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發文關於魩仔魚是上百種魚苗的統稱其實不是100%正確,很抱歉沒仔細查證。
我整理相關資料如下圖:
簡單來說,魩仔魚的確是一種統稱,代表很多種幼魚,台灣捕撈的是以 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 為主,體長4cm以下,所以捕撈正確,並不會捕撈到全部的幼魚。
不過長期政策來說,政府是計畫性減少甚至禁止魩仔魚捕撈。
Wiki的訊息比較完整,請看下文
=========
魩仔魚,一般可分為淡水魚魩仔魚與海水魚魩仔魚兩類。根據臺灣大學王友慈博士指出,魩仔魚非指一種魚類,而是指鯷魚類和沙丁魚類的魚苗的總稱,若撈捕作業不正確有可能撈到數十至一百五十種類的魚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則表示,漁民捕獲之吻仔魚主要是鯷科及鯡科的仔稚魚,統稱為魩(ㄇㄛˋ)鱙(ㄇ一ㄠˊ),臺灣魩鱙漁業所捕獲的種類主要則是以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為主,體長約4公分以下,體色透明者稱「魩」;4公分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者稱「鱙」,並非為所有魚類之魚苗。由於魩仔魚捕撈時可能會抓到其他種類的魚苗(混獲 bycatch),混獲率根據海域、季節不同,從1%以下到將近20%都有可能,某些特殊條件下甚至高達76.65%。在花蓮近海及河口以撈補魩仔魚為名,對日本禿頭鯊、褐吻蝦虎魚、大吻蝦虎魚、曙首厚唇鯊等洄游性蝦虎的洄游性魚苗進行的捕撈,也影響到東部洄游性蝦虎的生態[4] 。在台東,日本禿頭鯊魚苗由於過度撈捕而造成數量銳減,台東縣政府因而宣布由2014年開始連續禁捕三年。
對沿岸漁業的傷害
台灣
台灣許多地方會將魩仔魚作為小吃的主要食材,近海魚貨量驟減,造成沿岸魚業的滅亡,環保人士廖鴻基認為是撈捕魩仔魚造成,事實上沿海漁業的危機除了魩仔魚的捕撈之外(以雙拖捕為主),還有底拖網、流刺網等不當漁法的使用、海洋汙染、以及漁業署無法有效管理漁撈行為等等均有關聯,多重因素交相致使台灣沿海漁業一蹶不振。
政府曾經規劃逐年減少魩仔魚的捕撈量,並且在2006年時宣布三年後(2009年)將全面禁捕魩仔魚[9][10]。2008年後,又因故中止禁捕魩仔魚的政策,並且自2009年起提高捕撈量,引起爭議[11]。
自2013年2月底起,漁業署公告禁捕期(休漁期)為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各縣市公告禁捕時間,每個地區禁3個月,限50噸以下船隻才可捕撈(範圍:宜蘭、桃園、台中、高雄、屏東、台東、花蓮等地區海域) [12] 由於目前規定只有前一年取得兼營魩鱙漁業許可或取得其他兼營魩鱙漁業漁船汰建資格的新船才能申請從事該漁業,捕撈魩仔魚的漁船隻會逐漸減少,不會再增加。漁業署規定魩鱙漁業禁漁區為距岸1,000公尺(3,300英尺)以內之沿岸海域,地方主管機關得依所轄海域狀況縮減禁漁區距岸距離,惟不得少於500公尺(1,600英尺)。[13]
因海水連3年增溫,以臺灣桃園為例,2015年魩仔魚漁獲量比2014年銳減八成,小卷、白帶魚的數量也逐年減少。[14]
「吻 仔魚 爭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鄉下人‧農家好物【 Little Farm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閒聊] 吻仔魚(魩仔魚)‧cook板- 看板cookclu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蘇貞昌- 不買、不吃吻仔魚】... 的評價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而是指鯷魚類和沙丁魚類的魚苗的總稱,若撈捕作業不正確有 ... 的評價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2010-05-01公視晚間新聞(魩仔魚吃下肚恐吃掉海洋生機) 的評價
- 關於吻 仔魚 爭議 在 [抱怨] 可以不要賣魩仔魚飯糰嗎? - 看板CVS - PTT美食旅遊區 的評價
吻 仔魚 爭議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廢死不可!!!
