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分享。Lakshya
最近印巴因為在印屬喀什米爾地區發生的恐攻事件
12天後印度空軍炸毀巴基斯坦恐怖組織的訓練營
昨天又因為8台印度飛機在空中來回做加強巡視時
探測到巴基斯坦的24台飛機企圖飛往印度軍事基地飛去
其中一台印度的戰鬥機機擊下巴國的F-16後,馬上被另一台巴國飛機鎖定目標並擊落
不幸地兩架飛機都摔在巴基斯坦的領土所以印度空軍飛行員被巴國扣留
以上的緊張情勢讓小妞想到一部2004年由Hrithik Roshan拍的一部電影Lakshya
電影故事敘述1999年Kargil War, 當時與以往的冬天一樣印巴兩國的軍隊都會因為天氣寒冷及地勢高的關係所以降低防守士兵的人數,沒想到那年巴基斯坦突然派士兵趁防守鬆懈時爬到邊界守著
當印度士兵要回到崗位時,發現無法前進因為巴國士兵狂攻擊他們,也因為這樣發生了一場戰爭。
該電影感受到滿滿印度士兵愛國的情緒
第一次看到Hrithik Roshan拍這麼嚴肅的電影提材
裡面穿著軍人制服的他帥到爆!
此外, 歌曲都非常好聽呢
其實在2/14號恐攻事件發生後, 小妞近距離觀察當地人民的反應
發現大家對他們的軍人都非常尊重, 認為軍人對他們的國家貢獻很大
聽到跟看到他們這樣說就會想到在台灣好像比較少感受到愛國愛軍人的氛圍
與大家分享Lakshya裡面小妞喜歡的一首歌Kandhon Se Milte Hain Kandhe
👉音樂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_-tthrE0Hg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印度『趣』 Namaste In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李漢城 - Lee Han-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AJ 安子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新聞] 華郵:台灣戰機飛行員不足需要更多捍衛-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The KK Show - 191 開戰鬥機的男人- Edan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空軍21隊在路克基地(L... - 鈞事評論(梅復興臺海安全研析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問卦] 台灣的空軍人數真的不夠嗎?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李漢城 - Lee Han-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體育人都盼有更好的體育環境
相對機師也盼有更好的飛行品質
#臺灣加油
你知道什麼叫"飛時"嗎? (2019-02-12 未完待續)
這是我在駕駛艙的座椅,不算很舒服,因為必須是防火材質,而且太多的功能限制了它的的舒適程度。
乘客是在起飛前半小時開始登機,而我要在乘客登機前45分鐘就座,開始準備所有和飛行有關的設定和檢查。接下來就必須坐在這個位子上,飛機後推滑行一直到一萬呎以上,根據規定我只有在生理需求時,才能離開這個位子,也就是去上廁所,幾分鐘的解放時間之後,我就必須再回到這位子上坐著,根據規定不能睡覺,不能閱讀和飛行無關的書籍,更不能玩電腦,只能盯著前面的儀表板和操作飛機,就算是用餐也只能坐在這個位子上,一直到飛機下降落地,滑進停機位等乘客下機完成,空服員做完安全檢查後,這也是落地至少半小時後。
所以如果一趟八小時的飛行,我要在這個位子上至少坐到九個半小時(還沒計算飛機在機場排隊起飛的延誤時間),也許扣掉幾分鐘上廁所的時間,不是飛行員的人們可以試試,坐在家中舒服的沙發上(不能躺著),坐上個九小時不能看電視,不能看雜誌,只能看幾個跳動的數子,更不能打瞌睡,然後告訴我你的感受。
每個人都問我:是不是飛機一起飛就用自動駕駛? 好像大家都認為自動駕駛是萬能的,我們飛的是民航機,不是星際戰艦,目前的科技很多還是要靠飛行員來手動執行,所以
遇到亂流我要減速,以及和航管申請改變高度,否則空服員和乘客會吐的到處都是。
前面有雷雨雹時,我要思考怎麼去繞過雷雨雹,不然飛進去雷雨雹,空服員和乘客都會像是進了洗衣機一樣的上衝下洗。
還要不定時的和航管通話,如果航管叫你而你不回應,戰鬥機很快就會升空攔截。
