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天星碼頭歌謠 ◎廖偉棠
「黑夜裡的謊言他們白天說,他們早上說
中午說在大氣電波裡說在金色帷幕背後咬耳朵說
他們說他們說。潔白的骨骼他們黑夜裡拆,
他們黃昏拆他們早上拆他們侮辱著晨光拆他們
在黑犬的保護下拆在海風的沉默下拆他們拆他們拆。」
我是49歲的碼頭我在嚴寒中搖著頭,
我搖著頭摸著肋間的傷口看著政府裡的孫子們擦著手,
我搖著頭一任尖叫的海鷗點數我的骨頭,
我端出了一盤血給這些孫子洗手,洗他們烏黑的手,
我敲打著大鐘的最後一個齒輪唱著49年前的歌謠:
「呵雨水淌過我的前額我看見對岸的火車站多麼遙遠
多麼遙遠,它終將消失不見終化成維港上空一縷煙;
呵雨水淌過我的胸膛我的心臟,我看見維港越來越瘦
越來越瘦,它終將消失不見終變成售價十元的一張明信片,
這香港終將消失不見終變成一個無限期還款的樓盤。」
「雨水呵我的妹妹我的證人,現在請輕柔地拭去
我身上的瓦礫它們咯得我生痛,請輕柔地拭去這49年
我身上的腳印、戀人們的身影、那些呢喃的夢話和鐘聲……
請輕柔地安慰這些為我哭泣的年輕人,讓他們帶走我的每一塊鐵
為了日後的鬥爭。」
--
◎作者簡介
廖偉棠,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Wandering Hong Kong with Spirits》等十餘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 攝影集《尋找倉央嘉措》、《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我城风流》,評論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國》、《遊目記》、《深夜讀罷一本虛構的宇宙史》、《反調》、《異托邦指南》等。
--
◎小編許聖傑賞析
中環天星碼頭是位於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關於此歷史演變可分成四代來作為簡述,從第一代碼頭(1898年-1912年)的天星小輪成立,歷經重建改造(第二代碼頭:1912年-1958年),而後的填海工程影響故進行搬遷和拆除(第三代碼頭:1958年-2006年),直至最後的新碼頭啟用,便成為現今的第四代碼頭(2006年-)。而此首〈中環天星碼頭歌謠〉大抵以「第三代碼頭」的歷史背景作為描寫。
隨著1950年代的中環填海工程,碼頭於1958年再搬至愛丁堡廣場。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碼頭上設有一個由比利時王子送贈給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轉贈給天星的大鐘。它是香港最後一個機械鐘樓。大鐘每15分鐘報時一次,是香港所餘無幾的舊式鐘樓之一。碼頭及鐘樓已沿用49年,為中環的著名地標之一。受到2003年開始的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影響,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遷至現址,並成為中環碼頭的組成部份,被編到位於民光街與民耀街交界的7號及8號碼頭。[註1]
回到詩歌,某城一切必然的不斷消滅,得以距離虛幻再更近一些。詩句第一段即如鬼魂般姿態觀看拆除者的種種行為,成日說謊,成日拆除記憶,崩解一所有物。表達自身處在某種無力於「變」的處境之發生情形——他們早上拆,他們黃昏拆,他們污辱著晨光拆。第二段似乎更鮮明於將敘述者切換成「碼頭」的視角,並試圖接近重現曾遭拆除的畫面。第三段便開啟「歌謠」的部分,情感極瘦,現實更趨紊亂,彰顯語言的無效,多麼遙遠,而消失不見,最終一切淪為十元明信片上的景物。
「這香港終將消失不見終變成一個無限期還款的樓盤。」
而歌謠的最後,碼頭視角的敘事,為自身的消失做日後戰爭最後的奉獻。因而徒步行回現實,49年之間,腳印、戀人們的身影、呢喃的夢話和鐘聲,覆蓋了香港在當時的所有意志。因而成為一個句子的斷行,因而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儘管如此,最後,一如閻連科曾寫道:「個人記憶改變不了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擁有真實的內心。」
註1:歷史背景資訊來源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許芷熒
圖片來源:flickr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廖偉棠 #中環天星碼頭歌謠 #香港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請輕柔地安慰這些為我哭泣的年輕人 #讓他們帶走我的每一塊鐵 #為了日後的鬥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20200402.html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城‧浮城‧迷城——香港詩歌裏的街廓與屋邨 ◎一尾
沒有什麽不能燒,
燒一個香港,如空心鬼王;
燒一街的人如無常,說『你也來了』;
燒一街的喜帖如陰司紙,
寫着『他朝君體也相同』。
——廖偉棠〈利東街歌謠〉,《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你知道周星馳《食神》中唐牛的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史提芬周的黯然銷魂飯兩方對決的取景地最近歇業了嗎?
