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6] 細說分鏡 Vol.13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71
🖍當這個世界,主流的風潮下,不斷追求表面藝術的創作
🖍不但能滿足心中的成就,更能創造出更多掌聲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值得擁有更多的不同想法
最早為什麼開始寫攝影教學? 又為何一寫下去就是十年? 中間沒有想放棄過嗎? 如果曾經放棄是什麼原因重新拾起? 如果沒放棄又是什麼理由堅持下去? 未來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會的話又會寫什麼? 做這些事情快不快樂? 快樂當然會寫,如果不快樂為何寫,或不寫? 這好多問題好想每一題都有一篇文章來寫,但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 –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愛上攝影,分享它
喜歡上攝影理由就不多說了,看到自己喜歡的畫面,用相機拍下來保存,心裡感受滿足,日後回放感到幸福,拍的越多,𧻗久,就這樣子持續下去,很久前喜歡攝影,真的理由既單純又非常簡單。
喜歡上攝影,以我的個性就是會進一步分享它,那時不要說臉書,就連找個地方放照片選擇性都少,最多人使用的就是「無名小站」,即使關站多年的 2021 年今天,我還不曉得為何要叫這個名字,但那時無名小站空間容量小,也放不了什麼照片,我就使用「痞客邦」提供的相簿空間,就顯得大器許多,除了這兩個之外,國內還有 Pchome、Yahoo 提供相簿空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而一些資訊管道更多的朋友,還會放在 Flickr。
這樣子分享照片就放便多了,在 BBS 帳號自介、簽名檔貼上自己相簿網址也好,或是透過 MSN/即時通,將作品做成大頭照,或是透過通訊軟體將照片傳給朋友,或是在一些討論社群貼上照片,這些都是在當時最常分享照片的方式之一。
🟥投搞、得獎,從來沒有
其實我這輩子從來沒有主動去參加任何一次攝影比賽,反而當過數次攝影比賽的評審,在我的履歷經歷中,沒有任何一項得獎記錄,對於一個喜歡拍照的人來說,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奇怪,如果真的喜歡拍照,又拍了這麼多年,若真的想證明自己「真的有那麼一點熱情」,總會找個適當的攝影比賽,將適合的作品投搞,若有機會獲得獎項,不但得到獎狀、獎金、獎品,還能獲得掌聲與成就,就算不參加國際級的攝影比賽,哪怕只是區域性的小比賽都好,而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
🔹「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嗎?」 倒也不是,再怎麼沒自信,攝影這十幾二十年間,總有那麼幾張搬得出台面拼個機會,而另外一點…,你偷偷投搞沒得獎,除了你與主辦單位外,也沒有其它人知道你失敗了,只要花點時間準備一下、投個搞,就算沒得獎,總有機會,就像是買樂透一樣,「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且現在又是電子檔案投稿更是方便簡單,到底是什麼理由我對這些事情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這個念頭過」
🟥「KANO」這部電影
不過擔任過數次攝影比賽評審的經驗,倒是讓我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攝影比賽」這件事情代表的意義,偶爾我會分享一些「如何得獎」的小技巧,哪些照片比較容易吸睛、得分,而這些小技巧並不是從「參加者」的角度來看,更是讓有心志在得獎的人感到興趣。
這裡不妨偷偷告訴你一個秘訣,你可以參考一下,讓我想到電影「Kano」裡頭由「永瀬正敏」飾演的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在電影裡對著一群孩子兵說過的一段話「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相信許多人仍記得這段台詞,記憶猶新。
但那時候的我並不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義,什麼叫「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不輸不就是會贏嗎? (除非平手),那為何要想著不能輸? 為何不想著非得贏? 那時好不容易找到一種解讀的說法就是 – 若一直想著贏,就會得失心太重,做任何決定就會綁手綁腳,使得打擊、守備任一動作就會慢半拍,不但可能失去勝利的機會,反而失去享受比賽的樂趣與精神,這是那時我對這句話的心得。
直到有機會成為攝影比賽評審老師之一後,我「終於」了解那句話可能另外的一種含義是什麼意思,試想評審老師手上有一張表格,表格上記載評分項目,包含什麼「主題、創意、技巧、意含、意義..BLABLA」,每次的評分項目名稱不盡相同,但都差不多。
這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要面對數百張作品,每一張作品都要為這些項目各別評分…,哇塞有沒有想過,這可是件多大的大工程你知道嗎? 每一張照片都要看過,在每一評分欄位給分,然後透過 EXCEL 為每張作品加總分,並且排序,再依獎項挑出前三、前五名、佳作將、另外特別將、精神可佳獎、參加獎…,這些真的並不容易。 有些評分簡單一點,並不需要加總,只要挑出上述得獎者就好,雖然不用為一一照片評分加總,但總要在心裡有個評分標準,不然得獎作品該如何選出來?