以上的例子,網路上都可以查的到,不必太驚訝,只要是疲勞飛行,這些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全世界各國都在用各種方法來避免疲勞飛行,當然
我還沒提到飛機發生不正常的機械故障,或是機場狂風暴雨,飛行員更需要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讓飛機能夠正常落地,保障乘客平安,當然要讓自已平安的去見自已的家人。
飛機上駕駛航有兩個座位可以操控飛機,一個是正駕駛坐在左邊(簡稱機長Captain),另一個副駕駛坐在右邊(又稱副機長First officer),如果坐的太久,兩個都沒精神,等到落地時,工作量最大也最危險時,只要精神不濟一個晃神出了事情,就有可能會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歐美日韓的先進國家,都嚴格的規定了,只要是飛機上只有一正一副的兩位駕駛,飛行時間的上限就是八小時,這是歐美在從有商業飛行開始,經過了多少次的空難和研究才訂出來的時間,對我飛行25年的經驗而言,八小時的飛行時間真的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但是在我目前服務的韓國公司,為了更嚴格的飛安,為了更保障客人的安全,所以飛時在7個半小時以上,就會再加派一位飛行員,這時三個飛行員只要有兩位坐在位子上,另一個飛行員就可以休息,三個飛行員都可以輪流休息到,在最繁忙的落地時間內,就有足夠的精神可以應付。
飛時和休時的計算很複雜,我們就用最簡單的一位正駕駛和一位副駕駛來說明,飛行員是人,和大家一樣都是正常人,會累會想打瞌睡,所以:
美國飛時超過八小時,就必須再多派一位飛行員,也就是三位飛行員。
日韓也是,只要飛時超過八小時,就再多派一位飛行員。
說了半天,這也是這次飛行員工會罷工的主要議題之一
看過我前面po文的人就知道,在疲勞飛行下,萬一出了差錯,飛機失事是機長的身家都出現在新聞媒體,就算沒失事,只要出了差錯,工作就馬上不保,但是疲勞飛行根本就沒有任何度量衡可以來測量,所以最後一定是算在飛行員的人為疏失上(最省時省力又不用花錢去找出真相的說法)。
來來來! 讓我們來看先進國家的飛時限制,首先你們知道的是,各國民航局的規定是最寬鬆的,各國的航空公司因為要保持自已公司的飛安紀錄和商譽,所以都會比民航局還嚴格。
一位正機長和一位副機長的最大連續飛時:
美國最多飛8小時
日韓最多飛8小時
台灣可以飛到10小時<--- 也就是飛行員要在這個位子上坐到11個半小時以上。
是什麼理由可以讓台灣的最大飛行時間超英美趕日韓?台灣飛行員很耐操? 台灣乘客不怕死?
故事就發生在大約20年前,當時航空事業正在日趨興盛,飛機拼命的買,就需要飛行員來飛,但是軍方飛行員不夠,培訓一名飛行員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所以當時台灣的民航局就和航空公司修改了這個飛時的上限,從國際通行的8小時,改成10小時,所以就可以少派一位飛行員,節省人力成本,但是卻成了飛行員惡夢的開始。
故事說到這裏先打住,讓大家知道航空公司是用什麼手段來欺騙社會大眾的:
1,用飛行員的飛時,來跟一般社會大眾的工時比較
飛行員和空服員都是用飛行時間來計酬,這和一般行業不同,所以空勤人員有計酬的飛時,也有所謂的工時,一個台北香港來回的飛時是3小時40分,但是起飛前的2個半小時就要到公司報到,香港中停1小時,落地後半小時處理飛機的善後,所以工時是7小時40分鐘,幾乎等於一位上班族一天的工作時間。
所以航空公司不敢公佈飛行員的工時,只敢公布飛時來誤導社會大眾,惡意的來抹黑飛行員。
也就是因為這個用飛時來計酬的給薪制度,所以空服員化了全粧穿了制服到公司待命,是一毛錢也沒有,也不算飛時,更不算工時,飛行員到公司開會或是飛模擬機,也是一毛錢也沒有,不算飛時也不算工時。
2,用"平均"來騙人: 以後你們看到航空公司公佈的數據前加了"平均"兩個字,就知道這和每個人平均都有一顆睪丸的說法是一樣的,拿數據來騙人。
回到本文
日本不缺飛行員嗎? 韓國不缺飛行員嗎? 這兩個國家不但缺飛行員,還缺的比台灣兇,但是這兩個國家的民航局有為了航空業者而讓步嗎? 不但沒有,還很堅持的守著兩位飛行員派遣的飛時上限是八小時,為什麼? 因為民航局是飛安把關的最後防線,航空業有很多它專業的層面,是航空業外的人,無法理解的部份,比如說最近吵的很兇的飛時和工時,就和其他行業完全不同,只有民航局才能有效的管理航空業者,來制定保障安全的法規,而不是制定幫助業者營運,卻危及飛行安全的法規。
人力不夠就不要買飛機,人力不夠就不要加開航線,這不就是最基本的道理嗎?
