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
「大腸鏡晚一點做可不可以?」
自從升級成三級防疫之後,很多原本計畫在五月中要檢查的民眾,被迫延遲到這個月才做內視鏡檢查,其中有幾位是因為糞便潛血陽性,需要做大腸鏡進一步釐清原因,在等待的這幾個月心中應該是忐忑不安,想早點做檢查又怕進醫院染疫。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延遲檢查和治療在國內外普遍造成了新的醫療危機,此情形如未改善,未來勢必造成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上升。
近年來衛生單位(衛生所)對於糞便潛血陽性個案的追蹤非常積極,一旦篩檢到陽性,都會主動以書面及電話通知個案去胃腸科或直腸外科安排大腸鏡檢查。不過有時因為種種因素,大腸鏡會拖到幾個月後才做。
問題就來了,晚一點做大腸鏡,究竟對大腸癌的發生或者是嚴重程度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答案當然是會的!最近我看到一篇系統性的文獻回顧分析【糞便潛血陽性之後,大腸鏡檢查的時間對大腸癌預後的影響】。這篇研究指出
1️⃣所有的研究都發現延遲做大腸鏡的時間越久,病情會越嚴重。
2️⃣相較於一個月內做檢查,間隔時間超過九個月,大腸癌發生的風險會高1.75倍。
3️⃣間隔時間超過九個月以上,得到第三期大腸癌的風險多2.8倍,第四期多1.5倍。
有鑒於在診斷出大腸病變之後還必須陸續去做其他的檢查、轉診及手術, 國內外的專家都建議「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到接受大腸鏡確診的時間間隔應該控制在【六個月】內完成,這樣大腸癌的發生風險與期別勉強維持與三個月內完成確診檢查者相當。」畢竟癌細胞通常是無情的,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才能遏止病情惡化。
國健署最近更提出呼籲,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加上『濃度』很高(即檢測值大於150 μg/g), 是必須立即做大腸鏡檢查, 按以往統計這類人每10位即有1位罹患大腸癌,罹癌風險為一般人的100倍, 檢查可不能一拖再拖!
👇國健署大腸癌防治新聞稿8月26日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306&pid=14490
#圖文不符
#五月後第一次進攝影棚
四癌篩檢文獻 在 神仙教母 Fairy Godmoth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去醫院做了乳房切片檢查,
因為月初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檢查,
發現長了一顆新的可能是纖維瘤的東西😮
雖然意外但我不算太焦慮,
因為良性機率很大,
只是身體只要有任何變化醫生都建議進一步做切片檢查
/
切片過程都有麻醉不會痛,
把眼睛閉起來想著阿公就不會害怕🤞
也可以找親友陪妳一起,
術後照護會先讓妳休息半小時以上檢查傷口沒有異狀才讓妳離開
我那年紀看起來四十不到的仙女房東
乳癌二期治療中,
治癒機率是六到九成,
零期到一期治癒率更是高達九成
我十一年前也是因為癌前病變階段就發現,
所以很快就治療好,
立馬戒酒練瑜珈、
不再壓抑內心痛苦而是想辦法排解尋找出口,
完全翻轉了生活方式
/
等報告的這一週是最漫長的,
但是只要盡人事定期追蹤,
就能在身體出狀況的第一時間得到最好的治療🌻
仙女姐妹、母粉們也請務必要記得,
定期做“婦科抹片”和“乳房超音波”檢查唷!
我個人是半年各做一次,
三十歲後每年政府會送一次免費抹片,
四十五歲後每兩年送一次乳房超音波,
乳癌是女性罹癌排名第一的癌症,
所以安潔莉娜裘莉才會在做完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有很高機率遺傳乳癌後,
下定決心切除乳房做義乳
婦科名醫林正宗親口告訴我,
這兩年是台灣史上子宮頸癌病例最多的高峰年,
可能是因為現在趨勢傾向先試車(?!