若是遇上「不用為每張照片個自評分」的評審方式的話,我有一套評分的方式 (別的評審老師我不知道如何,至少我是這麼方式),在數百張甚至近千張作品中,用「刪去法」快速刪除至少 9 成以上的做品,若 1000 張照片,第一輪至少刪除 500 張以上,第二輪再刪到大概剩 200 張,重複幾輪下,就會留下 20-30 張左右的作品,再從這幾張作品透過前面提到幾項評分標準,加以評分。
🔹而在「刪除法」的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幾張「一眼就感動我心」的作品,就像是 KANO 這部電影的台詞「一球入魂」的感受,在幾輪反覆刪除法過程,就是有那幾張照片讓自己印像深刻,最後入圍的作品,前五名啦、佳作啦、最吸睛獎等等,往往就是耐得住幾輪的刪除過程,得以留存在候選名單。🔹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用在這裡就變成「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一但被我從電腦中刪除的作品,是不大有機會重新撿出來再檢視的機會,若你的作品擁有「不被刪除的特質」,想必是我心中佔了較高分的可能,只是最後得什麼獎,不是由我一個人決定,而是眾多評審分數加總後的結果。
一場攝影比賽評審絕不只一位,越大、越重要的比賽,評審的份量、人數也越多,就我的經驗上,在我評分的過程,我並不知道還有哪些評審老師,也不知道有誰評相同的作品,通常是只有頒獎後才會知道有幾位、有哪些,當然有些攝影比賽一開始就說邀請哪些攝影評審,透過這些知名攝影評審名氣,來為這比賽宣傳更加盛大。
🔹不管幾位評審、不管是哪些評審經歷,似乎大家審視作品的角度雖不一相同,但最後得獎的作品,都不會讓我意外,比如我中意某幾張作品可能得上前三名,或是哪張值得「第一名」,有時結果不意外的就真的得首獎,但也可能不是第一名,但總是跑不掉前三名,但無論如何眾多得獎作品,就是最後我沒刪除的那幾張作品,只是最後總分,由每位評審老師評分後,加總後不同,最後的得獎名次而也不同。🔹
此時我才體驗電影那句話的意思,同樣的我也分享給我的學生,若你想、有志參加攝影比賽得獎,無論主題是什麼、賽級高低程度高低,在拍攝過程、挑選投稿時,心中要抱著「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的心態,你會更有機會入選、甚至得獎。
好了,本來只有少數上過我課的學生知道這個小技巧,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這一段的你,也學會了。
🟥攝影比賽、得獎的意義
每次的攝影比賽,總是有吸引人的獎品,多少而已,而一些知名、國際級、代表性的比賽,反而可能只有獎狀,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樂此不彼,代表「獎品」不是一切,那份榮耀才是重點。
獲獎作品,也許你不喜歡,這一點沒關係,因為評分過程有太多關卡變數,且我們常說「藝術是主觀喜好」,那些得獎作品就是受到評審青睞,這也是事實,但不時總是會有一些「地方性、較小主題性」的攝影比賽作品受到不少批評,有時我自己看了,也真的不大懂部分作品得獎作品的「得將點」在哪裡,但擁有數次評審經驗的我,總是還是能替這些得獎作品,簡單的「點評緩頰」一下 (就當作是我個人的感想分享),但總有網路上評論極其苛刻酸薄,我並不會去阻止反對這些聲音存在,但至少「別人作到了,你呢? 不服的話你也去投稿」。
🔹撇開這些,對於一生從未主動投稿,也無意願投搞,但有評審經驗的我來說,我總是會去想「攝影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得獎的作品又有什麼意義? 所有這些事情背後動機又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都值得用三篇文章好好的聊上一回,但這裡並不是容許我用另外的篇幅,日後再來跟大家分享,但這三個問題卻是我所感覺到現在國內的「攝影態度」,流行的風向。🔹
我可以知道我為何喜歡攝影,現在的喜歡攝影的念頭,與最初想學攝影動機,也有極大的不同,中間有數度峰回路轉的心得,不但追尋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攝對與我的生命、生活的關係,除了是我的工作外,它還會是什麼?