由民航局配合航空公司修出來的惡法,已經罔顧安全,飛行員談了很久,航空公司一再的說一切合法,到了發生罷工,還是一再的對外說一切合法,還說「平均」飛時休時優於其他同業。
空勤人員的工作性質是小眾,和一般社會大眾的工作性質是全然不同,所以我比較喜歡舉例子來說明,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懂:
例一,全世界都是以一天工作八小時為基準,突然台灣宣布一天要工作要以十小時為基準,你們會不會反彈?不要說十小時,只要增加到一天八個半小時,肯定會有反政府的示威活動。
例二,某計程車行的董事長是總統府指派的,警政署說我們管不了這個車行,所以交通大隊就說以後一般車市區時速要低於50公里,但是計程車在市區速限在100公里就行,台灣的交通事業是可以這樣玩的嗎?然後車行逼司機開快車來增加載客率,出事了就算是司機的人為疏失,司機怕了跟警政署檢舉陳情,警政署兩手一攤說我們管不動這個車行,請問這像話嗎?然後更可悲的是,這個車行告訴社會大眾,我們的司機「平均」時速只有50公里,完全合於國家時速標準,但是車行沒說的是,塞車時時速5公里,不塞車時開95,平均下來時速50公里,數據很漂亮,企圖混淆視聽,但是你們告訴我,坐這個車行的車會安全嗎?
飛行員看似高薪,但是其實人數非常非常的少,是標準的弱勢團體,每每和航空公司陳情,航空公司就會說要跟航空公司的工會談,但是航空公司工會是由運務、機務、空服、航務(飛行員)....共同組成,每一個單位都會先談自己單位的事情,機師反正薪水高,你們就忍一忍吧!時間久了,能撐的就硬撐下去,不能撐的就選擇到國外工作,硬撐久了真的很容易生病,我離開11年,得癌症的台灣飛行員越來越多,和我目前的公司相比多的太多。
撐了15年再也撐不下去,在一位猛爆性肝炎發作往生的年輕機長告別式上,飛行員們著手成立了桃園機師工會,終於可以跳脫工會的工會,獨立專一的為飛行員爭取權益,但是根據政府法規,一個縣市只能成立一個性質相同的工會,所以桃園機師工會就有華航和長榮的飛行員,之前是華航飛行員當理事長,現在輪到長榮當,航空公司就捉著這一點,利用媒體來抹黑。
航空公司包山包海,每天多少班次的飛機,需要報紙雜誌的數量驚人,媒體敢寫航空公司不好的地方,就會被航空公司取消訂閱,再加上航空公司要花錢登廣告,如果得罪航空公司,就會抽掉你媒體的廣告,
(未完待續)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AJ 安子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看看飛行員的真心話吧!
