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新聞台] 性能旅行車Volkswagen Golf R MK8 Variant 亮相!
#小編:車內空間更大,性能不打折扣!
繼 Golf R 之後,原廠終於推出性能旅行車Golf R Variant !採用與 Golf R 相同的 315 匹馬力 2.0 升渦輪引擎、四輪驅動系統,但由於車重關係,零百公里加速比掀背車慢了0.2秒,約4.9 秒完成。
為了增加更大的空間,車長加長至4630mm,但軸距維持 2680mm 不變,後行李廂容積為611公升,後排座椅全部傾倒後可達最大的1,642公升,後行李廂空間比Golf R大了將近兩倍。
外觀可以看到R徽飾就放在車頭水箱護罩上,侵略感更強的前後保桿、側裙,採用四出排氣管,輪圈也升級為19吋,避震器降低20mm,整體樣式更為低趴,另可選配 R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可提升至最高每小時 270 公里的極速,並且擁有特殊的紐柏林模式與甩尾模式可供調整。
目前尚無 Golf R Variant 上市銷售訊息,僅確定將於 2021 年 8 月中旬在德國、英國和瑞士上市銷售。定價細節尚未披露,價格將比 Golf R 貴,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量產Golf 車款,但預計仍比 Arteon Shooting Brake R 便宜不少。
#Volkswagen #Golf #R #MK8 #Varia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layStation平台的擬真賽車大作《跑車浪漫旅》系列,在全球已經累計突破7千萬的銷售量,並在今年邁入第15週年的歷史。而SCET昨天也特地舉辦記者會,宣布《跑車浪漫旅6》將在12月5日推出,除了每次一定要出的珍藏版和主機同捆競速包之外,這次還特別出了內含精裝書的15週年紀念版供玩家選擇,裡面含...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問卦] 史特林引擎發電有沒有搞頭啊- 精華區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德盟工作室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 套件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史特林引擎製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史特林引擎發電 - YouTube 的評價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狂人新聞台]Ferrari SF90 Spider:Beyond Imagination超越想像
#小編:史上性能最強悍的Ferrari法拉利量產敞篷跑車震撼登臺
作為Ferrari法拉利旗下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敞篷跑車,SF90 Spider擁有極致的性能表現、創新科技及無與倫比的駕馭激情。如今,Ferrari Taiwan法拉利臺灣正式為躍馬車主及車迷朋友們帶來這輛跨世代敞篷性能大作,以1000 cv的狂妄動力及源自F1賽車的尖端科技,完美樹立超級跑車市場的全新標竿。
全新敞篷跑車沿襲SF90 Stradale車型的技術規格及巔峰性能,並採用Ferrari法拉利最新的可折疊式硬頂敞篷設計,SF90 Spider作為首部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敞篷跑車,由最大輸出功率高達780cv的V8渦輪增壓引擎及三台電動馬達共同驅動,其中一台裝置於車輛後軸,另外兩台則安裝於前軸,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令人驚歎的1,000 cv,大幅超越其他量產敞篷跑車的性能表現。SF90 Spider的精密控制邏輯系統,可自動監測並調整動力分配,以適應不同駕駛情境,駕駛者只需透過全新eManettino控制旋鈕選擇四種動力操控模式「eDrive純電模式」、「Hybrid混合動力模式」、「Performance性能模式」以及「Qualify排位賽模式」,SF90 Spider亦搭載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其加速性能更樹立全新標竿;0-100加速僅需2.5秒,0-200公里加速僅需7.0秒。
SF90 Spider採用創新空氣力學設計,在時速250公里/小時可產生高達390公斤的下壓力,在沒有大型醒目的空氣力學套件下,樹立高性能公路跑車的極高的下壓力與優異的空氣力學效率的全新標竿。此外,SF90 Spider也採用大量獲得專利的空氣力學設計,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閉合式襟翼與鍛造輪圈。閉合式襟翼是安裝在車尾的主動式空氣力學套件,可根據駕駛條件進行調整。而鍛造輪圈的剖面設計則令人聯想到源自Scuderia Ferrari法拉利車隊F1賽車的輪圈幾何造型。
SF90 Spider的設計重點在於確保其承襲SF90 Stradale標誌性的造型風格。在Ferrari Styling Centre法拉利設計中心的鬼斧神工下,車頂區域與整車完美整合,呈現渾然一體的視覺美感。更令人讚歎的是,車尾設計也兼顧了可折疊式硬頂敞篷機構及其收納空間,讓人能輕易透過引擎蓋一窺V8渦輪增壓引擎之美。無論在開篷或關篷狀態下,V8引擎都是車輛數一數二的亮點,盡顯紅鬃烈馬的卓然風姿。
此外,SF90 Spider還為追求極速的駕駛者提供專屬升級配備,如同SF90 Stradale一樣,Assetto Fiorano車型提供一系列性能升級,明顯與標準版車型做出區別,尤其是基於Ferrari法拉利GT賽事經驗打造的Multimatic避震器。除此之外,透過高性能材質(碳纖維材料及鈦金材料)的應用,車身重量大幅減輕21公斤,並配備碳纖維後擾流板以及為提升在賽道乾燥路面表現而特別設計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二代輪胎,該款胎面質地更加柔軟且表面溝槽更少。此外,Assetto Fiorano車型也提供選配雙色車身塗裝,充分彰顯其非凡的賽道性能。