但對比主流的攝影潮流 – 拍出「吸睛」的照片,為了比賽而不斷的拍攝、投稿,這一直都不是我曾想過的念頭,更也不是我過去、現在與未來會走的路,我並不會討厭、反對或是批評,因為確實好的作品,能讓我們增廣見聞,剌激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豐富我們心靈,好的攝影作品也是藝術,即使我並不想走「投稿得獎」這條路,也不追求為了拍出吸睛的照片,不斷去模仿學習眾多構圖技巧,但那卻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與我自己想追求目標不同而已。
在認識、認同我的人,或許覺得我的意見、文章有所影響力,但比起更多擁有成就的他人、前輩相比,我更顯得人微言輕,這一點反而讓我更可以書寫、抒發我自己的想法、心情,與願意看我的文章的讀者朋友分享。
🔹我認為攝影,在主流的風潮,讓眾多人投入攝影藝術創作,這絕對是好事,無論對自己甚至他人都是正向的活動,但我更覺得「攝影作品」該有更多存在的價值,不該每一張照片就是為了「投稿得獎」而出生,相信這世界上絕對有許多與我志同道和的朋友,與我抱著相同的理念一直努力創作者,而我這篇文章,除了表達我的心聲外,也想跟這些朋友說「你,並不孤單,只是你我並不相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同人創作意思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Kidsread 延伸教材還在發送中(實在太多人了)全數發送完會公告讓大家確認,不好意思等等我們啊!
正向教養正在談「孩子喜歡控制成人」不服從他就一直哭,如果你因為哭妥協,孩子只會學習到,如果我想要一件事情,沒有得到,是因為哭不夠啊!來複習一下..
#睡著的小寶貝跟小天使一樣❤️
【嬰兒支配他人,卻不受支配】#被討厭的勇氣 一書寫道~阿德勒說:「在我們的文化裡,如果要問誰是最強的,嬰兒應該是最合理的答案吧。」
昨天跟你們聊到「不要直接畫出成品給孩子,可能會削弱孩子自行創作的能力」
為什麼?
因為孩子是 #最懂得不去白費力氣 的聰明人!
蒙特梭利說過:兒童通過情感,通過眼淚、懇求、憂鬱的眼神,甚至通過他的「自然魅力」來獲得成功。
他知道自己畫不到這個程度乾脆放棄,懇求大人作畫。
🌟請你在陪伴孩子時,不要想著要把成品做的多完美(畫的多好、廚藝多厲害),而是以孩子的程度來拿捏你展現的高度。
我們並不是希望孩子多會剪紙,多會做蒸蛋,而是希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鍛鍊他的小肌肉,訓練他面對挫折的能力,明白努力最終會成功的重要性。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哭聲是難免的~許多媽咪聽到哭聲會很焦慮,也可能因為身邊的人又或是自己無法忍受哭聲而妥協。
請你換個角度想想,我們順應著孩子很快就能安撫哭聲,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讓他哭呢?
#不讓他哭是為了成人好還是為了孩子好?
因為我愛你,所以願意慢慢陪你練習度過不如意。
在很久很久以後,沒有深愛的家人無上限包容的以後,你擁有渡過挫折的能力。
🔸好上色超好清潔的水彩棒:https://pse.is/3h67zj
🔸怎麼買都少一個百寶袋:https://pse.is/3la9ly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團印kidsread &lingumi :https://pse.is/3jpdux
⬇️舊文重貼⬇️
【可不可以不要再崩潰了?】我們對零歲的嬰兒有無限的包容心,隨著長大耐心越來越低,接踵而來的教養問題伴隨崩潰大哭常讓我們今天立志要當溫柔媽咪卻一日破功。
你可能會希望減少孩子大哭崩潰的頻率,殊不知這是最不需要去要求孩子的。
🌟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另一個人不准表現情緒(崩潰/傷心)但是可以讓孩子明白哭聲沒辦法達成目的,自然會減少崩潰大哭~那麼該怎麼做呢?
