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這13集的節目是我去年在旅讀雜誌的專題,主要是歷史上談到飲食的書與它們的作者,有些書我之前沒有仔細讀過,仔細看來才知道這麼有趣~
比如元代皇后的飲食寶典,又比如董小宛如何熬製果醬等等,當然,這只是飲食史上的許多小片段,但也值得一讀了。
*前方高能警示:這個聽了會很餓,千萬要吃飽飯再聽。
https://readmoo.com/book/290183959000101
------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堪比乾隆每天拿燕窩漱口!)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將新鮮花朵入菜,清芳可愛!)
台灣多瘋手搖飲,且看前人如何以茶代酒?(到無錫必喝茉莉花茶!)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宋代夜市的甜點琳琅滿目,教人變螞蟻!)
謝金魚說:「廚藝知識的傳遞通常也是師徒、親族相傳,真正能藉由文字閱讀、學習廚藝的人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肯定有數不盡的菜色沒能文字紀錄而失傳。」
現在,就跟著她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吧,打開雙耳,聽聽她如何吃吃喝喝、品味歷史!
- ep01《影梅庵憶語》思愛妾:董小宛的果醬
冒辟疆筆下的董小宛懂得各種生活美學,在承平之時,她是吟風賞月過日子的好手,在戰亂之際,她慎謀能斷、智勇雙全!
- ep 02《山家清供》錄佳餚:東坡粉絲的復刻美食
林洪特別強調時令與清雅,當季、現採的食物要展現滋味,就得靠技術與恰到其份的調味;文字中,處處可見清雅之意,顯見這是他對於飲食的標準。
- ep 03《易牙遺意》簡潔淡雅吃食:古代江南土豪這樣吃!
本書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基本上家常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 ep 04 一窺清代皇室飲食愛好:皇上的菜單「膳底檔」
清中葉,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 ep 05 《飲膳正要》元代蒙古宮廷飲食紀載:皇后的御醫寶典
本書為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內容為任太醫後宮廷的飲食紀錄,卷一談養生之道及聚珍異饌;卷二為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食與食療諸病,最後一卷則是記錄各種食材的食性與禁忌。
- ep 06 《東京夢華錄》憶繁華庶民生活:宋代夜市美食走透透
本書編排以城市風景為先,而後是慶典、民俗與時令,讀來像是溫和熱心的在地人,一路帶著大家走入汴京的大街小巷。
- ep 07 點茶、泡茶、煮茶?和唐朝人一起喝杯茶
陸羽將茶煮成之時的姿態描述得像一首詩,讓人能想像茶碗中漂浮著浮萍般詩意的茶末,啜飲入喉自能享受天然的甘美。
- ep 08 亂世遺澤:北朝風味實錄
你可能沒想過賈思勰編纂的《齊民要術》一書,也「很好吃」! 書中很大一部分紀錄了北朝人常吃的麥醬、醃梅、醃茗荷、乾栗,以及羌煮、蒸熊肉、蜂蜜雜煮。
- ep 09 清朝美食評鑑家:隨園先生的食尚追求
袁枚吃貨屬性的特質在《隨園食單》中展露無遺,他用料選材講究,對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烹調堅持,而這種一切都恰到其份的自適清雅,正是他人生美學的展現。
- ep 10 左手寫小說,右手錄食記:李漁的鹹濕與清純
若把章回艷情小說《肉蒲團》與被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的《閒情偶寄》放在一起,誰能想到作者其實是同一人?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慣寫活色生香場面的李漁,卻是位崇尚自然原味的美食家呢。
- ep 11 無敵潔癖,無塵風雅:吃貨倪瓚的執著
若是要選一位史上最有潔癖的人,能和愛洗手的米芾競爭者,又非文藝美食家倪瓚莫屬,就讓我們來看看既清潔又風雅的美食應該是什麼樣的?
- ep 12 重振中菜江山的祖師奶奶:傅培梅─從煮婦到教父
從一個為了討丈夫與牌搭子口腹之慾的家庭煮婦,到將中華料理精準化成食譜、走出館子普及到家家戶戶,傅培梅為中華美食的傳承豎立了一座時代的方尖碑。
- ep 13 辛永清:府城千金的美味人生
從小在臺南的富裕家庭生長,後來成為日本知名的臺菜料理教主,辛永清把幼年時常出入廚房探險的幸福記憶與美味,揉搓成愛的創意食譜、光陰的調味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洞是韓國首爾市的一個著名商業區。位於漢江以北,接近南大門市場,行政上歸明洞管轄。在朝鮮日治時代是日本人居住的地區,至今明洞的部分街道格局維持在朝鮮日治時代的模樣。早在1928年12月15日,便有救世軍在此用慈善鍋發起募捐活動。到了1960年代,這裡已經發展成為首爾的商業中心,在1970年代的汝矣島...