#Ferrari #SF90 #Spider #Beyond #Imagination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有些不甘心。這幾天想《師父》裡師娘在陳師父背上說的話:「天津人以本地女子為榮,聽見被休,會罵你不成材。天津女子的好接不住。」
⠀
訪問前潘和我有志一同,都不想對著宥儀再複述那些頭銜了,什麼富比世 30 under 30,什麼 Gucci 有史以來最高點閱覽貼文,什麼旅居紐約藝術家,這種台灣之光大敘述的光照見的從來不是他們本人,而是其他人的自卑。為此,我們決定前往宜蘭而非攝影棚,那是小江的現居也是老家。羅東女子的好接不住,訪問沒人讀,是讀者不成材。本來是這樣想的。
⠀
每個星期一編輯部有場小會,春節前併到連假前一天開。我們會討論哪篇內容要再推一下,文上了之後有什麼沒料到。宥儀這篇原先的封面是我最愛的,小江走在愛人住處邊的田埂上,身上穿著她說「平常穿去超市」的粉紅氈毛外套,紫色毛線耳罩。大家平常看她頂著藍色頭髮穿豹紋戴羽毛拍照,但她不只是那個樣子的。想讓大家看見江宥儀不披掛武器的樣子。本來是這樣想的。
⠀
但想到她開著車,載著我們在宜蘭亂繞的樣子。2018 年她失蹤那次,也是這樣自己開一台車,從紐約逃走。那一年她的作品被《GLAMOUR RUSSIA》抄襲,同時鬱期低迷,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同時期爆出的另一則新聞:一堂課學費一萬九的彩妝師李敏被踢爆資歷造假,自稱在紐約、東京時裝週擔任過首席化妝師的她其實只是學員。
⠀
那時,宥儀在臉書轉了相關新聞,說了些什麼我忘記了,只記得我們對假贗的藝術家那種同仇敵愾 —— 說是笑他們說謊過了頭,其實也不只,有點是笑自己努力了多久連個說謊的人一半成就都比不上。那也是不甘心。
⠀
不成材的是我。不敢再托大,辜負小江一片誠心和她坦誠以訴的故事,還是換了她在個展開幕那天盛裝出席的樣子。其實沒有什麼比什麼不好,只是我本來太以這篇訪問為榮了。訪問前,心想小江回台這陣子連做十幾場訪問,一定很累很無聊,準備了幾組心理測驗,把訪題藏在裡頭。有一題請請她想像站在森林深處的湖泊邊,望見對岸一隻動物,那是什麼?她說是一隻灰色兔子。
⠀
「這個心理測驗我好像大學時候做過。」她說。我心想好險,我有準備別的,她卻又說自己當時的答案和現在不一樣。
⠀
「以前,剛走進森林的時候遇見的好像是藍色的兔子。現在變成是在湖泊邊遇到。」
⠀
「好唷。這個心裡測驗說在森林遇見的動物是別人眼中的妳,在湖泊對岸看見的動物是內心真正的妳。」
⠀
「嗯!嗯!!」我們對看,心有感應。
⠀
沒告訴她我每次做這個心理測驗,遇見的都是蝴蝶。森林裡是蝴蝶,湖泊對面看見的還是同一隻蝴蝶。這樣是什麼意思?其實什麼占卜星象面相我二十六歲之後一概不問不信。舊年最後一天,為自己土法煉鋼地努力最後一次,亦是為戒:天津人以本地女子為榮,天津女子的好接不住,可也要好好讓別人懂得才行。
⠀
⠀
⠀
#
⠀
—— 請想像自己走進了一片廣袤的沙漠,一個人。走著走著,妳忽然看見前面有個立方體。妳覺得,那個立方體有多大呢?
⠀
—— John Yuyi:大概,長寬高都三、四公尺左右吧?
⠀
⠀
當我告訴她,這題心理測驗的答案意味著自我意識的大小,她哦了一聲,接著問:但那是在一片很大很大、看不見邊際的沙漠吧?
⠀
十分鐘前,她開著向男友借的車,載我們到距離她們宜蘭住處不遠的一座橋,說這次回台灣,閒暇時就和愛人走這座橋邊的河堤。一邊說,一邊把車子髒話般地停在橋上,「這邊就是這樣,車子停這裡不會有人管,很隨性的。走吧!」
⠀
我分不清南北,她卻清楚地指著堤岸遠處某個方向,說羅東在那裡。她的父親就是羅東人。不過,江宥儀是在北投長大的,自我認同也是台北女生,從小她就很羨慕「那種放假的時候有鄉可以返」的人,卻沒想到因為疫情,從去年三月回來到此刻,是她 2015 年之後待在台灣最久的一次。
⠀
「感覺很像《Inception》裡面那台廂型車。在國外我已經打架打那麼久了,回到台灣發現怎麼廂型車還沒掉到橋下。」她說。
⠀
⠀
她熱愛自駕,在紐約時車用租的,一個人可以往南開到華盛頓。回台灣,她總是開母親的 Wish,不過今天剛好家裡要用車,只好開口和男友借。談童年,她最早的記憶是怕生,說自己直到五歲才戒掉奶瓶。當哥哥已經在幼稚園裡叱吒風雲,開始上學的她每天一被母親送下車就開始哭,哭到放學母親來把她接走。不得已,母親只好把她交給外公外婆帶。
⠀
來到北投外婆家的江宥儀依舊恐懼分離,外公洗澡的時候她蹲在氣窗旁看守,外公出門的時候她爬上鐵窗,盯著他走到再也看不見的街道盡頭。
⠀
外婆家頂樓是座宮廟。小時候江宥儀會躺在廟內地上,看飛進刺繡簾子裡的蝙蝠,在窗台上留下糞便。外公會叫:不要躺在這裡,菩薩要騎馬回來了,妳擋到路了。這次回台北辦個展,一半時間在宜蘭,另一半就在這棟北投老家,廟依舊在,只是成了江宥儀的工作室,蝙蝠也已經不再來了。
⠀
早在創作以前,她就玩紋身貼紙。外婆曾對她說「不要玩那個傷風敗俗的」,想不到江宥儀往後正是以 temporary tattoo 揚名國際,入選富比世 30 Under 30 Asia。自稱物極必反、長大之後到處跑一定是因為小時孤僻,但又提起成名後有次出差到巴賽隆納,工作方提供的飯店房間無比高級,夜裡她卻焦慮地抓著被子,不敢待在床上,把自己塞到床和牆壁的縫隙裡睡。
⠀
⠀
「我覺得我們家的人都是快樂冠軍,一整坨人都充滿愛與溫暖。我算是裡面情緒比較不對勁的。」她長年做心理諮商,在躁期和鬱期之間試著駕駛自己。走紅之後,有兩、三年她甚至無法「在腦中 process 目前在進行什麼事」。2018 年,她在一趟又一趟的航班之間情緒崩潰,決定逃走,又一個人租車、頭也不回地開,開到朋友們在網路上 PO 尋人啟事、開到 NYPD 從她唐人街的租屋破窗而入。
⠀
「或許疫情對我們這種蹦蹦蹦的人而言,是個很好的藉口。在紐約,很多人是沒有勇氣休息的。」嘴上說蹦蹦蹦,右手也用力往左手打三下,BPM 180,這是江宥儀所謂「紐約做事的節奏」,本來也內化成她的節奏了。
⠀
「回台灣選擇待宜蘭,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吧,很遠離城市,溫度、濕度都是以前熟悉的。我覺得,盡可能減少各種接觸的時候,自己離自己比較近一點。」
⠀
⠀
⠀
#
⠀
—— 又繼續向前走近,妳慢慢看見了立方體的全貌。它是什麼材質做的呢?
