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日記
訓練器材的選擇——越長的訓練器具,越吃核心力量。
訓練上,越短小的器材,越適合拿來當入門工具。
比方啞鈴、壺鈴。
因為重量集中,容易放在身體中線上操作。
所以,很常看到我讓學生用壺鈴、啞鈴深蹲、硬舉(嘿,啞鈴也能拿來硬舉喔,請別少見多怪)。
比較不會像槓鈴——標準奧槓長度220公分,同樣20公斤(在手托的住的前提下),用啞鈴做深蹲,會比直接扛槓做,來的容易上手、且動作品質佳。
但這部分(越短小越容易)還是有幾個例外。
另外的部分是重量。
隨著肌力進步,啞鈴重量可以拿的越重時,使用啞鈴、壺鈴的容易度,就不一定會比槓鈴輕鬆。
比方單手20公斤啞鈴臥推,就會比直接40公斤槓鈴臥推來的困難。
原因:單手肌肉的控制能力,通常會比雙手差一點。
另外一個例外,叫地雷管(不清楚它長相的人自行google)。
把單邊的槓固定在孔洞裡,槓鈴本身就會有一定程度的穩定度——我喜歡拿它來鍛鍊學生下肢,放在啞鈴與槓鈴之間。
我喜歡讓學生游刃有餘接觸槓鈴,所以首先,我要先讓學生的下肢力量,可以超過一根空槓,再回頭來練槓鈴。
同時,地雷管有一定的軌道,可以讓練習者更習慣蹲低。
一次讓學生注意一件事——比方,讓學生能用地雷管穩穩蹲到25-30公斤後,回頭扛起15-20的槓,學生們需要適應的,會是hold住核心、肩上扛槓蹲下這件事。而不是,還得記掛她的腿力,是否還不足勝任15-20公斤的槓鈴。
我也很愛用六角槓。
用它來做深蹲或硬舉(六角槓也可以用來深蹲,請別少見多怪),會比直接用槓做深蹲跟硬舉,來的好上手、安全、且易加重(增加肌力)。
選用什麼器材,有時,是站在學生需求考量。
有些學生很急著想上槓(或,教練很希望讓學生扛槓),順了這個意念,就會出現一直卡在某個重量上不去,整整10堂課一直跟同重量拼搏。
一直卡在同個重量效果好不好,這點我就不評論——但我知道,沒有人喜歡卡關的感覺。
換個方式讓學生可以一直感覺到自己進步,有時,是讓學生持續運動(持續付費)的最好辦法。
然後,用槓鈴做某些動作受傷風險很高。
用槓鈴做側步蹲、後腳抬高蹲、弓步蹲、跨步蹲。
不是不能用槓鈴做上頭動作,可以,當然可以,可是利用槓鈴做上述動作時,請先留意一個重點——萬一腳突然沒力或核心突然hold不住,操作者是不是有辦法自行脫困?
上面幾個動作使用槓鈴操作,最難為就是護槓。縱使教練在旁,「也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即時救援」。而上面幾個動作(蹲),通常都可以用啞鈴、壺鈴代替——兩手各抓20公斤做弓步蹲、後腳抬高蹲,起不來頂多把啞鈴丟在地上,用槓鈴做——萬一身體一歪,誰救的了操作者?
抓啞鈴、壺鈴弓步、後腳抬高蹲,考驗操作者的握力——而握力這種東西,能讓學生多練,就多練。
等到學生蹲的重量提升,啞鈴弓步蹲或後腳抬高蹲已重到不可思議程度時,再換槓使用,可能更為安全。
我自己是如此安排學生跟自己的訓練,僅供參考。
圖片說明:地雷管單腳RDL,35k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啞鈴 重量上不去 在 絕世好Bo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訓練日記
訓練是日常,是睡覺,是上廁所、擤鼻涕跟穿衣服。
意思就是,不要先設定「減肥」,「拼最大肌力」,「身材變得非常好」、「練線條」、「蜜桃臀」這些目標,先把它拿掉,把它當成擤鼻涕、上廁所、睡覺這種,不含有目的性的事。
得失心不過大,才容易持續下去。
誰,會希望擤鼻涕擤出一個林志玲?
或,睡覺睡成金城武?
或,上廁所上完變成桂綸鎂?
是目的,讓訓練變成壓力——而,訓練本身帶給人的壓力已經夠大了。
壓力*壓力,只會造成沮喪跟放棄。很難變成助力。
得承認,我也渴望靠著運動雕塑出漂亮身體,但追著追著會發現,永遠有比我更漂亮的人存在。那時,妳得捫心自問:「繼續追下去的意義何在?」
我練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anllela sagra,甚至,我的屁股,練一輩子也比不上巴西辣妹——那麼,我練幹嘛?
這個問題就跟生死一樣,人生難免一死,那麼,活著幹嘛?
到現在,我仍然找不出一個好的理由可以說服別人去訓練,只能無聊地用著體態、體脂、翹臀、負重重量去吸引人。但,總是得回歸現實。
說到底,只是我習慣了。
就跟時間到習慣去睡覺、肚子有感覺就去大便、流鼻涕就擤鼻涕一樣。
時間久,它就會成為一點小小的成就——畢竟,我就是比沒起身訓練的人,多了幾項精熟的動作。
————
無目的的訓練有時是好的,但,也可能是壞的。
好的原因寫在上頭,來說說壞的部份。
初入門有減脂期待的學生最愛問:「教練,我是不是該去補個有氧?」
如果學生的肌力弱到捧個10公斤啞鈴就會手抖腳抖,我就會很婉轉表達,希望她暫緩執行有氧運動。
因為,過度運動(長時間有氧),容易造成已經低下的肌肉量,更往下降。
如果,學生已經可以蹲到30-40公斤,這時,就算她再不愛重訓,我也會希望她多少做點GPP,簡單說,就是練心肺能力。
心肺不好,重訓時組間恢復會比較差,訓練後的疲勞恢復也會不好。長期下來一樣會影響訓練的進行。
所以,一樣的問題,常會看見我跟A說「可以」,B說「最好不要」。或者,「做個15-30分鐘就好」。
我是會做有氧的人,我也是不太會亂吃三餐的人,但,我目的已不放在減脂上。
而重訓,如果全無目標,就會抓不到重點——教練開的課表是希望拉高學生的最大肌力,但,學生私底下又拼命有氧——這樣,結果可能不會是同時增肌減脂,而是,重量上不去。嚴重一點的,還會因為過度勞損,訓練時不小心拉傷、受傷。
寫了一堆像廢話;但人生,哪裏不像廢話?
箱上硬舉,10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