珍寶海鮮舫和多數在香港街頭的飲茶樓、大排檔與冰室一樣消失在資本主義的競逐裏,一塊塊拆卸的大招牌,就像那中環天星碼頭、九龍寨城、啓德機場、調景嶺排屋、喜帖街,沒有什麽不能燒的、毀壞的,一切只成爲能追憶的街景。
如果記憶是抗拒遺忘的工程,書寫則是手段。
就如近期出版的《我香港,我街道》,鄧小樺在編者序中寫道:「主體與排他,劃界與流動,香港的地誌文學書寫必須在兩難中辯證提升。」
香港是我城,是浮城,是迷城。那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如何在殖民的土地,在不同的移民,在島與半島之間長成一座記憶的城市與虛構的城市?這塊終究要還回去的土地與城市,究竟長出了什麽樣的詩歌?面對這些空間時,詩人如何來記憶這座城市所發生的事,是這週所關心的。
香港詩人面對這座城市時,是文學裏城市的漫遊者(Flâneur),將城市新舊交雜裏那迸發靈光(Aura) 的永恆瞬間寫進詩裏,十年的光景就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地景,在變化快速的現代都市裏,每一刻都在改變,每一刻都是靈光。與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筆下的巴黎不同的是,香港有港口、有山、有天橋,詩人得以乘船越過維多利亞港,攀上獅子山、太平山鳥瞰整座城市,或者在天橋上看著車水馬龍的風景。他們在這些場景裏捕捉屬於香港的靈光。
詩人是城市個體裏的漫遊者(Flâneur),也可以是集體的群衆(Foule)。
那數月以來的抗爭,遍地開花的群衆,透過直播新聞得以窺見那成千上萬只有城籍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在遊行裏,像媽祖繞境一樣將屬於自己的城市走了好幾遍,那無大台衆志成城的集體,詩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詩人得以在群衆裏書寫自身走上的街頭,諦聽眾音的反面,在未定的2047前來之時、在一切消失前,記得些什麽作爲記憶與身份的抵抗。
不做歷史的順民,做創造自身歷史的暴民。
從漫遊者(Flâneur)到群衆(Foule ),詩人四顧周圍,漫步在自己的土地上書寫關於自身土地的文學,創造歷史、記憶靈光。
這週就讓我們跟著詩歌,來一次和詩人一起的香港漫遊。
--
美術設計:許芷熒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香港詩選 #香港 #城市 #漫遊者 #群衆 #Flâneur #Foule #喜帖街 #利東街 #珍寶海鮮舫
延伸閱讀:
鄧小樺:〈我街道,我香港──《我香港,我街道》編者序〉(2020)
http://paratext.hk/?p=2468
香港文學地景資源庫:
http://hkliteraryscenes.wikidot.com/
RTHK香港電台:《鏗鏘集:重建輓歌》(201311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S7N0JN-TI&t=1113s
〈歷史遭刻意抹去 唯有持續反抗︰當利東街被偷走 變成Lee Tung Avenue〉,《關鍵評論網》(20151216)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32718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flaneuraura-walter-benjamin.html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在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作家、詩人、攝影師...
擁有太多身份的廖偉棠吃過兩次閉門羹後
今天終於來到詩生活了~~~
身為得獎最多的香港詩人之一
廖偉棠出過不少詩集,有些更會加入攝影作品
本本都是不能錯過的詩意風景
而詩生活還有香港已絕版的《傘托邦》,也有詩人自稱是人生代表作《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每本詩集都顯出詩人的生命濃度。
重!點!是!
詩人廖偉棠都已簽名囉!
#又是購書好時機啦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在 2020公車捷運詩文第一季廖偉棠〈冬夜與學生們談寇德卡〉 的必吃
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 ... 曾出版詩集《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野蠻夜歌》、《八尺雪 ... ... <看更多>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在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Facebook 的必吃
Log In. Log In. Forgot Accoun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