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尛外電 鴨嘴獸根本奇美拉?身上有哺乳類、鳥類與爬蟲類的基因
----------------------------
Artist: 閒魚XianYu
----------------------------
鴨嘴獸大概是地表最怪的哺乳類動物了。
這種沒有牙齒的哺乳類動物不僅腳掌有蹼,腳上長有毒刺,還會下蛋、從腋下分泌乳汁;牠們的毛髮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甚至還會發亮。
不僅如此,這些傢伙還有高達5對的性染色體(一般情況下,人類只會有一對,XX或XY)。如果這還不夠怪異,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研究團隊表示,鴨嘴獸身上的其他基因也很特別。
怎麼個特別法?這樣說吧:牠們身上不僅有哺乳類基因,還有鳥類與爬蟲類的基因。
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張國捷指出,「這份完整的基因體(genome)解答了鴨嘴獸身上特定構造的成因。除此之外,鴨嘴獸基因體的解碼,還能幫助我們理解其他哺乳類(包含人類)的演化過程。這個發現對於解答真獸下綱(eutheria)哺乳類會演化出胎盤至關重要。」
鴨嘴獸屬於哺乳綱動物中歷史悠久的單孔目(monotreme)動物,牠們早在上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比近代任何一個哺乳類都還要古老。比起許多在演化過程中丟失了遺傳基因的哺乳類,鴨嘴獸身上仍保留了許多祖先身上的特徵。
「鴨嘴獸確實是哺乳綱動物沒錯,但從基因上來看,牠們兼有著哺乳類、鳥類與爬蟲類的基因。這些從老祖宗身上繼承的特殊構造,能幫牠們適應眼下的生存環境。」張國捷教授說。
舉例來說,雞身上有能生成蛋黃的3種卵黃生成素基因(vitellogenin genes),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丟失了所有的卵黃生成素基因,鴨嘴獸則在1億3千萬年前捨棄了其中兩種,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鴨嘴獸仍會下蛋的原因。
為了提供後代充足的營養,鴨嘴獸用酪蛋白基因(casein genes)取代了丟失的卵黃生成素基因,這種基因能生產泌乳所需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指出,鴨嘴獸的乳汁與人類與牛隻的乳汁相似,雖說沒有乳頭的鴨嘴獸泌乳時很像在出汗,「這表示哺乳動物的產乳行為最早可追朔回1億7千萬年前的共同祖先,差不多跟侏羅紀的恐龍同時代,」張國捷教授解釋。
研究還發現,鴨嘴獸在約1億2千萬年前丟失了半數用來製造牙齒的基因,導致只有四種造齒基因的鴨嘴獸不再具備牙齒。另外,擁有5對性染色體的鴨嘴獸比起人類,跟雞的共通點其實更多。
尛評:鴨嘴獸不僅長相很奇美拉,牠的基因也很奇美拉。
#感覺很容易出現認同危機 #根本嵌合蟻 #尛編
--
Source: Study Finds, Nature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星期和大家看了Apple 2021年首個發佈會,今次發佈的產品相當多,相信不久將來也會不停和大家開箱試機,而今日就先和大家試玩AirTag和紫色iPhone 12。 AirTag大過5蚊銀少少 質感造工靚似白板磁石 記者今次取得試用的是4個裝AirTag,不過可以看到,即使是4個裝,包裝盒仍非常小...
