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心態》的作者是被媒體喻為「數位世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Jay Shetty),他畢業於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拒絕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搬到印度孟買的道場當了三年的吠陀教僧人。在道場的歷練之下,他悟出人生的平靜與意義,回到英國後逐步成為最具數位影響力的思想領袖。
他將多年來在僧人生活中學到的永恆智慧,結合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實踐步驟,淬鍊成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能讓我們脫離焦慮,回歸內心的平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在書中,他引用許多印度吠陀教的經典觀念,穿插自己在道場的經驗和體悟,教我們擁抱僧人的心態來解決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他在臉書上面發表了另一部激勵人心的畢業演講短片〈30歲沒成功人生就很失敗?其實你只是走在自己的時區〉(英語原文連結),創下四億次的瀏覽紀錄,整段演說裡面我最喜歡他說的這句話:「不要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但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他曾經是「僧人」。
直到最近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版,我才留意到他以前的僧人經歷。因此,這更讓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到底從道場的「出世」生活中領悟了什麼,最後決定用數位媒體這麼「入世」的方法來傳遞這些充滿哲學思考的智慧?
👇《僧人心態》最激勵人心的數位心靈導師教我的三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like-a-monk/
吠陀經中文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僧人心態》x2本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被追著跑?數位時代的快步調、社群媒體上的炫耀和比較,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焦慮和痛苦指數卻不斷節節攀升。然而,在這麼多紛亂的噪音和雜訊之外,有一種值得嘗試且千古流傳的生活智慧,叫做僧人的心態。
#數位心靈導師的三堂課 #像個僧人思考 #2020最愛的書之一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like-a-monk/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僧人心態》的作者是被媒體喻為「數位世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Jay Shetty),他畢業於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拒絕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搬到印度孟買的道場當了三年的吠陀教僧人。在道場的歷練之下,他悟出人生的平靜與意義,回到英國後逐步成為最具數位影響力的思想領袖。
他將多年來在僧人生活中學到的永恆智慧,結合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實踐步驟,淬鍊成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能讓我們脫離焦慮,回歸內心的平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在書中,他引用許多印度吠陀教的經典觀念,穿插自己在道場的經驗和體悟,教我們擁抱僧人的心態來解決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這本書總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個「放下」教我們處理負面情緒和恐懼,過著有意圖、有意識的人生;第二個「成長」教我們辨認目的和養成例行習慣,學習抽離自我執著的心智;第三個「付出」談感恩的重要,建立深刻的人際關係和為世界服務的態度。
.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
我第一次認識傑.謝帝,是看到了他對這支短片的旁白解說〈在你評斷別人之前,先看這支影片〉,主角因為班機延誤所以買了一盒巧克力餅乾來打發時間,故事就發生在他與另一個人分享這盒餅乾的時候。他解說這部影片的口吻和方式,讓我深受吸引,我也被故事最後的結局給完全震撼到(強烈推薦看到最後)。
後來他在臉書上面發表了另一部激勵人心的畢業演講短片〈30歲沒成功人生就很失敗?其實你只是走在自己的時區〉(英語原文連結),創下四億次的瀏覽紀錄,整段演說裡面我最喜歡他說的這句話:「不要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但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他曾經是「僧人」。
直到最近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版,我才留意到他以前的僧人經歷。因此,這更讓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到底從道場的「出世」生活中領悟了什麼,最後決定用數位媒體這麼「入世」的方法來傳遞這些充滿哲學思考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解答,還得到了許多的啟發,以下列舉幾項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和想法。
.
【啟發一:關於放下】
.