唐述菜單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信報》專欄
創意菠蘿鮑
認識置地廣場唐人館總廚張嘉裕多年,他自稱廚長,我們就廚長前廚長後地稱呼他。廚長一向鬼主意多多,所創的菜式屢帶來新意,只是有時候手法傾向於譁眾取寵,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譬如他最早期的麻辣炸子雞,在鋪滿辣椒的石鍋上菜,辣椒被石鍋的熱氣蒸出辣氣,薰得嗆死人,叫人走避不及,所有領教過這點的朋友,都印象深刻。
幸好張嘉裕有種知恥近乎勇的個性,能夠謙虛吸取意見不斷改進,現在他的麻辣炸子雞出場方式已是馴化版本,但食味更好了,可見他對於味道有更踏實的追求。此菜用三黃雞製作,雞腔內塞滿川式香料醃製入味,吊起風乾,上辣椒「皮水」;臨上桌前澆淋自家煉製的辣油將之炸熟,因此名為麻辣炸子雞。這道菜濃烈熱情,以辣油澆淋炸熟的雞皮額外香脆(根據廚長大方分享,因為研製此菜,他無意中發現,辣椒「皮水」裡的辣椒素成分,可以令皮脆效果更持久),啖啖雞肉都散發恰好的香辣味,還有配菜的啤酒野山椒炒雞雜把惹味程度推進一把,叫人吃得十分過癮,所以頗受嗜辣的食客歡迎。
廚長返港執掌置地唐人館之前,在國內呆了十幾年,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的中菜戰場他自然進駐過,甚至連偏遠的內蒙呼和浩特他都去過當開荒牛!人生不會有白走的路,這些背景令他累積了很好的視野,他對中菜不同菜系的瞭解來得寬廣且深入,所以他許多具有個人風格的菜式,都是中菜體系內的融合,譬如上述的麻辣炸子雞,便是川粵合流的作品。他還有不少創作,是滬粵、京粵fusion菜式,叫人耳目一新。
熟客找廚長寫菜單總有驚喜,最近跟一班金融界食家朋友到唐人館晚飯,他端出的隱藏菜式,是「菠蘿鮑」!沒錯,就是香港特色美食菠蘿包,夾著一個鮑魚,成為迷你三文治版本的「菠蘿鮑」!在座各人看見這個菠蘿鮑都不約而同一陣傻笑,因為實在太有gimmick了!其中一位朋友K君便拍照便開玩笑:「富臨飯店看到這個菠蘿鮑應該會好嬲,嬲自己點解諗唔到!」呵呵!
噱頭歸噱頭,廚長研發此菠蘿鮑是非常認真的。他當中廚之前是一位麵包師,所以做麵包的部分難不倒他,配方由他親自操刀,實驗過好幾個版本後才定案,是夜每位客人都對包身的鬆軟度、恰好的香甜度讚譽有加,不枉做過那幾年的麵包師。鮑魚是核心,更是不可怠慢,廚長說,不管是日本吉品、罐頭澳洲鮑、南非和大連鮮鮑等各式各樣的鮑魚都試過,不同鮑魚還以煨、煲、蒸…..等不同方法炮製,看看哪一個的做法跟菠蘿包吃起來最對味?因為鮑魚必須跟麵包的味道有個連結,所以廚長還試了不同醬汁:沙爹、黑椒、芝士、洋蔥……來配搭,但火花不大,反反覆覆實驗後,最後決定採用大連鮮鮑,用傳統方法煲扣至軟糯入味,上桌前再以牛油煎香過。
一開始廚長做的是「密實版」,整個菠蘿包包住餡,咬開時才會見到鮑魚;後來經過試吃對比,決定做「打開版」,把菠蘿包做得小巧些,切開,把鮑魚夾進去,更像傳統的菠蘿油,只是把兩塊厚牛油換成了鮑魚。如此費煞心思研發,這菠蘿鮑確實在趣味滿載中不失美味;據悉,廚長把菠蘿鮑定位在點心的菜單上推出——可以預見不難成為潮流產品,食客的打卡之選!
