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女優/魏海敏》
訪談進行到一半,魏海敏似乎被我們拋出來的某個問題難倒了,她沉吟片刻,斟酌該如何回答,雙手捧著白瓷杯,緩緩地轉動著。搭在杯子上的手指,修長而白皙,如同一株花草。她的手指在戲台上確實能幻化成一朵蘭花。蘭花指能捻針穿線,補綴苦守寒窯的寂寞時光;也能舉杯澆愁,傾訴貴妃醉酒的心聲。一屈一伸,一動一指,能說千言萬語,故而絕世名伶端坐在眼前,即便面有難色,手指也是這樣充滿美感。
其實都已洩題,訪綱早在訪前便已寄交受訪者,所謂訪問,無非照著紙張上的題目行禮如儀走過一遍,但受訪者回應字字斟酌,句句鏗鏘,所有答案打磨得閃閃發亮,宛如唱詞。都說青衣扮演的乃戲曲中最典雅端莊的女性,笑不露齒,行不見足,63歲的魏海敏作為台灣一代青衣,被制約成美的化身,舉手投足必得能定格成照片,專訪過後大半月,她為新戲《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辦記者會,與隔離中的新加坡導演王景生聯訪,未輪到她說話之時,但見她眼觀鼻,鼻觀心,腰桿挺得直直的,若捻一朵花在手上,便是蓮座上的觀音了。
訪問本該在去年進行,未料新戲因疫情耽擱至今,但她卻說大疫之年比往常還忙碌。去年下半年《四郎探母》《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樓蘭女》3齣戲巡演結束已是今歲初春,接著是4月的《千年舞臺》,下半年還有國光劇團的新戲銜接,「我覺得疫情帶給我的衝擊好像是一切都停下來,但反而可以讓大家回頭看自己是誰,難道我們還是像過去一樣,庸庸碌碌過下去嗎?」對她而言,2020年是人生的回顧和再出發,這一次與王景生合作的紀錄劇場《千年舞臺》,重現往年六個經典角色,何嘗不是一次新歌加精選?
80年代中期,她與京劇名家吳興國將一系列外國名著改編成京劇,《樓蘭女》即脫胎自希臘悲劇《米蒂亞》。1991年,她拜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師,《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2齣梅派折子戲,是她做「梅派大師姐」的成果驗收。《曹七巧》《孟小冬》為2000年後,她與國光劇團王安祈合作的新里程碑,前者是她對張愛玲解讀,後者是對京劇老生皇帝致敬。2008年,她與劇場大神羅伯.威爾森跨界改編吳爾芙《歐蘭朵》,舞台上2個小時的獨角戲已然是經典。
戲台上,她用京腔翻唱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或張愛玲,唱念做打俱佳、文武崑亂不擋,然而此番登《千年舞臺》,除上述角色,她還要在戲台上扮演自己,「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那個「我」,是魏海敏,習慣粉墨登場的名伶在舞台上自報家門,追憶女兒心事,與素顏無異,心情忐忑是必然的,否則我們訪問中,那個問題怎會將她難倒了?「早年父母離異,母親在您成長過程的缺席,讓您少了許多與年長女性互動的經驗,這個缺憾會讓您在理解角色造成困難嗎?」
