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論壇:近三十年台灣學運史爭辯後的沉澱】
運動與國會、行政部門、政黨的關係8/29 (六) 14:00 - 16:00
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eduniontaiwan/videos/608529443364085/
張勝涵發言擬稿和實際發言綜合整理。有些段落講得不夠完整,有些段落寫得不夠清楚。總之我自己也還沒真的想明白。格式有點亂,麻煩大家湊合著看。
(大約04:00開始)
我是張勝涵,目前是在政府工作的政治幕僚,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來,還抽籤讓我第一個講,我來當幕僚之後,幾乎沒有機會公開講話哈。因為不是首長,不是民代,不是民選政治人物,也沒有黨職,不太方便講話。如果說選舉政治人物是臉,我這樣的政治幕僚就扮演手和腳,準備資料和各種打雜的幕後角色。這點應該是我跟在場諸位政治工作的先進前輩們,最明顯的不同。
幕僚,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政治工作似乎有著某種幕僚不語的倫理要求,但是我們這些從事學運社運出身的人,都嘛是意見很多的人,有這個機會講一下,我還是講。
從參與學運社運的學生時代,到進入政府體制工作的過程,我有3個心得和3個反省,就教於各位先進。
先講3個心得。
第一點心得是,政治的本質非常殘酷,政治就是靠選舉,票多的贏,票少的輸,贏的上台,輸的下台。作為選舉政治人物,也許那個成敗對個人的打擊很大,但是幕僚工作,有幾十個人,甚至幾百個人一起參與,其實工作的成敗,以個人來說,影響力是微乎其微。因為政治的核心工作是領導,這是幕僚工作無力左右的本質,政治的關鍵從來都是領導,幕僚作業能夠做得真的非常有限。總之我覺得從2016到2018到2020,民進黨內很多幕僚還是同一批人,但是領導風格丕變、政治意志改變,整體的戰力就改變很多。不過這可能也跟我是參加民進黨有關,時代力量和柯文哲或臺灣民眾黨那邊改變的幅度更大。這可能是,政治本質的另一種殘酷。
當然時代力量和柯文哲那邊改變的幅度更大啦,團隊從公職到幕僚都改變更多,這可能也是政治本質的某種殘酷。
第二點是,國家安全非常重要,而且有票。這是我從去年總統大選的亡國感的討論,還有臺灣人不分階層的對於香港人的同情所學到的事情。過去我參與運動的時候,雖然會談中國因素的議題,但是其實不是很瞭解整個國家安全議題。很多法規,很多我們如何看待、如何治理如何與中國和香港互動的法規和治理架構,都是我過去所不懂的。這個議題在選舉中意外地變成了很重要的議題,而且是一個有票的議題,這是一個擁有跨階層穿透力的議題,鄉下的阿伯也會關心中共是不是會打過來?這種素樸,但是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核心問題。
第三點是,臺灣的民主很奇怪,在某些意義上很強韌,在某些意義上也很脆弱。強韌的是要團結的時候可以很團結,脆弱的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分期付款的民主化到現在還沒還完,民主化還有許多的未竟之業,外交、國防、國安等等國家安全大針相關的重要領域,都還有待民主深化。
以及政治工作本身的甄補機制,不管是從政黨體制的大黨與小黨之間的流變,小黨的生存與崩壞的議題,以及各政黨內部人才培育,都沒有好好去建立制度。而我們又遇到一個分眾化的社群時代,持續分化不斷形成各種平行世界,不易建立社會溝通管道,大家要溝通是格外困難的。
但是去講這些,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講什麼啦
我是在中央部會工作的幕僚,我也想幫在地方工作的幕僚講一句話,因為通常都不會找他們來講。其實如果在地方上的鄉鎮市公所工作,或是非六都的議會工作的基層幕僚,就會覺得本身這個國家超瞎的,資源分配超扭曲,很多時候在地方上難以推動議題性的討論。當然小黨有特別打出一些空間,但是整體整個國家的資源分配還是相當扭曲,我認為調整區域之間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改善基層幕僚的待遇,是很重要的議題。
(10:00左右開始)
另外3點是我自己的反省。
第一點反省是組織的失敗。
我今年31歲,跟我年紀相仿三十上下,有一些的運動參與經驗,並且嘗試進入政治體制工作的同儕,大約有數十人,但是我們基本上是一盤散沙,沒有辦法成為有組織性的力量,所以,我們雖然出身同一世代,卻沒有辦法構成世代性的政治力量,沒有世代性的組織,自然也沒辦法推動世代性的政治議程。