單孔 類動物 在 Australia 澳洲盡是不同 (Tourism Austral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ello 我係針鼴 Echidna,好多人都以為我係刺蝟,等我話你哋知我哋嘅分別啦! 唔好睇我細細隻,其實同鴨嘴獸一樣,我都係現存嘅單孔目哺乳類動物,而且我仲係有袋類動物嚟架!雖然我同刺蝟一樣身上帶刺,不過我哋嘅刺末端有倒鉤,當遇到天敵捕捉時,可以使有倒鉤嘅刺射向對方並鉤住皮肉🤐 我哋同樣會冬眠,只係由於我哋主要分布喺南半球,所以冬眠時間同刺蝟相反。😛
*P.S 所以見到我哋都唔好亂摸,拮親你哋就唔好啦😗
Video: IG/nikkiki73
單孔 類動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什麼?! 在澳洲看到「刺蝟」千萬不要以為是「刺蝟」啊😆 這個可是澳洲特有的針鼴(echidna),又被稱為「刺食蟻獸」🐜
牠們可是跟鴨嘴獸一樣都是世界上唯一兩種單孔目生物。代表是會產蛋的哺乳類動物🥚 而且也會把寶寶放入育兒袋中,跟袋鼠一樣😲🦘
澳洲許多特有動物都會有育兒袋,例如袋熊(wombat)還有已經絕種、又被稱為 Tasmanian Tiger 的袋狼(thylacine)🐅
希望大家下次來澳洲,不要像 Winny 來了好幾年還是一樣忍不住叫出「刺蝟」啊 😆 不過這個在國家公園的野生針鼴實在有夠可愛,大搖大擺的直接從我們倆旁經過😳 據說牠們還會游泳呢!🏊
Ps. 好奇,有誰原本就認識牠們?🙋
#澳洲 #澳洲生物 #冷知識
When in Australia, do not call out hedgehog when you see an echidna like I did 😆
They are actually like platypus, both are the only egg-laying mammals living in modern world🥚 They also have pouches to bring up their young ones, just like kangaroos 🦘
Still finds it amazing how so many animals uniquely to Australia have pouches for raising babies 😆 Like wombats and Tasmanian Tigers (thylacine)🐅
So next time when you come to Australia, don't call them hedgehogs like I did 😛
Ps. These are just wild ones in national parks, totally unafraid of humans. Apparently they good swimmers too🏊
#australia
📚《跟著Winny勇闖中美洲》2019 → http://goo.gl/RYPSTp (目前博客來六折中~)
📚《地心引力抓不住的冒險家》2018 → https://bit.ly/2kYdpgt
📸 歡迎跟蹤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lwithwinny
🎧 Podcast ➡️ https://anchor.fm/travelwithwinny
單孔 類動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星期和大家看了Apple 2021年首個發佈會,今次發佈的產品相當多,相信不久將來也會不停和大家開箱試機,而今日就先和大家試玩AirTag和紫色iPhone 12。
AirTag大過5蚊銀少少 質感造工靚似白板磁石
記者今次取得試用的是4個裝AirTag,不過可以看到,即使是4個裝,包裝盒仍非常小巧,可以想像實物有多細。開箱後,可見包裝中印有簡易說明書,說明了要先更新至最新的iOS或iPad OS,即是iOS 14.5,亦當然還要開藍牙才能使用。
再看看實物,的確非常細小,只是比5元硬幣稍大一點,一面反光銀色,另一面白色。雖然仍是中國組裝,但Apple的造工和質素很少令人失望,今次亦不例外,AirTag比市面一般較膠感的同類型產品,明顯更具質感和漂亮。不過亦不得不說,它真的有如網上不少人說,很像白板用的磁石。
簡易連線自設名稱 拉出絕緣膠片啟用
從AirTag實物可發現一件頗有趣的事,就是AirTag上跟很多Apple產品一樣,有一塊透明膠包裝;但有點不同的是,AirTag透明膠的末端是插在AirTag的內部。用家要稍稍用力才能拉出絕緣片;拉出後,AirTag會發出聲響,示意已開啟,情況就有如一些玩具的開啟裝置。
