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策馬揚鞭 ◎翟永明
我策馬揚鞭 在有勁的黑夜裡
雕花馬鞍 在我坐騎下
四隻滾滾而來的白蹄
踏上羊腸小道 落英繽紛
我是走在哪一個世紀?
哪一種生命在鬥爭?
寬闊邸宅 我曾經夢見:
真正的門敞開
裡面刀戟排列 甲胄全身
尋找著 尋找著死去的將軍
我策馬揚鞭 在痙攣的凍原上
牛皮韁繩 鬆開晝與黃昏
我要縱橫馳騁
穿過瘦削森林
近處雷電交加
遠處兒童哀鳴
什麼鍛煉出的大斧
在我眼前揮動?
何來的鮮血染紅綠色軍衣?
憧憬啊,憧憬一生的戰績
號角清朗 來了他們的將士
來了黑色的統領
我策馬揚鞭 在揪心的月光裡
形銷骨鎖 我的凜凜坐騎
不改譫狂的禀性
跑過白色營帳 樹影幢幢
瘦弱的男子在燈下奕棋
門簾飛起,進來了他的麾下:
敵人!敵人就在附近
哪一位垂死者年輕氣盛?
今晚是多少年前的夜晚?
巨鳥的黑影 還有頭盔的黑影
使我膽戰心驚
迎面而來是靈魂的黑影
等待啊 等待盤中的輸贏
一局未了 我的夢幻成真
一本書 一本過去時代的書
記載著這樣的詩句
在靜靜的河面上
看啊 來了他們的長腳蚊
-
◎作者簡介
翟永明,1955年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女詩人。1980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同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於報刊雜誌,其作品陸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與柏樺、張棗、歐陽江河、鐘鳴並稱四川五君子。現居成都寫作兼經營「白夜」酒吧,並從事文學創作,著有詩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黑夜中的素歌》、《稱之為一切》等,散文集《紙上建築》、隨筆集《天賦如此》、《堅韌的破碎之花》等。2010年入選「中國十佳女詩人」,2011年獲義大利Ceppo Pistoia國際文學獎,該獎評委會主席稱翟永明為「當今國際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
◎小編有庠賞析
作為後朦朧時代詩人翟永明,於1988年創作本詩,詩中挖掘的黑暗真實和女性意識以現代主義傳遞,反倒更多面地像是環立掃射,批判的力道不遺餘力。1990年代後,詩人一面經營酒吧一面寫作,關注女性意識,詩句卻多帶有傳統認定男性、剛健的線條。此一舉動,迥異於其他女詩人,也標示出翟永明的獨特地位。在此首〈我策馬揚鞭〉敘述者化為刀馬兵騎,彷彿看見沿途景象,奮起追索。
以「我策馬揚鞭」為題,如此有主動性、近似宣言的語調開展,詩人安排整齊結構,使得整首詩穩定地依照時間前進。在形式的輔助下,內容所要展現的英氣自信更是展露無疑。然而,詩中的敘述者似乎處於劣勢,一切都在未知當中,待尋找、待挖掘。
詩人有意地安排場景,空間的移動快速:「近處雷電交加/遠處兒童哀鳴」在紛亂的時代,敘述者提出疑問,卻更像時代的見證。意象的營造則多極具身體感,如「痙攣的棟原」,在意象間又如同堅定的高音,喊出「我策馬揚鞭」、「我要馳騁縱橫」、「不改譫狂的稟性」。
詩中瀰漫鬱塞陰暗的感受,不斷提及的多位他者,並不直接指涉,而是像一個個名字跑過,如將軍、兒童、將士、統領、男子等等。在大而模糊的背景下,使古典的意象和現代卻能因此暗暗結合,也無怪敘述者提出「我是走在哪一個世紀?」、「今晚是多少年前的夜晚?」。古代和現代同感,面對的卻是人類從未學習到的教訓。
時空推進之中,敘述者堅毅的語氣卻在最後產生了變化。「等待啊等待盤中的輸贏/一局未了我的夢幻成真」暗示了未來光明的前景,但身處1980年代的詩人寫詩,深知過去和現今只會複製。詩句印於書冊,功用卻利如兵器。
離開,代表曾經來過。詩人清楚地意識到強烈的追索所為何來?詩末以極為平靜的語調,卻產生更大更尖銳的質問。過去的,都會深刻地烙印在記憶:「一本書一本過去時代的書」。也許一切都已然逝去,更顯示出書寫的必要,因為詩人看的清楚,什麼正等著這個時代:「看啊來了他們的長腳蚊」。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我策馬揚鞭 #翟永明 #中國當代詩 #四川五君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6.html
四川五君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表達 ◎柏樺
我要表達一種情緒
一種白色的情緒
這情緒不會說話
你也不能感到它的存在
但它存在
來自另一個星球
只為了今天這個夜晚
才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它淒涼而美麗
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
可就是找不到另一個可以交談的影子
你如果說它像一塊石頭
冰冷而沉默
我就告訴你它是一朵花
這花的氣味在夜空下潛行
只有當你死亡之時
才進入你意識的平原
音樂無法呈現這種情緒
舞蹈也不能抒發它的形體
你無法知道它的頭髮有多少
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梳成這樣的髮式
你愛她,她不愛你
你的愛是從去年春天的傍晚開始的
為何不是今年冬日的黎明?
