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魚苗放流 讓杉原灣生生不息】
海洋是台東最重要的自然珍寶之一,20年前一群志工開啟了富山護魚區的保育篇章,這幾年因復育有成,#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 遊客量暴增,超過環境所能負荷,魚兒種類、數量逐漸減少,以 #豆仔魚、#虱目魚 等強勢魚種為主。
為了讓美麗的杉原灣生生不息,我們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放流對的魚苗,慶鈴特別請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 幫我們挑選適合在地生長的新住客,包括10600隻 #黑副雀鯛、250隻 #波紋龍蝦、30隻 #小丑魚,再與 #富山國小 師生、#台東區漁會 一起護送回大海新家。
其中,#小丑魚、#黑副雀鯛 都是珊瑚礁生態最基礎的初級消費者,可以幫助 #海葵 清除寄生物壞死組織、無機廢物,促進珊瑚生態茁壯;#全台灣首度放流的波紋龍蝦 是夜行性海中生物,在台灣各地都面臨極大的人為捕捉壓力,在護魚區巡守隊員守護下,希望能讓牠們數量穩定成長,成為 #杉原灣生態系 重要的一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Under the sea 國家海洋研究院成立 海洋是人類好奇心的前線,無論是亞特蘭提斯、《海底兩萬哩》、哥倫布大航海,或神鬼奇航,都有海洋的起伏與氣味。 台灣是海島國家,對我們真正的鄰居—大海,應該要有更多認識。2018年 #海洋委員會 在高雄成立,是第一個設立在高雄的中央部會,代表著蔡英文總...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的推薦目錄: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午餐時間到囉!
為什麼我才花了三分鐘煎虱目魚,然後就花了三天找資料來談虱目魚?這篇文章有點長,值得看的原因如下:
*從生態保育和食品安全來說,我希望大家多吃台灣人很會養殖的虱目魚,讓其他野生魚類喘息一下。
*很多人害怕虱目魚刺多,請以貓為師,不然就學習台南人吃無刺魚肚,我還會透露一位日本料理老師傅如何處理虱目魚的刺,並介紹菲律賓人、印尼人怎麼吃虱目魚。
*雖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我想再探「虱目」之名的由來。
*跟著「新南向政策」的顯學,談談虱目魚的歷史,你知道虱目魚是菲律賓的「國魚」嗎?全世界最早的虱目魚養殖可能在印尼爪哇島嗎?
虱目魚是台灣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養殖漁業,十七世紀荷蘭人殖民南台灣就提到有養魚的「塭仔」(oenij),清代文獻則記載魚塭中生產的「虱目」或「麻虱目」。
虱目魚是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熱帶、亞熱帶海域的魚種,學名Chanos chanos(1775年由瑞典生物學家Peter Forsskal命名),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名字,英文則稱之Milkfish。
Milkfish就是牛奶魚,怎麼說呢?有人說是魚體、魚肉的顏色,有人說此魚富含蛋白質,而最早的烹飪是用烤的,烤熟時魚身滲出蛋白有如牛奶。
在台灣,台語「虱目魚」(sat-ba̍k-hî/hû)的語源有很多說法。
有人從台語的「虱」字去聯想。由於「虱」同「蝨」,蝨子是常見寄生在人或牲畜身體上吸血的小昆蟲,所以有人就說,虱目魚苗時全身透明,只看到黑點的眼睛,很像蝨子,所以才叫虱目魚。
但是,不只虱目魚,一般幼魚都是全身透明的啊!事實上,由於剛孵化的虱目魚苗全身透明,只能看到眼睛兩個黑點,以及腹部一個黑點,所以養殖界稱之「三點花」。
有人則認為「虱目」是「塞目」,因為虱目魚的眼睛有脂性眼瞼,故稱之「塞目魚」,但此說相信者少。
日本時代台灣文人連橫在《台灣通史》中說:「台南沿海素以畜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台語音同麻虱目),番語也。或曰,延平入台之時,泊舟安平,始見此魚,故又名國姓魚云。」
連橫說的「番語」,就是指非漢語,有可能是台南原住民(西拉雅族)語,但也無法確定。
台灣民間有一說法:鄭成功來台灣驅逐荷蘭人,民眾獻魚,鄭成功問:「什麼魚?」結果民眾聽了就以「虱目魚」為魚名。這當然是後人亂說,就算當時有這件事,鄭成功講的可不是北京官話,而是福建泉州母語,「什麼魚」的音是「啥物魚」(siánn-mih hî/hû),「啥物」(siánn-mih)與「虱目」(sat-ba̍k)的音不合啊。
還有人說,虱目魚長得有點像鯖魚,而日文稱鯖魚為 サバ(saba),與台語「虱目」諧音,台灣人在日本殖民時代把兩種魚的名稱混淆了。這種說法顯然有誤,因為台灣在日本時代之前的清代就有「虱目」的魚名,而說分不清鯖魚、虱目魚也是侮辱了台灣人和日本人的智慧。
