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由安德烈巴贊等人創辦的雜誌《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在影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可說是培育出法國新浪潮的重要溫床,包含艾力侯麥、法蘭索瓦楚浮、尚盧高達、克勞德夏布洛等大師都曾擔任過此雜誌影評,而後才抓起攝影機投身拍電影,法國新浪潮於焉成形。新浪潮之後,曾循著前輩之路,從《電影筆記》的影評人轉為導演的知名案例則有李歐卡霍、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
《電影筆記》每年都會選出年度十大電影,雖然在今年 3 月面臨收購與編輯部請辭的抗爭,但在風雨過後,今年也不例外給出影迷屬於《電影筆記》的品味。
攤開榜單來看,洪常秀一人就以《逃亡的女人》、《江邊旅館》佔據第 2 名和第 6 名。法國影評人欣賞洪常秀也非今年獨有,算上這兩部作品,洪常秀至今有 8 部電影上榜,其餘包含《劇場前》、《愛,在他鄉》、《無人的女兒海媛》、《我們善熙》、《那天以後》和《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本屆榜單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銳導演顧曉剛也憑藉《春江水暖》入榜,位居第 7 ,上一次有華語電影入榜,要追溯到 2013 年賈樟柯的《天注定》。而顧曉剛也成為第 10 位被《電影筆記》年度片單青睞的華語導演,前輩們分別為李安、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王家衛、徐克、吳宇森、王兵和賈樟柯。在這當中,侯孝賢 5 次入選為最多,包含《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千禧曼波》、《珈琲時光》和《最好的時光》。
特別的是,李安並非以眾人熟稔的華語作品或是《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進入《電影筆記》十大榜單,而是當時毀譽參半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入選。
📝藉此再度分享自己在台北電影節看完《春江水暖》後寫的影評,提供參考。
《春江水暖》為中國新導演顧曉剛初試啼聲的作品,成熟、穩健,絲毫看不出新銳導演的稚嫩與青澀,顧曉剛以中國古代山水畫《富春山居圖》為題,全片扣緊核心,以數顆深遠而悠長的「橫移長鏡頭」映照出「捲軸畫」之神韻,顧曉剛時而雲淡風輕述說房價高漲的結構問題;時而重筆濃墨揮灑出家庭跨世代間的價值觀衝突,與淘淘江水遙相呼應,表面的平穩之下,裹藏的是暗湧急流。
終歸到底,《春江水暖》在江水中流淌的是家庭、是愛情、是生活,而在時代變遷下,中國上一代人也顯得不合時宜,如片中的二哥,長年活於江上,以漁船為家、捕魚為生,但為了下一代,不得不籌錢買房,縱使自身「漂泊」,也要讓孩子符合時宜,有所「定居」。顧曉剛也刻意將鏡頭望向發展中的高樓,當代的富春縣,大廈林立高聳於群山之間,時光的流逝及空間的變化到了顧曉剛手中有著美麗的哀愁,不過,縱使某些景觀在物換星移下有了顯而易見的轉變,但中國數千年來,某些人、事、物好似永遠不會變,如富春江,如人性情感。
於是觀眾能看見片中顧家的四個兒子,在母親逐漸失智下,是如何爭執、抉擇及面對,從「夏」開始,呈現出母親大壽的生機與喜氣;而後「秋」的事態轉變,母親病情惡化,下一代年輕人對愛情有了不同面向,入「冬」後的惡化與淒離,母親的死亡與三弟賭場被抄;最終是「春」的復萌,顧家也在幾經轉折之中,彼此有了諒解與對話。
《春江水暖》在夏、秋、冬、春的四季更迭與循環中,以祝壽為題,用死亡收束,顧曉剛汲取傳統山水畫的靈感,下筆寫意,在逐江而居的小人物中,不動聲色地嘗試於大江群山中勾勒出一幅家庭肖像,氣定神閒的細膩捕捉到中國傳統與當代價值觀的對立、衝突或是達成和解的可能,並將人物、自然並置,與其共存,淡麗高雅,氣度不凡。
