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為何三種【圓錐曲線】(conic section)剛好和【修辭法】(rhetoric)有一樣的名字?
各位讀者萬福金安晚上好。
把一個普通的圓錐體用武士刀切開,如果切面和對稱軸垂直,會得到一個圓 [圖中紅色];如果切面稍微傾斜,但沒有比圓錐的頂角的一半更斜,就會切出一個橢圓形 [圖中綠];當刀的斜度剛好等於頂角的一半,或是說剛好和圓錐的側面平行,會精密地得到一個拋物線 [圖中藍];最後如果角度更斜就會得到一個雙曲線 [圖中橘]。
圓、橢圓(ellipse)、拋物線(parabola)、雙曲線(hyperbola)這四種「圓錐曲線」古希臘的數學家很感興趣,產生了不少學術研究。
同時,古希臘人,尤其是雅典貴族也有種奇特習性,他們喜歡在公開場合用言語一較高下,看誰能說服更多人,贏得群眾的擁戴,就能主導城邦的政策走向,「公眾談話術」(public speaking)因此成了雅典式民主的重要一環。
找個現代人為例,大概就是花旗前總統歐巴馬那樣的政治風格,口才好到破表,想必是小時候在夏威夷接受了嚴格的希臘口語訓練。
因為希臘人如此看重口才,就帶起了一股研究「如何用言語說服人」的口才訓練術,這裡的說服人和成語「以理服人」不完全一樣,因為希臘的說服術,也就是「修辭學」中,除了講道理還包含一些別的要素。
依照亞理斯多德的歸納,主要有「靠情感打動人」('pathos')、「用威勢和資格輩分壓倒人」('ethos'),最後才是「靠證據和邏輯推論讓人了解利害關係」('logos')這三種路數。諸位看看,這個順序也反映出亞里斯多德的觀察:動之以情最有用,用權威嚇倒人次之,其中講道理是最沒用的 Orz。
說惹這麼長,鋪陳惹這麼多,都是要切入科宅編那沒人關心的驚人發現:除了圓以外的三種圓錐曲線的英文名字,剛好也是三種修辭法。
hyperbole 是誇飾法,把小事講得很誇張,一秒吸引全國媒體的注意。 hyperbole 的念法有點特別是 /haɪˈpɝːbəli/ (海ㄆ薄梨)。
parable 是寓言,以此喻彼、藉古諷今,說個健康的小故事,其中隱含了特定的洗腦(x) 教育目的。不直接說破寓意,讓聽眾靠自己去猜去理解。耶穌喜歡講的小故事就被合稱為 parable of Jesus。倒是有名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不被叫作 parable,理由不可考。
ellipsis 是省略,指的是重覆的詞可以不說第二次,從前後文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敏感詞可以不說,因為你知道我的明白。此外 ... ← 這個...標點...符號...叫作...刪節...號...也是 ellipsis。中文刪節號有六點,英文只有三點, 財哥專業檳榔攤要幾點有幾點。
嗯?所以三組字長得並不完全一樣,只是長得有點像而已嘛。
不不不,三者在希臘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最慘的是在英文裡面,三組字的【形容詞形式】完全相撞:hyperbolic、parabolic、elliptic。在文章裡看到的時候得暫停想想,這邊是在講幾何學,或者是修辭學?
所以相同是巧合還是別有意義呢?答案是......是別有意義的巧合(被打)。
修辭學那一組字的出現比較早比較普及,至少在西元前四世紀亞理斯多德寫《修辭學》教科書時就眾所周知了。而想到要把圓錐切開蹦出曲線的奇怪想法,則是在西元前二世紀的「圓錐曲線權威」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 of Perga)才命名的。
parable 是把兩個東西並置、相提並論、平行而論,所以拿來命名拋物線。因為拋物線的切法是和圓錐的側面平行(參見圖)。希臘語 para 就是在旁邊的意思、bole 是丟,合起來是丟在旁邊XD
hyperbole 是誇飾,因為 hyper 是很嗨(x) 超過 bole 丟,丟過頭。雙曲線的例子是「切過頭」,所以阿波羅尼奧斯這麼叫。
ellipse / ellipsis 的本意是「欠缺、不足、短少」,這不是歧視橢圓看起來矮矮短短的,還是回到切面的問題,武士刀需要「切不足」,不超過圓錐的斜度才會形成橢圓。
這樣,講完收工。下次再冷囉。
#天啊科宅這種事兒只有你會關心吧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參考資料:
English Stackexchange - Rhetoric vs. Mathematics: ellipsis/ellipse, parable/parabola, hyperbole/hyperbola.
https://englis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75756
知乎 - 英文中省略和椭圆(ellipsis/ellipse)、夸张和双曲线(hyperbole/hyperbola)、隐喻和抛物线(parabole/parabola)等修辞和几何术语非常相似,它们有什么渊源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5499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Re: [問題] 令咒的一點問題- 看板TypeMo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 Jelajah - Facebook 的評價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冷 為何三種【圓錐曲線】(conic section)剛好和【修辭法】(rhetoric)有一樣的名字?