一代青衣本名魏敏,出生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鶯歌,三姊妹中排行最小。魏父軍人出身,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雖有大學學歷,卻懷才不遇,早年便從軍隊退下,與妻離異,四處打零工。有志難伸的男人偶爾在夜裡拉著胡琴,哼唱京劇排遣悲懷,興之所致,也教女兒唱戲,魏敏才4歲,便懂得尖著嗓子高唱「蘇三離了洪桐縣」討好父親。魏敏10歲那年,魏父在嘉義謀得某一工廠廠長職缺,一家人南遷,眼看就要過上好日子,豈知2位姊姊又將負笈北上,中年男人拿即將青春期的幼女不知如何是好,又見這小女娃活潑好動不愛讀書,遂狠下心腸送她到高雄左營海軍附設的海光劇校,劇校將她的名字嵌入海光的「海」字,魏敏成了魏海敏。
進劇校第一天就得學倒立,天地乾坤顛倒看,有了新境界,「第一次懇親,爸爸姊姊們都來了,大夥兒高高興興吃著零食,但對話客客氣氣的,從此一切都不同了。」她說電影《霸王別姬》演的都是真的,劇校坐科7年,每天晨起練功,吊嗓子、拉山膀、跑圓場,四功五法稍有差錯,老師一棒子就打下來。但她個頭好,嗓子好,一下子就挑大梁演出。13歲,她擔綱演《穆柯寨》,父親歡歡喜喜來看她演出,那是父親第一次看她演戲,但也是最後一次—那一年,魏父癌症病逝。她嘆,這一次等於跟原生家庭斷裂了,「我之前參加一個電視節目談眷村文化,講到爸爸媽媽,哭得稀哩嘩啦,因為他們是誰?愛吃什麼?老家在哪裡?家裡有沒有兄弟姊妹?我都不知道。父母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吶。」
其時,軍隊劇校常有巡迴勞軍,某次北上公演,她得空與姊姊見面吃飯,姊姊帶來陌生女子赴會,她只道是戲迷,未料姊姊卻說「小敏,這是我們的媽媽」,她臉色登時一變,「我當初覺得媽媽欠我一個道歉,我如果離開女兒,我一定會跟她道歉,但媽媽沒有,我對她不大諒解。」一代青衣說起往事,雲淡風輕,說當日情形已不復記憶,只道吃完飯,恍惚回宿舍,見桌上一串葡萄,二話不說就往嘴巴塞,愈吃葡萄,心中愈亂,半夜裡,全嘔了出來,定睛一看,全是一顆顆完整的葡萄,「後來我才明白母親當年離婚是要帶走我的,但父親不許,說要走就得一個人走。最後母女是相認了,但很多關係錯過就是錯過了,兩個人就維持著一個客氣的距離。這個缺憾讓我不知如何跟女性單獨相處,尤其跟女性長輩在一塊,會莫名奇妙地手足無措。」
相較之下,她和叔叔伯伯們在一塊自在多了,無論是父親、劇校老師,或稍後提攜她的學者俞大綱,她在父執輩中恰如其分扮演受寵的小女兒。
1976年,她從海光劇校畢業,入海光劇團。想當年,京劇受黨國扶植,最紅旦角是顧正秋、徐露、郭小莊,中山堂和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公演往往冠蓋雲集。她雖是後起之秀,但連連得獎,前程遠大,然而她卻在此時嫁給大她9歲的香港商人,「當年才21歲,但我想反正早晚要結婚,就結了吧!這輩子就屬那時期最感寂寞,每到放假又特別愁煩,姊姊們有自己的家,媽媽早已另嫁,更不方便去找她,我就孤家一人,沒地方可去。坐科時有個專心的目標,一畢業整個人好像突然架空了,大好人生似乎正要開始,但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只是徬徨無依,好想有個家…」
80年代初期嫁與商人,港台兩地跑,是1982年吧,她說那時在香港待產,得知北京、上海京劇院一票名角南下大匯演,她慕名而去,節目單上的《鳳還巢》《別姬》她早已唱得爛熟,但台上的梅葆玖舉手投足、落腔、咬字,其氣度前所未見,她頂著8個月的孕肚坐在觀眾席,感受的不是胎動,而是藝術的震動。