另有人指出,虱目魚的名稱可能源自西班牙語Sabalo(網路上大都誤寫成Sabador,Sabador音近Salvador,這是救世主耶穌啊)。西班牙語Sabalo,在美洲的西班牙語(American Spanish)稱之Sabalote,可用作英文shad,指的是鯡科魚類,但也用來泛稱中南美洲、東南亞海域的Milkfish。
雖然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紀之前就開始殖民菲律賓,但菲律賓語稱虱目魚為Bangus或Bangos,而少用Sabalo,只是在學界有人稱虱目魚的幼魚為Bangos、成魚(母魚)為Sabalo。因此,Sabalo較有可能是「虱目」的語源,但也不能確定。
虱目魚可以生長在海水、半鹹水、淡水,沒有牙齒,主要以海中的藻類、無脊椎動物為食,所以有人稱之「海草魚」,很適合在海岸建造魚池來養殖。
菲律賓的虱目魚養殖非常興盛,食用人口眾多,更因把虱目魚定為國魚(National fish),所以對虱目魚有很多研究。根據菲律賓的資料,虱目魚養殖早在八百年前就從菲律賓開始,再散播到印尼,以及太平洋島嶼。
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UNFAO)有關菲律賓虱目魚養殖的資料,一般認為「半鹹水魚池」(印尼文Tambak)養殖虱目魚(印尼文Bandeng)的起源在十五世紀之前印尼爪哇島的東部,以及爪哇島東北方的島嶼馬都拉(Madura)。此一資料是根據荷蘭人的記載:在1400年爪哇人的法律中,從Tambak偷魚的人會被處罰。
Tambak在印尼文、馬來文指魚池(英文fishpond),也有堤岸(英文embankment)、土堆的意思。菲律賓文也有Tambak,指的就是堤岸、土堆。
Tambak一詞的bak,與台語虱目魚的「目」(ba̍k)發音相同,但也不能據此就說Tambak是「虱目」的語源。
我為什麼鼓勵大家多吃虱目魚呢?我最近才去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訪問台灣魚類專家邵廣昭,他建置知名的「台灣魚類資料庫」,近年出版「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小冊,教導民眾選擇食用符合生態保育、永續利用原則的海鮮,幫助台灣海洋保育,以確保「年年有魚」,而虱目魚是少數被「建議食用」的魚類之一。
此一指南的選擇標準,主要是食用植物性或天然餌料(養殖餌料不是小魚)、野生資源豐富、撈捕方式對環境影響較小、屬食物鏈底層(食物鏈高層魚類體內可能累積重金屬)。在「建議食用」的海鮮中,屬於常見魚類的有四破魚、竹筴魚、沙丁魚、秋刀魚、飛魚、白帶魚、剝皮魚、臭肚魚,以及養殖魚類的台灣鯛、虱目魚、烏魚等。
其他我們常吃的魚類,包括鯖魚、旗魚、黑鮪魚、土魠魚、野生石斑等,其實都列在「想清楚」、「避免食用」之類。
我鼓勵大家多吃虱目魚,也因為這種魚在食安上相對可靠,在價格上相對便宜,而且相當好吃,現在很多以海水養殖,土味也較少了。
虱目魚雖然相對刺多,但因為是軟刺,只要小心的吃,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多年前,台北的日本料理老師傅李榮松,跟我談到解決虱目魚刺多的方法。基本原理是:人的喉嚨大約有0.5公分的空隙,如果能夠把虱目魚的每根刺都切得很短,短到0.2公分,這樣吃進喉嚨時就不會卡到。
所以就要看刀功了。一條虱目魚,把頭、尾和中骨去掉,成了兩大片的魚肉。再來,把魚肉鋪好,魚皮在下,用很薄的鋼刀、一刀一刀的橫切,每刀的間隔大約0.2公分。每一刀切下去,「停刀」必須恰到好處,一定要把貼在皮邊的刺都切斷,卻又不能切到皮。
然後,切好的魚肉就可以下鍋煎了。魚肉一遇熱,就會黏起來,整片好好的,看不出曾被切過的痕跡。
哈哈!這真是別出心裁的方法,但我從來沒有試過,因為實在太「搞剛」(厚工),對刀功更沒把握了。
在台灣,虱目魚一般的吃法有乾煎、煮湯、蒸蔭油、滷豆醬等。如果怕魚刺又怕麻煩,那麼就吃無刺的虱目魚肚,這可是被台南人視為美味。我曾在台南吃過醃黃瓜煮無刺虱目魚肚,真是珍品。
不過,我和幾位內行的台南人都認為,帶刺的虱目魚,滋味較不會流失,一邊吃肉一邊挑刺也很有吃的樂趣。
菲律賓人、印尼人怎麼吃虱目魚?當然他們也要處理刺多的問題。我在Youtube 的How to debone Bangus (Milkfish)上,看到他們可以把整條虱目魚的刺拔光,真的很厲害,但一條魚拔刺要花三至四分鐘,也是很費工。
他們吃新鮮、曬乾、煙燻的虱目魚,也有各種料理方法和不同口味。印尼人還會用壓力鍋煮虱目魚,就是為了把魚刺燜軟到有如無刺。看來,台灣人應該去考察考察。
(圖片是我今年初在台南吃到的醃黃瓜煮虱目魚,以及我前幾天煎的虱目魚。)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Under the sea 國家海洋研究院成立
海洋是人類好奇心的前線,無論是亞特蘭提斯、《海底兩萬哩》、哥倫布大航海,或神鬼奇航,都有海洋的起伏與氣味。
台灣是海島國家,對我們真正的鄰居—大海,應該要有更多認識。2018年 #海洋委員會 在高雄成立,是第一個設立在高雄的中央部會,代表著蔡英文總統對海洋首都高雄的重視。
代表蘇貞昌院長出席成立典禮,期許國家海洋研究院,能夠在海洋領域培訓人才、研究政策、收集大數據、發展工程與船艦產業、推廣海洋生態保育、防治外來種入侵、長期生態調查、海洋污染研究,並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讓台灣成為安全、永續、繁榮的海洋大國。
