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篇
三場婚禮各自的優缺點和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講這話怎麼好像怪怪的😂😂😂)
德國
優點:沒!大!人!!!🎉🎉🎉
沒有長輩的情況下當然是我想怎樣就怎樣,餐廳想訂哪裡就訂哪裡,也不怕事後有長輩嘴碎嫌餐廳嫌菜色。
缺點:凡事自己來。
所謂的沒人幫忙不是真的沒人,當然還是有朋友幫忙準備慶祝的氣泡酒、杯子這些小東西,但是像是新娘妝髮、行程、幾點要幹嘛⋯⋯這些真的都是自己來。那天其實說完全不緊張也不是,我們被排到在法院登記結婚的時間是10點,最慢9:55要報到(是的~結個婚要報到~),我的妝髮是自己跟Salon約好時間,一早自己走過去,梳化完ND從家裡叫一台計程車繞過來接我一起去法院,我梳化的時候一直看時間怕來不及,一直到報到完我才鬆一口氣。
印尼
優點:有自知之明這場是公婆要的,凡事都是公婆打理,自己就不會有太多得失心,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加上印尼華人的婚禮禁忌已經沒有那麼多,大家只是來吃飯聚一聚而已,自然不會有太多疙瘩。
缺點:公婆想要的餐廳不是大飯店,所以沒有什麼小管家幫忙新娘瞻前顧後、拉裙子、顧頭紗妝髮、夾菜、阻擋現場衝來衝去的小朋友,所以有滿多時候我是真的不知所措,然後一直有小朋友衝向我踩到我的頭紗和裙擺。
台灣
優點:新秘、小管家、婚攝婚錄、場佈一應俱全,畫面美得像做夢,婚禮當天新娘真的是被顧ㄉㄧㄠˊㄉㄧㄠˊ,當天凡事都不用自己處理。
缺點:禮俗多,嘴碎的情形就會多。
壓力程度:台灣>德國>印尼
精緻度:台灣>印尼>德國
歡樂度:德國>台灣>印尼
之前聽很多人分享辦婚禮遇到哪些狀況,例如長輩想主導場地、新娘禮服、妝髮、喜帖樣式、聘金喬不攏⋯⋯⋯⋯⋯周遭很多朋友都說我爸媽算很好搞的了,甚至當天的主持人也說我已經算是流程很簡單的case。
台灣場其實比印尼早,也是最大的一場,因為公婆都不在台灣,所以最大宗的賓客來源就是我爸媽,我自己的朋友都沒他們多,台灣場是我主導居多,禮服(新秘)、場地、場佈、流程、喜帖樣式⋯⋯⋯通通都是我,我爸媽倒是對我要哪一天辦、什麼時辰、穿什麼化什麼、喜帖樣式、場佈比較沒干涉,一切照我自己的意思辦,然後大聘小聘、黃金、六禮十二禮⋯⋯⋯這些繁瑣的禮俗全免,宴客也是他們出,只要求男方付六桌壓桌金(這東西我還是要結婚才第一次聽到),但是還是有很多事情我們彼此的期望不同,加上我們自己對這場的期望最高,所以絕對是衝突不斷。
我覺得男生可能還好,但是女生對於自己的婚禮絕對有相當程度的期待,所以感受到的衝擊和失落感也會比男生大很多,如果妳是現在準備結婚或是正在籌備的待嫁新娘,那接下來的心理建設一定要有。
首先,不要覺得為什麼別人結婚看起來都是一片溫馨,自己就是各種吵翻天。親愛的,婚禮上不會展示吵架畫面,婚攝婚錄也不會把不好看的畫面剪進去,其實所有人都是吵翻天,只是大家不會看到那些片段。
年輕人一定會覺得到底為什麼爸媽要約一大堆自己不認識的親戚,各種一表三千里,什麼爸爸小時候的鄰居的表哥的堂姐的侄子(?!),一大堆大概只有誅九族才會被抓出來的親戚都來了,然後一堆人都來跟你說小時候抱過你。我以前也覺得這真的是陋習,但是後來覺得其實華人社會裡能夠一次見到整個大家族的場面就是喜事和喪事,其他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婚宴也是一個可以看看原來自己或對方有這些親戚的場面,也可以順便觀察一下對方的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做什麼工作的⋯⋯⋯往後如果真的有什麼金錢上往來的需要,至少自己見過這人,心裡會有個底可以決定要或不要。
再來,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會想怎麼做。
為什麼一樣都有長輩,印尼場我就完全沒情緒,台灣場就是各種火爆?!原因只有一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像前面說的,印尼場就是給長輩的,自己就會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他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那天我就是負責配合,但是台灣場我自己也付出很多心力,我自己也有自己想要的樣子,我也認定這場是我自己的婚禮,可是爸媽認為那也是他們的場子,最後當然是會意見分歧而起爭執。所以我真心建議,如果預算本來就已經是兩場(訂結分開請),不如改成兩場都是訂結一起,一場給長輩,一場給自己,一樣是兩場卻能避免因為期望不同而造成的摩擦。
