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此專頁已經出現被柔性內容管制之跡象。於此敦促關注“范疇獨立觀點” 的網友,儘速前往 " “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范疇專網,註冊免費會員,以免日後意外失聯。- 范疇 2021-04-24
被迫選邊,選哪一邊?
美共交鋒下,台灣已經被迫選邊。不過,台灣人沒必要不爽,因為,再過一兩年,全世界的國家都會被迫選邊,歐洲好一些,但一樣得選邊站。相對之下,美國的選邊政策會相對間接柔性,而中共的選邊政策,大家已經看到了,那就是戰狼式的威脅,以及大撒幣的利誘,加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抓人把柄陰招。台灣許多人選擇為中共說話(中國社會術語叫「洗地」XD),並不是意識形態的認同,甚至不是基於對中國的情感認同,而僅僅是被抓住把柄加上小惠小利,這點許多台灣人應該是心知肚明。
由於戰略地緣因素,台灣相當於被送入急診室,面對兩個主治大夫,一個叫白宮,一個叫中南海。如何選擇?這像是一個愚昧的多餘問題,但還是必須解析。因為,愚昧的本質並不是無知或IQ智商低,而是指明明有感有知,卻昧於現實而硬拗,台灣社會還有許多真實愚昧者或裝傻者。
進一步談之前,容我先說一個故事。1985年我由美國第一次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第一個讓我驚訝的經驗,就是交通習慣。在美國開車,遵循的是「車道主義」,就是你在一條畫了線的車道上,你就有車道權(right of lane),任何其他車子要超你的車,必須超過你至少20、30公尺,才不算違規,否則撞車風險極大。但我驚訝的發現,中國的習慣是「車頭主義」,就是任何車輛,只要贏你一個車頭,就可以任意逼你讓他。更糟的是,後來我察覺到了「噸位主義」,就是如果後車的噸位比你大,他按個喇叭,你就得閃開讓他先走。
請問你,你是願意你和後代,活在一個「車道主義」的世界秩序中,還是願意活在一個「車頭主義」、「噸位主義」的世界秩序中?
二戰後的美國秩序有種種問題,軍事霸權的、金融霸權的、文化霸權的,我個人由於在美國、中國、新加坡、台灣都長期生活過,也有不少歐洲、日本、韓國的朋友,對於美國秩序的缺陷及各國的怨言,相信比大多數人都了解。但無論如何,美國的秩序本質是基於「車道主義」的。我們可以挑戰他的車道畫的不公平、限速不合理、紅綠燈的位置不對、閃爍的間隔有問題,你也可以批評他違反了「普世車道」原則、咒罵他的交警執法不公、警車自己違法,但是他執著於「車道主義」卻是無庸置疑的。
共產黨一黨專政下的中國,大多數人民其實是嚮往車道主義的,只要統治者稍有車道的概念,依道治國就湊合了,哪怕人民自己多吃一些虧。這道理極簡單,即使是惡法,也得有法啊。然而事實上,中共無論對內還是對外,走的都是「噸位主義」- 官位權力、暴力脅迫、階級剝削。不過得公平地講,中共不僅對社會人民如此,他們在自己黨內的打交道文化也是如此,這也是他們可以無視人心的理由:我在黨內的鬥爭環境也是如此啊,因此你人民有什麼資格對我說三道四。
回到台灣。今天中共對台灣的真實態度,完全就是噸位主義。遠的如新疆、西藏還先不談,看看與台灣一水之隔的香港。有香港朋友問我,可不可以留在香港苟活。我反問他,你願不願意讓你的孩子在今日號稱中國最先進的上海生活?如果願意在上海生活一輩子,那你就可以在香港苟活。
這話剛說完沒幾個月,中共就開始試圖在上海實施新疆式的網格化控制,進出上海的人超過24小時都得登記身份,否則罰款5000人民幣或拘留坐牢。此舉引起上海市民絕大反彈,親戚朋友來訪一天都得到警局登記。中共暫且鬆手,但是不可能罷手。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切政治、社會、經濟壓力,使得中共的控制手段,一步步往文革時期倒退。
在「以權為本」的噸位主義下,中國大地一定走向新疆化。在已經成熟的數位科技下,一切的流動性事物,無論人、財、貨、信息、思想,都會被極權控制。這就是中南海所謂的「制度自信」的核心內涵。不可諱言,這套數位統治機制,對地球上的獨裁、半獨裁政權是極具吸引力的。「噸位主義」被科技化、數位化了。
台灣選那邊?這是一個選擇「車道主義」還是「噸位主義」的問題!請你夜深人靜的時刻問問自己:你選哪一邊?你希望你的後代生活在哪類秩序下?你覺得你的選擇值得多少?你願意為你的選擇付出什麼代價?午餐是沒有白吃的;今天白吃,後天得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代價。
(註:本文收入作者六月份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更多內容,請造訪 「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
台灣官位階級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來沒有看到如此這般深入地解剖國民黨的文章,一個老國民黨員的心聲。以及相對論述,佩服佩服!
