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Tech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科學家利用甲烷菌生產合成橡膠原料異戊二烯,產量比同類細菌高出 179 倍】異戊二烯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石化產品,是生產粘合劑、合成橡膠等各種消費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每年大約有 80 萬噸異戊二烯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為了減緩氣候變化,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相關學者一直致力於尋找替代的、可再生化學物質來源來生產異戊二烯,這些替代品包括酵母、大腸桿菌和藍藻等。
近日,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生物化學家尼科爾・布安(Nicole Buan)及其同事對一種甲烷菌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後,能夠產生大量的異戊二烯,且產量遠遠超過了其他微生物。
產甲烷菌以釋放甲烷而聞名,這種單細胞微生物廣泛存在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內臟,以及海洋底部的深海熱泉等沒有氧氣的地方。
* 【閃電是如何給地球和其它地方帶來生命的?】在其它星球上搜尋生命的過程就如同烹飪,所有的素材都具備了 —— 水、溫暖的氣候、濃厚的大氣層、適當的養分、有機物以及能量源。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可以促進這些素材相互反應的過程或環境,那麼你只能得到一些毫無用處的原材料。
所以說,有時候生命需要靈感的火花 —— 也許需要幾萬億個。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的新研究表明,在地球上生命首次出現的大約 35 億年前,閃電作為關鍵媒介合成了構成有機物的磷。磷是構成 DNA、RNA、ATP(所有已知生命體的能量來源),以及像細胞膜這樣的生物結構的重要物質。
* 【又一黑洞照片問世!偏振光下M87超大質量黑洞圖像公開】天文學家近日發佈了一張 M87 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新圖像,這張圖像是 2019 年第一張黑體照片的後續,但它更清晰,圖片中的偏振光描摹了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磁場線。
2019 年 4 月 10 日,事件地平線望遠鏡創造了歷史的新壯舉——發佈了有史以來黑洞的第一張圖像,黑洞看起來就像一個亮橙色圓圈,位於 5300 萬光年之外,由分布在四大洲的八個射電天文台拍攝到的。
* 【鋸末製成的生物塑料可在三個月內完全降解】
近日,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將鋸末通過生物降解等方法打造成為了一種具有諸多優點的新型生物塑料,在保有高強度的同時,還能夠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全降解。該團隊已將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可持續》(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
* 【一個月內240顆衛星上天!SpaceX成功發射第23批Starlink衛星】美東時間 3 月 24 日凌晨 4 時 28 分,SpaceX 的「獵鷹」9-1.2 型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第 40 號發射台發射升空,將 60 顆衛星送入軌道。火箭發射大約 9 分鐘以後,將近 230 英尺高的一級助推器在位於大西洋的「我依然愛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回收船上著陸,返回地球。
火箭發射大約 1 小時後,二級助推器將繼續推進 60 顆星鏈衛星。所有的衛星都在近地軌道上運行。
* 【麻省理工學院通過觀察天體確定複雜碳環分子多環芳烴】
麻省理工學院天體化學家布瑞特·麥奎爾領導的團隊借助綠岸望遠鏡,在距離地球 430 光年的金牛座分子雲(TMC-1)中,確定了兩種獨特的多環芳烴(PAHs),其由幾個相連的六邊形碳環和氫原子組成。他們首次在星際雲中發現了能夠解釋生命起源的複雜含碳分子多環芳烴(PAHs),且濃度遠超此前預期,研究這些分子和其他類似分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生命在太空中是如何開始的。
* 【杜克大學開發出用於異常環境檢測的「蜻蜓」機器人】
杜克大學基於仿生學開發出一款名叫 DraBot 軟體機器人,長度僅為 2.25 英吋(5.7 釐米),可效仿蜻蜓在水面上滑行,在檢查是否有漏油、高酸度和其他異常情況有獨特優勢。該研究已發表在《先進智能系統》雜誌上。
* 【iPhone 與 Apple Watch 可遠程評估心血管患者的虛弱程度】
最新研究表明,蘋果的 iPhone和 Apple Watch 可遠程評估心血管患者的虛弱程度。這項研究由斯坦福大學進行,並由蘋果公司資助。該研究將傳統的步行測試、使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傳感器在門診測量以及通過應用程序遠程進行的步行測試進行比較。它還納入了被動收集的活動數據。
* 【美國科學家利用X射線對神經元進行無線調制,幫助治療和改善腦部疾病】
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四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明利用X射線對神經元進行無線調制的方法。該療法依靠光學和遺傳學的突破,通過注射納米顆粒來刺激大腦深處的神經元,有可能幫助治療慢性抑鬱症和疼痛。
* 【新型高精度溫度計可為量子計算機快速測溫】
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溫度計,借助其可以實現在量子計算過程中,直接以極高的精度簡單、快速地測量溫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
* 【吃辣還有這好處?辣椒素能增加造血乾細胞動員能力!】血液癌亦稱血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白血病。白血病佔惡性腫瘤總發病數的 5% 左右,患有這類惡性腫瘤的人,需要先進行連續化療再進行骨髓移植,以用健康造血乾細胞代替受損乾細胞。我們都知道,交感神經可以調節造血乾細胞生態位,但骨髓中傷害性神經元的貢獻尚不清楚。
近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併發現兩個結果:1.傷害性感受神經元通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人類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發現的首個活性多肽)的分泌可以誘導造血乾細胞動員;2.辣椒素觸發傷害性神經元的激活,從而顯著增強了小鼠造血乾細胞動員能力。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LHCb 實驗結果正挑戰物理學的領先理論】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LHCb(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英國物理學家今天公佈了新的結果,測量出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美誇克(又名底誇克)衰變,這些結果可能暗示了違反粒子物理學現有標準模型。美誇克通過弱相對作用,可以衰變為上誇克或粲誇克,但新的結果表明,這可能不會發生。