各位讀者萬福金安晚上好。
把一個普通的圓錐體用武士刀切開,如果切面和對稱軸垂直,會得到一個圓 [圖中紅色];如果切面稍微傾斜,但沒有比圓錐的頂角的一半更斜,就會切出一個橢圓形 [圖中綠];當刀的斜度剛好等於頂角的一半,或是說剛好和圓錐的側面平行,會精密地得到一個拋物線 [圖中藍];最後如果角度更斜就會得到一個雙曲線 [圖中橘]。
圓、橢圓(ellipse)、拋物線(parabola)、雙曲線(hyperbola)這四種「圓錐曲線」古希臘的數學家很感興趣,產生了不少學術研究。
同時,古希臘人,尤其是雅典貴族也有種奇特習性,他們喜歡在公開場合用言語一較高下,看誰能說服更多人,贏得群眾的擁戴,就能主導城邦的政策走向,「公眾談話術」(public speaking)因此成了雅典式民主的重要一環。
找個現代人為例,大概就是花旗前總統歐巴馬那樣的政治風格,口才好到破表,想必是小時候在夏威夷接受了嚴格的希臘口語訓練。
因為希臘人如此看重口才,就帶起了一股研究「如何用言語說服人」的口才訓練術,這裡的說服人和成語「以理服人」不完全一樣,因為希臘的說服術,也就是「修辭學」中,除了講道理還包含一些別的要素。
依照亞理斯多德的歸納,主要有「靠情感打動人」('pathos')、「用威勢和資格輩分壓倒人」('ethos'),最後才是「靠證據和邏輯推論讓人了解利害關係」('logos')這三種路數。諸位看看,這個順序也反映出亞里斯多德的觀察:動之以情最有用,用權威嚇倒人次之,其中講道理是最沒用的 Orz。
說惹這麼長,鋪陳惹這麼多,都是要切入科宅編那沒人關心的驚人發現:除了圓以外的三種圓錐曲線的英文名字,剛好也是三種修辭法。
hyperbole 是誇飾法,把小事講得很誇張,一秒吸引全國媒體的注意。 hyperbole 的念法有點特別是 /haɪˈpɝːbəli/ (海ㄆ薄梨)。
parable 是寓言,以此喻彼、藉古諷今,說個健康的小故事,其中隱含了特定的洗腦(x) 教育目的。不直接說破寓意,讓聽眾靠自己去猜去理解。耶穌喜歡講的小故事就被合稱為 parable of Jesus。倒是有名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不被叫作 parable,理由不可考。
ellipsis 是省略,指的是重覆的詞可以不說第二次,從前後文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敏感詞可以不說,因為你知道我的明白。此外 ... ← 這個...標點...符號...叫作...刪節...號...也是 ellipsis。中文刪節號有六點,英文只有三點, 財哥專業檳榔攤要幾點有幾點。
嗯?所以三組字長得並不完全一樣,只是長得有點像而已嘛。
不不不,三者在希臘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最慘的是在英文裡面,三組字的【形容詞形式】完全相撞:hyperbolic、parabolic、elliptic。在文章裡看到的時候得暫停想想,這邊是在講幾何學,或者是修辭學?
所以相同是巧合還是別有意義呢?答案是......是別有意義的巧合(被打)。
修辭學那一組字的出現比較早比較普及,至少在西元前四世紀亞理斯多德寫《修辭學》教科書時就眾所周知了。而想到要把圓錐切開蹦出曲線的奇怪想法,則是在西元前二世紀的「圓錐曲線權威」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 of Perga)才命名的。
parable 是把兩個東西並置、相提並論、平行而論,所以拿來命名拋物線。因為拋物線的切法是和圓錐的側面平行(參見圖)。希臘語 para 就是在旁邊的意思、bole 是丟,合起來是丟在旁邊XD
hyperbole 是誇飾,因為 hyper 是很嗨(x) 超過 bole 丟,丟過頭。雙曲線的例子是「切過頭」,所以阿波羅尼奧斯這麼叫。
ellipse / ellipsis 的本意是「欠缺、不足、短少」,這不是歧視橢圓看起來矮矮短短的,還是回到切面的問題,武士刀需要「切不足」,不超過圓錐的斜度才會形成橢圓。
這樣,講完收工。下次再冷囉。
#天啊科宅這種事兒只有你會關心吧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參考資料:
English Stackexchange - Rhetoric vs. Mathematics: ellipsis/ellipse, parable/parabola, hyperbole/hyperbola.
https://englis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75756
知乎 - 英文中省略和椭圆(ellipsis/ellipse)、夸张和双曲线(hyperbole/hyperbola)、隐喻和抛物线(parabole/parabola)等修辞和几何术语非常相似,它们有什么渊源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54993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為何三種【圓錐曲線】(conic section)剛好和【修辭法】(rhetoric)有一樣的名字?