⠀
—— John Yuyi:金屬,上面拋光但是沒有到鏡面的程度。有點像最近在世界各地出現的神祕金屬柱的材質。
⠀
—— 在立方體旁邊,放著一道梯子。妳覺得,那是一道什麼樣的梯子?多長,有多少階?它和立方體的距離大概是多少呢?
⠀
—— John Yuyi:就一般那種在裝潢的時候會看到的,很 rough 的梯子。我的展場也有看到的那種。和立方體距離很近啊,感覺爬上去之後就可以直接對立方體做些什麼事。
⠀
⠀
她說她不相信渾身正能量的人。無數朋友來來去去,至交只有三、四個,稱其為「愛人朋友」。她覺得自己就像他們:敏感,糾結,內心有尚未梳理的掙扎。這樣的性格在家中是異類,「我媽就是個完全沒有黑暗面的人欸。我後來發現我身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和我媽的關係來解釋。」
⠀
立方體的材質暗示性格的質地,而一旁的梯子是與朋友的關係。一路上,江宥儀不只一次用「市井小民」來形容自己的出身:受僱日商公司的父親、身為業務的母親、在市場賣甜不辣的阿祖、在鐵道旁堆石頭,方便居民橫越鐵軌抵達田埂的祖父。即便如此,雙親卻堅持定期帶兄妹倆出國旅行,看看世界。一直到高中,江宥儀放學後都還會到畫室。那畫室也沒有特別創意發想藝術,有點像是安親,不同年齡的人在教室裡做自己的事情。
⠀
江宥儀的事情是畫畫。在那裡,她接觸到法國藝術家 Niki de Saint Phalle 的作品,照著描,喜歡上頭千軍萬馬的顏色。後來在紐約,江宥儀最經典的那頭藍髮的藍,也像是 Niki de Saint Phalle 畫裡會用的色彩。
⠀
⠀
進實踐念服裝設計,是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平凡。同學們奼紫嫣紅,有底子,有錢,在班上江宥儀自覺是個「性格充滿缺陷的雙魚座」。那時她景仰一位同樣是雙魚座的老師,那老師做事條理分明、幹練成熟。江宥儀問她,該怎麽做才可以變得像她一樣?老師回答:「妳以後也會慢慢變成這樣的。」
⠀
在系上,很多事情顯得理所當然,例如當模特兒。直到大學才敢一個人睡、還必須開燈的江宥儀,因為身高夠,常在同學的作品裡當 model。關於被拍攝、裸露、展示自己,她是在那時才開始適應。
⠀
「我覺得一直到那時候我才釐清對於裸露的感受,不再拘泥於定義上的道德,相信性感、淫蕩或不體面,跟裸露這個行為本身都沒有關係。」最早最早,掌鏡的都是朋友,拍裸體照算有個相對放心的開始。再後來畢業,她又找了其他畫室去作人體素描模特,漸漸覺得身體被觀看是件「還好的事」。
⠀
她說,她是被擔任模特兒的經驗打開的。「原生家庭會決定妳一開始的眼界,讓妳不知道很多事情,到了二十多歲才漸漸曉得。小時候不會覺得自己比父母更聰明,但到了某個時間點,真的發現自己比他們更知道什麼正在 going on。」
⠀
⠀
江宥儀開始使用 Tumblr 的時候,那裡還只是一個僅有英文介面的小眾社交平台,不過也已經具有延續至今的特徵:不靠演算法決定動態牆內容、不強烈將作品與個人身份聯繫,藉由與 Facebook 的「分享」性質稍有不同的「轉格」,讓即使沒有社交關係聯繫的創作者也容易被群眾分享而看見,沖淡「創作源頭」對一件作品的影響力。她看上它「創作大於個人」的特性,開始把自己的作品發表在那裡。「那是對創作滿友善的地方,不像現在很多是賣臉、賣優越感。」她也喜歡 Tumblr 當時用戶多為歐美族群的狀態:「那時就覺得台灣真的太小了,很多目光都向內觀看著自己。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我確實想要被關注,但不是這樣的關注。」
⠀
往後,當她提起自己在 Tumblr 發布的 temporary tatoo 系列之瘋傳,總會說:其實最一開始只是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而已。
⠀
⠀
想拍出好照片的市井小民開始被稱為藝術家,是在 2018 年接受《i-D》採訪之後。此後爆紅、與 Gucci 合作、在紐約辦展再到入選富比世,同時她唐人街的租屋卻是一間在魚市場上方的老公寓,樓梯都是魚腥味,做案子時和道具們一起睡覺,「也幸好我是市井小民,能屈能伸,平常住這樣的房子,出差的時候我也可以爽住飯店、搭商務艙,不卑不亢地。」
⠀
再回頭來看爸媽,不再是兒時哭著怕別離的眼神,難以相信直到高中她還會和打地舖睡在他們床邊地板。「他們有時候,真的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他們在 boomer 年代,腳踏實地把一件事情做到好⋯⋯他們大可不用帶我們出國,不用送我們去學才藝,但他們決定要做。這件事情那麼平庸,他們也好平庸,可是好偉大。」
⠀
她說,爸媽直到人過中年,仍想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情,希望自己有用處、對社會有價值。「而且不是為了表達自己才這樣說,是在拜拜的時候跟神明講的。這真的是我非常 value 的價值。」
⠀
⠀
⠀
#
⠀
—— 現在,有一團烏雲在空中。妳覺得,它離妳的立方體多遠呢?