很多女孩兒們說,辦完婚禮會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甚至對自己的父母失望,但是又對於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感到罪惡。其實妳不用自責,這很正常,練習承接對家人的失望才會變成大人,這種家人間相處的失望其實每天都在發生,婚禮只是會讓妳一次承接很多種失望,才會一下子有這麼強烈的感受。
最後一段是給所有長輩(這段我就是撿到核彈,易爆,請小心服用)
參加婚禮最重要的是給予祝福,在哪裡辦、菜色如何、一桌多少、最後打包拿多少,這些都不是身為賓客應該過問甚至計較的環節,也不是婚禮的本質和意義,如果只是抱著要吃好料,包的紅包要回本的心態參加婚禮,而沒有一顆真心祝福的心,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紅包您拿回去,看您覺得哪裡菜色好價格對您胃,用您包紅包的錢自己去吃,這樣大家好辦事。我還有遇到事前問我爸一桌多少,回答之後就開始唸:怎麼要在那家啦~那麼貴哦~不然你是中樂透嗎!?哎唷~我想都不敢想哦~~~重點這人我們還沒收紅包😤
現今社會凡事講求邏輯和效益,很多習俗如果不合邏輯、不合理甚至會造成困擾,又何必堅持?!如果所有事情都要用一句這就是傳統/習俗來合理化,那麼男人打老婆天經地義,這是傳統/習俗;一夫可以多妻,這是傳統/習俗;女人敗壞門風要浸豬籠,這是傳統/習俗⋯⋯⋯如果傳統/習俗可以凌駕於一切之上,那何來的法治社會?!這種時候長輩最愛說的就是:你也扯太遠了吧!
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啊!
我身邊滿多朋友因為聘金喬不攏跟爸媽起爭執,最後婚是結了,喜事也照父母要求的辦了,但是心裡卻有了疙瘩。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聘金這習俗來自於以前父母對女兒往後人生的擔心,因為以前女子沒權沒地位,萬一被休了或丈夫早死沒保障,真的多要了,女兒嫁到夫家甚至會被人家說妳是我錢買的餅換的有什麼資格說話!現代亦然,聘金要太多,你們覺得你們贏了面子,但是你們的女兒婚後在夫家抬的起頭嗎?!日子會好過嗎?!
婚禮本是喜事一樁,如果你們覺得自己的面子和婚禮值得讓自己和兒女的關係產生裂痕,那麼往後兒女對你們的敬重不如以往,你們也必須概括全收,凡事有得必有失,這道理你們應該更懂才是。
之前有人探討過辦婚禮的必要性,勞民傷財又會傷和氣,何必呢!我倒是覺得辦一場婚禮也是人生到一個階段的大洗牌,很多親友以前看似親密,但是時候到了愛來不來;有些朋友以為久沒聯絡問了也是白問,但是禮貌上還是問一下,沒想到竟然一口就答應,來了還是真心祝福替你感到高興,真的讓我一方面感動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怎麼這麼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這樣的朋友以後一定是要恢復聯絡的!所以才說婚禮真的是交友圈的一次大洗牌,依然是有它的功能~
婚禮只有一天,婚禮後的過日子才是人生💖
#把婚紗照扛回德國
#這篇就是把所有陋習罵一頓
#需要婚前心理建設的女孩儘管來找我
#容我再次提醒
#婚禮惹怒新娘真的會衰
喬家的兒女哪裡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天的夢想驛站》
【我的當選,代表偏見在這個國家,沒有立足之地:愛爾蘭人口中78%為天主教徒 直到'95年才允許離婚.'03年才允許危及母嬰生命安全時可墮胎 卻選出祖籍印度.同志出櫃的38歲年輕總理 】
這不是一個國際觀眾熟悉的面容,卻是一張即將代表21世紀愛爾蘭的新臉孔,這張臉孔擁有所有上世紀愛爾蘭不能接受的事情,38歲的年紀和一位印度父親,還有公開的同性戀身分。
瓦拉德卡Leo Varadkar 是愛爾蘭執政黨在6月2號新選出的黨魁,愛爾蘭下一任的總理。
愛爾蘭是西方天主教徒比例最高的國家,高達78%教徒中半數為恪遵教規的虔誠信徒,教會的龐大勢力和影響,也讓愛爾蘭一直到1995年才准許離婚,2013年才通過當"母親或嬰兒生命受到威脅"時,允許墮胎合法化,但目前遭受性侵懷孕仍沒有合法墮胎的權利,更不用說一直到1993年才除罪的同性戀。
這20多年間,愛爾蘭同樣經歷了90年代迅速的經濟成長,和全球化之後的泡沫經濟,到2008年慘痛的金融危機,2010年的國債赤字高達32%,失業率攀到14%。
