究人員而言實在是很沒有效率。
: 也許圖書館方面可以拿種種原因來辯解,也許調閱的作業量龐大,也許是硬體的關
: 係,也許是制度的問題。但是不論什麼樣的原因,都不應該作為不必改善的藉口。
: 堂堂一個「國家」圖書館,竟然無法展現出效率,不是很好笑嗎?
: 期刊的調閱過去都需要三十分鐘,那一次已經減少到二十分鐘了,我想這應該是改
: 善之後的成果吧。
: 六樓的漢學區調閱的速度就很快,大約等十分鐘就可以拿到書了,應該是因為藏書
: 量少,調閱量也少的關係。我衷心期盼一樓的調閱速度可以有辦法和漢學區一樣快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254.69.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