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梅推藝文 ►新北【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
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現正展出齊簡策畫的《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探討呈現作品與空間的關係、議題,據此首先要知道的即是聚落的過往-教師人員眷舍的閒置到被佔,簡單的說就是充斥加蓋違建的一二樓矮房住屋,直到近年經過整頓修繕形成現在的展覽聚落,然仍舊保有原本居家格局。展間結構複雜就算,論述也難解,索性由簡入繁地循著有點詭異的展覽四結構「牆」、「光」、「水」、「線」前進各個空間,周育正的〈二整〉趁著整修聚落期間煩請牆壁抿石師傅以同樣手法將門窗以向外凸出約30公分的形式給它均一的抿石封起,這居家、展間在此更接近一極簡雕塑,然而它是中空的;關於〈採光與佈光〉,許家維強調展示其作品創作過程的布面輸出和錄像片段,同邱承宏的攀藤和那簡潔但味道強烈的眾多瀝青板塊、瀝青波浪板,分別透過鐵架與鐵鍊將其組裝,於是輸出、攀藤和液晶電視、瀝青板塊、波浪板,在自然光與打光的情境底下形塑現代化底下的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糾纏;黃榮智那鋁盆、燈箱、燈泡和水管通路共構的空間聲響裝置〈星期六的早晨:接水╱掛衣╱擺燈箱〉裡面,看似一切都很新。順著木造過道環繞一圈聆聽水滴在上百新的發亮的鋁盆上形成的聲響,觀看轉角燈箱呈現的展間過往-破敗,緊接來到末了的樓中樓矮間,樓板垂晾著幾件衣物、水滴到黝黑的鋁盆,攀繩踩梯進入樓中樓,我們看到偌大的門牌和承裝著洗石的鋁盆。來到戶外,樓頂擺放許多承接雨滴的鋁盆,樓中樓牆外懸掛著英文白光霓虹燈句:生態不僅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容器(Ecology is not a mere concept but a container.),明顯對應眼下的人造生態池。作品元素頗多,但大體關乎破敗住居的生活與城市環境的生態;齊簡的〈樣品屋計畫〉不簡單,但概略的說就是一沒有隔間且格局方正又指稱擺滿藝術作品的黃色空屋。作品都不在黃區裡,而在樣品屋區域外的其他居家隔間和戶外空間,有路障、交通告示牌、不敢亂飛的白鴿、拆下的門、黃色長形木板、被漆成黃色的違停線,以及藝術家的幽默等,作品內涵基本指向空間的對應與觀者的意識。這樣看下來,即可略知此展關照城市的空間與生態(包含人類),及對空間和物種等的界線之意識,值得觀眾親身前來穿行探索體驗。
✍推薦者
楊浤淵|第八屆鴻梅新人獎藝評組得獎者、2021鴻梅年度特約藝評人
【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
展覽日期|2021/03/19(五)-2021/05/15(六)(週一及國定假日公休)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
展覽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
展覽時間|週二 - 週日 11:00 – 17:00
展覽網址|https://pse.is/3evms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我就突然覺得不要再講這麼多話,所以發現造型物、單純的造型物,會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因為它還是可以有語言的性質。」—— #楊季涓 邁入45歲藝術生涯的階段,...
周育正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我就突然覺得不要再講這麼多話,所以發現造型物、單純的造型物,會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因為它還是可以有語言的性質。」—— #楊季涓
邁入45歲藝術生涯的階段,周育正從早期創作作品收支難以平衡的階段,再到40歲左右在創作狀態逐漸取得收支平衡的狀態,以及到45歲在畫廊市場與學術兩端都獲得極大的肯定,他回顧從《很膚淺》、《東亞照明》到最近期的《刷新、犧牲、新衛生、傳染、清新、機器人、空氣、家政、潔客幫、香煙、戴森、現代人。三》三階段,來談藝術創作系列如何流轉於美術館、替代空間、雙年展、藝博會不同的體制間。以及透過並置關鍵字構成計劃或作品名稱,以「造型語彙」及「造型方法」刷新創作元素中身分與物件間的關係。他將作品計畫和商業畫廊作品間相互交疊的關係,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應對機制與判斷標準。
敘事與擬人是楊季涓創作的重點,從《PLASTONKI》、《短篇集:石子臺》、《九條線》到《那些妳曾說過的事》,她創作逐步簡化過於明確的敘事,而是回歸到物質與物件的生產,即便僅以物件仍不斷觸發觀者從感官與記憶回應物件作品提供的情境。貫穿楊季涓創作的始終是私人經驗與記憶,其作品的細膩質感,探索人與人、地點、物件及事件間的種種關係。她將素描、情境式、裝置及聲音等不同媒材的作品,串聯起一系列與事物連結相關的敘事。 數年前,周育正與楊季涓搬遷至 #永和工作室 的現址,二人將此全面改造為工作與生活場域。空間中從生活選物、對於設計風格家具的興趣,凸顯二人的品味與生活方式,而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創作與生活狀態。
🎬前往Youtube觀賞完整影片 >> https://bit.ly/3vTiqXg
🔥 IG也上架最新影片啦!趕快追蹤我們觀賞影片>> https://bit.ly/3tPK9GB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2SIbtpL
🔸相關閱讀:
🔸〈錯位,表演性,媒介置換,藝術有機體:周育正於關鍵詞間的創作〉,文/嚴瀟瀟 >>https://bit.ly/38XjEa9
🔸〈周育正、同卵雙胞胎、動態雕塑、無國界空氣、轉型、畫畫冊、動態結構、犧牲、TKG+、明天〉,文/秦雅君>>https://bit.ly/3cRWEL7
🔸〈「繞道而行」展:望向藝術界的後學運世代與創作離心力〉,文/吳牧青>>https://bit.ly/2P8lvSF