第二點反省,仍舊是組織的失敗,第一點是講世代意義上的組織失敗,現在第二點是在立場光譜上的,組織的失敗。
從2014年到2020年,好像有個討論是說,社會部門的人覺得,應該要在民主進步黨之外,要設法創建另一個既本土又進步的新政黨,有過這個嘗試,我個人沒有參與,但是我知道有一些討論,我在這裡只討論我個人稍微比較熟悉的,318運動後所成立的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甚至是臺灣民眾黨,沒有要指涉在太陽花以前就成立的綠黨和基進黨,綠黨和基進黨有他們自己的脈絡,我不太瞭解。
我認為失敗的點在於,我們世代的根本問題,就是不負責任。把運動所累積的政治能量,拱手讓給黃國昌和柯文哲,是我們的無能和鄉愿,造成眼下政黨體制困境的結構因素。
沒有要怪任何其他人啦,就是說自己從事政治,自己就要負責。
第三點反省是,論述的失敗。不只組織是失敗的,連打嘴砲也失敗。我不覺得30世代的人,有真正提出有意義的主張。
(這段因為覺得有點太個人,有點尷尬所以實際講的時候跳過沒講
我個人跟臺中市議員黃守達、現在在當報導者前端工程師的余崇任,曾經一起出版魯蛇之春學運青年戰鬥手冊,嘗試把我們在學生時期的運動參與經驗與反省集結成冊,提醒自己也勉勵其他人,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但是因為基本上沒什麼人看,318後出版到現在,過了六年,一刷兩千本還是沒賣完。但是重點不是我們的書沒人買啦,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想說的其實是,我們的書有拜託學運青年導師吳叡人寫序,他在序中就寫說:「魯蛇革命家,沒有太清晰的歷史意識,對哲學與大論述常常感到不耐,喜歡仰賴素樸的正義直覺與經驗主義的社會學分析。」)
我覺得大家很會在臉書上講些有的沒的,可是30世代的人還有很多政治主張沒有提出來,不知道在憋什麼這樣。我覺得已經到了要講出來的時候了。
世代組織的失敗,新政黨組織的失敗,以及論述上的失敗。我現在講這些失敗,或者結構因素造成的困難,聽起來都像是很廢的抱怨。特別是在2019-2020年這兩年隔岸觀火看著香港民眾的轉變,就覺得政治上沒有不可能,社運需要的真的是想像力。香港人敢於冒著暴動罪或流亡海外的風險,提出另一種香港未來的想像,從無名的一般人變成超殺的黑衣勇武派,從闖入香港立法會拉下面罩後流亡美國的梁繼平,從提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梁天琦。他們綜合提出了另一種對於香港的想像,那種想像的強大,讓人不敢直視,卻也不敢把眼睛撇開,我認為因此有存在兩個香港,不知道之後誰會主導香港命運的發展,就跟臺灣一度也有兩個臺灣的存在,海外臺獨、臺內臺獨和黨外等等提出的臺灣的想像,是與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想像截然不同的。這些想像的競合,會不斷去席捲這個世界和制度的改變。
我們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基礎不同,我們的運動與政治實踐也會不同,我們有認真去投入去創造另一種臺灣的想像了嗎,更強韌更美好更包容更寬廣自在的我們的臺灣。
我認為我們現在下一階段的臺灣非常需要新的想像。因為我們在這個變動的國際局勢中,被迫要重返世界舞台了。但是我們這些30世代的政治工作者,現在不提出我們自己的想像、我們自己的組織,我們就會遠遠被耍開。
我個人覺得從運動出身的政治工作者這個議題,我現在講這些可能也只是一種自尋煩惱或者自作多情。因為世界的改變,並沒有在等你,是你自己要跟上,提出新的想像新的組織方式新的論述,積極去參與,積極去介入,這才是我提出這3個心得和3個失敗之後,所想討論的事情。
台灣社會學格式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新工場DeeCamp 2020正式啟動。歡迎向我們推薦優秀的學員。
世界在變,DeeCamp 初心不變。新內容,新形式。新人才,新使命。一個半月時間,免費聆聽學術大師、工業界領軍人物親身教誨,學習科技與創投規律,實踐用AI解決前沿問題。只對全球在校大學生開放!過去兩年也都有台灣同學來參加哦。
下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
DeeCamp 2020啟動,邀請全球AI菁英共克世界變局下真實難題!
