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馬車」理解「教練」
英文的 coach(教練)最開始是「馬車」的意思,來自匈牙利文裡的 Kocs(科奇)。
科奇是匈牙利的一個村。在15世紀,這個村設計並製造出當時最大、最舒服的馬車車廂,聞名全歐洲。當地人將這個科奇製造的馬車稱作科奇車(Koczi szeter),簡稱 kocsi。
科奇車因設計優良傳遍歐洲各國,為當時貴族們所喜愛。隨之,kocsi 這個詞也融入了各國的語言當中。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叫 coche;在德國叫 kutsche;傳到英國就是 coach,都是指這款馬車。不過,只有在英文裡,馬車(coach)後來還延伸成了「教練」。
其實在英文裡,原本就有一個形容「教練」的專用詞 agonistarch,來自古希臘語的 agonistarkhes,指的是專門訓練他人參加公開比賽的人。不過,現在大多都用 coach。
據說是在183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們最先開始以 coach(馬車)作為一個動詞,有點類似 carry 的意思,比喻私人家教(private tutor)幫學生準備考試,就像 coach(馬車),快速地、舒服地載著學生朝向他們的目標,通過考試。
值得一提的,在英文裡教練(coach)和老師(teacher)是完全分開的兩個詞。老師是把知識教給你(通常比你厲害)。而教練,原意是馬車,你坐上它,雙方目標一致,他陪著你走到目標,這是教練。
馬車不能告訴你要去哪裡,但是你可以告訴馬車你要去哪裡,馬車可以協助你到那裡。教練不會告訴你要去哪裡,教練是站在我們的角度,知道我們能通過什麼樣的「路」精確地走到下一步。
所有的運動員都會有教練,教練的運動水平不見得比運動員高,但教練會幫他制定計劃,給他鼓勵,幫他打聽周邊的情況,幫他做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分析。
當我們重回「馬車」來理解「教練」,那麼教練是什麼,也變得好懂多了。
沒有「目標」,就沒有教練。教練是個工具(沒有貶義),教練的角色是承諾。
找教練,不是在找站在我們對面的老師,而是在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這個人可以和我們一起去陌生的地方。
喜愛英文動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會話◎楊牧
這件事發生在普林士頓
春雨似乎是停了又髣髴
還細微飄飄而淡淡的烟
浮遠浮近在林木的末梢
我正坐在窗口等候張望
不知道你在學校裏怎樣
紅頸子的小鳥在草地上
踏過一叢叢的新蔥覓食
院子裏很靜而我在窗口
喝茶吸烟讀涉江的屈原
不斷擡頭看窗外而你在
學校喝咖啡且英文會話
網球場上有老人在溜狗
春雨似乎已經停了否則
你沒帶傘下課怎麼樣走
英文會話能應付就行了
我把書推開張望你的車
只要你平安回家就行了
--
詩人曾琮琇賞析:
一九七九年,楊牧帶著戀人回到位於紐約南方的普林士頓,楊牧講學、學術研究的客座之地。對詩人而言,是日常的歸返,對詩中的「你」來說,卻充滿挑戰——去國千里,除了地理空間的置換,還要面對陌生的異地語言與文化。而詩中的「我們」,也才正要開始經驗共同的生活與生命。
楊牧在《海岸七疊》(1980)後記寫道:「盈盈在普林士頓學網球和英語會話⋯⋯。一個春天真的就這樣過去了,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那麼健康開朗過,因為盈盈總是那麼健康開朗愛笑。盈盈哭過,當她想家的時候。」戀人開車到學校,在英語會話課練習用陌生的語言交談,這是「會話」的字面意涵。不同於楊牧詩往往給人艱深,繁複的印象,〈會話〉一詩可以「秒懂」,大致上有兩個因素。一是遣詞,二是文法句構。前者如「英語會話」、「開車」、「平安回家」等日常用語,以及口語如重複兩次的「就行了」、「沒帶傘下課怎麼樣走」;後者如「紅頸子的小鳥在草地上/踏過一叢叢的新蔥覓食」、「你在/學校喝咖啡且英文會話」、「網球場上有老人在溜狗」。我們試圖「翻譯」成下面的句子:
Red-necked birds on the grass step across clumps of scallions for food.
You drink coffee and have a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at school.
An old man walks his dog on the tennis court.