你知道什麼叫"飛時"嗎? (2019-02-12 未完待續)
這是我在駕駛艙的座椅,不算很舒服,因為必須是防火材質,而且太多的功能限制了它的的舒適程度。
乘客是在起飛前半小時開始登機,而我要在乘客登機前45分鐘就座,開始準備所有和飛行有關的設定和檢查。接下來就必須坐在這個位子上,飛機後推滑行一直到一萬呎以上,根據規定我只有在生理需求時,才能離開這個位子,也就是去上廁所,幾分鐘的解放時間之後,我就必須再回到這位子上坐著,根據規定不能睡覺,不能閱讀和飛行無關的書籍,更不能玩電腦,只能盯著前面的儀表板和操作飛機,就算是用餐也只能坐在這個位子上,一直到飛機下降落地,滑進停機位等乘客下機完成,空服員做完安全檢查後,這也是落地至少半小時後。
所以如果一趟八小時的飛行,我要在這個位子上至少坐到九個半小時(還沒計算飛機在機場排隊起飛的延誤時間),也許扣掉幾分鐘上廁所的時間,不是飛行員的人們可以試試,坐在家中舒服的沙發上(不能躺著),坐上個九小時不能看電視,不能看雜誌,只能看幾個跳動的數子,更不能打瞌睡,然後告訴我你的感受。
每個人都問我:是不是飛機一起飛就用自動駕駛? 好像大家都認為自動駕駛是萬能的,我們飛的是民航機,不是星際戰艦,目前的科技很多還是要靠飛行員來手動執行,所以
遇到亂流我要減速,以及和航管申請改變高度,否則空服員和乘客會吐的到處都是。
前面有雷雨雹時,我要思考怎麼去繞過雷雨雹,不然飛進去雷雨雹,空服員和乘客都會像是進了洗衣機一樣的上衝下洗。
還要不定時的和航管通話,如果航管叫你而你不回應,戰鬥機很快就會升空攔截。
以上的例子,網路上都可以查的到,不必太驚訝,只要是疲勞飛行,這些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全世界各國都在用各種方法來避免疲勞飛行,當然
我還沒提到飛機發生不正常的機械故障,或是機場狂風暴雨,飛行員更需要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讓飛機能夠正常落地,保障乘客平安,當然要讓自已平安的去見自已的家人。
飛機上駕駛航有兩個座位可以操控飛機,一個是正駕駛坐在左邊(簡稱機長Captain),另一個副駕駛坐在右邊(又稱副機長First officer),如果坐的太久,兩個都沒精神,等到落地時,工作量最大也最危險時,只要精神不濟一個晃神出了事情,就有可能會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歐美日韓的先進國家,都嚴格的規定了,只要是飛機上只有一正一副的兩位駕駛,飛行時間的上限就是八小時,這是歐美在從有商業飛行開始,經過了多少次的空難和研究才訂出來的時間,對我飛行25年的經驗而言,八小時的飛行時間真的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但是在我目前服務的韓國公司,為了更嚴格的飛安,為了更保障客人的安全,所以飛時在7個半小時以上,就會再加派一位飛行員,這時三個飛行員只要有兩位坐在位子上,另一個飛行員就可以休息,三個飛行員都可以輪流休息到,在最繁忙的落地時間內,就有足夠的精神可以應付。
飛時和休時的計算很複雜,我們就用最簡單的一位正駕駛和一位副駕駛來說明,飛行員是人,和大家一樣都是正常人,會累會想打瞌睡,所以:
美國飛時超過八小時,就必須再多派一位飛行員,也就是三位飛行員。
日韓也是,只要飛時超過八小時,就再多派一位飛行員。
說了半天,這也是這次飛行員工會罷工的主要議題之一
看過我前面po文的人就知道,在疲勞飛行下,萬一出了差錯,飛機失事是機長的身家都出現在新聞媒體,就算沒失事,只要出了差錯,工作就馬上不保,但是疲勞飛行根本就沒有任何度量衡可以來測量,所以最後一定是算在飛行員的人為疏失上(最省時省力又不用花錢去找出真相的說法)。
來來來! 讓我們來看先進國家的飛時限制,首先你們知道的是,各國民航局的規定是最寬鬆的,各國的航空公司因為要保持自已公司的飛安紀錄和商譽,所以都會比民航局還嚴格。
一位正機長和一位副機長的最大連續飛時:
美國最多飛8小時
日韓最多飛8小時
台灣可以飛到10小時<--- 也就是飛行員要在這個位子上坐到11個半小時以上。
是什麼理由可以讓台灣的最大飛行時間超英美趕日韓?台灣飛行員很耐操? 台灣乘客不怕死?