~今後國家何去何從~
撰文者:黃冏堂
自從國民黨敗選後,本不太願意發表言論,但,積鬱仍在,最近天熱,在家避暑,一時心血來潮,就細細整理出滿滿的牢騷,若夥伴們有興趣、有耐心,歡迎分享。
過去國民黨犯的第一個錯誤是無法打敗共產黨,致流落台灣,第二個錯誤是促成了民進黨的茁壯,致淪落在野,第三個錯誤是國人給了國民黨重新執政機會,甚至完全執政,最後又因為失能再度崩解,第四個錯誤,2018年意外的翻轉了地方政權,還產出了蓋世英雄韓國瑜,結果呢?2020沒能奪回中央政權還葬送了韓市長,國民黨到底怎麼了?一寸寸的喪失人心,一次次的政權更替,甚至黨產被步步收繳的歷史教訓,都不能帶來警示、喚回黨魂,重整再戰?現在連惟一的神主牌「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都成了負值,準備擱置,國民黨未來如何求戰?令人無言。
回顧國民黨政權演繹,自蔣經國離世,李登輝獨攬政權即開始為裂解國民黨勢力與協助民進黨發展不遺餘力,國民黨居然毫無警覺令人不解;連戰接手後,雖有長期政壇歷練,卻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建樹甚微的黨主席,國民黨居然放任無為,令人稱奇;至於馬英九則頂著哈佛博士高學歷,也經歷過公職與八年北市長歷練及獲得選民託付兩任八年全面執政機會,可惜,因為「恃才傲物,理念太重、格局太小」,以為自許「全民總統」、高擧「清廉大纛」就足以治國,完全輕忽同黨利益與三教九流的感情交流,立法院又被王金平長期把持,以不作為的多數掣肘執政黨,又放任民進黨少數造亂,進而影響了國民黨執行力,致「令出不了府,法出不了院」,凡事「一籌莫展」,除了讓馬英九成了全民公敵外,還徹底拖垮了國民黨,馬英九這位迂腐到能讓藍營寧願自廢武功、棄械投降與無恥度自我牽扯的立法院王前院長,還能讓國民黨視若珍寶,令人無言;當朱立倫臨危受命,聲勢低迷亦如強弩之末的黨與黨高層各個只求明哲保身,難得洪秀柱不畏譏讒挺身而出,卻遭抽樑換柱,結果,朱立倫領軍的選戰兵敗如山倒,令人咋舌;爾後的吳敦義不遑多讓,看好的一局棋,居然玩到滿盤皆輸,坐實了「國民黨昏庸無能」的罪名,令人髮指;更可議的是,多位領導者在位的表現總是「利用」國民黨多於「經營」,難怪無法建立中心思想、統一戰力,以致任人宰割,另外,藍營還有位永遠的宋省長楚瑜先生,這位才思敏捷、能力過人卻桀驁不馴的高人,近二十年總統大選幾乎無役不與的韌性,成了綠營裂解藍營團結的重要棋子,令人作嘔;綜觀前論,李登輝之後的數十年,這些歷任黨主席與未曾當過黨主席的高層與國民黨發展史一直息息相通,國民黨的敗能說「與他們無關」?現任黨主席江啟臣能脫穎而出,是老世代被嫌棄,至於,在百廢待舉的黨內能有多少作為,黨員確實難有太多期待,因為,除了國民黨羸弱外,台灣的環境已有太多無法掌控的變化,均非自稱「溫良恭儉讓」的國民黨所能駕馭,比如:
學生:讀一點書,懂一些小知識,透過網路片段、看懶人包,就以為盡知天下事,對事件全程、全景、他人觀點均不屑一顧,未能對父母盡孝、對家庭盡責,亦未對社會有所貢獻,動輒以正義之師衝撞義理、法制,那種狂妄、無知行逕,還自以為是英雄,更甚者,一群盲從者在政客調教、輿論的推波助瀾下,讓猖狂更是無限上綱,國民黨能掌控得了?