各位讀者萬福金安晚上好。
把一個普通的圓錐體用武士刀切開,如果切面和對稱軸垂直,會得到一個圓 [圖中紅色];如果切面稍微傾斜,但沒有比圓錐的頂角的一半更斜,就會切出一個橢圓形 [圖中綠];當刀的斜度剛好等於頂角的一半,或是說剛好和圓錐的側面平行,會精密地得到一個拋物線 [圖中藍];最後如果角度更斜就會得到一個雙曲線 [圖中橘]。
圓、橢圓(ellipse)、拋物線(parabola)、雙曲線(hyperbola)這四種「圓錐曲線」古希臘的數學家很感興趣,產生了不少學術研究。
同時,古希臘人,尤其是雅典貴族也有種奇特習性,他們喜歡在公開場合用言語一較高下,看誰能說服更多人,贏得群眾的擁戴,就能主導城邦的政策走向,「公眾談話術」(public speaking)因此成了雅典式民主的重要一環。
找個現代人為例,大概就是花旗前總統歐巴馬那樣的政治風格,口才好到破表,想必是小時候在夏威夷接受了嚴格的希臘口語訓練。
因為希臘人如此看重口才,就帶起了一股研究「如何用言語說服人」的口才訓練術,這裡的說服人和成語「以理服人」不完全一樣,因為希臘的說服術,也就是「修辭學」中,除了講道理還包含一些別的要素。
依照亞理斯多德的歸納,主要有「靠情感打動人」('pathos')、「用威勢和資格輩分壓倒人」('ethos'),最後才是「靠證據和邏輯推論讓人了解利害關係」('logos')這三種路數。諸位看看,這個順序也反映出亞里斯多德的觀察:動之以情最有用,用權威嚇倒人次之,其中講道理是最沒用的 Orz。
說惹這麼長,鋪陳惹這麼多,都是要切入科宅編那沒人關心的驚人發現:除了圓以外的三種圓錐曲線的英文名字,剛好也是三種修辭法。
hyperbole 是誇飾法,把小事講得很誇張,一秒吸引全國媒體的注意。 hyperbole 的念法有點特別是 /haɪˈpɝːbəli/ (海ㄆ薄梨)。
parable 是寓言,以此喻彼、藉古諷今,說個健康的小故事,其中隱含了特定的洗腦(x) 教育目的。不直接說破寓意,讓聽眾靠自己去猜去理解。耶穌喜歡講的小故事就被合稱為 parable of Jesus。倒是有名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不被叫作 parable,理由不可考。
ellipsis 是省略,指的是重覆的詞可以不說第二次,從前後文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敏感詞可以不說,因為你知道我的明白。此外 ... ← 這個...標點...符號...叫作...刪節...號...也是 ellipsis。中文刪節號有六點,英文只有三點, 財哥專業檳榔攤要幾點有幾點。
嗯?所以三組字長得並不完全一樣,只是長得有點像而已嘛。
不不不,三者在希臘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最慘的是在英文裡面,三組字的【形容詞形式】完全相撞:hyperbolic、parabolic、elliptic。在文章裡看到的時候得暫停想想,這邊是在講幾何學,或者是修辭學?
所以相同是巧合還是別有意義呢?答案是......是別有意義的巧合(被打)。
修辭學那一組字的出現比較早比較普及,至少在西元前四世紀亞理斯多德寫《修辭學》教科書時就眾所周知了。而想到要把圓錐切開蹦出曲線的奇怪想法,則是在西元前二世紀的「圓錐曲線權威」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 of Perga)才命名的。
parable 是把兩個東西並置、相提並論、平行而論,所以拿來命名拋物線。因為拋物線的切法是和圓錐的側面平行(參見圖)。希臘語 para 就是在旁邊的意思、bole 是丟,合起來是丟在旁邊XD
hyperbole 是誇飾,因為 hyper 是很嗨(x) 超過 bole 丟,丟過頭。雙曲線的例子是「切過頭」,所以阿波羅尼奧斯這麼叫。
ellipse / ellipsis 的本意是「欠缺、不足、短少」,這不是歧視橢圓看起來矮矮短短的,還是回到切面的問題,武士刀需要「切不足」,不超過圓錐的斜度才會形成橢圓。
這樣,講完收工。下次再冷囉。
#天啊科宅這種事兒只有你會關心吧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參考資料:
English Stackexchange - Rhetoric vs. Mathematics: ellipsis/ellipse, parable/parabola, hyperbole/hyperbola.
https://englis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75756
知乎 - 英文中省略和椭圆(ellipsis/ellipse)、夸张和双曲线(hyperbole/hyperbola)、隐喻和抛物线(parabole/parabola)等修辞和几何术语非常相似,它们有什么渊源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54993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喜歡寫東西嗎?我這邊的問題是,你喜歡拿起筆在紙上寫東西嗎?
我們現在的工作跟生活型態,對多數的人來說,拿起筆跟紙啊,在寫東西的機會,真是越來越少。
哪怕你是文字工作,多數時候你一定是打開電腦去做編輯啊、去做撰稿;那更不要說一般的上班族,我們在做任何文書處理的時候,幾乎也是都離不開電腦。
連我們在休閒的時候,你滑手機、用平板,是不是也都沒有真正的拿起筆,跟紙來寫字過?
那當然最顯而易見的副作用,就是呢,你一時半刻之間要拿起筆跟紙,在寫字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字突然變醜了!