死刑的存廢在社會上是個爭議性的話題,每每有法院的重大判決或是死刑犯伏法,就會引起輿論廣泛的探討。有一些人主張死刑應該廢除,法務部也找了相關的單位在研究廢死或是朝廢死前進。
我認為「廢死不可!」大家試想在台灣能夠被判處死刑有那麼容易嗎?謀財害命的嫌犯寫信給監獄「早餐吃吻仔魚粥會傷害很多生命!」最後的判是決獄中表現良好可教化逃過一死,殺人分屍兇嫌「帶警方尋找屍塊!」,判決可教化逃過一死,更有許多借精神疾病逃出生天.....若是已經如此「寬鬆判決」的死刑也廢除,誰能保證社會重大犯罪不會更加層出不窮。
另外,這些犯嫌那一個不是剝奪他人的生命甚至多人生命,當有人在疾呼這些人的人權時,有沒有關心過那些被奪走生命的人的人權、生命權與他們家人、親友的悲痛。
今年4月1日伏法的嫌犯,放火燒死自己的6位親人,到臨死前也絲毫沒有任何悔意,如此惡行重大天理不容,執行死刑不過是符合公理與伸張正義,如果廢除了死刑,這些嫌犯還要用人民的納稅錢養他終老,又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歡迎大家留言提出您的看法,也請幫忙把本文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關注及討論這個議題。
#林耕仁關心您
#法律必須維持公理與正義
#支持廢死不可請+1
吻 仔魚 爭議 在 鄉下人‧農家好物【 Little Farm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文分享-春天該吃什麼魚】
摘:
我們不會特別鼓勵什麼季節吃什麼魚,而是要介紹適合吃哪些魚;因為如果大家一窩蜂去吃某幾種魚的時候,對這些物種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像今天晚餐的魩仔魚一直有其相關爭議性,但當我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後,就可以用新台幣與消費者力量去影響產業。
--------------------------------------------------------------------------------
魩仔魚一直有著爭議性,『好食機』辦了一場【食農教育】關於春天應該吃什麼魚,並且也提到了有關於魩仔魚的捕撈;一直以來,小農夫家的『大海的味道-吻仔魚』也是如此,宜蘭這裡的捕魚阿公們都遵照著縣府規定合法申報捕撈,大家在購買時只要買合法申報的魩仔魚大多都可以將對環境的傷害減少到可復原的程度。
文章出處:『好食機-食農教育』
http://edu.howsfood.com/2016/03/20160315.html#more
吻 仔魚 爭議 在 蘇貞昌- 不買、不吃吻仔魚】... 的必吃
近來便利超商還在販售吻仔魚商品,引起譁然,在這裡呼籲大家,不捕、不買、不吃吻仔魚。 ... 爭議[4][5]。" from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9%AD%A9% ... ... <看更多>
吻 仔魚 爭議 在 而是指鯷魚類和沙丁魚類的魚苗的總稱,若撈捕作業不正確有 ... 的必吃
... 爭議[11]。 自2013年2月底起,漁業署公告禁捕期(休漁期)為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則表示,漁民捕獲之吻仔魚主要是鯷科及鯡科的仔稚魚,統稱 ... ... <看更多>
吻 仔魚 爭議 在 [閒聊] 吻仔魚(魩仔魚)‧cook板- 看板cookclu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有鑑於50388的文章中,提到了與魩仔魚相關的許多爭議,也提到了「cook板該不該有某
些言論」的討論,乃作此文。
本文中將會提到以下兩件事情。
一、為什麼不該吃魩仔魚
二、cook板討論此議題的適當性
一、為什麼不該吃吻仔魚
1.什麼是魩仔魚?
基本上魩仔魚是一個通稱,又可以細分成魩魚跟鱙魚,不過此文就不細談這部分。
魩仔魚主要由鯷魚科跟鯡魚科的幼魚組成。這兩科都是魚類中的大家族,光台灣附近的鯷
、鯡魚科就有53種。實際上各處所捕撈的吻仔魚組成不同,從10科-50幾科不一而足(是科
,不是種,受限於辨認難度)。而季節也會相當程度的影響捕獲的魚種。(1)
鯡、鯷兩科都屬於中小型的魚類,一般在食物鏈中的角色是基礎消費者或二級消費者,主
要的生態功能是扮演其他大型魚的食物。
但在鯷、鯡、蝦虎(主要屬於迴游型)之外,有相當多的大魚魚苗會混在其中,如鰹、鯖、
鰺等大魚的魚苗。混在魚群中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掠食者捕食,也可以增加找到食物的機會
,而等到長大之後甚至可以直接以身邊的魩仔魚為食。
在大型魚的繁殖季節當中(夏天為主),特定區域的魩仔魚混獲率甚至高達70%以上。(2)
*混獲(bycatch)係指目標外的魚獲,在此指鯷、鯡兩科之外的幼魚。
無論如何,魩仔魚是各種不同的魚苗混雜而成。其種類甚至可以達上百種之多。
2.魩仔魚的捕撈有什麼問題?