作者談到數位時代加劇了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心態,結果是: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時候越多,自我迷失的程度就越大。我最喜歡他引用《博伽梵歌》的這句話:「不完美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放下跟他人的比較,力排眾議需要勇氣,才能過上最真實的生活。
書中提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區的「生物圈二號」實驗,科學家試著建立一個「完美的溫室」,使用純水、純空氣,並把濕度、溫度、照度都控制在最理想的狀態。結果裡面的植物長到一定的高度就會傾倒,最後才發現缺少了關鍵因素:風。沒有風的吹拂,植物不會往更深處紮根、樹皮不會強韌、禁不起長高後的重力壓迫。放下對於不舒適的恐懼感,適度的壓力是必要的挑戰。
在道場時,作者很羨慕那些擁有特異本領的僧人們,例如能一字不漏背誦整本經文、連續禁食七天、連續靜心八小時。作者對師傅說:「我也想跟他們一樣!」師傅回答:「你的動機是背誦整本經文的成就感?還是想要獲得學習的經驗?第一種只是想要結果,第二種是對於學習過程的好奇。」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
.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史帝夫.賈伯斯
.
【啟發二:關於成長】
.
作者對於「熱情」和「目的」的這番話,是我看過最精準和精煉的說明。他說:「你的熱情是為了自己,你的目的是為了別人,而當你把熱情用來服務別人的時候,熱情就會變成目的。」將自己成長的目的用來服務別人,就會願意從事別人需要的服務。你的熱情必須滿足世界的需要,而且永不止歇。
我養成早起的「晨間習慣」已經兩年,但是作者建議盡量將整天規劃成「例行活動」,包含下班後和晚上睡前,這其中也有他的道理。數十年如一日早起練球的已故NBA球星柯比.布萊恩說過:「創意往往來自結構。有了參數和結構,你就能從中發揮創意;少了結構,你就只會漫無目的做事。」他指的結構就是例行活動。為了成長,我們要建立例行習慣,如同在一條舊路上讓找新石頭,會敞開你的心門和創意。
如果任由我們的「心智」漫無目的遊走,很容易會陷入恐懼、焦慮、負面思想的念頭。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做法來克服,寫下你心裡對自己的負面評語,在旁邊也寫下你如何把這段話說給你關心的人聽。例如你對自己說:「你毫無價值」,你卻會對你關心的人說:「我們來談談你喜歡自己的地方。」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就像從第三人的角度對待你關心的人一樣。
.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名利,達成夢寐以求的一切,好讓他們看清這不是答案。
金.凱瑞
.
【啟發三:關於付出】
.
我讀到「隨喜心」這個觀念的時候,讓我為之震撼,指的是「對他人的好運懷有一份同感或不自私的歡喜心」。在物質的世界裡,大學錄取名額、好工作缺額就是那麼多,成功和快樂是「有限的」。在精神世界裡,你能夠為別人的成功感到喜悅,體驗五十倍、百倍於自己的喜悅,隨喜的快樂是「無限的」。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
資深僧人在一堂課上,請作者和新的僧人們寫下一段「不該擁有的一次經驗」。大家紛紛寫下自己意外遭遇的事故或傷害,妹妹早夭、遭逢失戀之類的痛苦經驗。但是,竟沒有任何人寫下自己「不該擁有的奇妙事件」。我們習慣認為自己不該遭逢不幸,卻應該獲得祝福,對於平凡的恩惠,我們卻時常忽視。要懂得付出感恩的心,表達出來,包含平凡的事物,尤其是平凡的事物。
作者認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應該是:離開一個地方時,那個地方會比你來的時候更清淨,那裡的人會更快樂,世界會更美好。當你為了服務別人而提升自己的技能,就更有可能在過程中找到熱情。你不需要先擁有再付出,你會因為付出而擁有更多。
.
服務,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目的。無私,有著自我療癒的效果。
.
【後記:當科技人遇見僧人】
.