然而時代氣氛悄悄改變了,她去勞軍時,發現阿兵哥更迷戀的是鄧麗君、鳳飛飛,有了時不我予的危機感。解嚴前一年,她與吳興國將莎士比亞《馬克白》改編成京劇《慾望城國》,「京劇手段很多,但這些手段我不一定都會,潑辣旦、壞女人的角色我沒演過,但我不想一直演我的大青衣角色,於是我重新打造馬克白夫人,打造她的心境、手勢,跟懷胎生子也沒兩樣。」她驕傲地說那個轉折是她從照本宣科的伶人,脫胎換骨成了獨立思考的藝術創作者。
1991年,她如願拜梅葆玖為師,在北京前門飯店下跪行禮,袁世海、張君秋、葉少蘭一票北京名角都到場觀禮。拜師宴上,等到客人都走了,她對梅葆玖說:「老師,《霸王別姬》我都學會了,但舞劍看不清楚。」但見梅葆玖起身,拿起桌上筷子,嘴裡嗆嗆嗆數著節奏,腳上啷啷啷走了一個過場,她跟著演一遍,師徒如此授課。1996年,她以《貴妃醉酒》和《宇宙鋒》得梅花獎,是為京劇藝人最高榮譽。
她來到事業的巔峰,但疏於家庭,婚姻以離異告終。與此同時,台灣本土意識抬頭,京戲式微,三軍下轄劇團宣告解散,原本熱門滿檔的她竟也無戲可演,無論感情或事業,都只剩自己了。但她不喪志,加盟國光劇團,兼顧老戲新戲,扮王熙鳳、曹七巧,好戲一齣接一齣,又拿國家文藝獎,無疑是絕處逢生。13歲登台,唱戲至今五十載,戲台上演盡了才子佳人千古風流,戲台下卻嘆這一生似乎交了白卷,好像沒怎麼活過。
於是我們不免要問:「生為女性創作者,難道家庭、事業只能二選一嗎?」「是啊,當媽媽是經驗,當太太也是經驗,但那些經驗都是階段性任務,唯有完成了那些任務,我才能專心在藝術創作上。」可是您的梨園大前輩孟小冬晚年來到台灣,最後一人一狗孤老終身,同為女人,同為伶人,您難道不會有兔死狐悲的傷感?她很篤定地回答:「不,她真的把藝術發展到極致,我認為她這一生是沒有遺憾的。」
絕代名伶很篤定她這輩子的角色必然先是藝術創作者,其次才是種種做女人的責任,當媽媽的責任、當女兒的責任。她與媽媽前後走向離婚一途,提及晚近母女相處,她嘆道:「繼父後來也去世了,我怎麼可以不照顧她?她晚年跟我住在一起,後來其實有點失智,不大認人了,跟我們沒什麼交談的意願了,但她審美眼光很好,看到我會說妳頭髮好漂亮喔,給她倒杯茶,她會道聲謝謝,教養很好。」4年前,母親九旬高齡壽終正寢,恩恩怨怨也該全數泯滅了,她得出結論:「我對她的恨,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母喪後某一天,她在大雨的天氣開車出門,車子爆胎,她停在路畔等待救援,想起喪父喪母,從此是一個人,於是趴在方向盤上失聲痛哭。
或者她也不算一個人,孤獨的人還有心愛的藝術,4月仲春,她登《千年舞臺》,好戲開鑼前,一張素靜的臉在後台撲粉描紅,她往鏡子前一站,魏海敏變成了穆桂英。那是13歲初試啼聲的角色,50年後還扮同一個人物,以往自己常常夢見在臺上忘詞的噩夢,但她現在不會了,她自認嗓音依舊青春豐盈,甚至比年輕時唱得更好了。
文章未完,可點加入會員點留言連結,解鎖全文,@@。
照片 兩廳院提供 周佳慧攝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IY51Wo 來賓:甄莉、Paul、林佳儀、班傑、李愛綺、謝祖武、王宇婕、李亮瑾、海裕芬 各國型男:賀少俠、韋佳德、金旼哉、佩德羅、小百合、杜力、馬丁、愷杰、蔡博文、熊介、夢多、法比歐、吳子龍、柯子培、克雷、波力士 00:00:57 新...
