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是台灣的罩門,政治遺傳才是
從1980左右到今日2021,台灣經過無數政治、社會、經濟大風波,跌跌撞撞中實現了許多讓自己人叫好、國際間豎起大拇指的進步。但是,台灣有沒有那種永遠止步不前、只會原地打轉、消耗國力、傷透民心的痼疾呢?
當然有。而且每次出現大風波、大事件時,其中必然有這些錮疾的蹤影。十年來我說過幾十次,無論台灣的錮疾多嚴重,只要再給台灣30年穩定的國際環境,隨著世代的淘汰,台灣一定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但關鍵問題是:這個地球、這個世局,會不會給台灣30年的穩定大環境?如果這個穩定的條件不再,台灣人是不是不能夠再依賴自然演變的紅利,而應該自我以濃縮的方式了斷那些錮疾呢?
期待錮疾隨著自然演變、世代交替而自然消失,這是一種「內科治療」或「養生調養」的思路。而濃縮了斷錮疾的思路,就是「外科手術」。內科還是外科,就是擺在今天台灣人眼前的選擇。
2021年的疫情起伏,又是一個反映錮疾的案例。台灣人是繼續像過去一樣,發生時罵罵咧咧,事後船過水無痕,還是藉著這個案例,動一次外科手術呢?這,乃台灣人的自我選擇,賴不得別人。
先不打自招,以下文字的大部份並不是今天寫的,而是4年前2017年寫的。但正因如此,更加證明了台灣的錮疾並沒有因為其他方面的進步而有所減緩。我把這些錮疾歸咎於台灣的政治遺產 – 肉桶政治。從1980年代一直到今天2021年,政黨輪替了幾番,肉桶政治還是肉桶政治,否則怎會稱為「錮疾」呢?
肉桶政治,國家GG
《導致一個國家淪喪到無法翻身的,有三種極端。民粹政治走到極端就是暴民政治,菁英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寡頭政治,而肉桶(pork barrel)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制度性的自肥和分贓。三者中任何一者走到極端,這個國家就GG了。GG是遊戲用語,Good Game,表示一個玩家用力玩遊戲,但終於因為不知改進或亂搞亂來而鞠躬出局。
這三種政治雖然各有其名,但若從臨床病徵來看,肉桶政治是共同的病像。若不是肉桶自肥分贓太明顯,一般的民粹政治也走不上暴力之途,菁英寡頭也可能被人民忍受。
蔡英文出任總統、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做出的一連串改革動作,坦言之,其唯一的合理性基礎,就是拆除國民黨時代、已經深入國家機器肌理的肉桶政治。請試想,黨產清算、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固然背後也有民粹怨懟、糾正菁英把持的社會推動力,但是真正拿得上「民主法治」檯面的客觀理由,難道不就是對長年肉桶政治自肥分贓的解構?
邏輯的結論只能有一個:蔡英文作為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在行政院長也由她直接指派下,倘若在遇到台灣內政大事時,無能或不願解構該事件的肉桶肌理,而只是讓肉桶內職位互換,或A肉桶換為B肉桶,幾件大事下來,她就GG了,民粹動力和菁英形象都無力回天;更糟的是,台灣人民眼睜睜得看到歷經兩大黨,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都無能無願解構台灣的肉桶政治結構,這將導致進一步的青年喪志、企業外流、人才佇足,台灣也就GG了。
肉桶政治的聚落何在?一曰政黨,二曰機構,三曰幫派。其隱密性,三大於二,二大於一。
肉桶聚落三之一 - 政黨
先說最明顯的,一眼就看穿的,政黨肉桶。最早的國民黨,不但好康吃盡,還要巧立各種名目收費勸捐,部分補貼同黨、部份納入私囊;這也是今日民進黨追索不當黨產、追溯某些個人或家族責任的合理性基礎。前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導致其入獄的各種原因中,也有濃厚的政黨肉桶成份。而近日的「前瞻計畫」預算的分配,其中政黨肉桶成份也招人起疑。政黨肉桶是最明顯的,因為「數字會說話」,只要拿出那句記者界的名言,「順著錢摸」(follow the money),脈絡大致可尋。