《僧人心態》是我在2020年尾讀到的驚喜之作。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如果你因為他寫的這本書、一個短片、甚至只是一段話,幫助你往內心的平靜更進一步,那麼他的目的也就功德圓滿了。
在寫這篇心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作者跟我是同年出生,當下竟然產生了一種比較的心態。但很快地,我回想起他說過的「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身為科技人的我,不就正在實踐著屬於我的服務方式?接著,內心浮出一陣喜悅,替他成功打造的數位影響力感到開心,也替自己勇於踏上的數位旅途感到開心。
推薦這本充滿智慧和溫暖的作品給你,在這個最混亂的時局,我們都需要學習找回平靜的內心。願每個人都能擁有僧人的平靜心態,在狂風駭浪的挑戰中穩舵前行。
.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僧人心態》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想要了解僧人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2/29(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30(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吠陀經中文版 在 奧地利山邊小屋裡的Zero Waste樂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深談幾個晚上後,我的他,在四十好幾的年歲,決定深度探索身心,開展一個全新的人生領域。
如同4年前的我那般,莫名地聽從內在指引,踏上瑜伽道途。
15年前,我上了生平第一堂瑜伽課後,深受吸引,與他分享,他卻告訴我,「我一點都不感興趣」。
我沒有試圖影響他的觀點,也不特別失望。而他對瑜珈雖無特殊好感,也從未干涉我的喜好及嘗試。
6年前,反正要驅車送我上瑜伽課,與其在外等待一小時,還不如找點事做,加上長期背痛,因此他跟著上了人生第一堂瑜珈課。
而這幾年內,他始終與瑜伽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有時規律做幾個體位法,有時完全放下這件事。
身為一個對靈修、哲學及心靈活動完全不感興趣也一竅不通的理性左腦人,從未看過一本相關書籍,也未主動吸收過任何與靈性沾上一點兒邊的見聞。
這樣的他,除了去年秋天開始經常吃素,而過去幾個月無法好好消化肉食之外,不久前突然密集地關注與瑜伽有關的人事物。如同他4年前突然對我說「這個瑜伽師訓課程好適合你,你去吧。」,我也莫名其妙地告訴他,「不然,你去上瑜伽師訓吧。」
這句話,似乎打開了某個樞紐。他真的開始搜尋課程資訊。
我興味昂然地從旁觀察,給了一些我知道的相關訊息,也交換了對這個主題的想法。
他是個只要動心起念就勇往直前全速前進的人,一個晚上花一個多小時了解狀況之後,馬上寫信給所有他感興趣的教育機構。
隔天收到回覆,1分鐘內就去電航空公司,把我們半年前已訂購付款的6張返台灣機票果斷退掉,用作瑜伽師訓的學費與雜支。
再一天,收到所有機構回覆,充分往來溝通後,選了他覺得最有好感也最適合的瑜伽學派,寄出最後確認信。
接下來那天,與選定的師訓導師通完電話,了解細節。結束通話,5分鐘後火速線上匯出那筆不小的款項。而在老師寄來參考書單後的半小時內,就在書店預訂好所有書籍。
不到四天,他已經走在自選的瑜伽道途上,簡直是一秒內扭轉人生般,說出口的當下,就斬釘截鐵地,開始了每日固定在清晨與夜裡勤勞認真自我練習,排好進度日日細讀瑜伽專書,聽導師音頻的全新生活節奏。
快得讓我幾乎跟不上。
過程中,有些簡直是為了我們安排好的巧合條件,而促成了整個事件的高度運轉。比方說,年年回台的我們,今年因為入境限制而回不去,因此他不會落掉暑假的課。
而這個師訓其實三月就開始了,卻因為疫情,中斷二個月,因此,他只需要補上第一個月的進度。而下一堂師訓課是在六月底,他有足夠的時間追上進度。
而高昂的學習費用,因為航空公司願意全額退費,而讓我們無後顧之憂。
可以說,各方面都全然到位地在支持他做這件事。
看著他步步前行,我心中的期待喜悅感動,比我自己當初上師訓時還強烈好幾倍。
這幾年,他如何支持我走過探索開展之路,我現在也就如何支持他。雖然他自己完全能讓一切完美運作,不需要我額外協助什麼。我能做的,就是讓他擁有全然飛翔的自由,不會以任何責任牽掛來捆綁他。