「吳亮儀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賴義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吳亮儀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蘇美亮亮ptt - Anrevika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台大公衛院長、陳秀熙年紀、詹長權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康牙醫福ptt [B9WK72]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康福牙醫ptt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嘉義縣長 :: 現在要去哪裡提錢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康福ptt 牙醫 的評價
- 關於吳亮儀學歷 在 福康ptt 牙醫 的評價
吳亮儀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 知史百家
安煥然
眾所周知,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已懂得利用磁石的指極性,製成「司南」。大概到北宋時期,中國人領悟到把鋼鐵在磁鐵上磨過後也能產生磁性的原理,製成了人工磁鐵,並把這種技術應用在航海導航,遂使指南針的使用具有了劃時代的使命。
姚楠、陳佳榮和丘進合著《七海揚帆》一書指出,1044年(北宋初年)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記載了「指南魚」的製法。據說,這是世界上利用人工磁鐵製作指南儀器的最早記載。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介紹了水浮、縷懸等四種製造指南針的方法。沈括甚至還發現了地磁偏角常常偏東的怪現象。這比1492年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對磁偏角的類似發現早了四百多年。
世界上最早記載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的文獻,是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該書作者朱彧追述其父親朱服在北宋元符、崇寧年間(1098─1102)在廣州當官時,對航海活動的見聞。《萍洲可談》記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其意即是說,北宋時期中國人在航海的時候,夜晚以觀看星星的方位,白天看太陽來辨認方向,遇到陰雨天(無法觀星)就使用指南針來導航。這則文獻說明早至11世紀末,指南針已在中國航海上使用。
13世紀,南宋福建路市舶提舉趙汝适《諸蕃志》更是記說:「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失,生死繫矣」,說明當時指南針在中國遠洋航海上的重要作用。
指南針在使用之初,只是一枝會搖擺旋轉的磁針,沒有固定的方位盤。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徐兢奉命出使高麗,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指說,船隻在夜晚航行時,除視星斗前邁;晦冥時,則靠「指南浮針」來分辨南北。這種浮針,當是指水浮針。
為了讓指南針有固定的裝置,方便船隻的定向航行,中國人後來就把堪輿學家用來看風水方位的經盤,運用在指南導航上來。最初這種東西叫「地螺」(亦即「地羅」)。
根據王冠倬《中國古船》的說法,宋元時期乃至明初鄭和下西洋,中國航海所用的針盤都是水浮式的,俗稱「水羅盤」。它是把磁針橫貫浮置於水上,再增添一個刻有八卦四字、十二地支,分別標明(共48)方位的圓形經盤結合而成。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吳自牧《夢梁錄》記錄中國人航海「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此處之「針盤」是為中國航海文獻中使用羅盤的最早記錄。該文獻更指說,這種分辨方向,掌司羅盤的船員,是由稱作「火長」經驗豐富的專門人員來負責的。
宋元中國海商就是靠著羅盤這種導航儀器,勇敢沖向大洋,開拓了東洋和西洋針路的海上貿易航線。明代鄭和船隊也是靠著這種水浮羅盤,在茫茫大海中,晦冥陰雨時,仍能辨別方向,完成七下西洋的壯舉。
李約瑟《中國科技史》高度評價了中國人的智慧。他說,指南針的應用是航海技術的巨大變革,它象徵著原始航海時代的終結和航海新時代的開始。只有在掌握了指南針後,大洋才不再是人類不可逾越的障礙。
近代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更指出,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改變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與影響。