🌟教養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致性」
大方向👉成人尊重孩子,孩子也該尊重成人。
規矩的設立👉因家庭而異,溫柔堅定的第一步是替孩子設下規矩(自由與紀律)寧可慢慢增加也不要設立了又做不到才刪去(說到做到)
如果可以全家人都配合最好,假使不能也不需要就此放棄,孩子非常聰明會根據不同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何謂一致性?👉我們不因為任何原因改變立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實在容易被預設立場~舉例來說👉
1~3個月的孩子鬧,你會說是腸絞痛
4~6個月的孩子鬧,你會說是翻身地獄
7~10個月的孩子鬧,你會説是長牙歡
10個月以後的孩子鬧,你又會説是分離焦慮
更別說在1y7m以前一兩個月就要打預防針也要說是預防針歡;到了兩歲又要說是terrible two,沒完沒了🤷♀
🔸我會怎麼說呢?👉
也許這些狀況會讓孩子不太舒服,但不因為不舒服就可以沒有「規矩」
雖然很歡成人會很阿雜,我會在心裡告訴自己孩子可能是因為這些狀況不太舒服所以比較鬧,但在實際對待孩子時我的態度是一樣的。
在教養路上難免伴隨哭聲,孩子的哭聲並不代表什麼,僅僅是他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表達情緒(不要放大孩子的眼淚)
我們不應該被哭聲綁架,更不因為哭聲妥協「規矩」
假使這是有用的孩子自然會一直用這招。
📌試想,如果你哭就能👉得到不用做家事、不上班也有錢、要什麼禮物有什麼,幹嘛不哭?不哭的是白癡啊😂
🔸蒙特梭利說過:兒童通過情感,通過眼淚、懇求、憂鬱的眼神,甚至通過他的「自然魅力」來獲得成功。(要抗拒孩子好難啊)沒有任何東西能糾正兒童的隨心所欲,規勸和懲罰都無濟於事。
孩子的佔有慾和權利慾是成人讓步的結果,兒童意識到他若能用成人來活動,他的力量就會變大,因此他開始利用成人。
🌟只有當成人能做到「一致性」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孩子可預期情況會是如何發生的(秩序敏感期)安全感也會大大增加~
因為孩子相信你說到做到自然不會隨便歡,隨著年紀越大能理解的越多,反而在教養的路上越容易呢~共勉之!
#大V聊教養
#溫柔且堅定
#好亮育兒日誌
同人創作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知行合一](六之四)
國安法第一審繼續就「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八個字的意義,繼續進行討論。控方由嶺大學者劉智鵬以歷史學者身份,早前指出「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而辯方的港大學者李詠怡 (Eliza)則已作供進入第三天。今天下午,和Eliza一起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的另一位學者,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開始作供。
由於辯方兩位專家的姓氏同為「李」,「雙李」容易引起混淆。甫坐下,高個子的李立峯教授說,他想用Eliza稱呼李詠怡教授,獲法庭接納。
李立峯解釋,Eliza專長政治學,故對政治選舉及相關理論熟悉。而Francis自己則是傳播學教授,辯方劉偉聰大狀在庭上先介紹Francis, 指出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博士論文研究美國9.11事件中,比較報紙讀者來信和網上論壇的言論,專研範圍為「政治傳播學」。
Francis曾出版學術著作,有講述雨傘運動與傳播關係,將出版另一本書,談及六四紀念活動的集體港人記憶現象,「我對香港近年的大型社會運動,有現代歷史脈絡的理解」。Francis亦曾於2017年成為香港法庭歷史上第一位以「民意研究專家」,為佔中九子案擔任專家證人。以往,香港法庭專家證人多為醫生及物理學家等。
三位法官表示接納Francis的專家證人身份。今天在大狀袍下穿了條子花紋西裝褲的劉偉聰大狀,溫文向法官們道謝:「I am grateful」.
Francis花了頗長時間,解釋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大型民調)和質化研究(焦點小組)的方法論及兩者作為理解社會現像的用途。
由於過往香港法庭甚少傳召社會科學家作專家證人,三位法官發問了很多問題。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說:「我是laymen(普通人)有這些問題」;女法官杜麗冰亦在休庭前向主問劉偉聰說笑:「對不起我們打斷了你的發問。」
休庭前,三位法官先後向Francis多次問及社科研究法的疑問。Francis越答越興起,語速快了。控方周天行說:「教授請說慢一點。」Francis說笑:「我教書時,學生經常說我說得太快。」此時法庭響起了輕鬆的笑聲。
Francis說,他們進行了的量化研究,就是於2019年從連登討論區上,以電腦程式,抽取討論區上曾提及口號相關的帖子,抽取的口號分別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香港獨立」、「港獨」、「五大訴求」。由於連登上的留言量可以數以百萬計,需要由懂寫電腦程式的學者作技術上協助,他再進行統計學分析。法官們沒有太多發問。
Francis說:「看數字,以數量計,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就可以處理,但要看人們怎樣建構意義,那要進行質化研究,因為做簡單問卷,是不可以看到意義建構的過程。此時要靠質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我們做了焦點小組(focus group)。」
七個焦點小組,每個有五至八人參加,三組是包含了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市民,四組是參與者背景相近的小組,一組是社工,一組是老師,一組是年輕人。總共有40人參加焦點小組,都是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有參與示威或同情反修例運動的人。「因為我們要看示威者在想甚麼。」
三位法官發問頗頻密,其中,陳嘉信問,焦點小組只有四十人那麼少,如何有代表性?Francis解釋,質化研究是找「意義成形的過程」,代表性則由量化研究補充:「所以我們用不同研究方法互補不足。」
法官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社科學者明顯有差別。
陳官問道:「參加焦點小組的人,會不會心裡想一樣,答你說另一樣?好像美國選舉你問選民選誰,可能他因為尷尬告訴你一個答案,但去到票站就投另一個。」陳法官形容,這是一個「危險」(danger).