我要表達一種細胞運動的情緒
我要思考它們為什麼反叛自己
給自己帶來莫名的激動和怒氣
我知道這種情緒很難表達
比如夜,為什麼在這時降臨?
我和她為什麼在這時相愛?
你為什麼在這時死去?
我知道鮮血的流淌是無聲的
雖然悲壯
也無法溶化這鋪滿鋼鐵的大地
水流動發出一種聲音
樹斷裂發出一種聲音
蛇纏住青蛙發出一種聲音
這聲音預示著什麼?
是準備傳達一種情緒呢?
還是表達一種內含的哲理?
還有那些哭聲
這些不可言喻的哭聲
中國的兒女在古城下哭泣過
基督忠實的兒女在耶路撒冷哭泣過
千千萬萬人在廣島死去了
日本人曾哭泣過
那些殉難者,那些怯懦者也哭泣過
可這一切都很難被理解
一種自己的情緒
一種無法表達的情緒
就在今夜已來到這個世界
在我們視覺之外
在我們中樞神經裡
靜靜的籠罩著整個宇宙
它不會死,也不會離開我們
在我們心裡延續著,延續著
不能平息,不能感知
因為我們不想死去
1981.10
-
◎作者簡介
柏樺,詩人、翻譯家,西南交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生於中國重慶,1979年始從事詩歌、隨筆的創作,以及文學批評、英美文學翻譯等活動。著有詩集《表達》、《往事》、長篇隨筆《去見梁宗岱》、回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等,有論文《非非主義的終結》《从主體到身體——關於當代詩歌寫作的一種傾向性》等。與張棗、歐陽江河、鐘鳴、翟永明並稱四川五君子。
-
◎小編柄富賞析
〈表達〉這首詩寫於1981年,當時柏樺在廣州外語學院讀書,在柏樺的回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裡,他回憶完成這首詩的過程:「突然一個詞跳出來了,『表達』。我前兩天讀一本英文書時碰見的那個詞,它正好是一首英文詩歌的標題;當時我對這個詞立刻產生了感應,久久地注視著這個孤零零的單詞,竟然忘了讀這首詩。此時,耳邊又想起了這個詞,是什麼東西再次觸發了它?一個聲音在田野深處顫慄著不可名狀的美之恐怖,那是『蛇纏住青蛙發出的聲音』;我還聽到不遠處水流的聲音,清越的風濤吹斷一截嫩枝的聲音……」
於是一種表達的渴望隨著柏樺這顫慄的感知迸發而出,「我要表達一種情緒」這一句既是整首詩的起點,也是整首詩的主題。情緒或許是自然的,但我們如何表達它,就必須是「我要」表達一種情緒,詩人意識到表達這種情緒的渴望,意識到表達所需要的動能,意識到這些他才能如此寫;而在表達與情緒之間,柏樺感受到了那中間的鴻溝,唯有詩的語言才能表達、甚至創造這一個情緒,因為它從不被我們熟悉。
詩人像是第一個發現火的能人,發現了火,於是必須創造「火」這個概念。這首詩以同樣的立意去表達一個他認為從來不被感知到的一種情緒,事實上有誰能說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相同,快樂、傷心都只是一個符號,如何代表所有人的快樂與傷心。而柏樺所發現(或者說創造)的這個情緒,又超越了快樂傷心這類的普遍性,難以定義(「音樂無法呈現」、「舞蹈也不能抒發」),反過來說又是更普遍的一種生命的情緒,是「水流動」、「樹斷裂」、「蛇纏住青蛙」,是「古城下中國兒女哭泣的」、「基督忠實的兒女在耶路撒冷哭泣的」、「為廣島死傷哭泣的日本人之所哭泣」的聲音,所要傳達的情緒;是有情無情的生命同樣乘載,卻永遠無法被同理的:「那些殉難者,那些怯懦者也哭泣過/可這一切都很難被理解」。
這種情緒是自己的,柏樺說「一種自己的情緒」,言下之意就是「所有生命的情緒」,使用這種反面性的語言,柏樺的詩因此也帶有些許朦朧詩的特質。它「靜靜的籠罩著整個宇宙」而「在我們心裡延續著,延續著/不能平息/不能感知」,詩人說「因為我們不想死去」。據說結尾這一句本來是「因為我們都將死去」,而當時柏樺與剛剛結識到的廣州朦朧詩人吳少秋書信上討論到這一首詩,吳少秋建議他,把「因為我們都將死去」改成「因為我們不想死去」。吳少秋說如此「整首詩的意義就會有一個質的變化,一個抽象的飛躍。用相反的意思來強調真心想表達的意思,你的本意會更堅強、更複雜、更篤信、也更回腸蕩氣。」
吳少秋的建議使柏樺這首詩收束在一個最複雜、最精神的判斷式的頂峰,柏樺認為這首詩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詩」,在少秋的注視與撥動之下完成了它現在這個樣子與廣泛流傳的命運,柏樺的聲音就這麼從廣州的上空傳遞出去。