肉桶聚落三之二 - 機構
其次是圍繞著「機構」的肉桶政治。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國營企事業的採購和壟斷性販售,如台電公司和中油公司和其他無數大小不等的國營單位;除了採購和販售,若再細分,無數公有財團法人、基金會、協會的預算和人事,也都在機構肉桶的聚落範圍內。
2017年的一個例子:815全台大斷電,其處理方式幾乎就是一場機構肉桶的標準戲碼。一字排開鞠躬謝罪下台的高層人士,多數的真實下場不是「反向高升」就是「如如不動」,再不濟就是「轉桶」,A桶轉B桶,大桶轉小桶,轉到那些早已被馴化的國營事業或財團法人。幾乎各個都是林書豪,尼克隊轉火箭隊罷了;與林書豪不同的是,「林來瘋」靠得是真實球技、真實的積分數據,而台灣的機構肉桶隊員能夠不斷轉桶的底層邏輯是「權來瘋」或「錢來瘋」,靠得是過去權力派用脈絡和預算服從的業績。
肉桶聚落三之三 - 幫派
第三,最隱晦的,就是幫派肉桶。當然這裡的「幫派」指的不是四海竹聯天道盟,而是往往跨政黨、跨意識形態、跨公部門/私部門,遊走於某個領域、橫跨產官學的菁英同盟,例如大家朗朗上口的「交通幫」、「財金幫」,還有社會不太意識到的如「科技幫」、「工業幫」。
台灣的政策,多年來老酒裝老瓶,距離世界的前段班越來越遠。是沒知識嗎?不會吧,台灣的產官學人士中的博士比例,不是世界第一也是第二。是不懂方法嗎?也不會吧,所有的社會、經濟大議題,哪一次不是把全世界的方法都收集起來爭論?那麼,為什麼只要是「政府」這玩意插手的領域都一律的落後?為什麼金融領域會落後世界前段班十幾二十年?這已經不是前述的「國營機構肉桶」所能解釋得了的,因為金融行業早已有相當比例的私人家族在經營。觀念和作為上的落後,恐怕只有長年盤據領域、內部繁殖、跨公跨私的「財金幫」生態才能解釋。
科技、工業也有幫?
再說到非公非私、既公又私的「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過去固然有其貢獻,但在常年的高層官派和財政預算下,不僅喪失了世界新經濟轉型的應變能力,而且弊端叢生時有所聞,甚且淪為科技幫搏擊上位的「中途之家」或出事下台後的「回收再利用塲」,淪為酬庸安置處所。工研院及資策會今天依然是台灣科技人才最集中的機構之二,然而由於結構陳舊,方向凌亂,困住了數千名新生代、中生代科技人才。我常在想,如果把這數千人才送到以色列發揮,或者乾脆把工研院、資策會外包給以色列經營管理,這些人才不知道可在世界上發揮出多大的光芒。但現在,他們都在幫派肉桶政治的走馬燈昏光下,逐步向著凋零老兵蹉跎前行。
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
這樣說,會得罪許許多多人,我知道。但是我覺得不明說已經不行了,因為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許多身在肉桶中的人,都是好人,他們鞏固所在肉桶的出發點甚至都是善意的,然而,如同我們都聽過的那句真理:壞人做壞事理所當然,最怕的是好人在體制下不能做好事,甚至不得不做壞事。對這個道理,我們都要戒慎恐懼,尤其是社會菁英。
台灣快要來不及了,多年來吃老本,在社會動力上、態度上、行動力上,與國際前段班越差越遠,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沈痾僵局之下只能動手術,任何「內科式的調理」,沉痛得說,原來就已經微薄的政府預算,只會被種種肉桶政治結構一點一點的吸啄殆盡。肉桶政治,無論是上述三種的哪一種,若再不做手術式的解構或切除,最終將把台灣的民粹推向暴民政治、或菁英政治變成寡頭政治,與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民主和公民意識,背道而馳。那還談什麼前景和主體性呢?