作為社會科學學者,Francis這樣回應:「我不看成一種『危險』,因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人的腦子裡不只有『單一的真相』,面對不同人,在不同處境,會影響人如何建構意義。從社會學及人類學角度,人們會在不同處境『管理自己的形像』,我會形容為因應處境而作出的『調整』,而不是在直白地說謊」。
Francis繼續解釋,「而建構意義是一個過程,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他的想法也有改變。像我們現在在討論『甚麼是焦點小組』,我們(他和法官們)也在集體參與意義建構的過程。」
此時,Francis引述了焦點小組裡,其中一個焦點小組參與者,對「光時」口號的理解,隨時間而出現改變。
Francis在庭上說,其中一個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焦點小組參與者說:
「最初我面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我說不出口。為何呢?因為我最初認為這口號與『港獨』有關,好像要推翻政府,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支持港獨的。但隨着反修例運動發展下,我理解這個運動是關於爭取普選,關於愛好自由,公義。漸漸我可以喊出口了。這個口號好像承載了一種精神。當我去到集會現場,我喊『光時』口號時,我會覺得和其他香港人連繫起來。」
Francis解釋:「這是一個好例子,這個人最初覺得,『嘩,光時口號好激進』,但漸漸他覺得意義改變了。即使他不支持港獨,他也會嗌這口號。」
「這例子正正示範了,口號的意義建構過程,可以如此複雜,豐富,充滿餘韻(nuances).」Francis說。
Francis還引述了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Lance Bennett對政治口號的見解 “Effective political themes and slogans invit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meaning to a situation. Thus, an image is an impression anchored partly in symbolic suggestion and partly in the feelings and assumptions that people have in response to that suggestion.”
(有效的政治口號邀請人們把他們自己的意義加諸其上。所以,一個影象像個錨,作為一個符號提示人們把自己的感受及假設投射到其中。)
Francis亦說,焦點小組中發現,只有部份人認為「光時口號」與港獨有關,所以口號是開放式的。「總的來說,光時口號就是關於一些失去的東西,而人們覺得需要改變。至於失去了甚麼又如何改變,則因人而異。」
法官們亦用法律用語詢問,焦點小組裡會否有「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即因為主持者主動提起「港獨」而引導被訪者去提及這個答案。這顯然是法庭常關注點。
但Francis說,焦點小組做法是開放讓大家討論,「而進行焦點小組時間正好在2019年9月,那時基本上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句口號的意思,是否和港獨有關。所以在焦點小組裡不需要提示,就會自然進行討論。」
法庭場境裡,引導性問題,會是法官關注的事。
這天早上,李詠怡(Eliza)教授,繼續接受控方盤問。Eliza早前曾說過,為甚麼「光時」口號在7月21日於社會流行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元朗襲擊」感到憤怒,需要一個口號去表達其情緒。
然而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 則挑戰Eliza,周專員多次指,7月21日口號最初出現於白天,當時中聯辦被示威者包圍,國徽被損毁,當時中聯辦外牆上更出現「光時」口號,周專員指,「光時」口號的意義,應該與中聯辦事件有關。
控方的周專員說:「中聯辦外示威中,清楚反映拒絕中華人民共國和政府的意思,你為何不認為這些示威活動的意義,有助我們脈絡性地理解口號的意思?」周專員亦呈上了多張中聯辦被損毁的照片叫Eliza細看。
Eliza指,她和研究伙伴,曾在7.21後,嘗試從數據了解為何當天之後,光時口號的使用明顯更普遍。於是她從兩張報紙裡,點算傳媒提及過的地區,發現「元朗」字眼出現的頻率,要比「西環」、「中聯辦」及「上環」高出很多。
「媒體注意力反映公眾注意力,而焦點小組發現,7.21大家一致是關注警察暴力,而不是關注中聯辦。故此我們認為令到7.21口號普及化,元朗事件比中聯辦事件重要得多。」Eliza說。