這首詩可以說是柏樺早期詩觀的見證,而吳少秋正是影響柏樺早期詩觀的重要人物,柏樺自陳在少秋均勻的節律中,他開始穩健地掌握了自己詩中的百分比,他因此可以及時地找到自己天性中被忽略的瑕疵,控制他的破壞性,正如龐德的一句話「歸根到底,詩人之所以是詩人,就在於他具有一種持久的感情,同時還有一種特殊的控制力。」而柏樺此刻已經在詩人的路上。
參考資料:
柏樺《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巴蜀詩群 #表達 #柏樺 #吳少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4.html
四川五君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大詩派與巴蜀詩群(1980年代) 責編文/柄富
⠀
70年代末中國的朦朧詩人們開出了第一排槍聲,在持續且穩定的詩歌產出下,80年代的中國詩歌更是百家齊鳴,在中國各地傳回了對朦朧詩的迴響,基於此各種詩派甚至於詩群的林立,撐起了中國詩歌風起雲湧的80年代。
⠀
首先是各地的大學作為一種集結點,寫詩的青年們或者就學或者就近集結,發表詩歌、成立詩刊。如吉林大學徐敬亞、王小妮等的《赤子心》詩刊,華東師大宋琳、張小波的《夏雨島》社刊,四川南充師範萬夏、李雪明創辦的《彩虹》詩刊等等。以大學為單位的詩歌重鎮,讓一批青年詩人開始密切地接觸彼此,泛稱為「大學生詩派」。其中,尤以北京大學79、80級的海子、西川、駱一禾最負盛名,人稱北大三才子;而由海子的詩歌與生平向外擴散的文化效應也最具影響力。因此本週我們將北大三才子由大學生詩派獨立出來為北大詩派,單獨集中來讀,其他同樣發跡於大學校園的傑出詩人,則待下週的大學生詩派主題來分享。
⠀
而以地域作為詩學典型劃分的,在1980年代復有「新邊塞詩」或稱「西部詩」等地域詩學的概念被詩論家所提出,新邊塞詩以長期居住在青海的詩人昌耀、新疆詩人楊牧、周濤為代表。學者認為「在詩歌偏離意志、情感的『集體性』表達,更多關注個體的情感、經驗、意識的情況下,『地域因素』對寫作,對詩歌活動的影響就更明顯。偏於高亢、理性、急促的朦朧詩之後,詩歌革新的推進需要來自另外的因素作為動力.......」
⠀
1980年地域詩學上最有影響力的當推四川的「巴蜀詩群」,在重慶出生的詩人柏樺,亦肯定「地域」作為一種觸發詩歌的機制,「重慶的本質就是赤裸!詩歌也赤裸著它那密密麻麻的神經和無比尖銳的觸覺。」,他說。而之所以巴蜀詩群有影響力,是因於八零年代揭竿而起的「非非主義」、「莽漢主義」、「新傳統主義」、「整體主義」,這麼多條完整主張的詩歌道路同樣都以巴蜀為起點,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在這些主義(我們沒有時間一一去說)之前,有四川五君子之稱的柏樺、張棗、翟永明、鍾鳴、歐陽江河,也會是我們本週選詩的重點。
參考資料:
張桃洲《中國大陸先鋒詩歌簡史》,秀威經典,2019
洪子誠、劉登翰《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p221
柏樺《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第3卷,《西藏文學》1996年第3期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80年代 #北大詩派 #巴蜀詩群 #北大三才子 #四川五君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0.html
四川五君子 在 --每週植物介紹(使君子)-- 今天(5/18)的主角是「使君子 ... 的必吃
此植物原名「留球子」,相傳北宋時期 四川 潘州有位名醫曰「郭使君」,他善用此植物果實為小兒治病,後人為感念他,後來遂改稱「使 君子 」。 今天擔任介紹的 ... ... <看更多>
四川五君子 在 法制局今與基泰協商李四川:今天應該可完成撥款|#鏡新聞 的必吃
北市大直民宅塌陷案經過連日搶修回填,最為嚴重「 5 樓變4樓」的建物,建管處今天起(9/12)安排大直街94巷1弄1到9號「2樓以上」的住戶可以入屋取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