* 【特斯拉聯合創始人與Specialized合力,共同解決電動自行車電池問題】電動自行車既有摩托車的功能,又可以使用自行車的腳踏騎行。它以輕便、易操控、節能環保等優勢,成為越來越多人出行選擇。通常,當騎車人踩踏板或使用油門時,那些安裝在自行車下管或集成在自行車下管內的電池會啓動電動機。
但是,電動自行車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比如,當電池用盡時該怎麼處理,是直接將這些電子垃圾送入垃圾站,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
最近,美國第三大自行車製造商 Specialized(按市場份額標準)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它選擇與特斯拉的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技術官 Jeffrey Straubel 合作,目的是讓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通過回收擁有第二次生命。
* 【火星上消失的水源可能隱藏在地殼之下】數十億年之前,溫暖的火星上分布著湖泊和海洋。而在大約 30 億年以前,這些巨大的水體在火星表面消失得無影無蹤。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隨著火星大氣層的削弱,其表面的水分逃逸到了太空之中。
然而,這些水源或許並沒有一直向上逃逸,而是朝著反方向進入了地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的新模型顯示,我們仍然有可能在火星的地殼下發現 30% 到 99% 的古老水源,相關論文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合成生物學能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圖)我國中研院院長獲頒以色列總理獎🇮🇱🇹🇼
(下圖)美國火星探測毅力號操作來自台灣🇺🇸🇹🇼
臺灣優秀人才,你我不知道的臥虎藏龍
鼓勵優秀台灣青年,投入科學技術
#臺灣教育 #臺灣科技 #國際關係 #國際交流
2020年以色列總理獎(The 2020 Samson-Prime Minister's Prize for Innovation in Alternative Energy and Smart Mobility for Transportation),頒發給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主因其研究有效結合基礎與應用層次,並且在生質能源領域獲得領先全球的重大突破。
今年以色列總理獎共有8人獲獎,其中5人是以色列籍、3人是外籍人士,而廖俊智是台灣首名獲獎者。
以色列以創新精神聞名全球,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政府特別設立總理獎,鼓勵國內外科學家投入替代能源開創性研究。
中研院指出,廖俊智專長為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前瞻科學研究,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並獲得多項國際獎項肯定,包括美國白宮再生能源創新獎、義大利ENI再生能源獎等。
中研院也提到,廖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創造出世界第一株「合成嗜甲醇菌」,此菌可利用由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人類生活所需的化學產品,例如燃料、原料藥、抗癌藥、人造樹脂材料與生物可分解性塑膠材料等,也可使甲醇取代醣類,成為生物工程的原料,避免佔用糧食資源,此研究成果具有深度減碳價值與工業發展潛力,也為碳循環開創更多可能,去年8月登上世界頂尖期刊「細胞」(Cell),被譽為「合成生物學的新標竿」。
-
NASA毅力號「駕駛」來自台灣
特殊輪班在地球過火星時間
嚴正從2003年開始,參與4次火星探測,從一開始發現火星曾經有水、找到生命可能生存的環境,到現在挖掘生命存在的證據,準備送回地球。他表示,每一步都是過去幾10年來無數人一起努力所累積的成果。
他鼓勵台灣想投入航太科技的年輕人,像「毅力號」名稱一樣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生命中的衝動」。
嚴正以自身為例,他的衝動來自1997年,NASA第一次把旅居者號(Sojourner)探測車送上火星時,當時他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看著那一台小車子在火星上的畫面,他心想「這個太酷了,如果不去做這個,人生會有遺憾」。
嚴正比喻,心情就像學生時代看到喜歡的女生,頭破血流也要去追,「人生總有一些值得珍惜的衝動」。他原本專長是設計吉普車、坦克車的模擬系統,因火星車的畫面深深著迷,1998年在義大利羅馬有了機會,認識相關人員,引薦他進入NASA工作。
年幼失去雙親,在育幼院長大,嚴正努力考上建國中學、清華大學,之後留學美國,拿到愛荷華大學應用數學與機械博士。他說,一路走來,其實不覺辛苦,人生最重要的事反而是找到人生的方向,對他來說,就是那一次「現在不去試,以後會後悔」的衝動。
圖/文引述:中央社
合成生物學能源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之光當之無愧】
#以色列 政府今天宣布,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廖俊智 院長獲得 #2020年以色列總理獎,主要是表彰他的研究有效結合基礎與應用層次,且在生質能源領域獲得領先全球的重大突破。
廖俊智對此表示,#合成生物學 能大幅提升用生物體製造燃料及化學品的效率。此次獲獎,代表合成生物學潛力受到國際肯定。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合成生物學能源 在 研之有物》改造細菌,把二氧化碳變燃料! 廖俊智與合成生物學 的相關結果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長廖俊智,他與團隊以合成生物學改造細菌基因,重新設計代謝路徑,讓細菌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轉化成燃料與化學品,有效減少 ... ... <看更多>
合成生物學能源 在 合成生物學,改寫生物醫藥的跨領域新星| GeneOnline News 的相關結果
廣義來說,合成生物學結合了分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再透過生物工程的原理重新為生物系統設計新功能,讓科學家能夠任意研究、改變、複製、甚至創造出複雜 ... ... <看更多>
合成生物學能源 在 合成生物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合成生物學 (英語:synthetic biology)是將生物科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嶄新方式 ... 目前,合成生物學已在多個行業落實應用,例如農業、能源、製造業及醫學等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