可是啊,如果單純的只是字變醜那也就罷了;其實哦,有很多教育心理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提筆寫字;事實上,對我們的學習效果會有很負面的影響。
這研究就是印第安納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跟恩格.哈爾特。他們的研究發現哦,那些還沒有學寫字的5歲小孩,他們在學習字母的時候,如果把他們分組。
分成提筆寫字的一組、打字的一組,和描字的一組。描字就是要描字,本用描的這三組。
結果發現喔,「提筆寫字」的那一組,他們的學習效果是最好的,而且認字的能力會最好。那因為這樣的成果,自然這一組的孩子,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相對的得到提升。
而且這個研究呢,還用核磁共振MRI去掃描大腦,就發現了這些小小孩,在拿筆寫字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的左側的梭狀回,還有額葉、額下回,還有後頂葉、皮質,這些區域會呈現很活化的狀態。
說白話文,這些區域就是學齡兒童,和成人從事閱讀的時候,大腦活動最活躍的區域。
所以對孩子來說,或許他認的字不多,可是當他在寫字的時候,他已經為他自己未來的閱讀能力,去做鍛練跟準備了。
還有進一步的研究者,也提出相關的證據,像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勒,和加州大學的奧本.海默。
他們的研究也發現,學生在課堂裡面邊聽、邊打筆記,就用電腦打筆記;通常到最後會淪為只是在打逐字稿。
你只是當一個文抄公,你根本沒有用到你的大腦。所以也不會通知大腦,跟這些資訊相關的區域,去做任何的動作。
簡單來說,就是你很認真的打字、打逐字稿,但是你的大腦並沒有啓動,不管是思維、記憶、認知…這些功能。
所以呢,整堂課下來,你很認真的打完筆記,你就把這些內容都還給老師了!
然而我們回觀用手寫筆記的這個動作,雖然手寫的速度很慢,沒有辦法逐字的記錄。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反而會開始積極的運作。
我們會從聽到的內容當中,去篩選對我們有意義,或代表性的關鍵字、關鍵詞;而且把這些概念,提煉成為重點的摘要。
並且呢,會把那些可能聽到了,但是沒有聽懂的部分,去把它標示出來;而接下來只要有機會,這就是你知道怎麼去發問,和你能夠去找到哪裡有問題的關鍵。
這一系列的過程其實非常消耗腦力,但是卻會給我們的大腦強烈的刺激,告訴我們這些內容材料很值得記憶、很值得去做一些邏輯的思維;於是就增強了我們學習的效果。
所以呢,談到這裡,我自己也是一個開班授課的老師,我每次在實體的課程教學裡面,我都會特別認真的,跟那些打開電腦做筆記的同學溝通。
那在過去呢,我可能只能用道德勸說,還有我個人經驗法則的分享。
但當我讀到了這些研究之後,那我想我會有更積極、具體的證據告訴他,其實你在你的電腦上面打再多筆記,基本上都是沒有用的。
那當然了,在聽這一段內容的你,我很鼓勵你,在面對你的工作、生活、學習的時候,善用紙筆吧!
其實熟悉我的朋友就會知道,我每一次在做思維辯證的時候,我很少用電腦這樣的工具。
我在做思維辯證的時候,幾乎都是拿出紙跟筆。甚至於呢,我在閱讀,讀到重要的資料的時候,我會堅持用手寫註記,用手寫筆記。
我知道它可能是個笨方法,而且沒有數位工具的輔助,我要檢索可能會困難
一些;然而比較重要的一點,如果我能夠用一個符合我大腦的方式,讓我學到真正對我有幫助的東西,那麼檢索的便利與否,反而是很次要的事情。
所以今天這樣的分享供你做參考,希望你在學習的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然而如果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如果你想要掌握財富的本質,特別是自己的內在,怎麼樣影響到自己的金錢觀;並且影響到自己一系列的投資理財的行為?
而不是只拘泥在一些投資的技巧跟方法,讓自己變成過路財神;那麼你就千萬不要錯過嘉玲老師的這一門課。
它會陪伴你回歸到自己生命成長過程當中,一些重要的關鍵,讓你深刻的覺察到,自己的金錢觀是怎麼來的?並且用很實做的方法來幫助你,建立起你的富有體質。
甚至於,還會讓你知道怎麼樣花錢,可以越花越有錢的秘密?
這一門課推出到現在,已經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跟支持,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我們期盼你的加入;讓我們一起在財富人生上面攜手同行,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JuWD6FzxMs/hqdefault.jpg)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假設你是一位法官,現在有一個關於「監護權」裁決的案子到你的手上;而這個「監護權」裁決的案子的雙親,他們兩個人都有各自的一些背景資料,供你做判斷跟參考。
雙親之一的「甲」,他的收入、健康狀況、工作時間都很普通,他跟孩子的關係算是正常、社交圈比較固定。
但雙親的另外一位「乙」,他的收入高於平均的水準,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的好、社交極為活躍、工作必須要常常出差,而健康方面有些小毛病。
好!那現在問題來了,甲、乙這兩個人是孩子的雙親,你會把「監護權」判給誰?
當我先問你,你覺得「誰可以擁有監護權?」的時候,對多數人的回答,可能都會回答「乙」。為什麼呢?因為「乙」的收入比較好、他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好。
可是問題來了,假設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是問你「誰比較適合擁有監護權?」;我是問你「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
你仔細想想,如果是第一次思考這件事,「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你有很高的機率,一樣是選「乙」。
為什麼呢?因為「乙」他的社交生活太活躍了,而且工作的狀態必須常常出差,導致他沒有辦法照顧小孩;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隱患,就是他的健康狀況有一點問題。
所以聽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理論上你對於「監護權」的裁決,應該是要基於客觀理性,去做出一個判斷。當你同意或否決「甲的理由」,也要能夠「套用在乙」的身上,而反之亦然。
但在這個例子裡面,當我先問你「監護權可以給誰?」,你回答「乙」。當我問你「監護權不可以給誰?」,你還是回答「乙」;這是不是一個很明顯的矛盾?