「轉診」後的台灣
台灣這個肉桶病號,已經由「國民黨醫院」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一次,後來又從「民進黨醫院」回診至「國民黨醫院」,現在再度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不論這個病號的病因來自何處、起自何時,當下所在醫院和醫生們,都沒有抱怨的權利。醫好他,使他重新散發活力,就是你的責任。醫不好,只有三種原因:1. 病人已經病入膏肓,回生乏術;2)你的醫術、醫德不行;3)醫院內醫生派系內鬥、肉桶利益綑綁,把病人推來推去,每推一次就折騰病人一次,直到無治。
上述三種肉桶就是三個大染缸,讓原本或許懷著改革大志進入政治或公務領域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習慣而「不聞其臭」。請問小英總統和她所帶領的民進黨,倘若上述三種肉桶政治的肌理不除,所有的「改革」對台灣的發展前景有「治根」的作用嗎?即使國民黨徹底從台灣消失了,倘若民進黨在其梁山泊派系生態下,開始繼承幾十年來的自肥分贓高層利益結構,全面剪枝嫁接「肉桶政治」,台灣就準備GG吧。
現在斷言還過早。但是,每一次的政策決定,每一項的立法決定,每一盤的人事佈局,都在考驗著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總統、行政院長、立法委員們,究竟是遠離了肉桶一步,還是向肉桶靠近了一步。我們是多麼的希望看到,台灣出現一個「非肉桶型」的政黨啊!》
以上寫於2017,當下是2021。再度請教讀者大德,你覺得台灣的政界靠「內科調理」有用嗎?或者,你寧可看到一次「外科手術」?值此中國共產黨謀台孔急之際,肉桶政治正是其上下其手的最佳土壤,統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見縫插針,肉桶政治下的縫隙太多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對肉桶政治這政治遺傳動手術,不論經濟上有何亮點,台灣會GG。不知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看法如何?年輕世代的看法又如何?
疫情正急,讓我們先全心抗疫。疫情穩定受控之後,別忘了台灣要立足國際,還有本質性的政治遺傳肉桶毒瘤待切除。
(更多有關台灣政治遺傳錮疾,造訪 InsightFan.com )
台灣公民不服從例子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出去花錢啦
今天法國三大頭條:
1. 歐盟為了各國的紓困金額吵翻天, 而且要達到27個歐盟國一致通過才行. 法國特別點名小國難纏(如荷蘭), 要求越來越多, 達到共識的難度越來越高(小老百姓我只能搬板凳看戲).
2. 今天起, 封閉的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 不戴? 罰135歐元. (法國不服從公民/刁民實在太多了…)
3. 傳聞西班牙考慮重新關閉邊境, 引起一陣恐慌, 跨邊境買菸的買菸(西班牙比法國便宜), 買菜的買菜, 逃亡的逃亡. 觀光業者一陣嘆息.
前兩篇關於台灣政府三倍券振興經濟貼文, 沒想到竟引起如此的熱議. 顯然大家對這個政策都有自己的解讀和看法.
為了不刺激大家心底最脆弱敏感的政治神經, 用法國來作例子好了.
法國在封城期間就推出紓困方案: 有工作但無法工作的受薪人員, 可以列入半失業狀態, 政府支付員工60-70%薪資, 資方支付30-40%.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有人可以拿全薪但是幾乎不必工作.
我一個在大公司當會計的朋友就是如此, 解禁後他到處找人喫飯喝酒, 到處幫國家振興經濟.
商家店面可以延遲支付房租稅金, 還可以申請紓困金.
獨立工作室, 自由業者, 自僱者, 可以申請紓困金, 政府根據去年同期的收入/報稅/營業額決定撥款金額. (小弟我就是這個例子)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 要讓經濟停滯的百行百業繼續生存下去, 因為一旦一家公司/商店倒閉後, 要讓失業的員工重新回到就業市場上需要耗費更多的社會成本與資源.
有些, 如年紀較大的, 很難回到就業市場, 可能就淪為此後只能接受救濟, 或是從此成為街友流浪漢, 其個人的價值與產能不但歸零, 還可能造成社會更大的負擔.