故事就發生在大約20年前,當時航空事業正在日趨興盛,飛機拼命的買,就需要飛行員來飛,但是軍方飛行員不夠,培訓一名飛行員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所以當時台灣的民航局就和航空公司修改了這個飛時的上限,從國際通行的8小時,改成10小時,所以就可以少派一位飛行員,節省人力成本,但是卻成了飛行員惡夢的開始。
故事說到這裏先打住,讓大家知道航空公司是用什麼手段來欺騙社會大眾的:
1,用飛行員的飛時,來跟一般社會大眾的工時比較
飛行員和空服員都是用飛行時間來計酬,這和一般行業不同,所以空勤人員有計酬的飛時,也有所謂的工時,一個台北香港來回的飛時是3小時40分,但是起飛前的2個半小時就要到公司報到,香港中停1小時,落地後半小時處理飛機的善後,所以工時是7小時40分鐘,幾乎等於一位上班族一天的工作時間。
所以航空公司不敢公佈飛行員的工時,只敢公布飛時來誤導社會大眾,惡意的來抹黑飛行員。
也就是因為這個用飛時來計酬的給薪制度,所以空服員化了全粧穿了制服到公司待命,是一毛錢也沒有,也不算飛時,更不算工時,飛行員到公司開會或是飛模擬機,也是一毛錢也沒有,不算飛時也不算工時。
2,用"平均"來騙人: 以後你們看到航空公司公佈的數據前加了"平均"兩個字,就知道這和每個人平均都有一顆睪丸的說法是一樣的,拿數據來騙人。
回到本文
日本不缺飛行員嗎? 韓國不缺飛行員嗎? 這兩個國家不但缺飛行員,還缺的比台灣兇,但是這兩個國家的民航局有為了航空業者而讓步嗎? 不但沒有,還很堅持的守著兩位飛行員派遣的飛時上限是八小時,為什麼? 因為民航局是飛安把關的最後防線,航空業有很多它專業的層面,是航空業外的人,無法理解的部份,比如說最近吵的很兇的飛時和工時,就和其他行業完全不同,只有民航局才能有效的管理航空業者,來制定保障安全的法規,而不是制定幫助業者營運,卻危及飛行安全的法規。
人力不夠就不要買飛機,人力不夠就不要加開航線,這不就是最基本的道理嗎?
由民航局配合航空公司修出來的惡法,已經罔顧安全,飛行員談了很久,航空公司一再的說一切合法,到了發生罷工,還是一再的對外說一切合法,還說「平均」飛時休時優於其他同業。
空勤人員的工作性質是小眾,和一般社會大眾的工作性質是全然不同,所以我比較喜歡舉例子來說明,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懂:
例一,全世界都是以一天工作八小時為基準,突然台灣宣布一天要工作要以十小時為基準,你們會不會反彈?不要說十小時,只要增加到一天八個半小時,肯定會有反政府的示威活動。
例二,某計程車行的董事長是總統府指派的,警政署說我們管不了這個車行,所以交通大隊就說以後一般車市區時速要低於50公里,但是計程車在市區速限在100公里就行,台灣的交通事業是可以這樣玩的嗎?然後車行逼司機開快車來增加載客率,出事了就算是司機的人為疏失,司機怕了跟警政署檢舉陳情,警政署兩手一攤說我們管不動這個車行,請問這像話嗎?然後更可悲的是,這個車行告訴社會大眾,我們的司機「平均」時速只有50公里,完全合於國家時速標準,但是車行沒說的是,塞車時時速5公里,不塞車時開95,平均下來時速50公里,數據很漂亮,企圖混淆視聽,但是你們告訴我,坐這個車行的車會安全嗎?