透過這個例子,其實再次的證明,人類是一個不理性的存在。也因為這樣的不理性,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常常是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們常常選擇「做」一件事情,跟選擇「不做」一件事情的理由,會是一模一樣的。
就像是你聽過的經典老故事啊!兩個做鞋子的老闆,各自到非洲去考察。
他們一個覺得「可以做鞋子」,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市場很大;然而另外一個人卻說「不可以做鞋子」,也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所以沒有市場。
所以當你聽這裡仔細的想想,你要把自己的人生過程什麼樣子,它裡面的複雜性的確很高。但是其中有一個東西,叫做你對於自己詮釋事情的方式跟角度,有沒有一份叫做「一致性」的覺察?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會常常的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而這方面最具體的情緒感受就是「後悔」。
無論你怎麼看待人生,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期許,我想最不值得的就是把自己的精神,都用在「後悔」上面。
然而要避免後悔,你就需要幫自己建立起「做決定」的思維模型,和具體的方法。否則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你就會讓自己陷入「父子騎驢」的故事裡。
所以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跳脫出這個困境,活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那麼我最近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會帶給你具體的幫助。
尤其是這其中我們談到,要過好人生當中的「四個關鍵的能力」,當中有一個關鍵的能力,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其實我們的「不理性」相對的,讓我們人也是一個具有創意的存在。
然而到底要怎麼樣,在保留下自己的獨特與創意的前提底下,又能夠理性、並且符合自己生命福祉的角度,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就是【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能夠為你帶來的幫助。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能夠透過今天這一段分享,讓你開始對於自己的思維,特別是其中的「矛盾性」,開始有一份覺察。
我常常說,我永遠沒辦法幫你解決一個你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所以呢,如果你要幫助你自己,先覺察自己的思維;尤其是那個「自相矛盾」的部分,這會為你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noTiSAQ1e8/hqdefault.jpg)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雖然我自己從事「人際關係」的教學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呢,踏入我的教室的朋友都會知道喔,我對於傳統的人際關係的很多觀點,常常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那「不一樣的看法」是客氣的說法喔,事實上我會提出一些批判。比如說,「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每個人都能聊得來?」、「你為什麼想要讓大家都喜歡你?」
那事實上呢,我每一次在談到這個觀念的時候,我都看到台下的學生,可能有一些人會閃過,一閃而逝的不可置信。
他想說我踏進教室要學的,不就是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不就是要讓我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那當然了,後來我一定會花一點力氣,去調整這樣的一個觀念;讓每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當中的自在。
不然說實在一點哦,我開的課程應該不是跟人際關係,或者是心理有關的;我應該是要開一個「交際花培訓班」,不是嗎?
那當然了,我從這樣的一個出發點,除了在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其他的論述當中,要找到相呼應的資料是相對少的。
一直到啊,我最近讀到一本書,這一本書,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他的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它他從社會學的角度談「人際關係」,從我一個心理學家讀起來,我覺得非常有呼應。
它裡面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它說喔,每個人都渴望跟他人變得親近,並且希望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幸福;所以我們會追求跟他們的聯繫,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本質。
這一點在心理學裡面也是一樣的,然而話鋒一轉;它說在現代的社會當中,追求親近關係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者是讓他人感受到壓力。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很多人依然固守著「村落社會」這個時代的傳統觀念。他們使用舊的方法,去追求親近關係,不知道應該要隨時代做調整。
那「村落社會」這四個字,你可以回想,我們過往的「農業時代」的那樣的一個社會關係,跟社會網絡。
其實會固守著「村落社會」,或者是固守著「舊時代」的這樣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它不僅是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會保留著這些觀念。
甚至於這一本書的作者說喔,年輕人把這舊時代的觀念,奉為圭臬的程度,可能反而比老年人更加的嚴重。
其實當我們累積過一定的社會經驗,我們大概都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說白話文就是,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適時的敷衍過去,做做表面功夫這些技巧。
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的高尚,但是事實上,這也是讓我們能夠過好日子,或者是快樂過生活,當中的一個必要的能力哦。
但是呢,年輕人因為他的社會經驗不足,他會很容易的,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太認真;就好像是在校園生活裡面的學長、學弟制一樣。
其實歸根就底,大家就只差一、兩歲,但是卻建立起相當嚴格的尊卑關係,這會讓我們造成心裡很大的負擔;甚至於,會因此發生嚴重的衝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出社會混一陣子之後,對於那種差一、兩歲,甚至於差五、六歲,這種因為「歲數」造成的階級,或者是優劣的心理投射;它其實會隨著你出社會越久,它越模糊。
你會發現,你認定或評價一個人的關鍵點,根本不是在於他幾歲,或者是他差你幾歲?而是這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做事的方法跟態度。
可是這個部分,在相對比較年輕的人身上,事實上是還沒有長好的。所以呢,我在職場上,就常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個沒經驗的人,畢恭畢敬的去問一個,其實在本質上,也不算是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只比他早出社會一年,或者是,比他早進這個公司半年而已。
其實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它就是「村落社會」的一個具體呈現。因為「村落社會」它的環境太固定、它的變化太少。
所以哪怕是一個人,比你早一天踏進這個村落,他在裡面形成的社會網絡、關係程度,和熟悉程度,自然一定會比你高;而且他就一定會有參考性,因為變因太少。
可是現在的時代不是這樣子,「變因」已經太多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依循「村落社會」的人際關係的觀念,我們自然就會活得非常的辛苦。
然而過去的觀念,它不是沒有優點,它的優點是在於,它會讓我們得到一些溫暖,跟情感上的投射。可能當我被認定是某個團體的人,這個時候我的很多狀況,就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它是很有存在的必要;可是這種「共同體」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跟生活形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前提。
但是就像剛剛說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方法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們跟他人維持一個好的親近關係,也讓我們自己內在能夠得到平衡。
其實我們看看現在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甚至於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者是鄰座的同學或同事。
我們彼此之間,都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跟價值觀;它的差異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所以呢,過去那種「村落式」的做法,在各個方面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這一本書的作者,都提出喔,我們別再受限於過去那一套「同類相聚」為前提的做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我們應該先把那個「村落式」那一套緊密、親近的一個假設,或者是想像、投設;先拋諸於腦後,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在現代的這個時代裡,什麼叫做適當的距離?