選民:現在的民主就是民進黨做主,愛台灣就是愛民進黨認同的台灣價值,至於台灣陷入藍綠、族群、階級、世代鬥爭,政經發展停滯不前等均非選民關注的大事,現階段選民要的是反中與腥羶大戲,猶如台灣的本土劇,鎮日呈現背離事實、勾心鬥角、逞兇鬥狠、傷風敗俗,使壞目標甚至指向家人、朋友、職場、情敵、政敵,那種「不耍狠」不足以出頭的手法令人不寒而慄,什麼是國人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已無人在意,國民黨有能力改變嗎?
議會:國會殿堂、地方議會諸委員、議員,明裡是為國效力、為民服務,暗裡則是沆瀣一氣、朋比為奸、坐室分贓,各個還能道貌岸然的在殿堂上扒糞掀臭、謾罵羞辱,視政事如草芥、視官員如禁臠,予取予求,現立院民進黨的多數,更讓國會霸凌亂象發揮到極致,誰能抗衡?試想,以國民黨過去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時能被無極限的霸凌,如今屈居少數,若說有能力改變,有人會相信嗎?
輿論:誰人不知傳媒善以聳動標題,達成聚焦,藉腥羶話語推波助瀾,博取版面,萬年本土劇為炒熱收視率常以低俗手法,鎮日毀損生活價值觀為樂事,至於「名嘴之流」亦少思正義公理,習以偏私、妄言,製造對立,尤其,在民進黨的主導下,「網軍出征,寸草不生」更成台灣另一種禍源,請問,國民黨有本事翻轉嗎?
國民黨:檯面上的連戰、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等歷任黨主席,除了馬英九參選未嚐敗績外,其他的都是輔選或參選的輸家,不要說勇於承擔,連表態都是虛軟的,現黨員均已老邁且士氣低盪谷底,少席次的黨籍立委也無「論述」與「攻堅」之力,各層級接班人又青黃不接,前途乖舛,如今,民進黨縱然失政產生民怨,也難以轉為國民黨所用,黨產會又困住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在內憂外患下,又能有多少作為?
民進黨:在全面執政之後,依過往經驗、堅固的基本盤與勢如破竹的網軍,還有卓越的選戰技倆,台灣已如囊中物,不再需要虛掩謙卑之事,未來想幹什就幹了,現今的國民黨已被鬥得氣若游絲,名存實亡,不知國民黨是否學到了教訓?可有起死回生之道。
國軍:中共對收復台灣的野心是眾所周知,為確保國家安全,政府理應整軍經武、勵精圖治才是,事實上,年輕世代對服役視為畏途,軍人地位亦一落千丈,護衛疆土的國軍又因承平日久,輕本務,重雜務,致高層以行政績效掛帥,為求官,趨炎附勢,基層則察言觀色,被動苟且,嚴謹的軍隊連軍法都不可得,還談何謂軍務?軍規?更不要說軍魂了,更甚者,軍人為國家奉獻一生的退休保障都被惡名化,朝不保夕,民進黨當家,無論如何進行軍改,自有其心思,不予置評,至於國民黨任由軍人被糟蹋卻毫無阻滯之力,無論現役或退役軍人還能對國民黨有所期待?