就算長期只有單一伴侶,
最好二十五歲前也要打子宮頸癌疫苗,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世風日下防不勝防
研究更證實癌症成因有三成是來自心理因素導致的生活習慣不良和壓力,
菇狗“癌症成因 心理”就有很多文獻可以參考,
保護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才有能力給予完整健康的愛給對的人喔🤗
#歡迎分享給妳的姊妹閨蜜們
/
9m88有一首歌跟子宮頸癌疫苗有關,
雖然好像不是因為防癌寫的歌,
但是意思都差不多~
分享給大家(*˘︶˘*).。*~♪
這些日子以來
被什麼給打敗
誰和誰打著對台
是從不懂你的可愛
他們總是猜
對你最好的安排
閉上眼不理不睬
或對現實發呆
我不想念也不後悔
那種躲在恐懼後的纏綿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帶給你安全感的是誰
叫你懂得為i為i篩檢
真心值得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當你獨自疲憊奮鬥
別忘了有人能夠陪你走過
感受風雨交加的黑暗
若你迷失方向感
這感受來的太突然
伸出雙手讓它成為你的保護傘
我不想念也不後悔
那種躲在恐懼後的纏綿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帶給你安全感的是誰
叫你懂得為i為i篩檢
真心值得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Prepare yourself for a better future
Love yourself under the protection
Life is a chain of crazy decision
So dear no fear
It's now for us to take action
Prepare yourself for a better future
Love yourself under the protection
Life is a chain of crazy decision
So dear no fear
It's now for us to take action
為i為i篩檢
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
母的定期篩檢醫師推薦名單送給妳們✨
抹片🧚🏻♀️林正宗婦產科_林正宗院長/掛號費$250、抹片&1300、疫苗$15000
超音波🧚🏻♀️中山醫院乳房顯影中心_林文瓊醫師/掛號費$380、超音波、切片不另收費
母的IG💫 www.instagram.com/fairygodmotherrrrrr
#乳房超音波 #乳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疫苗 #占星師神仙教母 #母母日常 #占星 #星座 #星盤 #worklifebalance #tbt #照片是去年夏天拍的
四癌篩檢文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65歲以上老人的已有5.4%是衰弱症,而41.5%的老人屬衰弱前期】:家住宜蘭礁溪的80多歲王奶奶,患有糖尿病,生活自理不成問題,每次回診都很有精神地走入診間。但上個月被診斷心血管阻塞,她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擊潰,開始憂鬱、沒有胃口,家人一開始沒有注意,一個月後,社區診所醫師見到王奶奶竟坐著輪椅,呈現失能狀態。
王奶奶的故事是輕忽衰弱導致的悲歌,衛福部國健署透過「長者衰弱評估」數據推估,台灣有近3萬名長輩可能成為下一位「王奶奶」。目前國內85歲以上長者每4人有1人可能衰弱,以去年39萬名85歲以上長者計算,我國可能衰弱的長者約為9.7萬人,其中恐有三成不自知。【註1】
《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分析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的已有5.4%是衰弱症,而41.5%的老人屬衰弱前期;衰弱可以說是一種身體不穩定的狀態,看似健康,一旦跌倒、肺炎等,身心狀況就急轉直下。
■老年症候群
是指老年族群常見的健康問題,例如衰弱、譫妄、憂鬱、營養不良、多重用藥、認知功能問題、失禁、跌倒、壓瘡以及疼痛等,其定義為「多重因素的健康狀況發生在同一個老年人身上,累積的效應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及心理挑戰」。
■常見的老年症候群表現為「衰弱症」及「肌少症」
一、「衰弱症」
是老年人進入失能前的徵象,包含非計畫性的體重減輕、做任何事情感到疲累、身體的活動量不足、手握力差、行走速度緩慢。
▶衰弱症有五大指標:包含「肌力下降」、「走路變慢」、「體重減輕」、「倦怠感」,以及「較低的身體活動量」。只要符合3項,就可稱為衰弱症;符合兩項則是衰弱症前期。
二、「肌少症」
肌少症指的是肌肉減少,造成骨骼肌質量與強度逐漸流失的症候群,其伴隨而來會造成生活功能下降、生活品質變差,甚至有較高的風險發生醫源性傷害,進而造成死亡。【註2】
▶肌少症: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老人肌少症男性為 23.6%,女性為18.6%。等於全台每4個男性長輩、每5個女性長輩就有一人,陷入跌倒、失能、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註3】
■何謂「衰弱症」
老人家抱怨全身無力、越來越走不動,或是沒有活力,但病人大多數把這種疲憊感和虛弱現象當成正常的老化而置之不理,或雖然已經覺得身體很不對勁,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求助無門。
「衰弱」聽起來很抽象,即使聽到醫師提出此病症,卻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含意。目前大多認為衰弱症(frailty)是一個臨床表徵,代表病人處於一個失衡的健康狀態,如果遭受外界壓力,就難以維持身體的恆定,進而導致後續的失能。