周育正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我就突然覺得不要再講這麼多話,所以發現造型物、單純的造型物,會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因為它還是可以有語言的性質。」—— #楊季涓
邁入45歲藝術生涯的階段,周育正從早期創作作品收支難以平衡的階段,再到40歲左右在創作狀態逐漸取得收支平衡的狀態,以及到45歲在畫廊市場與學術兩端都獲得極大的肯定,他回顧從《很膚淺》、《東亞照明》到最近期的《刷新、犧牲、新衛生、傳染、清新、機器人、空氣、家政、潔客幫、香煙、戴森、現代人。三》三階段,來談藝術創作系列如何流轉於美術館、替代空間、雙年展、藝博會不同的體制間。以及透過並置關鍵字構成計劃或作品名稱,以「造型語彙」及「造型方法」刷新創作元素中身分與物件間的關係。他將作品計畫和商業畫廊作品間相互交疊的關係,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應對機制與判斷標準。
敘事與擬人是楊季涓創作的重點,從《PLASTONKI》、《短篇集:石子臺》、《九條線》到《那些妳曾說過的事》,她創作逐步簡化過於明確的敘事,而是回歸到物質與物件的生產,即便僅以物件仍不斷觸發觀者從感官與記憶回應物件作品提供的情境。貫穿楊季涓創作的始終是私人經驗與記憶,其作品的細膩質感,探索人與人、地點、物件及事件間的種種關係。她將素描、情境式、裝置及聲音等不同媒材的作品,串聯起一系列與事物連結相關的敘事。 數年前,周育正與楊季涓搬遷至 #永和工作室 的現址,二人將此全面改造為工作與生活場域。空間中從生活選物、對於設計風格家具的興趣,凸顯二人的品味與生活方式,而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創作與生活狀態。
🎬前往Youtube觀賞完整影片 >> https://bit.ly/3vTiqXg
🔥 IG也上架最新影片啦!趕快追蹤我們觀賞影片>> https://bit.ly/3tPK9GB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2SIbtpL
🔸相關閱讀:
🔸〈錯位,表演性,媒介置換,藝術有機體:周育正於關鍵詞間的創作〉,文/嚴瀟瀟 >>https://bit.ly/38XjEa9
🔸〈周育正、同卵雙胞胎、動態雕塑、無國界空氣、轉型、畫畫冊、動態結構、犧牲、TKG+、明天〉,文/秦雅君>>https://bit.ly/3cRWEL7
🔸〈「繞道而行」展:望向藝術界的後學運世代與創作離心力〉,文/吳牧青>>https://bit.ly/2P8lvSF
周育正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我就突然覺得不要再講這麼多話,所以發現造型物、單純的造型物,會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因為它還是可以有語言的性質。」—— #楊季涓
邁入45歲藝術生涯的階段,周育正從早期創作作品收支難以平衡的階段,再到40歲左右在創作狀態逐漸取得收支平衡的狀態,以及到45歲在畫廊市場與學術兩端都獲得極大的肯定,他回顧從《很膚淺》、《東亞照明》到最近期的《刷新、犧牲、新衛生、傳染、清新、機器人、空氣、家政、潔客幫、香煙、戴森、現代人。三》三階段,來談藝術創作系列如何流轉於美術館、替代空間、雙年展、藝博會不同的體制間。以及透過並置關鍵字構成計劃或作品名稱,以「造型語彙」及「造型方法」刷新創作元素中身分與物件間的關係。他將作品計畫和商業畫廊作品間相互交疊的關係,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應對機制與判斷標準。
敘事與擬人是楊季涓創作的重點,從《PLASTONKI》、《短篇集:石子臺》、《九條線》到《那些妳曾說過的事》,她創作逐步簡化過於明確的敘事,而是回歸到物質與物件的生產,即便僅以物件仍不斷觸發觀者從感官與記憶回應物件作品提供的情境。貫穿楊季涓創作的始終是私人經驗與記憶,其作品的細膩質感,探索人與人、地點、物件及事件間的種種關係。她將素描、情境式、裝置及聲音等不同媒材的作品,串聯起一系列與事物連結相關的敘事。 數年前,周育正與楊季涓搬遷至 #永和工作室 的現址,二人將此全面改造為工作與生活場域。空間中從生活選物、對於設計風格家具的興趣,凸顯二人的品味與生活方式,而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創作與生活狀態。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鄧韻琴Sapphire Deng
翻譯 Translator|趙士雄 Joey Chao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周育正Chou Yu-Cheng、楊季涓 Yang Chi-Chuan、馬凌畫廊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TKG+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2SIbtpL
🔸相關閱讀|
🔸〈錯位,表演性,媒介置換,藝術有機體:周育正於關鍵詞間的創作〉:https://bit.ly/38XjEa9
🔸〈周育正、同卵雙胞胎、動態雕塑、無國界空氣、轉型、畫畫冊、動態結構、犧牲、TKG+、明天〉:https://bit.ly/3cRWEL7
🔸〈「繞道而行」展:望向藝術界的後學運世代與創作離心力〉:https://bit.ly/2P8lvSF
———————————————
🔸V-Touch 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周育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周育正 在 V-Touch人物|周育正X楊季涓 - YouTube 的必吃
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 ... ... <看更多>
周育正 在 所以產生了像是事物崩解一瞬 - Facebook 的必吃
TKG+ │ 藝術家新聞Artist News │ 周育正Chou Yu-Cheng】 你心目中台灣最美的模樣是什麼? Vogue七月號特別邀請到藝術家#周育正,跟我們分享他們心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