⠀
—— John Yuyi:一抬頭,忽然發現它已經很近了,就快要襲來,這樣的距離。
⠀
—— 它是一團什麼樣的烏雲?規模大嗎?
⠀
—— John Yuyi:滿大,會帶來暴雨的規模。
⠀
⠀
在紐約走紅之後,她大事見盡,諸如和 Anna Wintour 隔桌用餐、上紐約時報 9 頁藝術特輯版、再到促使她 2018 大逃亡的其中一個原因:被《GLAMOUR RUSSIA》 抄襲。2020 年,她把頭髮染黑了,象徵自己紐約時代吿一段落。原本預計 2020 年到東京闖蕩,結果從日本回紐約四個月後,疫情下回到台灣,如今想再出去也不容易。她倒是隨遇而安,在宜蘭常套件運動衣就出門覓食,沒工作的時候也不帶妝。偶爾,男友的弟弟看見她在鏡子前上口紅,還會問:「妳幹嘛啊?」
⠀
除了到河堤散步,她也愛到夜市打靶紓壓。有次和男友在攤位,看到旁邊陌生一家人有兩個小孩,還慷慨起來,把獎品分給他們。
⠀
有了旅外種種成就加持,江宥儀在台灣依然吃得開,工作上有各方藝術家接洽合作,更別提大大小小的採訪十數場。籌備個展《目不見睫》期間,江宥儀台北宜蘭兩頭跑,和我們見面的前一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早上六點才就寢。
⠀
「可是我現在已經感覺到狀態不一樣了,」她澄清,「以前光是去洛杉磯也會嚇到,看他們一頓飯吃幾個小時、吃完之後又說要去買 boba。」以為是去旁邊隨便買一下,結果洛杉磯人為了一杯珍奶要開車十幾分鐘。在紐約一天要做三到四件公事的江宥儀很難理解洛杉磯緩慢的步調。
⠀
烏雲的位置和形狀,是內心憂慮之事的規模和距離。台灣的時間流逝更接近她口中的 LA,她不諱言在紐約時周遭人才濟濟的光榮與壓力,讓她這次回台工作無法立刻適應。「全世界所有想要 make it 的人,都聚集在那裡,不能不說那邊的人有一定的性格。台灣人也有自己的性格,我是台灣人所以很明白,但我沒辦法因應各地改變我的標準,因為東西做出去是掛我的名字。在這裡工作要想辦法把團隊的頻率調整到一致,要花一點工夫。」
⠀
⠀
踏進《目不見睫》展場,最先看到的是撲滿地面的 PU 沙漠,以及從中抽長的白色植物。每片葉子的表面都貼著一隻眼睛,盯著觀展者小心翼翼放下足踝,又小心翼翼地避開它們。一整個房間的沙粒,將近半噸重,要一批一批搬上位在八樓的展場。
⠀
另外兩件作品〈我愛我〉和〈目不見睫〉,尺寸也不小,難以在老家或宜蘭住處組裝,江宥儀把所有零件拆解搬到 Tao Art,在展間裡實地製作。〈目不見睫〉先用一比十模型設計打版之後,印成四公尺長的布料,上頭的藍色頭髮/睫毛是江宥儀借來車機親自縫製的。展原訂在 1 月 6 日開幕,也因為一切費工費時,延後了兩天。
⠀
開展那天,她興奮地引我們到〈電光火石〉其中一件系列作前方,指著石頭上安裝的固態硬碟:「注意這裡!這是我的巧思喔。想要拍照的人,可以藉由這個鏡面反射拍到自己⋯⋯」
⠀
過去,她的作品的形式多是攝影,在照片中被攝者很常是江宥儀自己(的身體)。但在《目不見睫》中的作品則將這個位置讓渡出來,無論是〈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將觀展者變成被觀看者、或者是〈目不見睫〉中用沒有生命的模特人形取代了主體位置。這份轉變,是轉換環境的結果:
⠀
「以前只能在一個小房間裡面試著展現自己,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拿自己來拍。」從表達自己的壓力中鬆一口氣之後,她在這次個展中戲謔地將這個逼視的目光折射給觀者。而當作品不再以平面攝影呈現,它們也不再只能以江宥儀的鏡頭詮釋:「我每天都會看 IG 上 tag 我的人,很喜歡上面的黑色幽默欸。有一個人拍下展場中的陌生人,寫說『前面那個男的在〈我愛我〉這個房間拍了十五分鐘,真的完美地表達〈我愛我〉。』」我就喜歡這種。」
⠀
⠀
一樣是忙碌,但質地不同了。「在紐約,過得好像有一把槍指著妳。但現在,我意識到自己有主控權、可以掌控生活。即使很累,至少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無意之間,她在作品中也更加游刃有餘,將體驗的空間讓給觀者。
⠀
環境鬆開了她,她鬆開了作品。雖然仍是擔憂,作品裡卻多了一份從容。
⠀
⠀
⠀
#
⠀
—— 現在,妳走進了一座森林。步行一段,妳遇見了一隻動物。是什麼動物呢?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牠。
⠀
—— John Yuyi:我遇到豹。無害的,眼睛有點水汪汪的豹。大家的 stereo type 都會覺得豹有攻擊性,但這隻外表看起來友善和萌,牠內心也很害怕。
⠀
⠀
在台灣,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團隊,有些是在紐約認識的,她喚她們「妹妹」(讀作 ㄇㄟ ㄇㄟ˙)。妹妹們年紀比江宥儀更小,受紐約環境的洗禮,能更迅速接到她的指令。但江宥儀更在意的是她們的眼神。
⠀
「她們眼中那種充滿好奇心的目光,還有積極表現自己的神情,每次看到都覺得,啊我正在吸取她們的日月精華。」
⠀
「我覺得我的心智狀態還是在她們那個年紀。身邊同輩的人有些進入了穩定狀態,但我還是很想繼續挑戰自己的能耐。」
