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上)
英國政壇怪俠George Galloway曾說: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
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
前陣子的疫情三級警戒
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待在家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多,
經歷平常無暇注意或體會的事(不論好壞)
所以大部分的人感覺都是步調慢了下來,
但與此同時,世界的變化卻在飛快的加速,
幾個月的時間內,許多現象都加速了十年,
幾乎完成了一個世代的轉化。
這就是疫情開始之後,
世界趨勢變化的寫照。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
這本書的作者Scott Galloway,
(跟前文提到的的Galloway不是親戚)
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是連續創業家,曾創辦過九家公司,
也是另外兩本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與《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
我很喜歡他立場鮮明、商業實戰經驗豐富、
帶有一點點世故的自大、直爽的風格,
他的書中可以看到很明確直白的論點。
當然,立場人人不同,
他以身在美國的視角出發,
但我相信身在台灣的我們,
一樣可從書中的分析得到很多想法。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論點:
一、大加速
二、強者恆強
三、現金為王
四、大分散
五、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六、紅與藍
七、四巨頭
八、破壞性創新
美國科技巨頭們對全球的巨大影響力,
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
(以前看小說或是動漫,
都曾經看到未來的世界是由企業統治,
從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態來看,
這些想像似乎成了神準的預言)
在疫情開始之後,
這些企業對世界的影響甚至有增無減,
作者在書中有很多針對這個現象的探討
身為一個連續創業家,
他有跟這些巨頭們交手的經驗,
所以分享的經驗都是活生生的,
而不是象牙塔裡那種學者氣息與口吻。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上述的論點
一、大加速:
「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
扮演一個加速劑;它會啟動一些變化並改
變一些趨勢方向,不過在此同時,疫情的
主要影響是加速已經存於社會的動力」
加速聽起來很厲害,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加速的狀態並非對所有人事物都友善,
而是對之前正在成形的社會/商業轉變、
社會趨勢發展中強大的力量、
相對強勢的族群,
帶來更好、更多、更大的推動力量。
但是,
「負面趨勢可能以更高的速率加速」
「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
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許多因疫情而
加速的趨勢是負面的,削弱我們在『後疫
時代』復原和發展的能力。」
各種型態的不平等,
包括教育、企業競爭、貧富差距...等,
在這段時間更明顯的被曝露出來。
以工作機會來說,
Covid-19帶來衝擊的前三個月,
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13%)
比起大蕭條時期兩年所失去的(5%)更多,
美國用過去十年創造出兩千萬個工作機會,
卻在十個星期內摧毀四千萬個工作。
而且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最嚴重—
2020四月有近40%遭解僱或休無薪假;
相較之下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家庭,
失業的比例只有1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因為疫情封城或是提高警戒的情況下,
能夠遠距離的工作都是中高端的工作。
有60%超過十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相較之下,
只有10%不到四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進行,
低收入工作者被資遣或放無薪假的機率,
是較高收入工作者的將近四倍。
遠距工作所帶來的好處,
流向原本就過得比較好的那些人。
另外的例子是零售業的變化。
在美國,二○二○年初,
大約有16%的零售業是透過數位管道交易。
二○二○年三月到四月中旬,
疫情出現後的八個星期,這個數字跳增到27%,
而且沒有退潮的跡象。
而且看得更深入,
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比例,
從2000年扎根後大約每年成長1%,
而從2009年到2020年初這十年,
也才成長了10%,
但2020年的短短八個星期就成長了11%!
