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很榮幸接受台灣生殖醫學會的邀請,在2021Taiwan Life 做演講,題目是「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胚胎切片)在試管嬰兒治療中,誘導排卵的策略」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是一個視訊演講,這一年多以來學會的演講很多都是以這種方式舉辦,大家也都慢慢適應。
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繼續吸收新知,更有效率的服務病患。
根據研究指出在同一年齡層之中,胚胎的異常比率是固定的,並不會隨著用藥劑量增加、賀爾蒙變化而改變胚胎異常比例。若有越多卵,則越有機會得到染色體正常的胚胎。
也就是說病人倘若必須接受PGS的治療,那麼我們在使用排卵藥物刺激取卵目標就是要「得到比較多的卵子」,若有較多的卵子可以培養到囊胚,就比較多囊胚有機會接受切片,因此就有比較多的機會得到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希望植入以後能夠提高懷孕率。
準備這次的演講,我也得到很多最新的知識,教學相長。也期待把這些心得運用在有需要的好朋友身上。
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永遠在學術上追求最新、最進步的治療。祝各位好朋友美 夢成真、早日受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一名呂姓男子前往烏克蘭,要找代理孕母求子,好不容易成功之後,卻因為疫情影響滯留三個月,因此拍攝影片向外交部求助。外交部呼籲,要找代理孕母,還是要經由合法程序辦理,會在情、理、法之內,提供人道協助。目前台灣的人工生殖法修法還沒有完成,有婦產科醫學會主張是以「非商業代孕」,來避免婦女剝削問題。 詳細...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林時羽醫師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生殖醫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台灣生殖研究中心勳章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亞太生殖醫學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台灣生殖醫學會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35歲以下備孕者一次植入一顆胚胎最好
================
很多人都會希望一次生兩個,趕快解決。
但是這是有副作用的,
三胞胎不用說了,
即使只是雙胞胎,運氣不好,
也有相當比例會帶來早產、高危險妊娠、產後出血等許多併發症。
================
今天趁機會來聊一下這個雙胞胎的議題
希望我們劉志鴻教授的這篇文章
尤其是要考慮進行人工生殖的同學
大家可以看一下喔
我是產科醫師
我完全支持這樣的看法
我也常常跟媽咪說
人的子宮本來就是設計給一個寶寶用的啦
沒事最好一次裝一隻
我知道大家都很急啦希望一次搞定
但根據我自己一直在懷孕的豐富經驗(阿不是)
沒事真的不需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辛苦啦
人生不能重來
真的
真的遇到了我們當然一定會陪你度過這些挑戰
但你真的不必硬要急著把自己推入這個火坑
好嗎😌
劉教授全文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960894854022231/posts/3866045830173771/
================
#為何35歲以下備孕者,一次植入一顆胚胎最好
早在2005年
當我擔任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的時候,
由於國內多胞胎高達40%,
多年參加歐盟生殖醫學會會議,
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
當時北歐和日本都比我們低很多。
我於是在報端向政府建議,
應該考慮全面補助試管嬰兒治療,
減輕民眾的負擔,
讓民眾願意配合減少植入胚胎的數目,
以避免多胞胎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因為試管嬰兒治療,
對大部分人而言,負擔沉重。
這讓病人和醫生在治療時壓力很大,
紛紛選擇植入多個胚胎,只求趕快懷孕。
民眾希望一次生兩個,趕快解決。
但是這是有副作用的,
三胞胎不用說了,
即使只是雙胞胎,運氣不好,
也有相當比例會帶來早產、高危險妊娠、產後出血等許多併發症。
換了好幾任總統,
政府也好幾度跟我們協商,
我們一再強調,純靠試管嬰兒補助不夠,
還應該有有許多配套,包括輔育、減稅、工作和住的問題。
我們也請了包括日本、新加坡的專家來訪。
希望政府借鏡他國,提供部分定額補助。
漫長的16年過去,我們終於等到 #試管嬰兒補助政策!