還有啊,應該要長出什麼樣的能力跟模式,跟那種顯然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所以透過這樣子,這裡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跟他人在現代的時代裡,你們的差異就會非常、非常的大,哪怕是你覺得,你跟他是同一個同溫層的人,你們只是在某個議題是同溫層啊;出了那個議題之後,搞不好你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也會是完全相反的。
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又或者是,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如果聊不來,保持適當、有禮貌,彼此舒服的距離,它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更好的選項呢?
而且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把你的力氣,都放在你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那有沒有可能,當你真的遇到那些值得你好好相處的,或者是你需要跟他好好相處的,反正你沒有力氣跟他好好的相處了?
因為你把力氣都用在,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那種跟你價值觀差太遠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你花那麼大的力氣,要讓他喜歡你,這是何苦來哉呢?
再來第二個觀點,就是既然現在的時代,大家的差異就是會這麼大,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說服對方」,或者是把對方拉向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你,但是不等於要認同你」;也就是說喔,你能夠或者是你願意去懂,那個跟你不一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想事情?
但是你懂了之後,跟你需要跟他一樣,或者是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要去認同他,不管在情感上還是實質上,這是可以切割開來的;理解不等於認同。
因為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在需要的狀況底下,你仍然可以開啟對話;但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必要性的話,你也不用把你的能量,消耗在好像你自己「必須是一個好人」、好像你必須要「跟任何人都能處得來」。
當你面對人際是這麼的疲憊、這麼樣的無法放鬆跟自在,那你的人際關係怎麼可能好呢?
所以就如同在人生裡面的吊詭,當你想要滿足所有人,那麼你永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且你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因為你最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然而你卻忽略了他。
所以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的,並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我們有沒有在面對人生當中,這個你很在乎的人際關係,先「問對問題」,叫做「我為什麼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或許建立起一種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的能力跟態度,你會過得更自在;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更能滋養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怎麼樣透過看懂、聽懂對方;注意哦!就像今天所談的「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
透過真正的理解對方,並且搭配適當的問句,讓你跟自己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然而10月15號,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課程;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gId6xs7uDI/hqdefault.jpg)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 Jelajah - Facebook 的必吃
explore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at Facebook. ... <看更多>
否因為我還有找到參考資料啊 在 Re: [問題] 令咒的一點問題- 看板TypeMo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wmdj93081 (white_WU)》之銘言:
:
: 網路上找到不少資料!
: 不過講令咒的地方有一些問題不確定是不是小弟想太多 決定還是發文求助 ><
: SABER不殺死切嗣是因為切嗣還有令咒的關係嗎? 只要有令咒就還是MASTER 所以SABER就算不
: 爽也不能做什麼
這是常見的誤解
御主能透過消耗令咒,對御主行使強制指令或增幅等效果
但也就僅止於此,令咒本身並不會因為"只是存在",就足以讓從者絕對服從
Fate 3日目 進入BE1:
「………這樣啊。那麼,現在就切斷契約也好。使用令咒解除契約,然後Saber就自由
了。」
「士郎。我只問你一次。退出Master行列的意思,你不改變嗎?」
「不改變。我不喜歡互相殘殺。」
我正面凝視着Saber,斷言道。……就在此時。嘩啦、Saber披在身上的雨衣一晃。
「啊」
我呆呆地瞪着死亡進逼眼前。Saber她,真的趁我眨眼的瞬間,飛奔過來、
「咦?」
朝我的雙腿一揮,讓我跌到地面。
「啊、嗚!?」
遲來的疼痛在雙腿上遊走。血、並沒有流血,膝蓋以下還安在。
士郎想用令咒切斷契約,
卻根本沒來的及反應,就被Saber打中雙腿
這還是Saber手下留情的結果
所以令咒的有無,與從者能否對御主出手完全是兩碼事
不過,殺死原御主卻沒能找到新的御主的話
時間一拖久,從者就會因為失去與現世連結的錨點被迫退場
其次,就算找到新的御主,也有適性、戰略相性或魔力供給程度等問題要考慮
新的御主未必會比原御主還好,這是必須考慮的一種隱憂
整體而言屬於高風險作法
除非是極端狀況,不然一般不會選擇這麼做
: 搶別人令咒就是把有令咒的手切下來 把令咒接到自己手上嗎? 從者的MASTER也會換人??