Eliza早前指,梁天琦在造勢晚會曾引述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說「the Ballot or the Bullet」意思,Eliza認為「子彈」只是比喻,並非像控方專家劉教授所說有「武器」的意思。控方更指控梁天琦有意推翻政權。Eliza當時更說,以她所知, Malcolm X不是「分裂國家主張者」(secessionist)。
周專員今日呈上Malcolm X的1964年的演講,讀出部份內容,又追問Eliza知否Malcolm X被指為 “separatist”和知否Malcolm X曾經加入激進伊斯蘭組織。
Eliza語氣有點難以置信地反問:「我們是否要進入複雜的美國種族歷史?美國黑人民族主義(black nationalist)和非洲裔美國人那時的分離主義(separatism), 尤其是於種族隔離(apartheid)的過去有多複雜?要研讀多少歷史脈絡?」
周堅持追問:「那Malcolm X是不是分離主義者?」
Eliza沒好氣答: 「若是說建立一個有主權的國家這個理解下,我認為不是。」
周專員仍在要求Eliza看Malcolm X說話節錄。此時,彭官要求暫停提問,三位法官退後座椅商議一會,然後彭寶琴說,Malcolm X是否分離主義者,與本案案情「拉扯得太遠」(far far removed), 彭官提醒周專員,Eliza一直不反對梁天琦在選舉演說中對港獨持正面看法。
周專員另一處的追問,把梁天琦與Eliza拉得更近,問答更有火花。周專員引述去年夏天來自《眾新聞》的報導,報導中訪問了三位學者,表達學者們對泛民立法會議員在政府表示因疫情把選舉延期一年後,是否應該總辭。
報導中,Eliza認為議員應該留任,訪問中提到議會是重要「抗爭陣地」「在威權政治下,策略上考慮比民主原則更重要……」周專員反問,梁天琦進入議會,會否也像她所說的一樣,「具策略意義,目的是去推翻政權」?
Eliza罕見地光火起來:「你在引述我?你是否在說我和梁天琦是一伙?說我和他是同黨?(You suggest I am part of his cohort?)……好了,現在我被審訊,我要回答吧? (I am the person on trial, I have to answer this……)」辯方劉大狀立即站起來抗議,指Eliza是來做證人的。
此時彭寶琴語氣溫和地望着Eliza說:「不是的,妳是來作供,提供專家意見給法庭。請不要覺得來被審判,這不是原來的意思。」彭官打圓場道:「我想周先生要想問妳,會不會梁天琦進入立法會,覺得策略上可以作出改變,而不是留在結構以外。」
Eliza鬆了一口氣,望着彭官說了幾聲:「感謝妳的澄清,感謝。」然後Eliza詳細解釋,她在泛民總辭上的看法,已經算是「溫和派」,因為當時社會上較激進的想法,是主張泛民議員一起總辭以表示對選舉延期的不滿。而Eliza說,我主張泛民留任,是希望有議員監察政府,希望加強政府問責性。
現在仍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始終成為庭上反覆被斟酌的客體。
Eliza今日完成作供前,有機會詳細解釋,她作為政治學者,如何理解梁天琦為何要使用「光時」口號。Eliza解釋,2016年梁天琦參加的是新界東補選,和以往立法會選舉不同,選舉制度是「單議席單票制」,並非「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之下,勝選者需要的票數不需很多,只拿取選票一成也可以拿到席位。然而補選的規則,則是誰多選票誰便勝出,故要爭取選票數量。
Eliza說,回看2016新東補選中,參選者多達6人,當中梁天琦的對手,有知名度高的政黨領袖,梁天琦當時相比之下,是一個無人認識的小伙子,只有大學宿生會經驗,或參加過一些小型社會運動,但知名度不高。「他需要設計一個非常搶耳的口號,以拿得最多的票數。」
Eliza指,一個知名度不夠的參選者,設計口號會有「不成比例地戲劇化」的情況(dramatizing out of proportion),故此梁天琦即使說「選票就是子彈」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
Eliza進一步指出:「很多提倡港獨的政治組織,大部份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只是口說『香港獨立』」。法官彭寶琴補充:「妳所說的沒有具體行動計劃,是在公眾知道的情況下沒有而已。」
Eliza再補充:「究竟(這些組織主張的)是和平遊說,還是使用暴力或武裝力量?沒有看到這些(資訊)。」
今次被告唐英傑的電單車上,插着旗幟的版本,除了有「光時」這個八字中文口號,亦有七字英文“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中英文版本均在法庭反覆被檢驗。辯方學者卻說,原來口號的出現,並非有明確的設計時刻,或單一設計者。