這就是大加速,幾個星期內,
十年的發展就完成了。
二、強者恆強(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
蘋果公司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達到一兆美元的市值,然後只花了二十個星期從一兆美元加速到達二兆美元(2020年三月到八月)。
同樣在這幾個星期內,特斯拉(Tesla)不只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甚至還比Toyota、Volkswagan、Daimler,以及Honda等公司的總和還有價值。
至於資本市場,在2020疫情爆發期間,
美國股市先是經歷一波巨大的跌幅
(2020年2月下跌到3月低點,
大約下跌了40%),
但隨後也上演一波大反彈,
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是全球最強大市場所展現的韌性,但事實上,這是一幕強者更強的戲,
所謂的「復甦」是少數公司超乎尋常的獲利所造成,特別是科技業巨頭和一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沒有反映在更廣泛的公開市場上。
我們把公司規模分開來看,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S&P500指數(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維持年度的正成長,
但是中型股下跌了10%,
S&P600小型股指數則衰退15%,
而受創最深的「BEACH」產業—預定(booking)、娛樂(Entertainment)、航空(Airlines)、遊輪(Cruises)、賭場、飯店與休憩(Casinos, Hotel, and Resorts),在這段時日內股價平均下跌50-70%...
媒體被大型科技公司和大型股指數閃亮亮的表現所吸引,
但是,一場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正悄悄進行。
很多過去知名的品牌都在這一波宣佈破產:
服裝品牌J.Crew、Brooks Brothers、True Religion;赫茲租車(Hertz);連鎖健身品牌Gold’s Gym、24 Hour Fitness;健身營養品公司GNC;高級食材超市Dean & DeLuca…名單還有一長串,這真的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名單,因為太多我們認識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就這樣在疫情期間默默的「確診死亡」,
但是這些企業新聞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因為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針對強者恆強、弱者加速淘汰這樣的狀況,
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務實卻也很心碎的思維:「如果品牌是你最強大的資產,但企業已陷入結構性的衰退,那就該認具思考在企業消亡前充分榨取品牌的利益。儘管我們盡可能把品牌人性化,不過品牌終究不是人—它們是要被變現的資產。一個品牌在消亡之前,沒有把握它的黃金歲月充分利用它的價值,才是唯一的罪過。」
三、現金為王(淘汰賽中存活的關鍵之一)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由它提供的「數字」(財務報表、營收獲利...等)和它的「敘事」(在大眾之間傳遞的公司文化、公司歷史,使命...等故事)所呈現的結果。
「目前看來,規模大小給一家公司提供的敘事不
只是能否度過危機,而是它在後疫時代能否蓬
勃發展。擁有現金、擁有債務擔保、擁有高價
值股票的公司,將可以接收陷入困境的競爭對
手的資產,鞏固在市場上的有利位置。
疫情同時也助長「創新」的敘事。被視為創新
者的公司所獲得的估值,反映的將是十年之後
估的現金流,並且以難以想像的低利率折現。
這正是特斯拉的市值如今超越豐田、福斯、戴
姆勒、本田總和的原因所在。儘管,事實上特
斯拉在2020年大約生產四十萬部車,其他四家
汽車公司總共打造出兩千六百萬部車。」
當市場決定亞馬遜、特斯拉、以及其他被看好的公司(也就是市場上的科技巨頭們)是贏家,市場就會降低這些公司的資金成本(讓他們可以更容易而且用更好的條件拿到他們要的錢),增加它們的補償價值(透過股票選擇權),並調升它們獲取本身無法自行建構的東西的能力。