純論搶奪令咒的話,對
不過令咒是大聖杯將魔力灌入魔術迴路後形成
所以正確來說是切斷手之後,把令咒連同作為擬似神經的魔術迴路抽出
再用特殊技法移植到搶奪者手上
Fate/complete material III World material:
令咒製成的方法
從者和御主的契約成立時,大聖杯會將它的魔力注進御主的魔術迴路,自動作成令咒。
由於令咒的形狀根據魔術迴路的特性而定,所以是依存於御主而非從者。一旦被決定就不會
改變,就算被其他御主奪去,形狀也不會改變。
Stay Night UBW路線線 6日目:
遠坂說過,要剝除令咒的話必須把整個手腕的神經都剝除吧
"對啊。先切下你的手,然後把令咒移植到我的Master身上。不過令咒是和持有者的魔
術回路融爲一體的吧?要剝除令咒,還得把你的神經(魔術回路)拔出。"
Zero Act5:
雖然令咒附體本身就是一件奇迹,而顯現在召主身上之後的刻印,的確也是強力無比的
力量,但是那終究只是一種消費性的物理加持,可以用咒法的方式移植令咒,或是讓渡與他
人。
御主權限會不會跟著換過去那是另一回事
令咒跟契約對象是綁定的,單純只是移植
從者那方不同意,或是沒有進一步透過轉移術式來處理契約的話
頂多只能作為魔力源來使用
可以參照F/UC 庫夫林路線
言峰奪走巴捷特的令咒後,庫夫林是處於『無契約狀態』
契約本身並沒有自動變更到言峰身上
至於會不會移植或轉移契約的技術就是因人而異
Zero的舞彌就是不會,所以砍下索拉烏的手後只能隨意丟棄
另外,上面提的主要是暴力奪取
如果是雙方都同意的場合,那就不需要斷手
運轉轉移術式一樣能進行讓渡,只是花費的時間相對更長
以結論而言,能大致這樣分類
御主被大聖杯分配的令咒 → 合格認證令咒,可正常使用
連同手一起被砍斷的令咒 → 野生令咒,沒經過其他處理的話就無法使用
承上述狀況並移植給自身 → 只能作為魔力源
不但奪取並移植,還實行正確的轉移術式 → 合格認證令咒,可正常使用
Unlimited Code 庫夫林路線:
“正是。是從你以前的主人巴婕特・弗拉加‧麥雷米茲身上奪來的。LANCER,不,英靈
庫丘林啊。現在的你是失去契約之身。就這樣讓魔力枯竭下去的話,等待你的就只有消失。
對為了追尋聖盃而回應召喚的英靈來說,這種結果未免也太不服氣了吧。不如乾脆,就在這
裡和我再契約如何? 只要順從於我,就再度給予你親手捧起聖盃的機會。”
Fate/complete material III World material 一問一答:
Q:魔術師間渡讓令咒是件簡單的事嗎?聽了『hollow』後日談中卡蓮和巴捷特的對話,似
乎能簡單的渡讓令咒,這是指彼此了解就能輕易地渡讓嗎?但『Fate/stay night』中
Caster和凜想奪取士郎的令咒時,說了砍掉手臂啊、有抽出整條神經般的苦痛啊……。
A:基本上只要互相理解,以及花費時間循規蹈距地使用術式,渡讓是可能的。 Caster是
因為“沒打算在令咒的移動上花時間”,所以才說出“因為麻煩而連同手臂一起剝下”的話
吧。
: 璃正有這麼多令咒 是因為他是監督者 可以回收戰敗者的令咒
: 所以戰敗者都會到教會讓璃正回收
: 如果有MASTER死了的話 就是璃正親自去回收?
正確的流程是:
御主戰敗,但仍留有令咒 →
令咒被大聖杯回收 →
中途沒有再另外分配給其他御主 →
聖杯戰爭結束後由監督者取回,並作為預備令咒保管
還有一個可能的管道是御主前往教會,主動提出放棄參戰
這時候監督者也會用靈媒手術將該御主的令咒抽出
Fate/Zero Anime Visual Guide II 用語辭典:
預托令咒
璃正右手腕刻著的令咒群。於聖杯戰爭中發生了以留有令咒狀態脫落者的場合,那令咒
就會被大聖杯回收。並且被回收的令咒以未使用狀態持續到聖杯戰爭結束之時,監督者就會
將其作為預托令咒備存。
Fate路線3日目 BE1:
「什麼,很快就能結束。我只是要消掉你左手上的令咒而已。Master之所以是Master有
二個原因。一個是和Servant間的契約,另一個是手臂上的令咒。只要失去這二者,你就從
聖盃戰爭中解放了。」
-略-
「形狀變了耶……不對,是數量減少了……?」
「欸欸。令咒共有三個。綺禮摘出其中的二個。不傷身體而切除患處,類似靈媒醫生吶
。」
: 把令咒用光的MASTER會失去MASTER資格嗎
不會,令咒雖然綁定御主是誰
但令咒消耗完不會影響到契約本身
Stay Night Fate路線 13日目 BE9:
但是,為什麼令咒消失了。……不、縱使令咒消失也不代表契約切斷,根本不必驚慌失
措。令咒是用來規範Servant聽令Master行事。這種東西,打從一開始,Saber就不須要。
然後一樣能參考Stay Night的BE1
如果用完令咒就等於失去資格,那言峰實行靈媒手術後
根本沒必要特別留一道令咒,讓士郎來下令切斷與Saber的聯繫
其他還有不少近似的例子都能說明這個問題
: 還有葛木老師有使用過令咒嗎?