之後,只要把AirTag靠近iPhone的5厘米範圍內,就會自動彈出視窗,開始連線操作程序,就像連接AirPods時的情況;並可以看到連線程序:一開始已表明AirTag是以點對點加密來保障私隱,即是沒有任何第三方,包括Apple會知道AirTag的位置資料;另外,要連接AirTag亦必須先啟用密碼。經過簡單程序後,便可完成連接,用家可以替AirTag命名,有多個基本選擇,也可自設名稱,而AirTag最後便會註冊到用家Apple ID。
地圖及聲音提示位置 實試「正確尋找」
用家只要開啟「尋找」應用程式,便可以在「物品」中找到已登記的AirTag。而最簡單的用法,當然就如同類型產品,又或是一般Apple用品一樣,可以在地圖中顯示出物件的大概位置,亦可控制AirTag發出聲音,分辨物件位置。
但AirTag最厲害的,當然就是當配合設有U1晶片的裝置,如iPhone12系列時,就可以使用「精確尋找」功能:只要用家在AirTag約10米範圍內,便會有訊號跟iPhone連接,並顯示出大概的相距距離;再近一點更加會顯示出方向位置,用家只須跟隨着箭嘴方向及距離找尋,便能到達AirTag的就近距離。如距離已在1米範圍內,就不會再顯示方向,但用家仍可靠AirTag發出的聲響來辨別出正確位置。Gadget Guy今次就進行了3個等級的測試,包括在一間小房間,一個更大的客廳空間,及在一整層樓中,找岀預先由同事收藏了的AirTag。
結果頭兩個等級測試也非常容易過關,只需幾分鐘就能找出AirTag。不過到第三級測試時就遇上難度,原因是一整層樓範圍太廣闊,而AirTag需要在約10米範圍內才能顯示出方向和距離的「精確尋找」。而在「精確尋找」功能岀現前,就只能漫無目的地在樓層中遊走,以求進入AirTag可接收的範圍。結果記者花了近20分鐘才能找出AirTag,相信即使有「精確尋找」,也只能在比較細的空間,如家居範圍中,或對AirTag位置有大概概念的情況下,才會更實用。
支援Siri 電池可用一年可簡單替換
AirTag的尋找功能亦支援Siri,只要問Siri:「我的XX在哪裏?」Siri便會尋找物件位置,如它已在附近,亦會自行操控物件發聲。 而它亦支援IP67防塵防水功能。
據官方資料,AirTag內置的電池約可使用一年,用家亦可隨時更換電池。而換電程序亦相當簡單,只要輕輕向逆時針方向轉動便可開蓋,入面用的是CR2032鈕扣電池,一般在鴨寮街也能找到。而AirTag在拆除電池後,在「尋找」應用程式中,仍會顯示出最後岀現位置和時間,在裝回電池後亦能即時顯示實時位置,毋須重新登記。
具有防跟蹤設定 配件稍嫌太貴
當AirTag發佈後,很多人,特別是男人都非常關心它會否成為「男人追蹤器」。其實Apple也很細心,對這問題有相應措施,就是如有不是你Apple ID登記的AirTag在你身邊一段時間,iPhone便會有彈出提示,並且可讓不明的AirTag發聲。功能甚至教你拆除電池停用該AirTag,而這功能即使不是最新的iPhone 12系列也能使用,但就必須先更新至iOS14.5。雖然這些暗箭有方法防禦,但如果另一半明刀明槍要你帶粒AirTag在身,便Tim Cook也幫不到你了。
整體來說,AirTag無論設計和功能都比一般同類型產品優勝。而唯一比較不滿的,就是這AirTag上完全沒有任何孔穿繩,讓用家掛在不同地方。用家想掛就必須買其他配件,但原裝配件最便宜也要$239,跟AirTag價錢相同,實在有點貴,幸好在官網上已有較平價的Belkin配件選擇。
紫色iPhone12比11更深色討好
玩完AirTag,我們便看看新的紫色iPhone 12,當然,以上一代的紫色iPhone 11來比拼一下。可以看到iPhone 12的紫色比iPhone 11的更深,更接近一般人認知的紫色或薰衣草色,機側的金屬框亦同樣較深色,比較下,iPhone11更像銀色。整體感覺上,紫色iPhone12會更得到女性,又或是真正紫色迷的歡心;而Apple同時推岀深紫色機殼,讓紫色控來個絕配。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新的紫色iPhone呢?對AirTag的功能有何評價,會否想岀一些有趣奇怪的新用法?不妨留言同我哋傾下。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iPhone12 #AirTag #iOS14.5 #Belkin #AppleID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Ol3mzrgtJ4/hqdefault.jpg)
單孔 類動物 在 nul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資訊欄ALWAYS認真,閱畢再發問】
🔊本片與「A.M Fairyland」合作
Collaborate with A.M Fairyland.