而且,如今有多到難以想像的資金在尋找標的。(低利率、政府振興經濟方案這些寬鬆政策讓市場上有滿滿的錢想要找到好的投資方案或是公司,想當然的這些市場寵兒會是優先被選擇的對象)疫情衝擊之前表現良好的公司,在這場全球危機中將得到驚人的獲利。
過去十年,市場判定一家公司價值的標準,已經用願景和成長取代獲利(舉例:Amazon、Tesla、Netfix…沒賺錢但股價市值卻仍然衝天)。不過在疫情流行期間,畢竟現金是王,成本結構則是新的血氧值,誰有更多現金,就站在更好的長期戰略地位上。(舉例:Costco可望在零售業逆勢攀升,其中一個理由是它坐擁110億美元的銀行帳戶;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有近200億美元,它的地位也穩如泰山),因為手上有大量現金的企業,可以在競爭對手關門之後,好好挑選它們要變賣的資產跟留下來的客戶,因此在每個產業類別,權力都將更集中於資產負債表最搶眼的二或三家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收支平衡不良,那現在已經無力為繼;如果你從事的是必需品零售業,那麼你的產品比過去更必需了;如果你在可選擇性零售業,你的產品比過去更顯得可有可無。」
後疫時代損失最慘重的將是有眾多員工、但帳面成績不良的大型公司。比如傳統零售業,如果無法創新並吸引更年輕、更常在線上消費的族群,疫情期間無非雪上加霜。
而餐飲業,特別是餐廳,也面臨艱困的挑戰,因為有大額的固定開支(房租),而且幾乎無能為力改變現況(房東降租是佛心,不降租也無計可施),再加上沒有緩衝的資金可以幫忙度過艱困時刻(大部分餐廳手上保留可以週轉的資金都不高)。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採訪餐飲界名人張錫鎬(David Chang,在全球有數間餐廳,同時也是Netflix紀錄節目《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的主持人)的文章中提到,疫情過後,餐廳或服務業可能消失,「如果政府沒有介入協助,未來服務業將不存在。」儘管當時的政府有與餐飲業代表商談援助計畫,但代表一字排開都是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很可能疫情下能生存的只有連鎖餐廳,David提到其它中小型餐廳時明顯的表現出擔憂。當然,還是有很多具有特色與知名度的餐廳可以生存下來(至少目前為止仍在苦撐),但是餐飲業的變化與整合,已經是進行中的必然,這個產業當然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很多獨立經營的個性化小店,很可能撐不過這一波衝擊紛紛停業。運動休閒產業也是如此。
很多台灣的餐廳、健身房、個人運動工作室…等等,在三級警戒期間也是一路苦撐,最近陸續聽到自已認識的品牌要結束營業真的很心酸,而且雖然解封了,很多店家其實還沒止血,只是流血流得比較慢而已…即使現在已經陸續補充疫苗供民眾預約施打,但要能恢復到疫情前一切「正常」的生活,依然是無法預測且非常緩慢的過程。
其他的,下次繼續跟大家分享
#jeffmachine #puma #pumataiwan #pumaeveryday #postcovid #faang #大加速
台灣飯店產業分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從法式到在地、從個人到產業 ——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 boîte de bijou 創辦人、總監林淑真訪談筆記 / From authentic French style to local flavours, from hard-working individual to next generation development - Interview with Susan Lin,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Boîte à Bijoux Pâtisserie
在整個台灣對「法式甜點」認識尚淺的時候,珠寶盒法式點心坊就已在台北市麗水街開幕。歷時 15 年,如今的台北早已非同日而語,但珠寶盒卻始終屹立不搖。
對許多台北人來說,珠寶盒和他們的記憶緊緊相連,也是他們認識國王派(galette des rois)、木柴蛋糕(bûche de noël)之處。然而,你可知道,創辦珠寶盒的女主人林淑真(Susan Lin),同時也是多個餐飲品牌如兔子聽音樂餐坊(已歇業)、L’Air Café・Néo Bistro風流小館(已歇業)與 TAKE FIVE 五方食藏 的經營者?而她原本竟然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全職家庭主婦?