⠀
雖這麽說,這兩年江宥儀在社群上的活動頻率縮減不少。以前她會直播自己吃東西,對著鏡頭說著她所謂「古怪的英文」,但那是 Instagram 上還沒那麼多人的時候。如今,江宥儀覺得直播這件事已經飽和,再做感覺俗了。
⠀
私下,她依然是她,活潑仍舊,只是不再「social media 活潑」。北投老家的停車場樓下就有兩間 KTV BOX,有時停完車,她就自己到裡頭歡唱。回她羅東老家前,我們請她載我們到附近的 KTV BOX 唱一輪,「宜蘭好便宜喔,一首二十?台北一首要三十。」投下硬幣,她點了林曉培〈心動〉、張學友粵語版〈藍雨〉、蕭亞軒〈來自第五大道的明信片〉。
⠀
⠀
後來她才告訴我,在個展裡顯得有些特別的〈電光火石〉的來歷 —— 跳脫過去「看與被看」的意涵,也沒有她專擅的轉印貼紙素材,這系列包含三塊石頭、一顆蛋和一塊貝殼,江宥儀在這些物件上貼滿晶片、電路板等硬體元件 —— 剛回台灣,必須在淡水舊家隔離十四天,她發現家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石頭。「應該是我媽和我爸在家裡面有⋯⋯儲存那些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媽是那種去旅館會蒐集所有牙刷和肥皂的那種人。」我開始相信他們家有市井小民的氣質了。
⠀
前年六月,江宥儀與韓國合作拍攝一組以西元 2000 年科技風格的作品,她聯想到當時的風格,請母親購買了一大批硬體零件,在隔離期間當成拼圖來做。這是她回台灣做的第一件作品,結合家中物品和旅外的自己,誕生於過去她曾經離不開、曾經急於離開、如今又再次回來的地方。
⠀
「你這一題,我大學的時候回答過了。動物是代表自己對不對?」我說不是,她說沒差,反正大學時她的回答不一樣,「我那時回答的是,我遇到一隻藍色的復活節兔子。」
⠀
我說,這一題的答案指的是他人眼中的妳,她一聽笑了,說準欸。
⠀
「其實我內心還是那隻兔子,只是外面披上了一層豹,為了保護自己。在外面的時候,不能讓別人發現妳很害怕啊。」人們總想像大名鼎鼎的 John Yuyi 瀟灑、自信、任性。但其實,只是如她仰慕的大學老師曾說的:慢慢就變成這樣了。
⠀
⠀
車子最後停在羅東老家門前。她指著透天對面的大樓,「以前這邊沒有帝寶,是田。我小時候光是走到田的那一邊,就覺得自己要被綁架了。」透天窗戶,鐵捲門上是她祖父手繪的瓢蟲花紋。「你們知道宜蘭的窗戶有鐵捲門嗎?我也是離開宜蘭之後才知道,這是宜蘭特有的 thing 欸!跟喜互惠一樣。」喜互惠?那是宜蘭的全聯。我們熱烈討論起來,依舊不知道宜蘭為什麼窗戶要裝鐵捲門,要說風大,有比新竹大嗎?
⠀
老家正在出售,離開前她狡黠地從信件口偷看,卻發現裡面有不認識的人。我們急急退開,看著她撥了好幾通電話。五分鐘後她才回頭,說:「原來上個月已經賣掉了,家裡沒跟我說。」
⠀
原來老家已經不是老家了。有些事情,出去再回來才曉得。發動車子引擎,她送我們回車站,「以前我不懂為什麼我媽老是說很討厭宜蘭⋯⋯她是台北人,每次來都說宜蘭天氣很濕。我就會想,這明明就是阿公家的天氣啊?」打方向盤轉出巷子,「但這次回來我懂了。」
⠀
⠀
⠀
⠀
⠀
⠀
披著豹皮的兔子,專訪江宥儀 John Yuyi:
不讓別人發覺恐懼,是為了保護自己啊
https://bit.ly/2LePBCd
⠀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江宥儀個展 ——
目不見睫 Eye Sees No Lashes
facebook.com/events/445624873109564
⠀
地點_ 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 79-1 號 8 樓)
展期_ 2021.1.9(Sat.) - 2021.2.20(Sat.)
時間_ 週二至週六 11:00 - 19:00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layStation平台的擬真賽車大作《跑車浪漫旅》系列,在全球已經累計突破7千萬的銷售量,並在今年邁入第15週年的歷史。而SCET昨天也特地舉辦記者會,宣布《跑車浪漫旅6》將在12月5日推出,除了每次一定要出的珍藏版和主機同捆競速包之外,這次還特別出了內含精裝書的15週年紀念版供玩家選擇,裡面含有遊戲中的20台15週年紀念車和自訂賽車服與頭盔。台灣索尼娛樂總經理江口先生也表示,這是一款很有歷史也很賣座的遊戲,對這次的發售相當重視,預購的特典也絕對不讓玩家們失望,預計將會在10月底公開特典下載內容。
本次記者會也邀請媒體們來一場《GT6》的競速體驗,我們宅速配的小編「南港車神」也賭上莫名其妙的頭銜,下海力拚第一。這次比賽大會指定媒體們駕駛的車輛是東瀛戰神Nissan GT-R NISMO GT3,是《跑車浪漫旅》之父山內一典,今年在德國紐堡林24小時競賽中所駕駛的坐騎。
經過一段激烈的競速初賽後,「南港車神」在古德伍德爬坡賽賽道中一個小過彎,不小心和牆壁接吻而慘遭淘汰,但仍然駛出總時間第四名1分01秒多的搞笑成績。雖然沒能贏得比賽,但體驗過《GT6》之後真的是讚得沒話說阿!連我們的Show Girl都說讚喔!