這裏的文法(如動詞現在式、介系詞片語等)幾乎是我們一開始學習英文口說的常用文法。即便如此,「口說體」因為與「格律體」相互碰撞,產生強烈的圖畫性與節奏感。
這裏,格律作為一種形式,六行為一段,每行十個字,如第一段「我正坐在窗口等候張望/不知道你在學校裏怎樣」,構成「你—我」、「外—內」、「說—讀」的張力結構,且首段最後兩行韻腳「不經意」地收束在「ㄤ」韻。勻整形式下,復使用大量迴行,使詩的聲響、意義參差變化,不致單調。好比「不斷擡頭看窗外而你在」,有一種「擡頭看見你在窗外」(但其實不在)的錯位效果,行斷而情意未斷;接著另起一行「學校喝咖啡且英文會話」,才構成節奏與意義俱足的詩句。進一步說,〈會話〉直拙易懂,非但不是隨意寫就,而是刻意以接近「會話」腔調來說話的結果。這樣的「接近」,一方面扣緊「會話」旨意,字面底下,則連結了說話者我之於受話者你綿密湧動的情意。
另外,「會話」一詞,多指用不同語言交談對話。楊牧的〈會話〉中,文化符碼之為詩歌的元素,一方面再現真實生活世界的物件,如春雨與淡烟、小鳥覓食、網球場遛狗等;另一方面,是情意表達的重要工具。透過看似平凡的文化符碼,反映迥異的文化模式:
受話者你—說—英語會話—喝咖啡
言說者我—讀—讀屈原涉江—喝茶
咖啡在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一如茶之於東方。受話者你在英語社交場合喝咖啡聊天,言說者我則喝茶讀書。對立的結構,隱隱然透露受話者你跨越文化差異的決心,以及言說者我之於你的牽牽掛掛。
此詩動用到的典故,只有屈原的《楚辭・九章・涉江》。〈涉江〉本事為屈原因襄王聽信讒言,失望之餘離開楚國的作品。「喝茶吸烟讀涉江的屈原」,短短一句,把言說者我的「靜」(讀),與屈原的「動」(涉水)連接起來。這一悖論結構反映「我」是那麼不安於室,那麼急切地想「涉渡」到對方身邊。「涉江」這一文化符碼再放到「會話」的脈絡,則「會話」作為溝通的載體,更包含思維模式、生活方式、文化底蘊等。由此看來,戀人遠渡的不是江,而是一整個太平洋,迥異的語言文化,以及共同生活的跋涉。
楊牧談鄭愁予時曾表示,詩有兩種,一種是困難的詩,一種是不困難的詩,「但不困難的詩並不一定是容易的詩」。在楊牧的詩裡,〈會話〉相對平易,但它直面生活與愛情的多重指涉,一定不是一首容易的詩。
後記:好多年前,新竹中學的林柏宜老師組「如花沙龍」,邀集喜愛楊牧的朋友一起讀楊牧,〈會話〉是共讀的其中之一。有陳柏伶、黃大展、林銘亮、王萬儀、陳玲華、邱詩華等。謝謝楊牧讓我們聚在一起。一起「會話」。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會話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曾琮琇
喜愛英文動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朋友好,祝福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日本這幾天石原さとみ結婚的消息蔚為話題,據說對象是「一般人男性(いっぱんじんだんせい)」(圈外男性),有人說光是能跟石原さとみ結婚就不是一般人了,網路上更出現了「さとみロス」的現象。
「さとみロス」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個「ロス」其實是從英文動詞loss而來,大家都知道意思是喪失、失去,但在這裡將它當作名詞用,指得是失去某物後隨之而來的喪失感、無力感。
這個用法據信是由日本ペットロス協会開始,他們新造一個詞「ペットロス症候群」,意即失去心愛寵物後的揮之不去的失落現象。(「ペット(寵物)」+「ロス」)
而被廣為使用則是在2013年的高收視NHK連續劇「あまちゃん(台灣叫做小海女)」播完時,許多人因為不捨而開始出現「あまロス」,就是追完劇後的失落感。
回到「さとみロス」,深受喜愛的石原さとみ突然宣布結婚消息,讓廣大男性開始有「さとみロス」現象,推特更能看到哀鴻遍野。
除了這些還有幾個常見的○○ロス:
半沢ロス:精彩的半澤直樹播完後,大家出現追劇後的失落感。
カールロス:國民零食カール在關東停賣後,許多人出現喪失感。
大学ロス:出社會後想回到大學生活的失落感。
當然除了這些,平常日常生活也是可以照樣造句,讓對話更生動有趣唷!
喜愛英文動詞 在 【英文文法】YouTuber 5 大常用文法句型解析! - Glossika 的必吃
隨著科技的發達,學英文的工具越來越多,透過遊戲、影像、音檔、線上教學等等,隨時隨地都能學英文,也都能練習自己喜歡的內容!而收看YouTube 頻道是現在 ... ... <看更多>
喜愛英文動詞 在 全民學英文- 「喜歡」和「不喜歡」,除了用“like”和“don't like ... 的必吃
其實英語中有很多表示情感偏好的動詞,學起來,你的表達會更豐富! TW.ENGLISHER.INFO. 除了"like"和"d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