#標題猜一部動畫
#人類探險上拍黑洞也下探海溝
#歡迎加入海洋研究
#陳其邁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過去曾經有鰻魚王國的稱號,沿海地區很多漁民靠著養鰻魚還是捉鰻魚苗生活,不過近年來鰻魚苗的數量大量減少,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最新的瀕臨危險物種紅皮書,納入了日本鰻魚,雖然現階段還沒禁止捉鰻、買賣還是食用,但很可能在2016年華盛頓公約會議上,被列為限制國際交易的對象,使得養殖業者對非常煩惱。
為著因應世界組織對保育鰻魚的規定,目前台灣已經實施在每年三月至十月禁止捉鰻魚苗的規定,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立法委員張嘉郡也特別邀請漁業署前來口湖鄉舉辦座談會,和養殖業者面對面溝通,讓業者了解目前世界主要養鰻國家日本、中國、韓國和台灣的情形,漁業署也提出未來必須推動的方向,希望業者可以配合,讓養鰻產業可以永續發展下去。
因為一旦被華盛頓公約會議列入限制國際交易的對象,很有可能養鰻產業就會面臨崩盤,為著要說服世界組織,目前包括日本、中國、韓國和台灣等四個主要養鰻的國家,攏必須要提出保育鰻魚的辦法,證明鰻魚不會因為買賣交易就滅種,尤其是日本,是世界主要吃鰻的消費市場,一旦鰻魚被列入保育動物,影響可以講是非常大。
這幾年來台灣週邊海洋和河川攏遭受到很大的污染,造成不少生態的破壞,要繼續維持養鰻產業,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做好環保,維持咱們週邊的海洋和河川生態,那無一旦鰻魚苗無法度生存,產業要維持下去恐怕是很困難了。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LH...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財團法人雲林縣青埔教育基金會》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2/0...
《懇請支持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參選人》(依徵召提名順序排列)
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連江縣長劉增應、彰化縣王惠美、臺東縣饒慶鈴、新竹市許明財、宜蘭縣林姿妙、雲林縣張麗善、花蓮縣徐榛蔚、基隆市謝立功、臺中市盧秀燕、嘉義市黃敏惠、澎湖縣賴峰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陳學聖、嘉義縣吳育仁、屏東縣蘇清泉、臺北市丁守中,金門縣楊鎮浯。
《敬請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委員群》
蔣萬安、李彥秀、蔣乃辛、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羅明才、陳學聖、呂玉玲、顏寬恆、
盧秀燕、江啟臣、林為洲、陳超明、徐志榮、王惠美、馬文君、許淑華、楊鎮浯、陳雪生、鄭天財、廖國棟、孔文吉、簡東明、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嬋、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雲林鄉鎮市》
斗六市、虎尾鎮、斗南鎮、四湖鄉、土庫鎮、 臺西鄉、崙背鄉、水林鄉、二崙鄉、麥寮鄉、口湖鄉、褒忠鄉、大埤、虎尾。
《雲林景點》
劍湖山世界, 北港朝天宮, 蜜蜂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海洋保護協會 :: 經理人PLUS 的必吃
經理人PLUS,國際海洋組織,台灣海洋保育組織,海洋動物保護協會,海洋保育捐款,海洋保育署,綠色和平海洋,荒野保護協會,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 ... <看更多>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有一群人默默的在付出....他們是「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的必吃
海洋保育 署#一個行動讓海更好為了保護 台灣 周遭的海底世界,有一群人默默的在 ... 與在地團體合作,共同守護海洋生態,許臺灣一個更加純淨、美麗的海洋。 ... <看更多>
台灣海洋保育 組織 在 海洋保育-國際組織Ocean... - World Oceans Day -世界海洋日 的必吃
【海洋保育-國際組織Ocean Conservancy】1972年成立的Ocean Conservancy, 是位於美國德州的非營利組織,旨在保護海洋,使其乾淨而生生不息。Ocean Conservancy在1986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