在這段勒緊腰帶裁員減薪的痛苦歲月裡,最重要的精神堡壘天主教教會,不但沒有成為危機中的避風港,反而因為神父性侵孩童的醜聞和頻頻傳出的教會孤兒院虐待事件,讓教會權威飽受打擊,愛爾蘭得以逐漸擺脫教會,在社會議題上強大的約束力。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一如2006年金棕櫚獎電影,"吹動大麥的風"裡所描述,才辛苦爭取獨立不到一百年的愛爾蘭,可以在面對經濟破產和道德力量瓦解的同時,沒有理所當然的找尋任何代罪羔羊。
反而在2014年底重回金融市場,2015年,成為歐元區第一個重新達到6,5%經濟成長的模範生,更在2015年公投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瓦拉德卡 (時為愛爾蘭衛生部長):通過我們的歷史有很多值得尊重的好人曾經站在歷史錯誤的那一邊,我們不願意改變,因為之後接受事物一直存在的方式是比較容易的,為什麼要冒險接受變化?五十年前,婦女不能參加這個國家的陪審團,並且在結婚時必須辭去公務員身份,今天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兩件事,在當時曾經有許多善良的好人支持。他們無法看到這些政策導致的傷害,也聽不見或另一方的論述的正確性有效性,認為這些言論是激進的,其實只是現代。
這不是關於"同性婚姻"的條例草案,而是關於"平等婚姻",它不是削弱社會最強大的機構"婚姻",而是要以包容和適應每個人來加強婚姻制度,志在消除許多被排斥的人的羞恥感和孤立感,讓他們知道,愛爾蘭是一個相信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國家,這項條例草案將首次允許同性戀者在自己的國家成為平等的公民,沒有例外、沒有警告、沒有條件、只是平等。這不是對少數人的慷慨施捨,而是多數人的大器領導行為,這是一個承認大多數人不會變得比較優越,使另一個族群感覺低下,它承認同性關係與異性關係的平等,通過這樣做大家都有收穫,兩者都不會減弱。
在國會裡,我們聽到了各方對婚姻平等的強烈支持,但我們決不能讓這場公投選戰變成只與那些已經堅定支持的選民之間的封閉對話。在國內有許多善良的人不相信同性婚姻,他們並不是有偏見,他們只是擔心,我們不應該忽視或低估他們的關切,而應該試圖以回答、對話來和解這些問題。
幸福不是一個零合遊戲,需要有人不快樂來讓別人感覺良好。我們都受益於越來越多的安定關係,並允許每一對親愛的伴侶體驗到所有人都相信的,那種穩定的伴侶關係,而不去計較他們對這個特定的法案的看法,這不是對這個國家現有婚姻制度的威脅或挑戰,而是認識到,正因為婚姻如此重要,我們希望能夠將其利益和保護擴大到所有人身上,這項法案是對我們社會婚姻制度的重申。
這是一個聲明,即婚姻依然是現代化和多變的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我們的公民能夠平等分享,謝謝。
這是瓦拉德卡在2015年三月面對一個門可羅雀的議會發表的演說,他在同年一月一場廣播訪問中的出櫃,使他的發言更為感人。
Leo Varadkar瓦拉德卡:我是一個同性戀者,這不是秘密,但這不是每個人一定要知道的事,也不是我以前會公開表示的事。
記者:可能你親近的朋友們或是部分人士知道,但是我想大多數的人會想要知道您是同性戀者。
Leo Varadkar瓦拉德卡:我想許多人的確知道,很多人懷疑,很多人不知道,這不能夠定義我,我也不是有一半印度血統的政治人物或者是一個從政的醫生、一個從政的同志,這些都不能定義完整的我,我覺得只是我性格的一部分。
愛爾蘭新總理瓦拉德卡:我想我今天的當選如果有任何意義,就是證明了偏見在我們的共和國沒有立足之地,全世界看著愛爾蘭,會記得這是一個不在乎你來自哪裡,而是你嚮往走向何處的國家。我知道當我父親奔波了5000英里來到愛爾蘭,建立了一個新的家,他作夢也不會想到他的兒子長大之後,居然可以成為愛爾蘭的領袖,雖然和人家不一樣,但是受到平等待遇,在乎的是他的行為和人品,而不是他的出身和籍貫,所以今天每一位愛爾蘭驕傲的父母,可以為他們兒女的未來有偉大的夢想,每一位男孩女孩都可以了解,他們的野心和潛力是沒有邊際的,如果他們有同等的機會。
當歐洲大陸正面臨著民粹主義的復辟排外和歐盟的信用危機,愛爾蘭證明了最壞的時代,可以是最好的時代。愛爾蘭的詩人作家喬艾斯一定沒有想到,他筆下憂鬱地活在在世界邊緣的"都柏林人",百年之後,是充滿了信心與博愛,擁抱時代 驕傲的愛爾蘭。
喬家的兒女哪裡看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梅姐一生關心中國民主 親自演唱支持民運】
青政游蕙禎主任 水不可以亂抽
青年新政在六四臨近期間,不斷發功,之前用「鄰居失火」比喻中港關係,被全城批評其邏輯混亂。今日打開facebook,竟然看到社區主任游蕙禎以梅艷芳做比喻,實在是不倫不類的低級抽水,抽水也不是抽死人水吧?