/
⚠️只經營YT /IG /FB三個社群APP,其餘皆非本人
-INSTAGRAM: @gemieegemiee
-FACEBOOK: @gemieemakeup
-FOR BUSINESS: gemieegemiee@gmail.com
#直男朋友說這樣好看 #找回心動感 #不是地瓜球業配
#AMFairyland #自然妝容 #平價彩妝
••••••••••••••••••••••••••••••••••••••••
▌A.M 乾姊優惠叮嚀
影片內只要是「我使用」的A.M家產品,
輸入折扣碼皆有優惠(無分潤)。
折扣碼:𝑮𝒆𝒎𝒊𝒆𝒙𝒂𝒎 (全英文)(注意大小寫唷)
https://www.alicemakeup.co/products
••••••••••••••••••••••••••••••••••••••••
▌時間軸
00:00 intro搶先看
00:26 告訴大家今天我要化身萌欲系
02:18 仙女系奶茶刷具組的優缺 (更詳細請點資訊欄)
04:09 參考「愛情少尉」與「網戀少年」的建議
06:52 想要底妝薄透亮,不能少了它
09:15 上好遮瑕跟提亮液就不用修容粉
11:08 不同妝感需要不同蜜粉刷
12:21 好想參與地瓜球葛格的夜市人生
13:57 賞自己巴掌讓你們看一下沾黏度
14:23 沒畫眉毛,約會餐也不用吃了我覺得
15:40 重要!鼻尖下的萌穴位修容
17:08 直男建議我眼妝不要誇
18:28 丟臉小經驗分享
19:43 不對稱的裝可憐腮紅
20:57 上的了廳堂,進的了閨房
21:27 我對自然唇妝/色的想法
23:04 穿著一個月沒洗的毛衣收尾
••••••••••••••••••••••••••••••••••••••••
▌刷具全心得整理
【#吻上肌膚仙女系奶茶刷具組】
✔三凹握把設計,不怕手汗手滑,牢牢抓進你的心
✔仿動物毛材質的極細緻纖維刷毛,清洗上無需小心翼翼。
✔平均長度15~19cm,這長度滿意男人女人都喜歡(?)
【A01 澎澎蜜粉刷】
官方介紹:毛量飽滿,為整臉妝容輕薄定妝
➜我的心得:
實際使用完全符合官方說法,尤其毛質柔軟度高,摸起來像法蘭絨毛毯一樣,上臉觸感不只舒服也十分療癒。它的毛量分布平均,但不是MUF130那種超級密集看不到任何刷毛之間的空隙,所以建議全臉只用輕掃輕壓的方式定妝。
【A02 輪廓修容刷】
官方介紹:大面積的斜角造型,陰影修飾不費力
➜我的心得:
寬度適中,比起修容的剛硬線條更強調區塊陰影的自然分布,濃淡深淺皆合宜。
【A03 貼膚粉底刷】
官方介紹:符合臉型弧度設計,紮實刷毛修飾毛孔
➜我的心得:
U型弧度、毛量密集紮實,很好駕馭黏性較高的粉底,刷出無孔不入的臉蛋。
【A04 拍拍腮紅刷】
官方介紹:抓粉力佳,輕拍畫圓表現漸層顯色腮紅
➜我的心得:
抓粉力合格!跟A01一樣毛量分布平均,天熱紅暈、可愛凍傷的自然漸層感的疊加上都十分安全不失手,這支私心大推。
【A05 拋光打亮刷】
官方介紹:尖錐設計讓新手輕鬆掌握細節亮度,光澤感立現
➜我的心得:
比A04更窄更尖一點,刷出來的光澤也是區塊>線條,宛若天生的那種光澤感靠它完全超安心。同時當然也能拿來刷腮紅。
【A06 局部遮瑕刷】
官方介紹:輕拍即可遮蓋瑕庛,亦可當眼影刷使用
➜我的心得:
在舌型刷上它屬於寬度小澎一點的刷具,所以在刷開遮瑕上不易留下刷痕!個人使用上更傾向讓它專門來「輕刷」遮瑕、搭配另一支C03「點暈」遮瑕!兩支都私心大愛非常好用,會看心情挑哪支使用都不會滑鐵盧。
【A07 暈染眼影刷】
官方介紹:拍壓顏色後更易勻開邊界範圍,掌握眼妝層次
➜我的心得:
暈染眼影邊際線十分輕鬆,尤其對於自身單眼皮/內雙想要畫素雅有神的眼妝時,拿這支在睫毛根部處稍微暈染就會很漂亮!