他並沒有加入我當時受訓的機構,而是選擇進入一個更嚴格、更高難度的瑜伽體系。一個除了體位法,還要把解剖學、瑜伽生理學、古印度哲學、瑜伽經、阿育吠陀醫學,等等各個層面理解融合的全方位系統。要花上一整年,受訓、完成指定作業,與日日勤練不綴,最後筆試口試與試教,都通過層層考驗,才能結業,拿到有國際公信力的200小時認證。
我們都知道,就算是200小時,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
一個不想以閒散業餘心態面對瑜伽的心念,支持著他決心走得遠一點。
在相伴20年後,我倆的生命,於公於私都緊密到無法切割了。
在家,我們無話不談,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家事瑣事與教養,多年來已取得共識,幾乎沒有意見不合到需要費力溝通爭吵之處。
在音樂領域,我們是在同一個音樂院任教的同事,也是一起演奏開音樂會的搭擋。
在身心靈領域,我們有著一樣的方向及頻率。支援彼此練習,當對方的白老鼠與鏡子。有疑問就相互討論,交換各自的書籍資料。我有他暫時無法取得的瑜伽書籍中文版,而他的優秀英文閱讀能力則能為我翻譯我想理解的外文資料。
我們約定好,等他拿到200小時師資,在二人的音樂院教學與演奏空檔,與我自己其他領域的工作之間,結伴飛向世界各地,拜訪我們心儀的大師,上我們感興趣的瑜伽工作坊,或是共赴兼顧享樂、精進及放鬆身心的瑜伽度假旅程。
我們也可以一起帶瑜珈課,結合芳療、藥草、中醫、阿育吠陀與音樂,做出獨屬我們的分享。
在他踏上瑜伽道途的那一刻,就似乎分化出另一個全新的、我從未真正認識的人格。
顯化出雙生火焰與靈魂伴侶,應是我此生最大的豐盛成果。😉
*之前為了我接的案子而正在幫我拍城市剪影的他
*我的媽媽聽說這件事的反應:「年紀那麼大了才要去折身體啊。」(聽完我馬上扶額了)
吠陀經中文版 在 古印度吠陀經文吟唱人體40部份功能之音頻(40 aspect of ... 的必吃
古印度 吠陀經 文吟唱人體40部份功能之音頻(40 aspect of Veda and Vedic ... 的啓示- 羅睺羅博士著( 中文版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Pho. ... <看更多>
吠陀經中文版 在 [疑問] 印度《吠陀》經典的資料哪裡找? - 看板historia 的必吃
我無意間從網路上看了一份文件,上面述說:
印度最古老的《吠陀經》,是一本富哲學啟發的書;
可惜後來的衍生作品慢慢變成讚頌神明的作品云云...
於是,我很好奇,《吠陀經》以及它的內容等等到底是什麼東東?
====================================
查了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0%A0%E9%99%80
吠陀經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
「吠陀」意思是「知識」、「啟示」。
廣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即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
====================================
上面說《吠陀經》是印度最古老的經典。
其中最古老的是《梨俱吠陀》(漢譯:歌詠明論),
大約在亞利安人入侵的時候就存在了,是依靠口耳相傳才保留下來的。
然後再演化出另外三本《吠陀經》:
娑摩吠陀 (讚頌明論)
夜柔吠陀 (祭祀明論)
阿闥婆吠陀(禳災明論)
然後才又出現《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作品的樣子。
====================================
但是這些都是介紹性質的東西,其他的網路上資源很少,可說是幾乎沒有...
我很想知道這些印度最古老的作品的成書背景、以及它們的內容。
或者是其他相關的知識。
而最想閱讀的是《梨俱吠陀》的全文。
(有這些的中文文獻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
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得到相關資料?
謝謝。
--
主動是機會的誘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215.69
※ 編輯: VElysian 來自: 219.85.215.69 (06/11 23: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