圖解:
置地唐人館的菠蘿鮑,上桌時大家先是一怔,意會過來時便一起笑出來。
#菠蘿鮑
#張嘉裕
#置地廣場唐人館
#landmarkchinatang
唐述菜單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疫情裡,用 IG 抵抗消逝:摘存香港地景的帳號們
⠀
⠀
2020 年夏天,隨著疫情升溫,香港政府發佈限聚令和食肆禁令,從「晚六朝五」禁止堂食(內用)到全日皆禁止。香港朋友開玩笑說自己快想不起餐蛋麵的味道。
⠀
⠀
沒有人流,老店只能收攤,地景也是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在香港,隨時都有熄滅的霓虹燈和被推倒的老唐樓。不過,縱然實體場景不再,化為數據的影像仍亡羊補牢地留存了記憶畫面。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 IG 帳號中,如何在疫情與政情中留下城市的殘影?不僅是路上觀察,也是未來遺產:
⠀
⠀
#香港字記
這個帳號接受眾讀者的投稿,在頁面上留下香港各式字體設計。帳號主人貌似也是個設計人,bio 欄上還留有插畫與微縮模型的分身。版上的貼文底下不時能見到字體同好現身分析筆法的橫豎撇捺,有「高手在民間」意味的貼文更是精彩:熱炒店門口的手寫菜單,對不齊的排版隨性可愛;停車場入口的噴漆,歪扭程度透露一種情非得已。標準字愛好者有幸看到,會幸福吧。
⠀
⠀
#PrisonGothic監獄體™
過去,在道路上輕而易見的香港路牌都由在囚人士手工製造。隨著時代轉變,路牌的設計已被電腦給取代。九〇後字體愛好者邱益彰發起「監獄體再現計劃」,希望盡可能將這些逐漸消失的「異體字」重製成電腦字型,將特別寫法保留下來。
⠀
⠀
#TheStoryOfHKNeonSigns
霓虹燈作為香港獨有的視覺語言,近年來卻有不少霓虹招牌被政府部門以結構安全為由拆走,使得燈管製造業逐漸式微。在完全消失之前好好看一看吧⋯⋯本帳號低調到無法辨識作者資訊,只用近 400 張照片的篇幅紀錄有趣的燈牌,讓新的、舊的與仿舊的設計在此交匯。沒有高畫質,也不走藍紫濾鏡的《銀翼殺手》路線,卻能感受到帳號主人對霓虹的深情。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wcy3Ze
⠀
⠀
#香港樓梯舖
香港獨特的風景之一 —— 樓梯舖,也稱梯底舖。戰後,香港唐樓的樓梯設計有所轉變,通往一樓的樓梯有了比較大的空間,於是成了小商戶做生意的天地。這個帳號截至目前為止,搜集了從土瓜灣到青山道許多樓梯鋪的介紹。用實景結合插畫,給一間店家三篇貼文的篇幅,其中包括店主的訪談、商店歷史的梳理,也講述了舖位如今面臨到的問題 —— 即使店家擁有業權,仍會遭屋宇署發出清拆令。
⠀
⠀
#HKtone
如果香港是一種材質,會呈現出怎樣的 Pantone 色票?我們或許沒想過時代廣場、海鮮酒家和熟食中心能成為一種「色彩」。帳號主人拍下香港各地的牆面和地面、搜集成頁,霸氣命名:這是一種新的色票,名叫香港。
⠀
⠀
#香港燒賣關注組
「成立目的是召集燒賣愛者及關注燒賣質素和價錢升幅。」愛燒賣愛到出了一本「圖解燒賣」,帳號主人 a.k.a. 會長本人如何評鑑好燒賣?除了味道、口感、醬汁、賣相、價錢做星級評價,透過種種向度評出最後的總分。還有一個最終打分,想得到 25 滿分需要克服重重關卡。如果懶得爬文,限時動態精選還整理了 20 分以上的好燒賣;要測試魚肉鮮不鮮,會友們還請到 #魚肉檢測器 貓貓們來評(試)審(聞)。一滑到底清一色的黃色燒賣療癒眼胃心,值得珍藏起來待日後踩點。
⠀
⠀
⠀
▍香港路上觀察:Instagram 裡的霓虹燈、監獄體,以及最悲傷的告示牌 ➤➤ https://bit.ly/3wcy3Ze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hx8ePq
唐述菜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明洞是韓國首爾市的一個著名商業區。位於漢江以北,接近南大門市場,行政上歸明洞管轄。在朝鮮日治時代是日本人居住的地區,至今明洞的部分街道格局維持在朝鮮日治時代的模樣。早在1928年12月15日,便有救世軍在此用慈善鍋發起募捐活動。到了1960年代,這裡已經發展成為首爾的商業中心,在1970年代的汝矣島正式開發之前,主要開設銀行、金融、證券機構,同時也是韓國的經濟中心。2000年3月,明洞被指定為特別旅遊推廣區,並作為首爾旅遊巴士路線上的其中一站。今日的明洞是首爾市的購物區,成為年輕人及遊客常到的地區,明洞亦是首爾市內較多中國人聚居的地方,近中國駐韓大使館的街道匯集一些中國菜館及中華學校,但與其他國家的唐人街相比就比較細小。明洞較為類似日本的澀谷,有近數千多個化妝品及護膚品品專門店(如skin food、Nature Republic、missha、菲詩小鋪等)、時裝等,是首爾著名的景點,不過在明洞由於日本及中國旅客居多,所以有很多有日語、中文招牌及聘請僑民工作。而店外亦掛上「打折」、「正品」等簡體中文字作宣傳。有妝品店員工表示,七成以上營業額來自中國旅客,成為店內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餐廳亦設有分註韓文和中文的菜單。除了深夜及清晨時間外,明洞主要的街道都會與車行道隔離開,以保證行人通過不受車流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