游主任寫道:「要悼念梅姐,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可以聽她的歌、看她生前的演唱會和電影作品,甚至繼承她的精神,復興本地的流行音樂。但絕對不會是捐錢給梅媽當生活費。」
但這句妄言正好揭示,青政游主任對梅姐的精神,一無所知!大家怎能容忍青年新政這種偽本土組織胡亂抽水!
梅姐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 感動無數港人
回想27年前,全港市民心繫天安門學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深信那是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最要里程。1989年5月27日,香港演藝界舉辦「民主歌聲獻中華」,包括梅姐。
梅姐在台上高歌《四海一心》,更說「我不只是為現場的港人獻唱,更希望北京的朋友知道,香港人很支持他們,即使四海分隔很遠,但中國人始終是一條心」。如果要以一句代表梅姐的音樂精神,就是以歌聲傳揚民主的盼望。「民主歌聲獻中華」,持續12小時,感動無數港人,一共為北京學生籌得1300萬元善款。
梅姐以她的音樂,為六四高歌的一曲,在youtube可輕易找到,游主任你有沒有聽過?你根本不懂得梅姐的音樂精神,胡亂抽水,陷梅姐於不義!
紀念六四是出於良知
本土派急於將香港與內地切割,已多番聲言不用理會中國的事,更以極盡下流低俗的言論侮辱六四先烈及悼念人士。但悼念六四,追究屠城責任,是出於良知與義憤,即使支聯會有天被取締,晚會不能再舉辦,但良知是不能完結的。
本土派更刻意混淆悼念六四與支持支聯會,市民多年的捐款,不只是用作舉辦六四晚會,更是支持中國的民運人士!
天安門母親尊重分道揚鑣 本土派卻惡言相向
其實六四事件中,有一班母親在無般艱難下,仍然堅持平反六四,為死難者昭雪。
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在六四事件失去愛兒,其丈夫亦於去年逝世,未能見證六四平反,兒子沉冤得雪的一天。今年中共繼續軟禁丁子霖,天安門母親的公開信寫道:令人窒息的27年。六四仍未平反,屠夫仍未制裁,天安門母親仍咬緊牙關,即使受到中共全面打壓,仍未放棄。
游主任的抽水,也是侮辱無數個在中國大陸被剝奪悼念、拜祭兒女權利的母親。但天安門母親卻包容本土派,每人都要悼念與否的權利。
即使去年,學聯拒絕出席支聯會的六四晚會,丁子霖也通情達理,她尊重年輕人的選擇,尤其在民主運動上,毋須任何事都搞「大一統」。對於年輕人選擇不在維園參加紀念六四的,或根本不想紀念六四,也願意尊重他們的選擇。
六四維園的燭光,都為中國大陸民運人士傳送支持,他們在極權下仍堅持民主,本土派卻出言詆譭他們,良知到底去了哪裡?
六四屠殺 豈能切割?
六四屠城已經完結,但中國民主運動並沒有終止,2014年有不少民運人士在中國支持香港的雨傘運動,被中共拘捕,身陷囹圄,本土派又是否應與這些義士切割?中國與香港的民主運動是否毫無關連?不倫不類的揶揄,不如有承擔一點,直接了當地說,不要去維園,不要捐錢給支聯會,何必拿梅姐和他的家人來說笑?定還是,就如樹仁編委會執編王俊喬說,支聯會活動只是極為廉價的精神自瀆,應該解散支聯會,把收入以及資源全數捐獻予其他本土派組織如青年新政?
#完喇好嘛就唔該道歉收爹 #平反六四 #嘥時間 #抽水都唔好抽死人水 #支持青政勇武建設民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