世事:新冠肺炎肆虐、香港反中、台灣獨台、中印邊界紛擾、南北韓叫陣、釣魚台事件、美國的興風作浪,讓世局充滿了一觸即發的變數,民進黨已藉由全面執政準備走自己的路了,反觀國民黨,連自己論述的神主牌「九二共識」都準備棄置了,還有其他能力參與、承責嗎?
結語:
台灣有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政黨、不同階級、不同行業、不同世代等差異,我曾相信這些人是愛這個土地,會努力為台灣的未來付出,同樣的,任何執政黨也會帶領國家走上康莊大道,遺憾的,政黨卻是以奪權為目標,政客則以滿足個人私欲為優先,為謀奪金錢、利益、權勢,無不費盡心思、用盡手段,尤其,民進黨更是箇中高手,經過長期殺伐,「民進黨世代」不再是崛起,而是全面強力登場,更卓然有成的掩埋了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正式宣告進入「民進黨」的輝煌時代;話說至此,還真是語重心長,尤其,看著依附已久的政黨衰敗,還落井下石的數落,那種無奈終非所願,今日,我已是近七十的老翁,早期曾幻想中國一統好夢,可惜,未能圓夢,晚期則身不由己,得在新世代引領下為獨台追夢,一生兩夢情境大不相同,既然時勢使然,也是台灣住民的新選項,我可以坦然面對並接受未來衍生的後果,暫時安於生活與看輕世事,只是,偶爾想到國民黨的沒落與下一代要迎接那麼多不安的變數,總是心有戚戚焉。
成大同學晚安。我知道你憂國憂民,這是我薄薄的淺見,您參考參考。
是一個新的概念!不是明朝,不是滿清,不是民國,是 中華民國台灣!這總共四個朝代,(明白嗎?明白嗎?明白嗎?)所以綠朝早就準備好了⋯⋯台灣人南洋蠻夷化,有綠色政客法理論述,不學習中華文化,還滅中華文化,更改課綱,用教育來洗腦,用街頭暴力帶領悲情選舉,侵吞蠶食,府院黨軍情警調,文化總會,地方農漁會水利會鄉鎮民代各地區長,所有國營事業,轉投資的各肥肉公司,大法官會議,等等等。所以⋯這是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所以宣誓就職是騙你的,街頭抗議就用油壓剪對付,剪個手指算什麼?有上校摔死絕對不讓你英雄化,立刻發動所有宣傳力量把事情污名化,現訴求憲法?門都沒有,大法官全部綠化。想訴求民意?完全不可能,名嘴,媒體,1450,誰有能力抵禦。監察院呢?本來就是個雞肋,現在派滿提滿,分贓剛剛好。古時改朝換代殺進城,搶糧搶錢搶女人,規矩我訂,官位我派,天下我獨享,看看高雄市派了多少中央官,口水哥從上尉直升少將誰說不可以。中央警衛官記個大過而已,升個少將誰說不可以?目地就是要告訴所有有志於官癌的人,來跟著綠營效忠綠營的人,ㄧ定會有回報率的。民國的官箴概念沒有了,四維八德也沒了,綠陣營就是不要,看懂了嗎?所有價值全部推翻,通通不算,換綠的來定義,這是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朝代,綠朝只是懼於中共,不敢台獨,非綠營的政客想要得江山?恐怕只有政變ㄧ途,不信?大家等著看,綠魔爪ㄧ定更狠,緊緊的控制台灣,想靠中共武統,那肯定是民族悲劇。未來會如何發展呢?回顧歷史,其實早就告訴我們,中華文化ㄧ定會繼續,民族ㄧ定會強盛,歷史的共業中國人是有智慧解決的,願綠營能讓台灣島上的人民在這過程中,安居樂業,傳宗接代,與中華民族共存共榮,騙 來的江山是短暫的,綠陣營政客看遠一點吧!否則將來報應來時,可別怨天尤人,聊表言盡於此。至於國民黨???應該氣數已盡,可以出殯了。
台灣官位階級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復刻】科舉和選舉 | 盧斯達 on Patreon
(今天立法會發生的事情,之前也已說過不少,大方向沒有改變,也就復刻一篇以前說過的東西。歷史始終是由立法會之外輸出秩序。唯一能夠破壞這個宿命的方法,是換人和換戰略。議會只能執行絕對否決議程,議員除了否決不談其他,新人還是有希望的,雖然泛民老黨還未承諾自己會玩35+攬炒。)
我們一直都以為香港有「政治運動」,有反對派,其實一直都沒有。「公民社會」不是由等值的公民組成,而是階級社會,它的頂端是擁有立法會的人,以及擁有議席的黨派。一些局中人也會坦承,知道擁有議席,並不會改變甚麼,但會有錢,特別老實的人會承認:沒有選舉帶來的資源,連公民社會也不會有。那反過來要問這公民社會有多脆弱多虛無?