彭官曾詢問,英語口號如何出現, “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那裡來?彭官留意到梁天琦2016年造勢晚的佈景板已出現這七個英文字。
但Eliza指出,她曾經從梁天琦遞交給選管會的個人簡介中,找到「光時」的英文版,卻是被譯成「Ignite Revolution to Reclaim Our Age.」對於造勢晚會和選管會的文宣為何有差異,Eliza說她不知道。
而Eliza亦曾找遍不同資料,去嘗試看看梁天琦當初創作「光時」口號的原意,但發現他除了在晚會說過,口號不想專注「世代」差別,除此之外,她沒找到更多解釋。不過Eliza說,原來梁天琦最初創作了另一個八字口號,但她認為,梁天琦最初的口號不搶耳,不令人留下深刻印像。
「選舉口號要搶耳,要令人容易記起這個參選人,而原來梁天琦最初設計的口號很悶蛋,孩子氣得像大學活動口號一樣。」
原來,於社會掀起沸沸揚揚的談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廣泛流傳過,今天被法庭研究是否違反國安法的八個字口號,並不是梁天琦最初的構思。
此時,Eliza翻查文件找到了紀錄,並以廣東話在高等法院朗讀出,梁天琦最初曾經構思,但最後放棄了的意念。這個被埋葬了的口號,原來一樣是八個大字:「知行合一,世代革新」。
如果歷史有如果,假若「光時」沒有出現過,今日香港的光景又會如何?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第二位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院,明天他會繼續作供)
同人創作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同人創作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介紹
訪問作者:楊双子
內容簡介:
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
在阿嬤親手蓋起的水泥厝裡,我們是彼此又愛又恨的戰犯。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 ▍
收錄第四屆台中文學獎.散文類首獎〈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家,是保留生命刻痕最多的所在。
一個破碎離散的亂世家族,人人有戲分。
阿嬤是不諳設計的泥水匠,家有兩個客廳、兩道大門、兩間廁所、兩座樓梯,沒有一個房間蓋成矩形。爸是離家出走、風一般的男子,媽早早從養育第一線退場,偶有姑丈扮虎爸,再有長年蝸居的贅婿阿公,和那時不時出言恐嚇的瘋狂表叔──
楊双子的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那裡蛆蟲爬壁,監護人恆常缺席;時有債主上門,珍貴的熱湯泡麵也得充當武器。記憶裡的頹敗老屋,說來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家族故事。但雙胞胎最好了,一本書兩人看,飢餓藤條一起挨,電動關卡一起破。爸媽都在家,到爸媽都不在家,永恆是彼此的依靠。
但家是什麼?永恆是什麼?直到妹妹離世,我們變成我,日子如同宇宙失衡,才知生命裡的迷宮彎彎繞繞,唯消逝逾恆……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以幽默詼諧的文字回頭探視自身生命的起源,述說對已故妹妹最真摯動人的愛與思念。
「溺水是很安靜的,望周知。」
作者簡介:楊双子
本名楊若慈,一九八四年生,台中烏日人,雙胞胎中的姊姊。
百合/歷史/大眾小說創作者,動漫畫次文化與大眾文學觀察者。曾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文化部創作補助、教育部碩論獎助。出版品包括學術專書、大眾小說、動漫畫同人誌。近作為《花開時節》、《撈月之人》,以及合著小說《華麗島軼聞──鍵》。現階段全心投入創作台灣日治時期歷史小說。
作者粉絲頁: 楊双子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人創作意思 在 貪眠狐 Keni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達創戰者 & Try】Gundam Build Fighters/鏡泠風 -粵語主題曲- (Cover)【串燒OP】
鏡泠風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nith.producer/
泠風粉絲Discord:
https://discord.gg/H79akBZ
「常常在想為何TVB怎不填埋OP2,結果用同人創作來補完了.」
-------------------------------