在台灣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沿海濕地的開發、水壩建立導致河口輸砂量減少、河川汙染
、以及跟這篇最相關的,漁業現代化之後的大肆捕撈,已經共同的、嚴重的破壞了台灣近
海漁業資源。
從1977年引進魩仔魚雙拖網之後,台灣的沿岸魚獲量有了短暫的榮景,但隨即直線下滑。
在此之前,魩仔魚平均每年產量(包括魩與鱙)為10873公噸,引進之後,平均每年產量減為
3793公噸。影響之劇,自不待言。(3)
雙拖網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捕撈方法(此處的殘忍不指對生物單體殘忍,而是對整體環
境的殘忍)。謂之趕盡殺絕亦不為過。
......魩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
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4)。
而且,謹記,上文所指的產量仍然單指魩仔魚本身的產量,沒有考慮其他「大魚」的減產
影響。事實上,屏東黑鮪魚祭撈上來的黑鮪魚一年比一年小,一年比一年少,或可作為一
個指標,向我們預警海洋資源的枯竭。而這些大魚的幼苗,恰好就是我們在捕撈魩仔魚的
過程中,可能不經意吃下肚的。
*此處鮪魚的例子與魩仔魚無直接相關,舉例不當,感謝teiurei版友的指正。
因此,對於魩仔魚的過量捕撈(還外銷不抓魩仔魚的日本!!),造成了我們現在名符其實的
「竭澤而漁」----魚越抓越少,因此只好用更小的網目去抓、用更好的設備去抓!用更多
的人次、更頻繁的出海來彌補!
行文至此,我們大概可以了解捕撈魩仔魚對於台灣整體漁業資源的戕害。那,作為一個消
費者,我到底該不該吃呢?
3.台灣現今的魩仔魚政策
https://ppt.cc/Tshp
台灣現今的魩仔魚政策包括了季節性、地區性的的禁捕。以及總量管制。大概可以簡化成
以下四點:
(1)只允許原本就核准有案的漁筏或未滿50噸的漁船,未來不再加發執照,且漁民不可跨縣
市作業。
(2)避開魚苗繁殖期:要求各縣市在5月1日至9月15日之間訂定連續3個月的禁漁期,以此降
低混獲的仔稚魚。
(3)避開小魚聚集區域:大部份小魚為了覓食、躲藏、以及比較海流較和緩的環境,多在沿
岸表層出沒 ,因此作業漁場至少要離岸500公尺以外。
(4)重點稽查配合自主填報:在魩鱙漁業重點漁港派駐查報人員或請海巡署支援稽查,並要
求漁民填報漁撈日誌,繳交海巡或漁會。(5)
其實在2006年,原本規畫了「三年內禁捕魩仔魚」的政策。不過後來因為政黨輪替而
取消。那麼目前的漁業政策有甚麼問題呢?
首先,禁漁期對於混獲的保障不足。以常見的混獲,鯔科魚為例,幼仔出現時間恰好就是
從秋天到春天,與目前的禁漁期剛好錯開(6)。而鯔魚(烏魚)剛好也是這幾年大量減少的魚
種。當然,這跟成體/烏魚子的補撈也有相關。(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其次,過分依賴漁民自主申報。2010~2012年這3年間,共處分違規作業37件。以領有執照
的583艘漁船來說,每年遭取締的比率是2.11%(7)。而取締的內容主要來自漁業日誌,漁
業日誌又是漁民自己寫的。交易金額、網次都難以監控。也就是說,除非海巡剛好盯到,
否則這部分的取締難以落實到小型的漁筏上。(8)
再來,總量管制與申報差距過大。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如今平均一年的魩仔魚產量為3793公噸,這是1977年到2003年的平均
值。而最近幾年的魚獲量是多少呢?