在政府國家的角度看, 一旦造成大量的失業人口, 經濟進入衰退, 甚至蕭條, 那就是一個惡行循環: 失業人口增加造成政府財政支出增大; 稅收減少, 社會家庭問題也隨之加多.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一家旅館倒閉, 裡面的管理階層, 服務人員, 清潔人員,行政組織人員, 廚房工作人員… 將散落出去各自另外找工作. 疫情之後, 工作當然不好找, 因此部分人無法找到該專業的職務, 而是遷就他能找到的工作. 這是人才與資源的浪費.
找不到工作的, 就淪為被政府養. 而這些人通常很難在回到職場上, 政府養一段時間不再有救濟金之後, 就成為社會下層階級.
一家旅館倒閉當然不是只有裡面的員工受影響, 周邊的行業也受影響: 房間清潔用品供應商, 工業清洗商, 保全業, 公關業, 廣告業, 餐廳食材餐具供應商… 而這些周邊產業也會對各自的周邊產業造成連鎖效應.
這就是為何法國政府發出幾百億的紓困金的主要原因: 維持各個產業不倒, 一旦疫情過去, 才有可能很快地重新啟動經濟, 快速回到疫情前的狀況. 否則, 疫情過去, 各國解禁了, 商家倒閉, 無法重新啟動消費, 也就無法帶動經濟了.
現在各國面臨的狀況就是如何重新啟動經濟, 短時間能造成的大動能就是刺激消費.
刺激消費重點在於”消費”, 而不在於”發錢給人民”. 人民如果只是擔心現狀把錢存起來, 那對整體經濟沒有好處. 三倍券的意義就是: 不能把它存起來, 得要花出去
所以重點在於: 消費, 而不是"把交出去的稅拿回來".
我不是經濟學家, 經濟常識有限的很. 但是不懂的, 我會試著去了解. 還是不了解, 試著去尋找/傾聽/收集資訊. 最後還是不了解, 我就承認自己無法瞭解.
但是我不會自以為是的認為我不瞭解的就是錯的.
政策最怕的不是不被瞭解, 而是被扭曲.
不認同三倍券政策的人, 請千萬不要去領, 但是請努力消費.
因為政策是政府出的, 你可以抱怨討厭, 不配合. 但是經濟不分黨派, 是屬於全民的啊~
本文結論: 出去花錢(順便認識認識我們摯愛的台灣)啦!
#刺激消費
#振興經濟
#三倍券
#紓困金
#振興券
台灣公民不服從例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講中文 談“五四” 美國高官博明巧妙“喚起中國民眾”
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在中國“五四運動”101周年的這一天,用中文發表演說,以古鑒今,談到中國公民對五四精神的勇敢追求。博明在演說最後向中國人民留下問句:五四民主願望還要等到下個世紀來實現嗎?中國作家慕容雪村告訴本台,博明的講話讓人深受鼓舞。
5月4日,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在弗吉尼亞大學米勒中心一場討論動蕩時期美中關系的研討會上,以《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為題,發表演說。博明罕見地用漢語預錄的方式發表約二十分鐘的講話,再以英語接受觀眾提問。
引胡適、張彭春、台灣 -- 中國人不適合民主嗎?
曾經在中國做過駐華記者的博明對中國非常了解。他先回顧五四運動的歷史,談及五四運動領袖胡適推廣的白話文運動,認為白話文運動巧妙反駁反對全民社會契約論點。他提到胡適曾說,民主的唯一途徑就是民主。
博明接著提到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的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張彭春。起草這個宣言的目的在於通過道義要求,使政府尊重基本人權,防止專制與戰爭。
博明:"張彭春和胡適都知道‘中國人不適合民主’不過是一派胡言,是最不愛國的論調。今天的台灣就是鮮活的證據。"
博明在問答時也再次提到台灣的民主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艷的例子,更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或中國尚未准備好搞民主這類言論的反證。但他強調,中國的未來取決於中國人民。
誰是“五四”精神的繼承人?