∎ニブンノイチ - 身邊有你
作曲、日詞、編曲:BACK-ON
粵語填詞:天旋
粵語原唱:陳國峰 日語原唱:BACK-ON
翻唱 & 混音 & 字幕:鏡泠風
歌詞:
如身邊有你 永遠跟你一塊 我哪會孤單
齊來明天 清早走到第二晚
不分你我 過去的理想 至今仍燦爛
如同天空七彩色那繽紛 人家總會盛讚
我不算好 也太過平凡了
常常懷疑洩氣 性格太過膽小
感激你當天對我那微笑
「你這麼滿足嗎?」 答案你已經揭曉
原來唔好一個人自己諗埋一邊 (一邊)
我要同伴同我同步一齊作戰 (作戰)
我同你拍住上理想就會實現 (Right now)
Ready set go
如身邊有你 永遠跟我一塊 我哪會孤單
原來所想的都會實現嗎
多得有你 送我的笑聲 至今仍然燦爛
從來天天都緊握我的手 齊開始進發
我倆想要一切 也信會得到
完全都只感激因你 願望實現到
鼓起勇氣 兩個激發雙倍力量飆高
能一飛衝天去宣佈 終於我做到
你別要嗌暫停 (Don't stop)
我永遠照顧你 (Don't cry)
我會與你大開眼界
It's gonna be alright
-------------------------------
∎wimp ft. Lil' Fang(from FAKY)- 成為創戰者
作曲、日詞:BACK-ON
日語原唱:BACK-ON & Lil' Fang(from FAKY)
粵語同人填詞:Keroro軍曹、opeao
編詞 & 翻唱 & 混音 & 字幕:鏡泠風
歌詞:
無人能明解此刻的我倆
順從心 只因想戰鬥
我很需要你 你很需要我
能挽你手衝出天際裡
然而原來難得我有著你 仍給我勇氣
別就範而 AGAIN AND AGAIN
徬徨 情感 怯慌 與你 或令誰亦不安
明明無需要去面對 明知要往後退
但我決意要再前行去爭取
而重新 再出發 從今天 我感覺不再孤單
Oh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wake up!
(right time to wake up)
Something in your heart. It has been to wake up!
(it has been to wake up)
Feeling your heart is heat to fight. Fight for yourself!
(wo~~~~~)
Let us see something fly again!
We can be build fighters
從心裡燃希望 在我身邊有著無數支持
使我一心向著前 We can together
在你心中也寄望 創戰 戰鬥到底
一起去再開闢
攜手一起前進吧 就算多少的障礙 仍會去闖
無窮潛能釋放 把心中信念實現 無困惑
在這一刻銘記住 要戰鬥 奮勇到底 而今天我可一再戰
-------------------------------
∎セルリアン - 無窮無盡
作曲、日詞、編曲:BACK-ON
粵語填詞:天旋
粵語原唱:陳國峰 日語原唱:BACK-ON
翻唱 & 混音 & 字幕:鏡泠風
歌詞:
無窮且無盡 無窮且無盡
無窮且無盡 此刻的我能勇敢
多得你奉勸我無止境去做夢發奮
要笑得夠真 哭泣都要夠誠與懇
天清繼續氣朗
來出走昂首兼闊步
我沒法再等
誰在當初以那火燒~劍
熱力大刀刺穿 使我心坎
遺留遺留遺留血痕
如灑滂沱大雨 我都遺忘避雨
和誰賽跑飛奔 因我未敢
忘光傷痛悲哀氣憤
天空太gray
但我哋要keep住有faith!
唔好剩係識得blame
forget the pain!
Uh 我哋雙手捉緊光榮
點起心中嗰團flame
要說不 正有股歪風說太難發生
展開兩翼對抗
逆風追我夢未會放
太過多疑問 標準的答案誰也講
偏偏我話答案存於心裡
抓緊血脈熱情再發光
無窮再推進
-------------------------------
∎Just Fly Away - 再度挑戰
作曲、編曲:大西克巳
日詞:BOUNCEBACK
日語原唱:EDGE of LIFE
粵填 & 翻唱 & 混音 & 字幕:鏡泠風
歌詞:
曾過往歷戰無數萬次 而每次戰鬥從未怕輸
從過往挫折尋勝辦法 無悔去拼鬥先可接受
要~勇氣突破
與戰友去分擔
奮勇再去邁進
挑戰 每件事
從拳頭傳出的各種心意 能明瞭藏於心裡的喊聲
那就算得挑戰 那就算得一次 這仍是存意義
人無窮潛質都要將釋放 來尋求人生的各種意思
再互碰多一次 再為了得改變 去歷遍
與舊友多相見 要共鬥多千次 Fly away
-------------------------------
#身邊有你
#無窮且無盡
#WecanbeBuildFighters!
特別鳴謝:謝謝音箱製作的小泠風w
同人創作意思 在 為什麼同人創作要打TAG? - 閒聊板 | Dcard 的必吃
在二次元中有個行為叫同人創作簡而言之就是對原作的二次衍生創作, ... 現象先在二次元很多人認為中同人本身即是一種ooc ooc 就是角色人設崩毀的意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