希望這樣遲來的補助政策,
讓大家願意積極生育,
並且盡量一次只生一個,
帶給我們健康足月的下一代。
雖然現在政府只規定,
35歲以下接受補助者,只能植入一個胚胎,
但醫學證據是傾向建議,
38歲以下,還是植入一個最好。
相關資訊請參考:
劉志鴻醫師講述「#極大化政府補助的效益健康足月的下一代」👉🏻 https://fb.watch/77BJzdvVdp/
更完整內容:台灣生殖醫學會以客觀的立場,特別為民眾準備的 「#如何善用補助順利成功懷孕」影片:
👉🏻https://reurl.cc/a9jZG7
================
延伸閱讀👇👇👇
有關多胞胎妊娠
https://drsu.blog/2019/02/18/super190218/
關於三胞胎減胎
https://drsu.blog/2017/09/12/super-170912/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https://drsu.blog/2020/01/03/super200103/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林時羽醫師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生殖醫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生,我該不該打COVID-19 疫苗❓
最近,台灣疫情持續三級。許多 備孕中、懷孕中、哺乳中的朋友紛紛詢問,是否可以接種疫苗?疫苗原本的設計與產出,就是為了 緩解疫情、中斷傳遞鏈、保障民眾的健康、維持人類社會文明。因此,「接種疫苗」的策略本身是沒有疑慮的。如今,會有這樣的提問,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初各種疫苗臨床試驗都刻意避開 備孕中、懷孕中、哺乳中的族群, 導致無法有足夠的臨床數據,來說明這些族群施打的安全性。
當醫生給予病人諮詢意見時,必須遵循醫學倫理的準則。即 行善原則:在實證、嚴謹、透明和負責的臨床判斷下,醫師提供給病人的臨床處置必須 在預期上 會帶給病人臨床利益的。同時,也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權:也就是,透過提供給病人這些善意的臨床判斷訊息,要能夠讓患者就其病情的臨床處置,做出知情和自願的決定。並且,也應遵循謹慎原則:即 當對危險有疑問時,應想辦法預防危險、謹慎行事。
於是乎,世界上不同的政府、不同的專業醫學會,依據醫學倫理的認知與控制疫情的著眼點,對於這三類族群是否施打疫苗,也有不盡相同的指引。
🎈美國疾病管理局(CDC)宣布:如果 被建議接種COVID-19 疫苗的民眾,恰巧又懷孕,可以接種。若有問題,與醫師討論。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懷孕中、哺乳中的民眾, 如果在優先接種名單中,可以接種COVID-19 疫苗。
🎈母嬰醫學會(SMFM):懷孕中、哺乳中的民眾, 如果合乎接種COVID-19 疫苗 的條件, 應予施打。
🎈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接受不孕症治療或懷孕中的病人,應該被鼓勵接種疫苗。但是,在諮詢時,仍應考量醫學倫理的原則,即自主權原則、行善原則、 不傷害原則。
🎈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SOGC):對懷孕中或哺乳中的民眾,如果不接種COVID-19疫苗的危險機率超過接種的危險機率的話,就應該接種。
🎈奧地利: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不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但是其配偶應該接種。
🎈法國:懷孕中的婦女不建議接種,因為安全的資訊仍不足夠。
🎈德國:因為資訊仍嫌不足,懷孕中或哺乳中的婦女必須經過利與弊的評估後,才給予建議。
🎈英國:先前看法,孕婦不應該接種(as of December 30, 2020)。現在的看法,如果孕婦屬於高危險群,應該與醫師討論,考量是否接種。
🎈紐西蘭:孕婦應該延後接種。
🎈以色列:備孕中、懷孕中、哺乳中的婦女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
🎈日本:因為疫苗的安全資訊不足,孕婦不建議施打。
🎈世界衛生組織 (WHO):如果是孕婦並且是高危險族群,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接種COVID-19疫苗。
✅ 歐洲生殖醫學會 (ESHRE) 與時俱進,於這個月(June 2021) 更新了指引。 對於疫苗的施打,從較謹慎,變成較寬鬆,的建議。大家可以參考我以下的 slides。
[參考文獻]:
1. Adhikari EH and Spong CY.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JAMA 2021: 325; 1039-1040.
2. Beharier O, Plitman Mayo R, Raz T, Nahum Sacks K, Schreiber L, Suissa-Cohen Y, Chen R, Gomez-Tolub R, Hadar E, Gabbay-Benziv R, et al. Efficient maternal to neonatal transfer of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and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J Clin Invest 2021.
3. Chervenak FA, McCullough LB, Bornstein E, Johnson L, Katz A, McLeod-Sordjan R, Nimaroff M, Rochelson BL, Tekbali A, Warman A, et al. Professionally responsibl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vaccination counseling of 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 patients.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 224; 470-478.