#從刻苦學習到成為經營者
由於媽媽廚藝太好,結婚之後第一次煮飯,就被自己「原來可以那麼難吃」的手藝驚嚇到的 Susan,開始四處拜師學藝之旅。除了參加各個飯店主廚、甚至農會開設的課程外,她也發現烘焙能夠給予她立即的正向回饋,開始持續進修。
在毫無間斷的兩年中,Susan 在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穀研所)將中、法、日的糕點循序漸進上完。一週五天,早上七點即從木柵驅車至八里上課,回家做完家務、陪伴孩子後,又立刻從頭到尾「重做當天上課的作品」。深夜等待麵包發酵、甜點烤製的時間,她便整理白天上課時的筆記,第二天再將自己重做的作品,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帶去課堂上向老師求教。
Susan 在學習的路上拚盡全力,不僅取得各種烘焙相關證照,為了能看懂第一手資料與食譜,也去學習法文和日文。那兩年她每天只睡數小時,卻隻字不提辛苦、疲累,反而神采飛揚地表示,如果晚上複習當天的所學,第二天「馬上可以得到答案,又不用出國」。
她在家中做出的麵包受到社區住戶與親朋好友的大好評,又剛好遇到兔子聽音樂的主要執行者退股,她鼓起勇氣接下,就這樣踏入了餐飲界。由於原本合作的甜點店價格過高,她開始成立小型工作坊自行製作麵包,並因此結識甜點主廚 #高聖億,最後決定一起成立珠寶盒。
#投資挹注年輕職人
除了自己擁有不服輸的精神,Susan 也不吝對同樣努力的年輕職人伸出援手。她藉由內部調動來培訓員工,更在需要的時候為他們大筆投資,也經常帶員工出國進修、考察。如高聖億師傅也是因親身踏上巴黎,而能因此設計出概念更完整的作品。
Susan 過去與台灣知名女主廚 Dana #游育甄 (涼州游嚴行)合作,聘其擔任風流小館主廚,甚至目前投資前 九日風 主廚楊豐旭成立全新巧克力品牌 TERRA 土然巧克力專門店,都是因為覺得他們是「很有理想的人,對自己的東西和產品很堅持、要求」 。而 HUGH dessert dining 的甜點主廚 Victor 鄭為修,也是在風流小館踏上餐廳甜點師之路。她說自己「希望看到台灣很多有想法的品牌經營者」,笑稱「投資這些人、再和他們合作,就不用什麼都自己做」。
#從法式到在地
Susan以「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來概括珠寶盒的品牌精神,「探討食物來源的『真』;對員工、顧客,甚至環境等,以種下『善』的因子為出發;『美』則是看到的視覺呈現」。而為了要追求使用食材的「真」,珠寶盒也以「無添加」防腐劑、人工香料、色素等為訴求。
十數年過去,面對目前台灣法式甜點圈百家爭鳴的現況,身為品牌經營者的她,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觀察,「開店是為了彌補需求,現在有這麼多店、這麼多好的產品,我根本不需要開店」。
她觀察,台灣豐富的物產與更上一層的農業科技,對餐飲業者來說是「一大福音」,「還有更多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投入、回溯到原本產地」。也因此,這幾年,她「希望珠寶盒的價值轉變」,自己也成立「 好時.好物」平台,「幫小農策展,讓台灣餐飲業能夠使用越來越多好的在地農作物」。
去年珠寶盒與 台灣原味 合作開發「山裡的味道」中秋禮盒,不僅是 Susan 口中「考慮怎麼樣讓大家一起合作比較好」的實踐,也是珠寶盒將更多注意力轉向在地的證明。諸如樹豆雪球、土肉桂林茲、刺蔥餅乾、馬告沙布列等,都是以原民部落的高品質香料與食材做成法式甜點的有趣案例。
在她的願景中,希望未來「把台灣的物產帶到國外,用珠寶盒的東西、即『法式甜點』做呈現」,例如「開一家台灣的選物店,在裡面供應台灣的珍珠奶茶,或是用法式甜點的基礎與台灣的米做成米布丁等」。
Susan的「好時・好物」平台去年和 SOGO 百貨 合作策畫「#台灣在地小農展」,四天的展期中匯集了90位小農,有超過70個攤位,還請來飲食界的好友們共襄盛舉,不僅吸引了許多關注飲食議題、在乎友善耕種與環境的消費者,更創下台灣百貨界最大小農展的紀錄。下一個15年,誰說甜點女王不會再變身為台灣物產的最佳代言人,為大家引介這座多變但始終迷人的島嶼?