回顧歷史後,博明問,如今中國“五四”精神在哪裡呢?
博明提到了武漢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在我看來,現在“五四”的繼承人,就是有公民意識的中國公民,其表現在於他們做出的大大小小的勇敢行為。李文亮醫生就是這樣的人。李醫生並不是尋求拯救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是個眼科醫生,年輕的父親。他先是做出了小小的勇敢行動,然後才是更大的英勇舉措。"
博明說,李文亮生前向記者表示,健康的社會應該有多種聲音,不贊成公權力過度干預。他使用的即是胡適的大白話。
博明接著提到有勇氣的中國記者們,他點名在武漢做疫情報導而消失的陳秋實、方斌、李澤華,以及被中國驅逐出境的外籍記者。
博明:"當政府壓制有點勇氣的普通行為時,往往招致更大膽的英勇行為。過去的幾個月中,有許多人表現出道德和行動上的勇氣,都在追求一個世紀前胡適、張彭春後幾代人的共同理想。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方方、二十位拒絕服從共產黨的天主教神父,以及去年數百萬為法治—法律的統治—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
引魯迅 -- “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
演說的最後, 博明連續提出了幾個發人深省的問句:
博明:"五四運動進入了第二個世紀。它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中國人民才能回答啊。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而抹掉?今天仍然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有‘顛覆性’嗎?我們知道共產黨會盡量這樣做的。"
博明引述了魯迅的話,鼓舞有志在中國尋求真理、說真話的人:"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真實。"
博明提到,當掌握特權的人脫離群眾、變得狹隘和自私,平民主義(populism)能使他們退縮或出局。他說,2015年英國脫歐、2016年特朗普勝選,都是平民主義民主(Democratic populism)的結果。
博明以連續幾個問句做結:類似的想法不也在“五四”精神中存在嗎?胡適的白話文難道不是針對自覺了不起的貴族嗎?難道不是對傳統權力結構的宣戰嗎?不是要在中國建立“民為重”的政府,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嗎?世界將等待中國人民最終提供的答案。
西方關注中國民主事業 慕容雪村: 深受鼓舞
曾被評為"當代魯迅"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表示,在五四運動過去一世紀後,中國依然走在追求民主與科學的艱難道路上,"而且,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我們並沒有多少進步。"不過,他說,博明的演說讓仍在努力追尋中國民主事業的人們,深受鼓舞。
慕容雪村:"在近些年,中國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但在國內,那些承繼五四精神、矢志追求民主的人卻越發艱難,而西方各國似乎也失去了對中國民主事業的熱情,這次博明先生能明確地表明他關心中國的民主事業,我相信一定會讓許多人深受鼓舞。"
政治學者:博明以古論今 巧妙"喚起"中國人民
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博明以中文發表演說、以五四歷史為出發的敘事,是一個認真、巧妙的安排。
黃介正:"博明曉得以他現在白宮的職務,中國人民、政府、知識界特別不喜歡美國官方對中國說教。他用比較試探性的疑問句,一步步導引。有一點像孫中山講的,'喚起民眾'的味道。"
黃介正提到,對比過去副總統彭斯,或國務卿蓬佩奧的對華演說傾向"挑戰或說理"的口吻,博明講中文、談歷史,還巧妙地把可能被污名化或與反全球化過度連結的"populism"翻譯成平民主義,都是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演說。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台灣公民不服從例子 在 公民思辨系列#4】暴民還是公民不服從?!從香港反送中談暴力 ... 的必吃
這次我們想要借一下,用香港這個 例子 來討論就是「暴民跟 公民不服從 」, ... 透過相互的了解,可以牽起每個為 台灣 共同努力的人 更多的學習筆記YOUTUBE ... ... <看更多>
台灣公民不服從例子 在 公民不服從正夯... - 法律白話文運動Plain Law Movement 的必吃
公民不服從 正夯太陽花學運判決後,掀起一陣公民不服從熱潮:不僅反年金闖入世大運 ... 人討論台灣該不該像韓國一樣實施國片配額制度,因為以韓國的例子來看,對於韓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