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eLun_fitnessT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陽明山#旅遊#登山#二子坪步道 繼五寮尖淺談登山觀念 這次更榮幸邀請到山中女神-三條魚 陪我們更深入聊聊關於登山這件事 向山學習的不是山的一切 而是人生的一切 登山不只是看風景.走得很累 他所需要是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子坪步道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為大屯主...
向山學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這二天爬山,我都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不能和山一樣
不畏流言,就是堅定的做自己?
我要向山學習的人生道理,真的好多
台北100步,第41步:雞南山自然園區
大直劍南山因為拍了電視劇而聞名,但在劍南山附近,有另一座名為雞南山的自然園區,則較少人知道
前人運用想像力,將內湖一帶至此的山型稱為「雞籠山」,現址在雞籠山南端,故稱之為雞南山
過去雞南山有居民形成聚落,但因此處為危險山坡地,納莉颱風後造成嚴重災害,市府於災後將居民遷移安置,也強化水利設施,修築步道,提供市民朋友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場所
照片:爬山時,有時會有小碎石鑽進鞋子裡,清一清再出發
向山學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迷惘時,不妨向山學習!
「一開始我很怕自己體力不好,無法完成這趟旅程,到最後我發現,我是有能力辦到的,還可以幫助別人!」一位安置機構的 16 歲女孩泛淚著說。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帶領青少年上山壯遊,靠著毅力與團隊合作,克服高溫、長距離陡坡等挑戰,並協助他們把山上獲得的能量,運用到山下的生活與學習:
👉https://pse.is/3b2qjv
#壯遊 #登山 #青少年教育
---------
🍩10 分鐘填寫調查,了解你的永續素養有幾分,還能免費換多項好禮!
>>> https://bit.ly/37o8CJT
向山學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陽明山#旅遊#登山#二子坪步道
繼五寮尖淺談登山觀念
這次更榮幸邀請到山中女神-三條魚
陪我們更深入聊聊關於登山這件事
向山學習的不是山的一切
而是人生的一切
登山不只是看風景.走得很累
他所需要是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子坪步道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為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道路平坦、地勢寬廣開闊,中間有三個水池。由於地處大屯山的西側背風面,常有雲霧籠罩,景色秀麗,加上本區介於亞熱帶與暖溫帶之間,氣候溫和、林相複雜,植物種類繁多,邊緣以紅楠、黑松、楓香為主的林木,頗具蒼山深谷之幽境。
亞喬木及灌木層則以臺灣山香圓、柃木、樹杞、黑星櫻(墨點櫻桃)、長梗紫麻、尖葉槭及台灣樹參為主,草本層多為姑婆芋、蘭崁曲蕊馬藍、台灣馬藍、蛇根草、黃花鼠尾草、水鴨腳秋海棠及各種蕨類。目前全區均植有杜鵑、山櫻、小葉赤楠、烏皮九芎,以及多種蝴蝶食草、蜜源植物,還有數十種水生植物,適合賞蝶、賞鳥、登山、健行、賞景、觀察植物等活動。
摘錄自網路
《相關影片》
【加里山】https://youtu.be/J5d0aLSCRGo
【特富野】https://youtu.be/5Nu7DnusOoA
【阿里山眠月線】https://youtu.be/1-87opbgpRM
【茶壺山】https://youtu.be/WMCcd92cmgg
【武陵四秀三缺一】https://youtu.be/l2W4C2f8nLg
【鎮西堡神木群】https://youtu.be/Q9oFbuvFYU0
【奇萊南華一日單登】https://youtu.be/zHnGJsgXE-Q
【火炎山小百岳/台版大峽谷】https://youtu.be/Sr3dwlongaQ
【抹茶山!最熱最難的網美景點, 聖母山莊步道】https://youtu.be/NZIWIBFu_gQ
【黑熊來了】https://youtu.be/8UHiH-KTg3Q
❣️加入會員支持一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R3BQI5_3SxtmnDn8cGCA/join
《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Instagram:elun1020
●三條魚Instagram:fish.tri
●三條魚Youtube:三條魚游來游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ipSjOlRgh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