年度 95 96 97 98 99 100
許可量(t) 3200 2500 2000 3021 2874 2759
捕獲量(t) 1948 850 568 1113 788 698 (9)
我們可以明顯發現,近幾年的捕撈量遠低於許可量。如果漁民誠實申報的話,這是非常令
人膽戰心驚的數字。這代表我們的政府在訂定許可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用大腦!現在一年
的產量都已經很難超過1000噸了,竟然還隨隨便便訂出個兩三千噸的許可量。
魩仔魚的產量就在我們眼前,在五年之內減少了1/2以上。這代表,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吃下
去,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在十年之內,我們就有幸親眼見證魩仔魚的「絕種」。(當然
,因為他不是「一種魚」,所以不會有保育生物學上的「絕種」)
4.到底該不該吃魩仔魚?
沒錯,或許我們現在有著「合法」的魩仔魚可以吃。但請不要忽略這些法律當中的荒謬與
愚昧。原本計畫全面禁捕的魩仔魚在漁會的壓力之下再度開放,還訂了個寬鬆到極點的許
可量。縱使我們吃的每一條魩仔魚都是合法的,但對於台灣漁業資源的傷害仍然是難以估
量的。
至於「要苛責漁民而非消費者」的論述,更是完全拒絕相信人的能動性。消費者喜歡吃什
麼魚,漁民就會抓什麼魚。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我們的每個選擇,都是政治的。
「我們的選擇比我們的特質更能表現出自我。」(阿不思‧鄧不利多)
最後,在這邊提供莊祖宜在上海TED演講的短片https://ppt.cc/EKSW,更好的未來可以從
我們自身一口一口吃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避免變成系列文,我就在原本這篇回應teiurei版友在50410的反駁與指正。
唯其中1.2.4.三點已由zvezda板友在50415更進一步回應,在此回應另外兩點。
3.該研究內主要混獲的魚種幾乎未提到所指之大型魚
teiurei版友說的沒有錯。原本引用謝豐任在2005年的文獻所進行的調查沒有直指他的樣
區是否有其他中大型魚的魚苗。不過從p.73到p.76的圖中詳列了各種混獲魚種,可能是我
受限於專業知識無法識讀學名之故。希望有了解這方面的版友能加以補充。
在其他的文獻中卻也提到了不同地點、水團影響下的魚種分布。(10)
在長江外海的東海海域調查中,所發現的仔稚魚除了主要的鯷魚之外,也包括鯖、鰹等迴
游性魚類,不過同時卻也包括大量的白姑、四破、黑姑等常見/常吃的中小型魚的稚魚。
然而,在此處我要補充一點我個人的想法,大型魚的成魚原本就較少,其稚魚與常見的中
小型魚之稚魚相比,數量上堪稱九牛一毛。因此本不能在統計上佔顯著的比例。
不過,該區域所採集的稚魚是否可以和原文所稱的魩仔魚畫上等號還不確定。換句話說就
是,不一定會有人到這裡抓魩仔魚。
這顯示出了當前關於魩仔魚研究的困境,主要的論文(至少我查到的),只有陳豐任那篇比
較全面涵蓋了台灣周圍近海的魩仔魚種,其餘都是地區性的研究。而且對於「我們吃的魩
仔魚到底從哪裡來?」等中間產銷通路的研究,又更少了。
5.有關黑鮪魚的減少, 這個是因為由於技術提升,不分大小通抓的結果。不能把這個跟魩
鱙漁業直接關聯在一起
沒錯,我在此舉例不當,確有誤導之嫌。我為此道歉,並於原文中附註。
不過我要在此處舉一個比較好的例子來代替,就是鰻苗的捕撈。
到今天為止,我們還無法完成鰻魚的生活史。因此無法自行養殖鰻魚,每年都還必須到河
口去捕撈鰻苗來養大。長年的捕撈已經造成魚苗枯竭的問題,這點從鰻苗的價格上可見一
斑。
二、cook板該不該討論這些事情?
其實我覺得可以討論,而且希望可以多多討論,以下分三點來講。
1.意識形態
不止在cook板,在很多地方,各種場合,我們都可以聽到:「我們這是XXXX,不要討論政
治。」「不要牽扯意識形態啦,這裡只是OOOO而已。」好像意識形態很可怕,需要敬而遠
之。
其實意識形態說穿了「理念」或是「系統性的想法」。
一些初步的,零碎的概念,像是希望可以吃的健康,不要生病;或是希望不要花太多時間
在廚房,可以方便學業、工作;或是希望東西「好吃」,讓自己與家人都可以開心的吃飯
;或是想省錢,想弄一些重口味的菜配飯...