所以我們對於「公民社會」都有一個由熱到冷的learning curve。我們曾經熱烈響應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之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示威活動。每次抗爭的失敗結果固然更令我們更沮喪更看不到出路,然而敏銳一點的人都會發現,這些活動,由於是由金字塔頂端的人發動,控制,參與其中的我們,其實談不上個人充權,政客的選舉行情倒是充了電。所以這些活動搞得越多,泛民的選情其實越穩陣,2016年非建制派在直選甚至多過親北京派。
他們的仕途越穩固,鐵票越來越鐵,但香港卻沒有變好,越來越壞。撫今追昔,香港人熱烈和應的公民社會活動,究竟是蓄力撼動體制,還是反而強化了體制本身?
這些年來的抗爭出現群眾與大台之爭,從這個階級公民社會的視野來看,其實十分簡單。因為金字塔下層的人想改變那件事,但其實去錯了場合,那些活動,本質上其實都是金字塔上層人的曝光活動、競選集會會,因為政客的手段和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議席,並無其他。他的整個生命,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改變甚麼」、「推倒甚麼」,只會為選舉帶來變數。
所以活動之中,底層和下層的參與者,本來就是打算做不一樣的事,彼此的衝突也就是命定的。泛民會派說客、糾察去試圖控制下層人,是不想這些活動出亂,離開自己的掌握。和平展示,是好的曝光,焦點在他們頭上;出了衝突,是不好的曝光,焦點轉到了平民身上。
整件事的問題是甚麼呢?就是當權者用議席遙遠控制了整個有可能出現的反對運動。我們一直以為那一半直選議席,是整個體制之中少少的民主元素。其實真相是,選舉就是香港最大的統戰活動。這個道理就像一千年的科舉,它以極少數的官位和希望,誘騙天下的所有能人異士,耗費精力於科舉考試。一旦有那個考取功名的心,朝廷的底線,就是他們的底線。就算錢和權未到手,心思也已經休戚與共了。
孔乙己只知道回字有四個寫法,但相信皇帝有日會採納自己的救時良策,這個夢幾十年都沒發成,人可能會發一半的癲。這天孔乙己跟酒館的人說,皇帝的特使昨天來跟他談論天下大勢。為著一個科舉或者選舉的位置,有很多人會想得入迷發癲。沉迷選舉,不只倒錢落海,而且在無形之中,被對方統戰。無論投入多少,都事倍功半,因為在金字塔高層的控制下,所有「公民社會」的活動,都是選舉的伸延,放出去的,最後都是他們收回來。選舉以及它派生的公民社會,說白了只是政權的延伸。
這個機制的運作,可看2014年佔領運動。一開始泛民核心還是想騎乘,當一般的活動來搞,是後來催淚彈一射,群眾一衝,衝出了兩條路,一邊是雙學,一邊是旺角群眾。這在後來就是自決派和本土派。這對金字塔的上層,是運動收不了科,而且危害自己的選舉,是蝕了大本,所以他們很快就催促雙學退場,後者拒絕,於是內部也種下了裂痕。
中國出手剝奪自決派和本土派,是來香港平亂。因為以前泛民一向能夠控制住「江湖」,但現在他們控制不住,於是中國要自己出手。而對於被剝奪議席的自決和本土派,就好像那些已經花光盤川,散盡家財上京赴考的進士,臨門一腳被拒諸門外,損失慘重,很難翻身。