2020 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世界在變,初心不變。即日起,創新工場聯合華為共同推出“DeeCamp 2020 全球 AI 領軍人才培養計畫”。
圍繞“世界變局下的 AI 人才新使命”這一核心主題,入選的 200 位高校大學生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接受世界頂尖導師陣容的授課指導,嘗試用創新思維和前沿 AI 技術,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擔負起 AI 人才的新使命。
DeeCamp 訓練營面向所有電腦、數學、自動化等AI領域相關專業本、碩、博在校生開放報名,全程免費。
DeeCamp 2020 全球 AI 領軍人才培養計畫分為大師課和開放性競賽兩部分,課程和專案實踐全部轉為線上進行。成功加入訓練營的200名學員,將獲得多位 AI 科研及產業領域頂級大師親自線上授課。他们有: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張亞勤 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清華⼤學“智慧科學”講席教授
▍吳恩達 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專家,Coursera的創始人及董事長,斯坦福大學電腦系兼職教授
▍張宏江 世界多媒體和人工智慧研究領域一流科學家,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
▍周志華 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專家,國際AI學會“大滿貫” Fellow華人第一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
▍張潼 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專家,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領域的頂級學者,香港科技大學電腦系和數學系教授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
▍徐輝 創新奇智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合夥人
▍唐文斌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曹旭東 Moment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汪華 創新工場聯合首席執行官,管理合夥人
▍王詠剛 創新工場首席技術官,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
學員們還能與來自全球的 AI 精英共同組隊參加線上競賽,衝刺大獎。此次,DeeCamp 人工智慧訓練營將以往的線下實踐課題改為線上競賽形式。
不同於常見的 AI 領域競賽,DeeCamp2020 開放性競賽不以完成某一具體指標為目的,而是讓同學們組隊完成一個完整的創新項目,鼓勵其用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面臨的科技問題發起挑戰,找到用 AI 技術改變真實世界的機會。對於提交的最終結果,評委將從“創新性、先進性、潛在價值、呈現結果”四個維度進行評估,最終評出總冠軍及各賽道冠軍,最高獎項獎金達人民幣100,000元。同時,優秀學員還有機會參加與神秘科學家評委的午餐/晚餐交流會!
DeeCamp2020 開放性競賽共設立五大賽道:
• 用 AI 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 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 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創新
• AI 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 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賽道一:用 AI 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COVID-19 新冠病毒讓全世界共同經歷了恐慌、病痛和隔離,也凸顯出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對全球經濟與個人生活的重大影響。科技是扭轉戰局、提高社會組織與協同效率、提升全人類衛生水準的重要武器。無論是疫苗研製,新藥研發,臨床數據分析,流行病學分析,還是對與疫情相關的社會學、傳播學等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以大數據、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請加入我們,一起探索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前沿科技改變全球公共衛生狀況,應對全球危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
▍賽道二: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全球經濟和投融資環境進入了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個艱難時期:經濟全球化的美好願景正遭遇貿易紛爭、意識形態分歧乃至全球疫情的多重打擊,資本市場和供應鏈生態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新一代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該如何幫助人類更好地應對危機?如何根據市場、行業、社交網路等數據更準確預測經濟趨勢並指導商業決策?如何利用 AI 技術提升商業運行效率,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核心業務流程?