很多玩家都想問,到底《GT5》和《GT6》差在哪裡?這次遊戲引擎整個大翻新,更新支配車輛動作的物裡模組,車子的負重移動和姿勢變化、路面和輪胎的關係變得更真實了!另外空力套件也是本作的一大進化,依照車體形狀、方向和路面的關係迅速變化的下壓力、上揚力和空氣阻力都將完美呈現,玩家會明顯感受到空氣的流動喔!畫面上採用Tessellation曲面細分技術,將3D模組的描繪提升到次世代的等級,將多邊形分割為數個圖型,配合目視距離作圖行數量的分配,保持從近距離到遠距離的視覺高解析度。HDR的動態範圍也擴大至《GT5》的50倍!是不是超夠勁的呢?玩過《GT6》試玩版的玩家們都異口同聲的說:真的回不去《GT5》了!
《跑車浪漫旅6》收錄包含法拉利、藍寶堅尼、布佳迪等眾多車廠超過1200種車輛的豪華陣容,也較前作多增加11個地點和24種配置的賽道,另有全新賽道編輯器等著玩家們來體驗,也強化了多人連線和平板及手機行動裝置的社群連動功能,今年年底車迷們準備好再次握緊方向盤了嗎?我們年底賽道上見啦!
(C) SCET (C) Polyphony Digital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德盟工作室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 套件 - Facebook 的必吃
德盟工作室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 套件。 86 個讚· 3 人正在談論這個。台灣第一個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套件量產,專業科教教具開發生產.及販售. ... <看更多>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史特林引擎製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史特林引擎套件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iger911也提到原文連結:https://auto.ltn.com.tw/news/19541/3 原文內容: 為了實現本田電氣化目標,11 代Honda ... ... <看更多>
史 特 林 引擎 套件 在 [問卦] 史特林引擎發電有沒有搞頭啊- 精華區Gossiping 的必吃
※ 引述《koiopolo2 (K)》之銘言:
: 標題: [問卦] 史特林引擎發電有沒有搞頭啊
: 時間: Thu Nov 26 21:37:31 2015
:
: 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
: 靠溫差就可以運作
:
: 也就是活塞兩端 一端0度 一端10度就有辦法運作
:
: 生產看似也沒什麼很汙染的地方
:
: 為什麼大家想到太陽能發電還是只有想到高污染的太陽能呢o'_'o?
:
: 是史特林引擎有什麼無法突破的點嗎? 冷卻?
:
: 還是LAG好幾年一直都是台灣人的專長?
史特林引擎不是甚麼新東西,別說全世界,光是台灣跟史特林引擎有關的
專利跟論文其實不下數百種,基本上是一些學系與專科學校必修或課程裡
就有的東西。
只是他的缺點大於優點,很難應用到日常生活、交通、生產與工業上,
所以就比較不容易被人重視與注意。
直到綠能被重視,它的優點才能在能源這一塊有新發展。
最大最大的缺點就是該死的扭力輸出過低,至少幾個大基礎史特林引擎設計都是如此,
要提升扭力,就必須加大汽缸或是熱循環效率,說溫差也可以,只是溫差不太準確。
等等會說明。
福特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實驗性的史特林引擎車,無奈那台車雖然能跑,
但馬力卻小得可憐,最後只做為一個實驗性的計劃告終。
所以愈大的史特林引擎,熱端需要的啟動溫度與工作溫度越高,往往高的早就超過
蒸汽引擎,體積也更大,因為一個熱源人家只要一個工作汽缸你卻要兩個(一熱脹一冷縮)
,而且所以別說內燃機出現了,蒸氣機工業時代就全面淘汰史特林引擎的原因在此。
這種大缺點使得史特林引擎在大動力輸出上的技術、體積、造價等等成本
遠遠高於內燃機與蒸氣渦輪機。
所以你看過玩具史特林,看過玩家DIY的百瓦特史特林,看過網頁或書上介紹過的商業用
KW等級的史特林引擎,可是你幾乎找不到MW等級的史特林,連潛艇裡用的都沒這麼
大動力。
那為什麼這個缺點多多的引擎反倒最近因綠能而漸漸被重新重視?
甚至車廠已經重啟史特林引擎車的計畫?
因為他兩大優點
1. 是外燃機。
就是不挑燃料、甚至是不挑熱源,即便是燃料,用外燃的方式比內燃的更容易控制
物染物的排放。舉例,關鍵之一就是外燃機燃燒室的溫度設計上可以沒有上限,
燃燒可以更完全燃燒,汙染物就少。
2. 效率極高,同樣的燃料,蒸氣機或內燃機轉換效率超過40%就已經非常了不起,
史特林引擎理論與實作上輕易地可以超越7、80%的轉換效率。
3. 一種熱泵。
所以才被綠能重視。
但是說到史特林引擎在綠能上的應用,很多人第一個想到是太陽能史特林發電裝置。
例如這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hfGfDdgNY
玩家級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Z-uobEhRc
看起來不錯,轉換效率的確也比太陽能電池高多了,在大晴天同樣面積的轉換效率可以
高達6、70%以上,太陽能電池2015年的現在,轉換效率平均不超過20%。
豈不是完美的太陽能轉換裝置之一?