其實背後都有某種意識型態,或是價值的順序。
到底是「健康」優先?「省時」優先?「好吃」優先?
所以說,板上常看到的「X牌的橄欖油能不能買?」「只有十分鐘要怎麼弄一餐?」也都是
各自意識形態的展現。各種不同的問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順位。「意識形態」無孔
不入,不需要以洪水猛獸視之。
2.Cook板的討論範圍
當然,因為這裡不是無所不聊的八卦板。也不是速食板、不是飲料板......討論的範圍當
然有個界限,「吃魩仔魚好不好?」的討論是否適合出現在這裡呢?
我認為,就目前ptt看板的生態而言,在高人氣的板當中,cook板是最適合討論這個議題的
大眾板。魩仔魚的食譜、心得在本版每隔一兩個星期就會出現,頻率不低。可見cook板是
接觸魩仔魚議題最密切的地方。
雖然有Oceanography跟Ecophilia兩個跟環境保護直接相關的版,但一來他們與「吃」這個
切身相關的部分距離遙遠;二來人數很少,效果不彰(不論正反)。其中關於魩仔魚的討論
也幾乎沒有(Ecophilia有三篇,Oceanography則完全沒有)。Environment板則根本還在籌
備,就不討論他了。
因此,既然這是與食材相關的討論,我認為cook板是最適合他出現的地方。
3.比較個人的,關於推噓文的問題
噓文當然是比較強烈的情緒表現,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
但對我個人來說,其實只要就事論事,推噓文都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每個人都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
比如說
或是
我都可以接受,
不過像是
就比較不好。
(以上為虛構推噓文)
在各自的規範之下,彼此都該有討論的自由。
有爭議的不該是推噓文的「情緒」,而是其中的內容。
比如說我,只要不超過版規(討論與cook版無關的事務),我可以放心的po文
底下討論的版友,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也可以放心的推噓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我還是非常的希望可以有更多類似的討論。
如果沒有這次的討論,我可能永遠不會去查這些資料,
如果沒有樓下teiurei跟zvezda兩位版友參與,我可能就只會停留在某個地方,不會去多思
考自己的文章是否有錯誤。
如果沒有這些討論,cook板可能都只能在每次有魩仔魚食譜出現時,底下出現一堆爭吵。
寧願大家把這件事情談清楚了,讓彼此得到共識:魩仔魚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哪
些地方資料不足,還我們不知道......據此來總結出一個判斷。
說不定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會得到結論,原來魩仔魚都是發育不良的大魚,本來就不會長
大,因此捕捉他們對於生態沒有不良影響。或者是會發現其實某天晚上台灣找到了一個新
的漁場,魩仔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可以放心吃了。(曾經我也是很喜歡吃的)
以上
(1)台灣地區周邊水域魩仔魚混獲特性之研究 p.13 (謝豐任 2005)
(2)同註一 p.16
(3)同註一 p.69 圖四:魩仔魚業產量變動圖
(4)拒吃魩仔魚 (廖鴻基 2008)
(5)該拒買小七的魩仔魚御飯糰嗎? 決定前先來做功課(下)(莫聞 2013)
(6)同註一 p.64 表十二
(7)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管理執法成果統計表
(8)魩鱙漁業漁撈日誌 https://ppt.cc/UnDq
(9)漁業統計年報
(10)利用生命條碼方法進行2009年夏季東海仔稚魚種類組成之研究(邱美雲 20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9.135.94
我可以了解這種疑慮,即「不希望在分享時有太多的顧慮跟負擔」。
目前的底線(也就是我這篇講的),就是不要人身攻擊,就事論事。
如果可以彼此尊重,就事論事,我相信即使在食譜下出現不同聲音,
發文者的壓力也會小的多。當然,推噓隨意,這也代表發文者的壓力仍在,只是減少。
那問題就在於,我們是否應該朝向一個「只討論發文者想討論的東西」的方向前進?
這當然有好有壞,「分享食譜也要被罵」與「做菜時去思考所承擔的責任」其實是一
體兩面。當我們「不需要擔心被人提醒」時,也代表我們減少了「擔心的過程」。
我們是自由的,但我們更應該是無愧於自由的。
或許「隨心所欲的做想做的菜」是一種理想;但如果有一天,一篇食譜下方的討論串,可
以包含烹飪、營養學、生態學、社會學的不同理解(當然,都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
或許也可以幫助彼此互相交流,學到更多?
※ 編輯: iamalam2005 來自: 1.169.135.94 (12/15 08: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