請與我們一起探討用 AI 技術輔助商業決策或提高商業效率的創造性方法,更好應對全球經濟變局。
▍賽道三: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創新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眾多領域中,最具技術挑戰性和應用前景的方向之一。最近幾年,自動駕駛的科研、產品和工程團隊越來越注重在真實場景、真實約束條件下打磨演算法和產品,力爭儘早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商用。隨著自動駕駛所依賴的感測器、車載晶片、車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前沿人工智慧演算法有可能在更高效、性價比更好的自動駕駛平臺上突破更多的技術與產品瓶頸。
在本賽道中,團隊有機會利用真實場景採集的高品質數據,結合真實計算環境,學習和實踐自動駕駛技術在產品、工程領域的最佳路徑,並挑戰演算法和算力的極限。
▍賽道四:AI 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教育是人類智慧得以延續和發展的載體。以 AI 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已經在今天的各類教育平臺、各種教學形式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即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導因素之一。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如何幫助老師規劃教學路線、提高教學效率?如何通過智慧互動、自動測評、持續改進等形式激發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AI 時代,教育工具和教育方法將在技術推動下持續變革。你們的技術、創意與工程實現,也是這一歷史變革的重要環節。
▍賽道五: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端以來,AI 技術經歷多次反覆運算,今天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一代 AI 已經創造出超越人類的圍棋程式,可以自動駕駛汽車的智慧演算法,可以獨立執行任務或與人協作的機器人……但AI在認知能力、推理能力、對複雜環境的感知能力、在複雜場景中的規劃和決策能力等方面,還與人類水準相差甚遠。
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對AI是九重天外的挑戰,有哪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可能幫助我們開闢更廣闊的 AI 新天地?請利用你們的科研積累,發揮你們大膽突破的創新能力,用最直觀的創意演示系統向人們揭示 AI 未來可能的技術路線與應用場景。
▌報名流程及時間安排
時間安排:
報名及選拔時間:即日起至5月29日
學員名單公佈:6月3日
大師課上課時間:6月6日至7月5日每週六周日上午
開放競賽成果提交:7月26日
競賽結果公佈:8月5日
報名流程:
考慮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學師生的實際情況,本屆DeeCamp採用導師或實驗室推薦與自薦報名相結合的方法,並根據推薦和自薦材料綜合選拔錄取。
1)官網註冊:在 DeeCamp 官網(deecamp.com)完成註冊並填寫個人資訊;
2)準備申請材料:pdf 檔需在個人中心上傳,視頻請上傳至組委會可以訪問的平臺並在下一步報名時填寫訪問位址;
3)點擊報名:進入活動頁面點擊報名,提交必要資訊並完成報名;
4)等待通知:你可能會收到一次遠端面試的邀請,請留意郵箱資訊並準時參加。
*申請材料包括:
一份 PDF/DOC/DOCX 格式的檔,內容包括你的簡歷、項目經歷、曾獲獎項、曾發表論文及對應會議/期刊、推薦信或自薦信,以及其他能讓我們知道你很優秀的材料,請整理在一個檔裡集中上傳;
一段自我介紹視頻,時長 3 分鐘以內,將用於向選拔參考(可選項,建議提供,以便我們更好地瞭解你)。
▌關於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
DeeCamp 的名字來自歷史上由 O' Reilly 組織的 Foo Camp(一個完全由與會者設計流程、議題、內容的 unconference)。DeeCamp 用類似的命名方式,希望建立一個為學生服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精神的 Deep Learning Summer Camp,既有統一的課程和專案安排,也借鑒 unconference,放手讓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表現。在 2019 年度暑期訓練營期間,學員們在順利完成課程和實踐的同時,自行組織了 24 場分享會,涵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對抗神經網路等十餘個主題。
DeeCamp 訓練營由創新工場於 2017 年發起,旨在提升高校 AI 人才在行業應用中的實踐案例經驗,同時推進產學研深度結合的公益性質 AI 訓練。
在過去的三年中,DeeCamp 總計收到來自全球 1000 餘所高校超過 20000 份報名申請,已有 1000 余名學員順利結業。