把話題拉回本次的主題系列書寫來。在中國海洋事業發展與古代馬來西亞的關係史上,我感興趣的是,自宋元以來,除了順風相送的馬來半島,中國海商亦勇敢地開拓了東洋航線。羅盤的導航,使他們得以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把遠洋海外貿易的焦點,投向古國渤泥,亦即今之北加里曼丹的汶萊和東馬來西亞來了。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吳亮儀學歷 在 賴義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慈濟作家 眼中的 賴義鍠」傑出校友賴義鍠 用心譜奏生命美章
文/梁玉燕 (2017/04/16)
2月13日,當夜幕罩落,盞盞華燈點亮台中市太平區每一道街衢。一群「空大人」來到育德路民意代表服務處,原因無他,希望從這位德高望重的市議員身上,學到他為人處世的態度,和一路堅持探求知識領域的治學功夫……
入夜後的服務處與一般打烊的店面無異,但外觀張掛著顯眼的活動看板,讓初來乍到的我,很快洞窺今天的受訪者--賴義鍠學長,是一位熱衷於服務人群的民意代表。
◎撥冗接待談心路 點滴釋放正能量
當他從行程忙碌的外頭抽身趕回來,馬上用最大的熱情,接待我們這群提早抵達的「空大」家人:人文學系指導老師黃啟川和另一半--茶藝社吳林豫老師、社聯會林文章會長、茶藝社張暐麟會長,以及慕名而來的加拿大華僑陳文和與我。
從漫談中,我們傾聽義鍠學長分享他超過半百歲月的人生路。娓娓敘述中,一點一滴釋放正能量,我感覺高壯的他就像一位胸懷遠大,德性高超,求學、就職、從政、辦道、做志工、當講師、顧家業等領域樣樣優秀的巨人。
◎大學之路波折多 前後走了十五年
「我是彰化縣大村鄉人,年少時礙於家計困苦,無法順利升學,直到出了社會,聽聞空大開啟了一道方便求學的管道,一學期只需參加4次面授、2次考試,這對上班族而言是一大福音。」義鍠當時任職於美商公司,學號783400348,也就是民國78年入學。不過,空大是「入學從寬、考試從實、畢業從嚴」,那段期間他一面工作賺錢貼補家用,一面讀書,有時難以兩全,曾經被當了好幾科。加上後來工作職場的變遷,只好輟學。
從16歲開始茹素迄今36年,佛堂的「養學教育」讓義鍠比起一般空大生耐苦、耐操、更有學習韌力。他說:「雖然工作忙碌,我還是念念不忘學業,告訴自己必須有始有終,一定要達成這階段性的目標。」
果然,選上太平市的市民代表後,便全職服務鄉親,可以有較多的閒暇衝刺,全力以赴學習。想起當年發憤讀書的情景,義鍠說:暑假我都還選課,手不釋卷的程度連去郵局寄個信、上洗手間,都還不放過「隨時用功讀書」這一回事,終於在民國93年畢業,這條大學之路,我前後走了15年。
◎再接再厲上高峰 回饋母校情義長
通過挑戰之後,有志向學的義鍠再接再厲,不但考進中興大學研究所,也選上台中縣議員,這已經夠忙了,但他還是孜孜矻矻求進步,取得碩士學位。他回憶讀研究所時,常聽到有些學生因為沒路牌指示,找不到「空中大學」在哪裡而錯跑到他校讀假日班。「當時我是以台中縣議員的身分,尋求台中市議員幫忙,找到法律的立基點--空大創立於民國75年,為臺灣第10所國立大學,而促成『國立空中大學』路牌的設置。」
興大研究所畢業之後,受劉仲容副校長與台中指導中心林連聰主任的器重,義鍠應聘回母校任教,從而促成空大進入社團的因緣。黃啟川老師讚嘆用心的義鍠,辦道、辦學同樣熱情,對母校的回饋如漣漪般不斷擴展,只要能力所及,必付諸行動。100學年度第2學期,短短幾天內,協助空大在一貫道道場成立崇正分班,一口氣開設22個專班,一年內就有400人次報讀,讓道親們有就近學習的機會,弭補失學的缺憾,解決「在家自學卻無法得到學歷證明」的問題。
「我們成立領隊導遊班,我是召集人,也擔任班長,和八十幾位學員一起上課。越接近考期,越擔心倘若沒通過的話會很沒面子,所以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甚至讀到得了『老花眼』。」義鍠沒想到那一期的學員,居然有80%考到證照,令其他補習班刮目相看,他也感到很欣慰。
◎以身作則做教育 影響深遠成典範
其實,天地本是一所大課堂,只要願意汲取新知,隨時都是讀書好時光。讀經、背經,驅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是義鍠一直以來的好習慣。他以身作則的態度,帶動道親一起精進,也薰陶了家人、子女、學生和對他擁護有加的選民們。
服務選民時,遇到有人面臨學歷問題,他會指點迷津,告訴他們報讀空大,既可以讀得自由自在,更能約束自己善用光陰,充實內在。值得一提的是,義鍠早年失學的哥哥和弟弟,今年聯袂報名空大,傳為校園佳話。
當有學生想要打退堂鼓,擔任「公共行政」面授老師的義鍠會現身說法給予勉勵:「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老天不公平,其實每件事都有前因和後果。我們應該停止抱怨,積極思索在每一個階段的我,能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做什麼?只要全力以赴去做該做的事,就能從中取得平衡點。我當民意代表期間,腳程忙碌,都可以完成學業,你們也要堅持,持續學習,不要輕言放棄。」
◎子女學習依樣做 代父宣言好幫手
有感於社會亂象頻仍,義鍠好感恩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支持他的妻子和一雙孝順懂事的兒女。他說:我不是政治世家,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從政,現任太平區台中市議員。我習慣於佛堂的清淨祥和,不適應外面的紛紛擾擾。所以不走一般政客走的路線--不交際、不應酬、不包工程,三餐一定在家吃飯,照顧重度殘障的妻子。我的家庭信念是:教育不是要求子女做什麼?而是要做好什麼榜樣給子女看。