但實際上那種東西鬼島幾乎不適合,因為這也是屬於聚光型的發電裝置。
這種裝置有個超級缺點,那就是他有啟動溫度的門檻,幾乎要無雲的大太陽才
可聚焦足夠溫度。簡單的說超級吃地理條件,只有內陸無雲地帶才玩得起的。
一片雲飄過去馬上就可能停擺,因為雲遮擋至少可以遮擋7成的照度,
跟風力發電一樣,要嘛有電要嘛沒電的這麼極端。
雖然照度充足時效率比太陽能板高的多,問題是極容易受影響。
太陽能板反倒比較沒這個問題,太陽能的啟動門檻低得多,甚至陰雨天也能有電流輸出,
多少的問題而已。
而且早期聚光型發電裝置有前景主因是太陽能板每KW的建置成本過高,
但那是10年前的事情,拜對岸量產太陽能過剩所致,現在太陽能板價格下滑到同面積
跟電視面板的有得拚。
聚光型發電裝置除非有進一步的研究或技術提升,否則每KW的建置費用早已經被太陽
能板打下去。
事實上是,全世界所有的聚光型太陽能發電,包括史特林太陽發電系統在內,
目前幾乎沒有一個是賺錢的,甚至可說是大賠。不要懷疑,就是大賠。
別看國家挖礦或是探索釣魚介紹的好像多有前途,人類的能源之星?
實際上那些公司倒的倒死的死,當初跟國家合資的勉強還能撐,
連全世界最大的聚焦太陽能廠(西班牙第二代太陽塔 伊萬計畫 PS20)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S20%E5%A4%AA%E9%99%BD%E8%83%BD%E7%99%BC%E9%9B%BB%E5%A1%94
都要轉型提供工業蒸氣給工業使用!!? 因為發電效率達不到預期,差太多。
直接轉型成工業能源效率較高,因此西班牙政府在太陽能塔附近規劃了新的工業區。
要將太陽能塔所產生的蒸汽直接拿來利用,這還是兩個月前的新聞。
所以聚光型剩下比較有希望的是史特林引擎發電,但是價格上已經沒辦法跟
太陽能板競爭,因為史特林引擎每KW的造價是太陽能板的3~5倍以上,至少國外是如此,
除非自製,但是自製的史特林引擎能不能達到商業需求根本是不同層次的問題,
商轉中的史特林引擎設計難度其實比內燃機還要大得多,所以成本才高。
太陽能回收,假設一度政府收購12元的價格(最高的德國大概是18台幣),樂觀一點
太陽能板10年內可以回收,至少七年,現實平均是超過12年。
你每KW造價是太陽能的3~5倍? 所以全世界幾乎都以太陽板為主流。
尤其在這種日照極不穩定、電價輔助越來越少的鬼島玩?
真這樣做只能說勇氣可嘉,祝好運。
那史特林引擎到底目前最適合用在能源的那些地方?
熱汞。
以及分散式的小型發電,例如小型的廢資源火力發電、沼氣、廢熱回收等等,
相比於傳統蒸氣渦輪,史特林的高效率非常適合這種分散式且多樣化的能源應用。
這也是我個人有興趣研究與投資的方向。
但需要的是更智慧的電網,其實要推動綠能第一個要改善的就是全國的電網系統,
在更深究一點,最終原因是政策沒有跟上。 鬼島慢慢等吧。
補充一點,史特林引擎的概念其實不是溫差越大越好,正確的說法是熱端吸熱與
冷端散熱的速度越快越好。
舉個例子,你把整杯水連同塑膠杯拿去冷凍,冷凍後整體都是變成-4度C,
可是你手摸杯子跟直接手摸冰塊會感覺到兩種不同的體感溫度 ,
就是因為導熱速率的不同。
所以史特林引擎設計上重點其實並不是放在冷熱端的溫差,當然溫差越大,
熱交換的速率也越大,但沒有材料本身或結構上導熱效率來的重要。
你溫差就算沒有很大,但是你氣體熱交換的速率極快,你一樣能達到高效率高扭力的
史特林循環。
反過來說,就是熱交換速率決定史特林引擎的轉速與扭力。
所以真正高效率的史特林引擎,從材料本身要能夠高導熱係數外,連工作汽缸內壁
都要講究如何設計才能有最好的氣體熱交換速率,還要耐得住高頻率、
長時間的熱漲冷縮,所以高效率的史特林引擎設計上困難度大於內燃機的原因就在於此。
國外那個商業的太陽能史特林引擎,光是底部的導熱設計,如何將小面積的高溫快速的
熱交換到汽缸內的工作氣體,那個結構就不簡單,連吸熱塗料都不簡單。
最後補充一下史特林引擎另外的用途,就是當作熱泵,或是一種高效率的熱交換器來用,
史特林不只是熱端來產生動力,也可以反過來主動提供動力,變成快速排熱或吸熱的裝
置,實際上史特林引擎也常用在冷凍技術上,冷卻技術不只是晶片跟壓縮機兩種。
所以新一代的空調系統就是以史特林引擎概念的新產品,主動提供動力,快速的將室內
的熱量排出,可以節省相當可觀的能源開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70.29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8545053.A.AE9.html
: 噓 deepdish: 這麼有興趣不會去問教授? 11/26 21:38
: 八卦鄉民臥虎藏龍呀
:
: 還是說真的是純肥宅版 幹 我還以為只有我是肥宅
: 推 STi2011: 你終於想到了 靠你了 11/26 21:38
: DIY的精度太低 轉換效率也低啊o'_'o 我家又不是開工廠有車銑床可以用
:
: 推 MacOSX10: 微星有展示過他們史特林引擎散熱主機板 11/26 21:39
: → MacOSX10: 大概七年多前的事了 展完就沒下文了 11/26 21:40
: 有想過在機殼上放一個當風扇吹 不過溫差應該不夠吧XD
: ※ 編輯: koiopolo2 (1.162.170.29), 11/26/2015 21:44:01
: 推 Kakehiko: 目前真正實用化的也就瑞典哥特蘭級和日本蒼龍級 11/26 21:43
: → firetarget: 功效很差吧 你如果能研究出能量轉換效率好的就發了 11/26 21:44
: 以前是有聽外國製造這東西的公司宣稱效率大過太陽能
: 在某些條件下可能還大過內燃機
同上,史特林轉換效率如果熱量換算成動能來計算,
一直都是是高於蒸氣與內燃機。
太陽能板更不用提了。
: 推 hosen: 0度的溫差環境怎麼來,這裡又不是冰島,地熱加酷寒 11/26 21:44
錯誤觀念例子一位。
: 安安 你也可以100度配110度
:
: 用鏡面聚焦太陽成一點加熱 剩下就是冷卻了 水的沸點100度 再怎樣也不會突破100度吧
: 只是溫差越大的話效率會更好就是了
: → hosen: 台灣去哪裡找一個外面很冷,裡面很熱的環境 11/26 21:45
錯誤觀念例子二位。
: 你知道夏天氣溫38度 柏油路就差不多可以煎蛋了嗎 蛋黃的熟點大約是65度
:
: 隨便都超過20度捏
: 推 STi2011: 肥宅房間 11/26 21:47
: 噓 GunTT: 先練離火玄冰功 11/26 21:52
: → jizz0010513: 所以 你的能量哪裡來 11/26 21:53
: 只要有熱源或是冷源就可以囉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2Rji8sH80
:
: 如果在冷的那端有冰塊冷卻的話 會轉更快
: 當然用冰塊是很浪費的做法 舉例只是想強調冷卻可以提高效率而已
:
: 上面說的柏油路面也有辦法吧 科科
你要100配110理論上也可以讓引擎動起來,問題是溫差僅10度,且本身溫度又這麼高?