【A08 精準細節刷】
官方介紹:小區塊重點疊色,描繪眼妝範圍更精確
➜我的心得:尖筆(類毛筆)型的暈染刷,但筆尖的抓粉力稍嫌不足。
【A09 雙頭造型眉刷/鼻影刷】
官方介紹:
扁平刷毛可柔和眉毛線條、斜切圓柱刷毛符合鼻型弧度
➜我的心得:
扁平刷毛這頭可拿來刷開眉粉沒問題,但斜切刷毛這頭我比較不行。因為個人鼻型修容上習慣用更大支、更澎一點的暈染刷去畫出陰影範圍。如果它的切面有稍微往外的圓弧+更大支一點(像C02那樣),那就更好了。
••••••••••••••••••••••••••••••••••••••••
▌MY SKIN TYPE
📌混合偏乾
Combination Skin
➤夏天時鼻頭微泛油光、冬天時臉頰和鼻翼容易乾裂脫皮
➤極極少冒痘痘,基本都是隔天自然消
➤瑕疵以雀斑、黑眼圈為主,嘴角有不具名暗沉 (暗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OAizrr-uBk/hqdefault.jpg)
單孔 類動物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Quut 比利時精品玩具夢幻登場
Quut(英語發音為"cute")創立於2012年底,其品牌理念是創造具真實性、耐用性和巧妙設計的玩具,讓孩子和父母能夠在沙灘上度過一段美好時光。Quut致力於兼顧環保、安全及創意的設計,開發出一系列結合設計、人體工學的智能沙灘玩具,材質不含鄰苯二甲酸鹽、BPA、乳膠且100% 可回收。
這次團購想跟大家分享
超可愛的沙坑和浴室玩具
看起來超級可愛的它們
功能性很強,一種玩具就有多種玩法,
不限於帶出去玩沙或是在家玩水而已,
只要有空間都可以隨處玩喔。
首先來介紹這兩天詢問度很高的
『拼貼系列』和『動物立體組合』,
這兩組都是可以沐浴時間變得更加有趣
兩個孩子玩到不想起來那種,
像是拼貼組合:
把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組合在一起,
可以幫助孩子訓練精細的手部動作
EVA環保泡棉材質撕不破也無色無味
寶寶拿來咬也安心,不用擔心塑化劑問題,
而且這種拼圖使用特殊材質
沾了水後就非常容易黏在浴缸、磁磚
或是玻璃等光滑表面,
能夠重複使用,
加上所有配件們都不吸水,可以減少發霉,
我真的很怕浴缸的玩具發霉,
那真的很難清.....
整體來說,是款有趣又好玩的益智拼圖玩具
其實不止孩子喜歡,前幾天po出來,
姐姐妹妹們都想買回家自己收藏了。
當然另一款『立體動物』也很有趣,
跟拼圖們是相同的EVA環保泡棉材質,
但拼接是3D立體的,
使用簡單的壓扣就能拼出立體動物,
壓口設計也是無毒塑料,不會發霉,
這點很棒!加上材質又輕又軟,
小一點寶貝玩也可以!