一旁始終笑意盈盈的賴珮宣,是義鍠的寶貝女兒,她向在場的長輩們告白:父親是我最欽敬的榜樣。選舉期間,我和弟弟跟在爸爸身邊學習,一起穿梭在大街小巷拜票,最開心的是聽到選民對他的評價「你的服務效率比叫瓦斯還迅速。」
「在外時熱心關照鄉親,回家時親力親為陪伴媽媽,我的父親是新好男人!」珮宣感念在還沒請外傭之前,父親服務選民,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深夜還要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他轉述媽媽曾經說過:「我應該是上輩子燒好香,所以生病這麼多年了,妳爸對我還是不離不棄。」
另外,義鍠鍾情於孝道之類的書,口袋總是擺放一本《弟子規》,而且利用零碎的時間,隨時學習。受父親影響,讀大學夜校的珮宣,也是善用上班或通車時間讀書,珍惜寶貴光陰。
◎捐熱血598次 做志工6000小時
義鍠沒有豐厚的經濟基礎,從政路上,他不花錢,只花體力,做別人不做的選民服務,過年不忌諱往喪家慰問,一步一腳印踏實做事。「所以『騎機車的議員』是義鍠學長給自己的封號。」林文章會長讚譽他是很虔誠的道親,配合執行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福利政策,勤於跑基層,致力於濟弱扶貧,改善社會風氣,在一貫道崇正基金會開設兒童讀經班,為人很踏實,講課很幽默、很親和,修身養性也利益他人。
在吳林豫老師心目中,同是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小她一屆的義鍠「學弟」是很有毅力的人,禮儀和孝道都是徹底生活化,是我們的典範,求知的標竿!
「世間財,世間用,離開世間無路用。」手腕戴著念珠,用台語引用證嚴上人的智慧語,義鍠認為錢財夠用就好,無須盲目追逐,把時間用在「自學」或服務他人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以前身體不好常生病,投入寶光崇正基金會、五所學校等單位做志工之後,讓身心靈都得到最好的療癒。他從18歲至今33年,捐血計598次,累積志工時數超過6000小時,去年(2016)曾獲內政部頒發績優志工5000小時銀牌獎。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義鍠學長身上,大家見證這位傑出校友的特質:
只要肯學習,不用在乎時間長或短,要在乎我們是否有一顆持續求知的熱能;
只要肯付出,不用在乎財富體能,要在乎是否把握當下付諸行動--做,就對了!
吳亮儀學歷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IY51Wo
來賓:甄莉、Paul、林佳儀、班傑、李愛綺、謝祖武、王宇婕、李亮瑾、海裕芬
各國型男:賀少俠、韋佳德、金旼哉、佩德羅、小百合、杜力、馬丁、愷杰、蔡博文、熊介、夢多、法比歐、吳子龍、柯子培、克雷、波力士
00:00:57 新鮮人找工作好難!面試還要作弊競爭?
00:42:21 各國上班族文化大不同?這國1天3次下午茶時間?
01:24:05 異鄉來台浪流連好甘苦!房租太貴!貸款過生活?
#老外 #台灣 #工作 #面試 #禁忌 #職場 #辦公室 #文化 #員工 #上班族 #午休 #OL #八卦 #工作 #履歷 #學歷 #求職 #老闆 #失業 #謊言 #文憑 #新鮮人 #眉角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bit.ly/2KB7OrQ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bit.ly/2ZERHNp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bit.ly/31QbaMO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bit.ly/2FntweF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_7dAHgmik/hqdefault.jpg)
吳亮儀學歷 在 蘇美亮亮ptt - Anrevika 的必吃
另一位ptt紅人「亮亮女神」昨(26)日15:09在八卦板發文嗆蘇美,直言「要信他不如尻到死蘇美苗博雅因母豬教話題約戰事件是ptt 在2016 年10 月22 日開始的事件,之後在10 月25 ... ... <看更多>
吳亮儀學歷 在 台大公衛院長、陳秀熙年紀、詹長權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必吃
台大公共衛生學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前副院長陳秀熙,和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血清抗體調查,引發爭議。台大公衛院長鄭守夏昨晚發出一封信給全院師生提到, ... ... <看更多>
吳亮儀學歷 在 吳亮儀 的必吃
加入Facebook 來聯絡吳亮儀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 吳亮儀, profile picture ... 學歷. 亞東科技大學(Asia East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