葛木沒有令咒
PC版FSN的確曾描寫過令咒
Stay Night UBW路線 12日目 BE22:
在理解他的真正意思之前,
「Caster、現在是三對三。沒有怨言吧、放出Saber。」
葛木使用令咒,命令Caster。
但這些描寫在PS2的新星版就被刪掉了
FHA和CM2也都提過葛木沒有令咒
Hollow Ataraxia 10月9日 桃源之夢:
於是他成為了Caster的Master
雖然是個沒有令咒的Master,女人卻對他言聽計從
本來就只是個對魔術什麼都不懂的男人。女人為了她現世的願望而利用著他,打算把他
當成傀儡
Fate/complete material II Character material 葛木一欄:
第五次聖杯戰爭裡Caster的御主。並不是召喚出Caster了,而是救了臥倒街上的Caster
,在請求之下才幫忙。由於不是魔術師所以無法供給魔力也沒有令咒的他,不能說是正式的
御主。
葛木沒有魔術迴路
以令咒的成形原理而言,他身上不該有令咒才對
推測上是奈須注意到這個問題
所以在往後的版本一律更改為沒有令咒
葛木沒有魔術迴路,也不是魔術師
沒辦法正常供給魔力給美狄亞
所以美狄亞只能另外想辦法收集魔力
兩人之間算是變種契約的其中一種形式
在聖杯戰爭中,就跟慎二&梅杜莎,或是肯尼斯&索拉烏&迪盧木多類似
都是不屬於常規的特例
: ----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4 Pro
--
『それなら───その一度きりの願いを、
私は伝わることのない恋慕のために使いた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28.1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peMoon/M.1684313198.A.D2E.html
※ 編輯: typemercury (111.253.128.189 臺灣), 05/17/2023 17:01:23
目前僅能確定那既不是強奪,也沒有經過正確的讓渡儀式
而是以三道令咒為代價,讓藤丸的意識回到米克特蘭的"交易"
就連他們交易地點的存在都寫得非常隱晦...
不過他的令咒本來就是特規
某種程度上,也許可以說相比於一般聖杯戰爭,他的令咒與御主權限綁的更死?
畢竟交易內容的確只有令咒,但他卻是包含召喚/強化能力在內的御主權限都一併消失
就算打倒冥界守衛,恢復一部分機能
『御主權限』是直到最後的最後,還是在煙霧鏡手上
所以才需要最後的對決
然而前面也提過,這個案例能參考的資訊本來就有限
說不定是交易本身有什麼未解的機制,藤丸只是剛好被機制陰到
在官方完全闡明設定以前都很難講
Q:FGO中會回復的令咒,除了能拿來回復與強化外,有沒有辦法像冬木聖杯的令咒一樣強
制英靈服從命令呢? 舉例來說就像「Lancer,自盡吧。」那樣的用法。
奈:我想迦勒底亞的令咒應該無法完全強制,但是多少還是具有讓英靈稍微服從命令的能力
。不過迦勒底亞令咒並不像冬木令咒那樣具有強烈“詛咒”般的性質,你們可以把它想成是
魔力資源的結晶,如果是具有優秀魔術技巧的魔術師,也許就能利用令咒的魔力行使魔術來
對從者下咒。
武:這也就是一種輕量版令咒的概念,因為改成這樣的型式可以隨著時間自動回復,對遊戲
來說也比較方便。
奈:所以間桐的令咒其實相當著重在「防備使魔叛變」這點上喔。就因為臓硯是天才,所以
才沒辦法忍受自己的能力衰退啊。
※ 編輯: typemercury (111.253.129.172 臺灣), 05/19/2023 18:25:04
四戰的肯尼斯曾將因果線一分為二,將另一條連到索拉烏身上
二世就是重現這個技術,然後再被偉納以蝶魔術為基礎來加以運用
考慮到蝶魔術的性質,這的確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雖然講得如此輕描淡寫,但肯尼斯的原版其實就已經很驚人了
偉納的這個變種ver.真的是更加誇張
Strange fake第七卷 接續章「終末的起始」:
「話說……你們右手上的令咒,『都是真的嗎』?」
「沒錯。三劃已經用掉了一劃,其餘兩劃裏,又有一劃用我的魔術分散,刻蝕到大家的
魔術回路裏。這魔術原本是前任艾梅洛閣下與其未婚妻所行的秘術,現在是經過當代……鍾
塔赫赫有名的偉大君主艾梅洛二世解析前人技術才得以重現,功績必須全歸他所有。我不過
是應用了老師的理論而已。」
※ 編輯: typemercury (111.253.129.172 臺灣), 05/20/2023 19:42: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