像是我們玩的深海鯨魚和天鵝湖
都有配合場景,
天鵝湖還有小花朵和小天鵝,
粉色系非常夢幻,
而鯨魚的話就是大小鯨魚家庭,
其他還有青蛙和海豹系列,
每組都非常療癒,搭配拼圖系列都好可愛
平常放在房間裡或是浴室都是種裝飾品呢。
這款立體動物我是覺得
年紀大一點孩子很適合,
因為要動手拼接,會有點挑戰性,
這湯包可沒辦法,
二歲多的他很喜歡拼圖系列就是,
這兩款其實也能組成同個故事來玩,
天馬行空的讓他們去想像就是,
像小班班拼好後就會一直想拼更多,
然後這套立體動物不止在浴缸裡可以玩,
因為是立體,
不洗澡的時候也能當成一般玩具在玩喔。
這兩組的款式很多種,大家可以慢慢選
目前組合價非常划算,
一起買也能增加比較多種玩法的可能性喔。
其他沙灘戲水的玩具也很棒
有特殊功能的挖沙鏟和多功能性撈沙飛盤
以及到圓嘟嘟球型水桶和環型水桶
還有幾款遊戲組都非常超值,
重點是外型都是拿到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拿去沙灘還是沙坑玩都讓人眼睛一亮,
非常值得收藏擁有,
而且每款玩具我要再強調一下,
玩法都是很多種,
不是單單一種玩法而已。
『球型水桶』:
水桶的邊緣做了貼心的柔軟橡膠邊緣設計
把手設計也非常好拿
雖然是圓的 但不會亂滾
球型水桶最厲害的地方是它不太會灑出來
外型也超級可愛
『多功能水沙漏組』:
可以在沙灘或浴缸中遊玩的玩具
看似只有一支卻可以拆成兩隻
可以當成挖沙工具使用
一支是鏟子一支是篩子
搭配上了球之後卻可以變成傳接球的遊戲
『環狀水桶』:
這款兩邊的出水的方式不一樣
一邊像是撒水器的洞
一邊是正常尖嘴出水孔,
但把手更好握,所以更適合小小孩,
而且我也可以拿來澆花用,外型同樣可愛。
『多功能水沙漏組』:
可以在沙灘或浴缸中遊玩的玩具
看似只有一支卻可以拆成兩隻
可以當成挖沙工具使用
一支是鏟子一支是篩子
搭配上了球之後卻可以變成傳接球的遊戲
『魔法師模具組』:
傳統裝沙模具都是要把沙子填進去後
倒扣才能成形圖案,
但這款用手壓就可以壓出圖案,
小小孩玩都沒問題,非常簡單好玩。
『多功能飛盤』
這款是班哥的愛,他喜歡拿去戶外丟飛盤,
然後也是款大篩盤,
也能拿去沙灘沙坑玩喔。
另外還有『沙灘遊戲組』可以選擇
這是款結合了多款沙灘玩具的組合
包含了魔術師模具組、套圈圈遊戲組
和多功能耙沙鏟
很適合在沙灘和沙坑裡玩遊戲,
也附贈一個能夠瀝水瀝沙的束口包
讓小子們自己裝出去玩
再自己裝玩具回家。
我非常推『多功能耙沙鏟』
是支結合了 鏟子,耙子,篩子的多功能玩具
倒過來還能拿來灑水,非常特別
買一支抵四支。
而且還能搭配成套圈圈組,
這個湯包超級喜歡的喔,
不止在外面可以玩,
拿回家後在房間也能單獨變成一組玩具玩。
『金字塔模型組』
玩過沙的人都知道,堆沙堡最難的地方
就是一層層疊上去,
而且這真的需要很技巧,
要是底層不夠穩,上面就疊不起來,
這款堆沙模具非常厲害,
從大的模具裡把沙子放進去
一層一層放好壓好
再一層層從最上面拿起模具,
金字塔就好了,
非常方便,而且非常好看
一般沙坑能蓋出金字塔的很少
這個馬上引起別人目光😂😂
而且這些外型設計超棒的玩具
真的很吸引其他小朋友,
德國人不像台灣人那樣會問你哪裡買,
但都會主動靠近表示要一起玩...
莫名讓小班班的心情大好😂😂😂
綜合以上種種特色,
其實最重要是我買過那麼多玩沙的玩具
都很不耐用,動不動就裂開。
或是邊角殘缺之類的,
從小班班小時候到現在,
大小玩沙工具超過10套了吧?!
真的就是隔年就丟一組耶...
但QUUT的材質非常堅固難用
除了功能性強外,也能用很久,
加上能回收這點也很棒,
至少不浪費資源也不會污染環境,
所以我真心大推給大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k2Qq2Ky-u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