有的研究了。
要用發燙的路面當熱源,空氣當冷端? 理論上也行。
但做這種蠢事幹嘛不如乖乖用真空集熱管或聚光系統來收集太陽能。
--
『我的腎臟被偷了~~』 中共偷了法輪功學員的內臟、眼角膜、
◣ ╱ 皮膚等部位拿去盜賣、移植,不法圖利
▂█⊙◣ ﹁
██◣ ==██○
獨角獸查 理 ▕ ◥ 被活摘器官,死去的法輪功學員
https://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131261-1.as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86.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8635548.A.7C2.html
先生你有事嗎?
而是設計上比較容易達成靜音,
至少相對於柴油引擎安靜的多。
且也不是直接用史特林引擎輸出動力,而是用史特林引擎來發電,
替電池充電或是直接驅動電力推進器。
※ 編輯: extemjin (114.37.86.96), 11/27/2015 23:53:31
因為在外太空沒有空氣的媒介,只能靠熱輻射來散發熱量,
說白話就是冷端無法有高效率的散熱,引擎很難動起來。
而且太陽風是有點抽象的名詞,實際上就只是一堆射線與電漿粒子,
但密度太低沒辦法形成能量源。
太空中人類目前技術唯一可以直接利用的是太陽能。
但是有聽說過某些衛星或探測器上有史特林引擎,但是用途我不清楚是拿來幹甚麼。
只能確定不是拿來提供動力。
因為在太空中的太陽能比地球表面強了幾倍,要是沒有大氣層沒有太空衣,
人是可以被曬死的。
加上太空用的太陽能電池效率跟民間用的鳥東西是不同的等級,太空用的太陽能電池
效率是 35% 起跳的,甚至聽說有高達6X%的。
根本沒必要拿其他東西作為動力源。
難怪我找不到那個字....
所以後來幾乎都改成雙汽缸的設計。
1. 你冷熱同處一結構體上,時間長了,看溫度,可能熱區或冷區的工作範圍會變大
或縮小,因為忽略了汽缸壁也會導熱的問題。效率會因此有損失。
2. 最嚴重的是單一結構體一端熱一端冷,這種東西沒多久時間保證汽缸出問題。
不是變形就是破裂。別小看熱脹冷縮帶來的應力。
3. 基於以上兩點,所帶來的另外一個缺點就是這種單引擎較無法適應不同的溫度變化。
還處在是示範與研究階段。
※ 編輯: extemjin (114.37.86.96), 11/28/2015 07:50:51
※ 編輯: extemjin (114.37.86.96), 11/28/2015 09:10:58
從文字來看,理論上可以。
※ 編輯: extemjin (114.37.86.96), 11/28/2015 11:57:31
溫差越少代表所含的能量也少。
溫差越少代表你汽缸體積必須越大,同時熱交換速率得越快,
而偏偏這兩種條件剛好又是相剋的,除非增壓,但是技術難度會更高。
玩具或是那種超低溫史特林引擎,往往體積都非常小,因為汽缸體積小、汽缸壁薄
熱交換速率也更快,可是這種東西除了好玩之外有甚麼用?
如果你要達到一個大功率的輸出,你僅10度的溫差,普通情況表示你汽缸得設計的
非常非常的大。
因為溫差越小,氣體體積變化率越小。那汽缸產生得產生目標壓力,
就表示你汽缸得越大,好容納更多氣體。反應到引擎上就是扭力也小。
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將汽缸增壓,給他增壓個數倍大氣壓力,或是採用不同的氣體,
然後整個活塞還要能夠高度密封,導熱系統也要重新設計.....
因為你溫差低,為了導入更多熱源,你可能還得設計他X的複雜或是面積更大的
熱交換系統...
光想就覺得超級無敵麻煩不實際.......
拜託放過這10度吧,這10度的廢熱 直接拿來做溫室、乾燥、暖房的利用都比發電可行
誰說能源一定是電能的型態才能用?
事實上史特林引擎的工作溫度跟啟動門檻是相當高的,一般都比蒸汽引擎還高,
熱端也是要至少兩三百度的高溫。
曾經估算過最低最低也要有30度以上的溫差才有能源化的價值。
另外火力發電廠、焚化爐的煙囪的廢熱氣即使溫度很高,至少也有個兩三百度,
也不能拿來利用。
因為那個廢氣往往還嫌溫度不夠高,還刻意加熱過。
為什麼? 就不多提了,那是跟降低汙染物有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