🔖 延伸閱讀: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
「山裡的味道」中秋禮盒:https://tinyurl.com/5jkw859m
「花冠國王派」:https://tinyurl.com/c42cbdrm
#yingspastryguide #yingc #tasteoftaiwan #taiwan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 #珠寶盒 #林淑真
台灣飯店產業分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土地等於母親那一套自動句法 ◎夏宇
土地等於母親那一套自動句法滲透旅人的心靈
即使在天涯海角也急著要賓至如歸
努力把現場消滅又努力再現
就像必須殺死一個人用來陪伴另一個被他殺死的人
雪中睡著的姊姊苔蘚覆蓋的雙唇語言篩過的表面
近讀弦理論還不知是物理是哲學還是李商隱
那混沌日暖虛無生煙欲彈未彈無端一排錦弦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念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獨立出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
◎小編賞析
一般分析現代詩的技巧,大多從「意象」、「音樂性」和「結構」來解析,但是詩人夏宇的作品,不僅詩作高度自由、幾乎爆破所有現代詩規則,且她的詩中最迷人的,不是前述技巧,而是詩中的內容。分析現代詩的內容,又可以概略分為知性的「哲思」和感性的「抒情」。〈土地等於母親那一套自動句法〉這首詩中,又以哲思最為突出。因此,這次想跟大家聊聊〈土地等於母親那一套自動句法〉透過詩中呈現的「哲思」。
這首詩諷刺現代人旅遊的狀況,第一句先覆述旅遊廣告中「土地等於母親」的常見說法,「土地等於母親」這句話或許有些簡略,但「投入大地之母的懷抱」、「樹林與深山就像母親一樣擁抱我」大概是多數現代人都不陌生的旅遊辭令,而這類比喻被濫用的程度,夏宇以「自動句法」形容。
第二句,夏宇諷刺現代人既想享受遠離都市、深入荒野或鄉間的陌生旅程,但又希望當地最好食衣住行都方便得令他覺得賓至如歸,最好有電、有水、有抽水馬桶,最好有24小時的全家與7-11。但這些「賓至如歸」的期待與「天涯海角」的陌生,本身就互斥,難以共存(如果共存,那代表那個天涯海角不夠天涯也不夠海角)。
旅人這樣的期盼,回過頭來影響旅遊產業、改變旅遊景點。例如為了讓旅人享受海灘的清幽,海灘被大飯店的人造水泥圍起,比都市更像都市;比如為了讓遊客好行走,森林地區砍掉樹木拿來鋪登山棧道,還栽種了假花假草。無數旅遊業者消滅天涯海角的「現場」,只為了再現能讓遊客賓至如歸的、另一種對天涯海角的「想像」。這弔詭確實正如「殺死一個人用來陪伴另一個被他殺死的人」。在這樣的狀況下,旅遊地的人物、介紹、語言,都是規劃好,專為旅人設計的表象。
第二段,夏宇納入「弦理論」並以「弦」的雙關帶到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雖然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但被認為是歷來最難解的一首詩,正如被過度包裝的旅遊勝地,徒有其表、難解其實。但正如這首詩的華美辭藻,可以為讀者帶來朦朧的美感,難以確定現實狀態的旅遊地點,也能給旅行者一股朦朧感受。正如唐詩裡所說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旅人的感受往往「無端」、沒有來由、沒有來歷,但那些令人「思華年」、令人悵惘、神傷的感受卻成功被旅遊產業創造出來。
--
美術設計:李昱賢
--
#夏宇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27.html
台灣飯店產業分析 在 台灣飯店均價1晚4195元再創高!國境解封後恐更貴...民眾吶喊 ... 的必吃
新冠疫情衝擊 台灣 觀光 產業 ,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觀光旅館平均住用率為48%,不到五成,是史上第4低,不過平均房價卻是創下歷史新高,來到每晚4195元, ... ... <看更多>
台灣飯店產業分析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觀光旅館」年度 ... 的必吃
2020年台灣觀光旅館業營業額重挫32%,產業規模創下10年新低 台北成為疫情衝擊 ... 爆發的國旅浪潮成為產業注目焦點,但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應用產業數據分析觀光旅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