看科舉制度和香港,在此情此景,也頗有得著。東晉末年,有一個標榜道教法術的孫恩起事作亂,後來孫恩兵敗自殺,他的妹夫盧循得到一個招安機會,獲封為永嘉太守。一般人到這一步,也就應該滿足。但盧循繼續起兵作亂,興水兵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遠征現在的越南。有一些士兵在大嶼山和港島停留,成為原民民之一。後來的陸地人視他們為異族,描繪其為「魚人」,是為盧亭魚人。
據說蜑家人是他們的後代。但無論如何,水上人被陸上人和朝廷歧視,無權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甚至讀書識字,則是有史可記。一班人打從開始就被斷絕了進入建制的路,又不能買田炒地,他們就走了另一條路,好像蜑家人張保仔和他的同道,去了做海盜,成為連清朝海軍都過問不了的商業帝國;明國滅亡之後,鄭氏奪取台灣抗清,靠貿易撐了18年,日韓琉球和台灣的貿易活躍到清朝要搞焦土戰,推行遷界和海禁。
剝奪政治權利在東亞歷史並非那麼少見。水上人就是長期被排除於體制之外的族群,跟猶太人一樣。當初英軍上岸的時候,傳說有一個叫「阿群」的村民做帶路黨。這些由盧循、張保仔到阿群的故事,介乎於神話和歷史之間的東西,是帝國邊境那一群人的心理投射。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唱了上千年,現在還在唱。根據《皇帝和祖宗》等等的人類學研究,以前華南的非漢住民,為了「合法」擁有田產和子孫的科舉考權,會偽造族譜,「變成」漢人。現在這個故事也一樣,「變成」中國人,認祖歸宗之後,就能得到某些陸上的利益。但在圈地運動中,永遠會有人失敗,例如新一代。現在他們連投考科舉都不可能,那麼他們的出路就只有做張保仔,成為各種走私犯,或者阿群。
這些人都輝煌過,只是在陸上人寫的歷史沒有英雄忠烈的定位,可是他們生存過、繁榮過、自由過。而不是成為到了中秋、年關,都沒有再見過他來還錢,那個役役於科舉和文字的死孔乙己。
2018-05-23
(今後新文會放在Patreon限定,歡迎及推介訂閱: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台灣官位階級 在 蔡正元- 綠色政客眼中的台灣中下階層! - Facebook 的必吃
綠色政客眼中的台灣中下階層! ... 什麼時候台灣開始搞階級鬥爭啦!!康師父魏家可有錢了,能算上是有水準階層的品種嗎?? ... 眼中有官位,心中無百姓! 7 年 举报. ... <看更多>
台灣官位階級 在 [FB] 清代的科舉功名等級換算21世紀的意義- 看板gallantry 的必吃
https://www.facebook.com/leecehao/posts/2107585489323556
李天豪 清代的科舉功名等級換算21世紀的意義
-
先說說等級最低的秀才!
不要以為這個等級低
秀才的學術能力基本相當於今天的大學博士,是縣試,府試,院(省)試三場考試的優勝
者
清朝後期每年約錄取2萬名秀才,全國約有40-50萬秀才。
每年錄取的秀才約佔人口的1/15000
目前,中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人
約佔人口的1/20000...