飛行員看似高薪,但是其實人數非常非常的少,是標準的弱勢團體,每每和航空公司陳情,航空公司就會說要跟航空公司的工會談,但是航空公司工會是由運務、機務、空服、航務(飛行員)....共同組成,每一個單位都會先談自己單位的事情,機師反正薪水高,你們就忍一忍吧!時間久了,能撐的就硬撐下去,不能撐的就選擇到國外工作,硬撐久了真的很容易生病,我離開11年,得癌症的台灣飛行員越來越多,和我目前的公司相比多的太多。
撐了15年再也撐不下去,在一位猛爆性肝炎發作往生的年輕機長告別式上,飛行員們著手成立了桃園機師工會,終於可以跳脫工會的工會,獨立專一的為飛行員爭取權益,但是根據政府法規,一個縣市只能成立一個性質相同的工會,所以桃園機師工會就有華航和長榮的飛行員,之前是華航飛行員當理事長,現在輪到長榮當,航空公司就捉著這一點,利用媒體來抹黑。
航空公司包山包海,每天多少班次的飛機,需要報紙雜誌的數量驚人,媒體敢寫航空公司不好的地方,就會被航空公司取消訂閱,再加上航空公司要花錢登廣告,如果得罪航空公司,就會抽掉你媒體的廣告,
(未完待續)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The KK Show - 191 開戰鬥機的男人- Edan - YouTube 的必吃
退役 台灣 空軍飛官Eden熱愛飛行的,他來跟我們分享 戰鬥機飛行員 的訓練方法、空軍體制內到底有什麼問題會一直出意外、還有他為什麼離開他最愛的飛行 ... ... <看更多>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空軍21隊在路克基地(L... - 鈞事評論(梅復興臺海安全研析 ... 的必吃
如果不花這個錢就失去外交合作的實質意義。由於培育軍事人才是合作的重點,就請洽談多一點優秀人員接受培訓,理由在於人數過少無法形成有力團隊。 另 ... ... <看更多>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人數 在 [新聞] 華郵:台灣戰機飛行員不足需要更多捍衛- 看板Military 的必吃
原文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3010157.aspx
原文摘要:
2023/3/1 14:05(3/1 14:50 更新)
(中央社嘉義1日綜合外電報導)「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方出售給台灣的66架新造
F-16戰機預計2026年全數交機,但台灣正面臨戰機飛行員不足問題,需要更多「捍衛戰士
」來因應中國犯台的可能性。
華盛頓郵報指出,生育率下降、從軍吸引力下滑,台海衝突風險升高,導致台灣軍方招募
人數多年來都難以達標。
報導指出,這個問題在台灣菁英戰鬥機飛行員當中更為嚴重,他們幾乎每天都要應付擾台
的共機。
近來,共機頻頻逾越台灣海峽中線,挑戰雙方多年來為避免擦槍走火而保持的這條非官方
界線。
為防備中共犯台的可能,台灣新添的66架F-16戰機一旦全數交機,第四代戰機總數將達
200多架。
然而,以目前進度來看,台灣將沒有足夠的飛行員來操控這些戰機。
台灣須補進約100名新飛行員來駕駛這些即將於3年後交機的戰機,但根據台灣立法院數據
,台灣空軍2011至2019年一共僅新增21位飛行員。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揭仲說:「要在未來3年補足這個短缺,難度會
非常高。」他說:「台灣資深飛行員的人數將更加不足,他們負擔會更加沉重。」
他表示,資深飛行員還要肩負起訓練新人、攔截共機的責任。
華郵根據國防部資料所做的分析顯示,2022年共軍至少派出1732架次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
別區(ADIZ),遠多於2021年的低於1000架次,以及2020年的少於400架次。
這種灰色地帶的戰略不單只是為了脅迫,也導致擔任教官的資深飛行員無法指導新進人員
。有教官於過去兩個月內兩度中止訓練,直到共機離去才能恢復訓練。
新進人員在接受基本飛行課程後,必須接受考試進行淘汰。其中有一梯次,基本訓練課程
開始時有45名學員,結束時只剩21人。
受訓飛F-16的學員除了基本訓練,也必須累積至少250小時的飛行時數。整體下來,要成
為一個完全做好戰鬥準備的F-16戰鬥機飛行員可能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蕭義教中校(Hsiao Yi-chiao,譯音)5年前曾緊急升空與共機近距離
接觸,這些年來也目睹共機擾台次數愈趨頻繁且愈趨挑釁。
當他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有機會看到台海爆發衝突時說:「人們當初也以為俄羅斯和烏克
蘭不會開戰,但戰爭還是爆發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他說:「重要的是拿出抵抗的意
願。」
他說:「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決心捍衛國家,不輕言放棄。」他說:「其他國家為
什麼會支持烏克蘭?因為他們看到了烏克蘭保衛國家的決心。」(譯者:蔡佳敏/核稿:
劉文瑜)1120301
心得感想:
66架新增的F-16V需要至少100名飛行員
缺口主要在這裡,其實不考慮還沒到貨的66架,空軍現在並不算缺飛行員吧?
只是幻象2000未來要除役,而習慣法國機的飛行員未必可以轉到第四,第五聯隊去服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60.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77653965.A.A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