形式上顧曉剛將繪畫、地景和影像交相融合,幾場攝影機運動漂亮且令人印象深刻(如在神樹下兩對情侶的邂逅、泳渡富春江的吸吐氣等等),以長卷繪畫的特性轉化為電影語言,縝密佈局,形式與核心綿綿相連成一氣,富含人文底蘊,雜揉出獨特的視覺美學,寧靜而雋永。
🏆《電影筆記》2020 完整十大榜單依序為:
1. 《City Hall》,Frederik Wiseman
2. 《逃亡的女人》,洪常秀
3. 《原鑽》,Safdie brothers
4. 《Malmkrog》,Cristi Puiu
5. 《The Things We Say, the Things We Do》,Emmanuel Mouret
6. 《江邊旅館》,洪常秀
7. 《春江水暖》,顧曉剛
8. 《The Salt of Tears》,Philippe Garrel
9. 《Enormous》,Sophie Letourneur
10. 《馬德里心旅行》,Jonás Trueba
圖片來源:Cahiers Du Cinéma (officiel),《電影筆記》 12 月封面
和解在後林泳淘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下短評】《#春江水暖》
#台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單元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春江水暖》為中國新導演顧曉剛初試啼聲的作品,成熟、穩健,絲毫看不出新銳導演的稚嫩與青澀,顧曉剛以中國古代山水畫《富春山居圖》為題,全片扣緊核心,以數顆深遠而悠長的「橫移長鏡頭」映照出「捲軸畫」之神韻,顧曉剛時而雲淡風輕述說房價高漲的結構問題;時而重筆濃墨揮灑出家庭跨世代間的價值觀衝突,與淘淘江水遙相呼應,表面的平穩之下,裹藏的是暗湧急流。
終歸到底,《春江水暖》在江水中流淌的是家庭、是愛情、是生活,而在時代變遷下,中國上一代人也顯得不合時宜,如片中的二哥,長年活於江上,以漁船為家、捕魚為生,但為了下一代,不得不籌錢買房,縱使自身「漂泊」,也要讓孩子符合時宜,有所「定居」。顧曉剛也刻意將鏡頭望向發展中的高樓,當代的富春縣,大廈林立高聳於群山之間,時光的流逝及空間的變化到了顧曉剛手中有著美麗的哀愁,不過,縱使某些景觀在物換星移下有了顯而易見的轉變,但中國數千年來,某些人、事、物好似永遠不會變,如富春江,如人性情感。
於是觀眾能看見片中顧家的四個兒子,在母親逐漸失智下,是如何爭執、抉擇及面對,從「夏」開始,呈現出母親大壽的生機與喜氣;而後「秋」的事態轉變,母親病情惡化,下一代年輕人對愛情有了不同面向,入「冬」後的惡化與淒離,母親的死亡與三弟賭場被抄;最終是「春」的復萌,顧家也在幾經轉折之中,彼此有了諒解與對話。
《春江水暖》在夏、秋、冬、春的四季更迭與循環中,以祝壽為題,用死亡收束,顧曉剛汲取傳統山水畫的靈感,下筆寫意,在逐江而居的小人物中,不動聲色地嘗試於大江群山中勾勒出一幅家庭肖像,氣定神閒的細膩捕捉到中國傳統與當代價值觀的對立、衝突或是達成和解的可能,並將人物、自然並置,與其共存,淡麗高雅,氣度不凡。
形式上顧曉剛將繪畫、地景和影像交相融合,幾場攝影機運動漂亮且令人印象深刻(如在神樹下兩對情侶的邂逅、泳渡富春江的吸吐氣等等),以長卷繪畫的特性轉化為電影語言,縝密佈局,形式與核心綿綿相連成一氣,富含人文底蘊,雜揉出獨特的視覺美學,寧靜而雋永。
‼️此片在『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尚有兩場放映,且都還有票,有興趣的影迷可以進場欣賞。
06.30 〈二〉 13:10 信義威秀影城 13 廳
07.04 〈六〉 10:20 信義威秀影城 13 廳
#目前北影看的12部電影中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