所以秀才的社會地位與博士相當是沒有問題的
在古代成為秀才,就已經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的一員了
擁有免稅免繇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
看不起秀才地位的人,請捫心自問:
「你有本事當縣市政府的教育局主任以上官員嗎?」
清代秀才通常可以輕鬆的在各級學校,私塾擔任講師
也可以在縣級衙門擔任如收稅,治安等非正式實權職務
如果能力突出或者後台過硬
還可擔任教諭(正八品,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等正式官職
不過除非有特殊貢獻或關係,很難升任從七品以上官職
那為什麼古人還很愛嘲諷窮酸秀才呢?
很簡單,秀才是古代平民能直接接觸的最高級「官員」
和現在的縣市政府主任級公務員或者鄉村土財主類似,很多人覺得這些人又土又跋扈 ,
在網路上飽受嘲諷
但是在基層,人家也能當稅務局局長、鄉長鎮長,多少是一號人物
酸他們的傢伙,月薪能有十萬以上嗎?
再高一級,那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觸的了,所以多數人對他們沒有感覺........
當然我知道你們要提一下「范進」,他是秀才怎麼那麼慘?
因為他屬於特殊情況,他50多歲才中的秀才
相當於今天在家考國考考到五十歲的人......
三十多年一窮二白沒有工作,遊手好閒的人在哪都不受人重視。
而且,你看看范進考上後,瞬間冒出各種眾星捧月、錦上添花的傢伙,就知道舉人有多爽
了。
武秀才與文秀才類似,不再贅述
舉人相當於博士畢業後,或者頂尖大學畢業的博士生中的優秀者
地位可以直接等於今天的「副市長」、「縣府機要秘書長」
明朝276年,共錄取舉人11萬名,約合每年400人
舉人大多在30歲上下中舉,在60歲左右病故或退休
再刪除因為準備考進士正在復習的,因貪墨無能被免職的,因重病、丁憂、個人興趣等等
不願出仕的,全國在職和準備出仕的舉人不足萬人。
當時全國縣級政府有1200多個
再加上府級,省級和中央的屬官
舉人要補一個副縣級官員還是十分輕鬆的
不少能力突出,成績靠前,關係過硬的舉人可以直接獲得縣級官職
就算運氣極差,也能獲得教渝一職,日後升任知縣也是沒有問題
舉人出身已經算是「正途」了
如果能力沒有問題,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希望的
這相當於今天月薪十八萬以上的高級官員,而且還不考慮他們的社會特權
當然,想再往上發展就只能看個人造化了
另外,舉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國家津貼
還可以蔭庇他人免稅免繇役
雍正以前大概可以免:
「100-200畝的地稅」
「十幾戶的繇役」
換算一下,這相當於免繳一整個社區的房屋地價稅
還有整棟大樓都不用繳所得稅
就算舉人老爺在家什麼也不幹
把免稅免繇役的名額掛出去,也是個大財主
明清時期的武舉人,可由兵部依據個人成績分三等授予武職,或到本省軍營中效力,其他
待遇與文舉人基本相同。
清代每三年錄取約800人為武舉人。
進士基本相當於博士畢業後,選入國防大學菁英班或者什麼凱達格蘭學校等進修,準備晉
升處長、局長這種中級官員。
或者在學術界入選「青年千人計劃」等高級人才培養引進計劃,也可相當於知名大公司的
高管,大學知名教授等。
狀元則是進士中的傑出人才,相當於直接被授予行政院政務委員官職或國立大學副校長,
社科院長等高級教職,一般是各界的希望之星。
中國1300年的科舉歷史中,一共誕生了11萬名進士,平均每年84人。
進士分為三甲:
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人數不定
一般來說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前途十分光明
一般可以坐到侍郎,巡撫,御史等較高的官位,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無災無難到公卿」
明代二甲進士,清代庭試(在殿試之後)成績優秀者,可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
三年後再進行考試,依據成績依次可以留在翰林院擔任修撰,進入六部學習或擔任地方官
。
三甲進士,一般可以進入翰林院學習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從知縣做起。
-
不管在什麼時代,能讀書的都是社會菁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1.33.227.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551590814.A.71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