到 2019 年,DeeCamp 人工智慧訓練營已初步建立了以創造性的團隊工程實踐專案為主幹,以打通學術、產業邊界的系統性知識培訓為支撐,聚焦未來科技變革與商業發展,成規模、可複製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DeeCamp 獨創的“知識授課+實踐專案”模式,讓學員們既可以近距離與科研及產業領域大師溝通交流,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結隊,親身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聯合主辦方:創新工場、華為
雲平臺:華為雲
課題合作企業:曠視科技、Momenta、路孚特
合作媒體:量子位
報名連結:https://deecamp.com/#/activityRegistration?id=1
台灣社會學格式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方特考三等榜首,分享給準備體育行政的考生:
首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應考前輩,有您們的幫助,我才有可能在這裡撰寫這篇文章回饋大家,也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納入這一行的朋友們。
1、 心態建立:
強大的心理建設是準備國家考試路上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挫敗後迅速重拾信心,或者是面對旁人有意無意潑冷水而不被動搖,另外我也建議踏入這條路上的考生,除了公務員工作穩定以及薪資實質的誘因外,更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為何要踏入體育行政這一行更深刻的理由,因為這一份強大的內在動機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支持你繼續前進。
另外我也鼓勵考生,不要把考試當作是一種門檻與折磨,而是當作未來考上之前必要的職能訓練,這樣準備起來會比較有動力一點,也會比較甘願。
2、 應考背景與經歷:
我是體育學系學士與碩士的本科生,研究所主修運動管理,大一時其實就已經知道,除了當體育老師之外,也有體育行政的路可以選擇,但我真正開始萌生想要實踐的念頭,是在讀研究所時,一邊在大學體育室擔任行政工作的時期,因工作所帶給我的成就感。
完成碩士論文後,我延畢了一學期,一方面是需要一邊補習行政法,一方面也是在學校可以提供給我比較多資源可以備考,第一次106年高考第25名(取11),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畢業之後,回到了家鄉,剛好也在所在的縣府教育處應徵到體育相關的職務,這一年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心理上相對踏實,工作的實務經驗對我考試充實了很大的能量,但其實上班也佔掉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這一年(107)高考與地特分別是第17名(取8)與第8名(取1)。
隔年在父母的建議之下,於是我辭掉了工作,當起了全職考生背水一戰,全職考生的生活雖然多出時間,但相對也多了很多壓力,對未來的徬徨,旁人的眼光等等,108高考考了第10名(取4),曾讓我一度想就此放棄了,所幸在家人100%支持下,我才得以在這次地方特考順利上榜。
3、 讀書方法:
(1) 時間安排:
1. 半工半讀:平日回家後每日至少2 小時,假日圖書館8小時。
2. 全職考生:每天圖書館專心讀8小時(09:00~17:00),因為回到家基本上我也看不下書了,則搭配相關議題的影片作為輔助。
(2) 共通原則:
1. 一本書原則:所謂一本書原則,並非只讀一本書,而是以一本書作為主軸,並融會各家參考書後,能夠自己整理出一本書的筆記與心得。
2. 習慣聯想:養成聯想的習慣,例如看到一則體育新聞或法律事件新聞時,要能時常聯想到可能的考點是甚麼?此外也可以藉此一邊回想以前讀過的內容有沒有記熟。
3. 勤做習題:除了考古題一定要全部做熟之外,也要以上述的聯想的方法猜題,並「實際手寫」練習。
4. 筆記整理:前期我有以電腦打字,希望可以做成一本完整的筆記,但我後來發現雖然可以當作參考,並隨時補充資料,但是實在太花時間了,而且打過即忘。所以後來筆記的方式還是以考古題擬答的方式,手寫作成筆記。手寫雖然速度慢,但是慢讀的過程卻更有助於內容消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習慣在考試上手寫的速度與感覺。
4、 各科準備:
(1) 國文:58
雖然沒有特別準備,但公文格式及用語務必要背熟,作文的部分可以參考專業科目的內容,就可以跟其他考生的內容有所區別了(尤其運動社會學與體育史都有很多例子可以拉進來寫),選擇題純吃老本。
(2) 法學知識與英文:64
憲法與增修條文熟記是最基本的,但近年更偏向考大法官解釋,坊間都有很多參考書可以參考,至於法學緒論的部分,高考與地特三等的部分雖然包山包海但題目本身不至於考得太難,建議可以找一本《圖解法律》的書籍幫助理解,另外我也有買陳治宇老師的參考書搭配看,剩下的就是利用零碎時間勤做阿摩練習了。
英文的話其實沒有特別準備,個人英文程度不算很好,對我來說英文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但閱讀測驗題相對好拿分,務必把握。
(3) 行政法:79
上過一年林清老師一年的面授課程,真的建議至少一定要去上過一輪課程(尤其無法律背景的考生),薯叔的教法受一致好評,網路上已經非常多的評價了。
除了在行政法這科外,我也應用老師的擬答與整理筆記的方式在其他專業科目上,真的對我收穫非常很多,有種「啊…原來書應該是要這麼讀的」的感覺。
至於要選擇函授或和面授我覺得因人而異,函授雖然可以反覆看,但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是建議面授,一方面可以方便問老師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自認自制力較差的考生,也可以跟著老師的步調走;但我也知道也有考生因為上班和家庭時間上的不允許,函授就是個還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按表操課!否則內容很多,後期一定會消化不完。