4. Chmielewska B, Barratt I, Townsend R, Kalafat E, van der Meulen J, Gurol-Urganci I, O'Brien P, Morris E, Draycott T, Thangaratinam S, et al. 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2021: 9; e759-e772.
5. Collier AY, McMahan K, Yu J, Tostanoski LH, Aguayo R, Ansel J, Chandrashekar A, Patel S, Apraku Bondzie E, Sellers D, et al. Immunogenicity of COVID-19 mRNA Vaccines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JAMA 2021.
6. Cosma S, Carosso AR, Corcione S, Cusato J, Borella F, Antonucci M, Marozio L, Revelli A, Preti M, Ghisetti V, et 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antibody response following SARS-CoV-2 infection in pregnancy: From the first trimester to delivery. J Reprod Immunol 2021: 144; 103285.
7. Davanzo R, Agosti M, Cetin I, Chiantera A, Corsello G, Ramenghi LA, Staiano A, Tavio M, Villani A, Viora E,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COVID-19 vaccin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Italian scientific societies. Ital J Pediatr 2021: 47; 45.
8. Male V. Are COVID-19 vaccines safe in pregnancy? Nat Rev Immunol 2021: 21; 200-201.
9. Shimabukuro TT, Kim SY, Myers TR, Moro PL, Oduyebo T, Panagiotakopoulos L, Marquez PL, Olson CK, Liu R, Chang KT, et al.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Pregnant Persons. N Engl J Med 2021.
10. Stafford IA, Parchem JG, and Sibai B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vaccine in pregnancy: risks, benefits, and recommend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 224; 484-495.
11. ESHRE :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assisted reproduction – update June 2021
⋯⋯⋯⋯⋯⋯⋯⋯⋯⋯⋯⋯⋯⋯⋯
林時羽醫師の合好之旅 – 向不孕告別
http://www.xn--kjvo3a634c.com/
#試管嬰兒 #胚胎植入 #療程 #林時羽 #醫師 #SuccessIVF #防疫 #疫情 #三級 #COVID19 #疫苗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一名呂姓男子前往烏克蘭,要找代理孕母求子,好不容易成功之後,卻因為疫情影響滯留三個月,因此拍攝影片向外交部求助。外交部呼籲,要找代理孕母,還是要經由合法程序辦理,會在情、理、法之內,提供人道協助。目前台灣的人工生殖法修法還沒有完成,有婦產科醫學會主張是以「非商業代孕」,來避免婦女剝削問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87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台灣人喜歡補身體,據統計約有六成的上班族認為保肝丸是保健聖品,當工作過於操勞、生活作息不正常時,就會擅自到藥局購買保肝丸顧肝。
亂補肝可能適得其反。據媒體報導, 有一位B型肝炎的帶原者,因為朋友介紹服用保肝的健康食品,不料過度刺激免疫反應而引發猛爆性肝炎,緊急換肝手術才撿回一命。打通肝經經絡,不亂服藥是養肝保健的最佳方法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十一) 肝經。
這一集內容主題如下:
1.肝經在人體的循行路線及時辰
2.肝的功能有哪些?
3.打通肝經有甚麼好處
4.為什麼容易生氣、鬱悶的人會傷肝呢
5.為什麼一條肝經可以治癒肝、膽、心三個臟腑的疾病
6.肝經為什麼可以治療生殖器官方面的問題
7.如何拍打肝經?
8.肝不好為什麼容易頭頂痛?
9.為什麼晚睡晚起會傷肝
10.為什麼打通肝經可使心情舒暢?
11.肝經重要穴道及應用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亞太生殖醫學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台灣生殖醫學會會訊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hanlovangel也提到男生尿池老是尿流滿地,打掃阿姨很傷腦筋,求助於年長智者。老叟說:「我給你一副八字 ... ... <看更多>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台灣生殖醫學會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必吃
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Taiwan IVF Group ... 今年度#台灣生殖醫學會 在上周末舉行!艾微芙生殖醫學團隊也出席交流,由楊文瑞醫師在年會中分享「反覆性流產病患在子宮內膜上 ... ... <看更多>
台灣 生殖醫學會 會 訊 在 台灣生殖研究中心勳章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必吃
醫院醫院幫幫忙,台灣生殖研究中心30公分,台灣生殖中心排名,台灣生殖醫學會,台灣生殖醫學會會訊,人工生殖機構許可通過名單,亞太生殖醫學會,生殖醫學中心,樂芙生殖醫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