許多國內外文獻都指出,處在衰弱狀態的老人,日常活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退化較快、容易跌倒、住院率和死亡率也較高。台灣2010年的統計資料則顯示,患有衰弱症的國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肺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和癌症。由此可知,衰弱症是老人功能退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老人的生活功能和生活品質也是巨大的威脅。
■如何早期篩檢衰弱症
Fried學者在2001年提出衰弱症的主要5項臨床指標(Fried frailty phenotype),並以此為依據來定義衰弱症。
這些臨床指標包含:
1.非刻意的體重減輕
2.自述疲憊感
3.肌力下降
4.行走速度變慢
5.低身體活動量
若以上5項指標之中:
▶符合0項為:健康(robust)
▶符合1~2項者歸為:衰弱前期(pre-frailty)
▶符合3項以上就認定為:衰弱症(frailty)
目前的研究大多依據此評估工具來界定衰弱症,是目前最常用的篩檢方式。上述的每一項臨床表徵都會造成身體的功能下降,彼此更會互相影響而造成惡性循環,唯有早期辨識衰弱的表徵,並且早期診斷造成衰弱的原因,提早介入,才有機會讓病人的功能回復,避免後續的失能和衍生的疾病。
■衰弱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來討論
1.針對潛在可治療的病因來介入
包括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癌症、感染、失智症、憂鬱症、疼痛、營養不良等,加強現有疾病的控制之外,也需簡化不必要的用藥。
2.定期疫苗注射
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可能的併發症。
3.充足的營養攝取
飲食中必須確保足夠的熱量以及六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尤其要注重高品質蛋白質、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
4.規律的運動習慣
規律運動不僅改善身體的功能也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運動:
(1) 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並強化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控制。
(2) 阻力運動:例如重量訓練或彈力帶運動,可以改善肌耐力,增加關節穩定度,預防肌肉萎縮、增加骨質密度、使步態穩定,減少跌倒的發生率。
(3) 柔軟度運動:例如拉筋運動,加強肌肉伸展和維持關節活動度,改善肌肉疼痛。
(4) 其他:例如太極拳可以增加平衡感,減少跌倒。
(5).改善情緒,維持正向的心理狀態,若有疑似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應盡早就診給予適當治療。
(6).加強社會的支持,親友的陪伴。【註4】
近年來,「肌少症」和「衰弱症」都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兩者可能都和肌肉骨骼系統的老化相關,也都會造成臨床的不利結果,但目前認為兩者仍有區別。
衰弱症的主要表現是較差的功能儲備,且引起的原因範圍很廣,並非都跟骨骼肌的量與功能相關,還包括了心理及社會層面(例如認知、社會支持及環境因素)等。【註5】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醫學專家周明岳說,照顧長者健康除慢性病防治,應更多轉向於預防失能,包含預防肌少症及老年衰弱,以及住院後功能保持。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劉家秀說,透過運動方案可逆轉年長衰弱,從去年9000多人方案參與者,參與前有20%有衰弱狀況,但參與後衰弱降到17%,長者自閉、退縮的狀況也改善,也會鼓勵地方投入鼓勵長者社會參與、避免孤獨的健康方案。【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元氣網)「鬱卒體衰,8旬嬤竟失能1個月!長者衰弱7警訊別輕忽」:https://bit.ly/3bPRAIb
∎【註2】
(長庚醫訊) - 第四十二卷第一期 110年1月1日發刊)「銀髮族的養「肌」飲食」:https://bit.ly/3iye0Py
∎【註3】
(天下雜誌)「年紀漸長,健康不是吃飽就好!台灣特色飲食法,同時抗失智、衰弱」:
https://bit.ly/3bQ7jqH
∎【註4】
(彰化基督教醫院)「衰弱症的早期篩檢與介入」:http://bit.ly/3bSW1Ca
∎【註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肌少症簡介:https://bit.ly/2LCj35z
∎【註6】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將邁超高齡社會 預防肌少症老年衰弱成課題」:http://bit.ly/39ZeVVp
➤➤照片
∎( 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老人衰弱症-向衰弱SAYNO!」:http://bit.ly/3qyKhJ6
∎【註4】衰弱症的5項臨床指標
∎衰弱症 – 你不可不知(一):http://bit.ly/2XPTrEA
衰弱自我檢視共五個問題,可從衰弱的英文「FRAIL」來記憶。
▶Fatigue(疲倦):您是否感到疲倦?
▶Resistance(耐力):您是否能爬一層樓?
▶Ambulation(行走):您是否能走一個街區?
▶Illness(疾病):您是否有五種以上的慢性病?
▶Loss of weight(體重減輕):你是否體重減輕大於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衰弱症 #肌少症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