另外我認為比上課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練習跟消化,這也是為何我只上了一輪課程,後面2年都是純靠在家自修了!選擇題建議勤做阿摩,建議要練到至少考試不會錯超過4題的穩定度;申論題則搭配老師參考書內的題庫,另外個人也覺得猜題非常重要,尤其是那種選擇題已經前幾年考過的新議題,申論題還沒考過的,就極有可能出現,這次運氣非常好,剛好命中行政執行聲明異議那一題,拿了20分。
(4) 體育行政與管理:52
以鄭志富老師的《體育行政與管理》和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白皮書》,作為備考的雙主軸,再搭配其他的書籍當作參考(詳書單)。這幾年雖然考的題目不算是非常難,但分數似乎有越改越嚴格的趨勢,所以建議準備到後期要廣泛閱讀,多多套用管理理論和實例旁徵博引,才能寫出亮點。
(5) 運動社會學:77
這一科原本是我非常不擅長的科目(可能以前書真得看太少…),所以我先去找了蘇維杉老師的參考書把基礎重新打好,因為這一本寫得相對簡單,而且舉了非常多台灣本土的例子,非常有助於理解。但是後期漸入佳境後,我則以王宗吉老師的書為主,這本書因為是譯本,有很多國外著名實例與社會現象可以參考。
此外也推薦陳子軒老師的《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這本寫得非常活潑,沒有教科書那種硬梆梆的感覺,舉的也都是最新的例子,非常豐富可以當作擬答參考,也可以當作閒書來閱讀。
因為近年偶爾會考出比較純社會學理論的題目,很怕拿到考卷就被嚇傻了,因此我也找了陳遠老師的參考書來搭配。
(6) 世界體育史:86
以吳文忠老師的《體育史》(編修版)為主,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了近半世紀,許多體育科系都還拿來作為上課用書,就知道這本堪稱「體育史的百科全書」有多麼重要。另外我也找來徐元民老師的《體育史》來搭配,這本書的寫法與吳文忠老師的寫法截然不同,比較偏向探討哲學意義和比較,可以更充實答題的內容。
至於其他比較細節的部份我則是參考了《體育運動大辭典》、《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體育專輯》等資料,此外日本也為了東京奧運會也拍了一部日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個人覺得這部日劇非常精采,非常有助於對於近代奧運脈絡的釐清,也讓我在休息之餘,能以更輕鬆的方式一邊吸收體育史的知識。
近年偶爾會考單項運動的歷史或發展,實在非常不好掌握,但可多留意一些時事上或是台灣國際賽成績還不錯的運動種類來準備。
(7) 體育原理:64
這一科基本上就是一個綜合性科目,其他科能考的,這一科也都能考,尤其和運動社會學有很多重疊的部分。
這一科比較特別的是,要把幾個如「體育」、「運動」、「遊戲」、「休閒」…等名詞的定義與關係多加釐清,並把握好12年國教、身體素養、身體與運動文化、電子競技等議題。
參考書我則以許義雄老師的《現代體育學原理》為主,並搭配其他書單上的書作為搭配。
(8) 運動自然科學:86
近幾年運動科學的考法比較應用,所以在以書單上《運動生理學》、《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打好基礎後,我後期開始找了《肌力與體能訓練》、《學校運動教練手冊》…等當作重點閱讀,尤其《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手冊》是體育署寫給第一線教練的官方資料,相對容易閱讀,也有非常多的實例,更重要的是貼近實務,整本都是滿滿的考點!
至於很多人問我運動生物力學的部分,因為考的比例偏低,而且不好準備,我建議把以前國高中物理課中古典力學的部分再拿出來複習,並搭配運動實例,應該就不會差太多了。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這篇勒勒長的文章,感謝一路上給我支持跟幫助的家人、師長及同學,也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回饋到所有還在努力的考生,最後送上我去年初失意時,在日本東京淺草寺抽到的詩籤,作為我最誠摯的祝福:
鑿石方逢玉
淘沙始見金
青霄終有路
只恐不堅心
備考書單: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qqzUQMEb18eR-3PAwX2llasAZ7YMT3H/
台灣社會學格式 在 2021社福年會專區線上投稿系 - Facebook 的必吃
論文撰寫格式請依台灣社會福利學刊:http://goo.gl/QCpasG ----- 主辦單位: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東吳大學東亞研究中心| ... ... <看更多>
台灣社會學格式 在 关于APA你应该知道的事| 社会学系大学生须知 - YouTube 的必吃
APA论文 格式 | 关于APA你应该知道的事| 社会学 系大学生须知| APA Reference 格式 教学 APA Reference Format |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APA ... ... <看更多>
台灣社會學格式 在 社會學論文、apa格式、社會學投稿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本刊為統一文稿規格,特編訂論文撰稿體例,敬請參考遵循採用。 一、撰稿格式... 中日文書刊名:《臺灣社會學刊》 ... 最好有標題,如有標題,格式如「附錄1 清代台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