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談根部中心】
2020東京奧運終於在剛過去的星期天落幕。在環球疫情肆虐下舉行的這次奧運會,本身已經極具歷史意義,透過自身就已經盡顯不屈不饒、堅持不懈的奧林匹克精神。而更值得高興的,當然是香港與台灣皆獲得了前身未有的好成績,相信能夠在這動盪不安的大時代,帶給大家一點安慰與振奮。
能夠踏上奧運這終極舞台,並最終贏得獎牌的選手們,必定每位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士,擁有常人無法媲美的強大心臟(拳擊術語,代表無法阻擋的求勝意志,如何被擊倒都有力量再次站起來)。然而,看著選手們的精彩比賽,不禁讓我疑惑到,他們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設計究竟長甚麼模樣?根據Human Design人類圖的區分系統,有說到開放根部中心的人(空根)比較不擅於抗壓,那奧運奬牌得主是否會比較偏重有定義根部中心的人呢?
在好奇心和市場調研職業病的驅使下,我決定做一個客觀的研究分析,挑選了6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歷屆奧運奬牌得主,跑他們的圖來看看他們的設計差異。
這60位選手皆曾經在奧運比賽中贏取過奬牌,也橫跨了不同的年代、國籍與比賽項目,以求盡量減低sampling bias(取樣偏誤)。此外,除了少數能夠找出準確出生時間的選手(依據 Astrodatabank),其餘大部份選手我都會替他們每隔6小時跑一張圖,確保得出的結果具可靠性。
在這60個樣本當中,有31位選手根部中心有定義,其中包括「台灣聖筊」麟洋配二人、為香港拿下第一金的張家朗、1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牙買加飛人Usain Bolt(保特/博爾特)、以及曾拿下三面奧運銀牌的「大馬羽球一哥」李宗偉等。
開放根部中心的則有16個,其中包括為香港拿下兩面銀牌的飛魚何詩蓓、被譽為羽球壇GOAT(Greatest of All Time)的林丹、曾於2016里奧奧運拿下四金一銅但這次因為精神健康而選擇臨場退賽的美國競技體操選手Simone Biles(比列絲/拜爾斯)等。
另外的13位,由於無法呈現出一致結果(同一天的部份時間為有定義,部份時間為開放),所以無法解讀。
➡️➡️ 如果有興趣知道詳細分析結果,歡迎前往網頁版並滑到最底下查看明細:https://bit.ly/3yK0xLS
驟眼看來,31比16(66% vs 34%),奬牌得主看來彷彿真的比較傾向擁有有定義根部中心。然而,當考慮到人口中根部有定義的本來就偏多(60-68%),剛好與以上選手有定義比例相符合(fair share的概念)。換句話說,根部中心有定義與否,似乎並不影響這選手在奧運做出好表現並贏得奬牌的機會。
若是如此,那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有定義與開放根部之間的差別呢?
首先,開放根部中心,並不代表一定無法在壓力下發揮,只是代表他們比較沒有穩定的方法去面對壓力,因此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反而會呈現出兩極化的表現,要不超水準,要不失場。
在近代NBA中,出現了三位歷史級超巨,分別是Michael Jordan(佐敦/喬丹)、Kobe Bryant(高比/柯比)以及 Lebron James(大帝占士/詹姆士大帝)。他們經常被球迷拿來作比較,而且就算不太懂籃球的人大概也聽過他們的大名,所以用來作例子正好。
Michael Jordan 與 Lebron James 兩者的根部中心皆有定義。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場均得分大約是27-30,歷史最高單場得分分別為69和61,而得分少於20的場次只佔總場次的14-18%。
相比之下,開放根部中心的Kobe則有著很不一樣的表現。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場均得分為25,略少於前者,但差異並不算太明顯。但有趣的是,他的得分更顯兩極化,他曾經單場砍下81分(1963年後的最高記錄),但得分少於20分的場次卻佔總場次的30%,比例明顯比前者高。
當然以上只是很片面的數據分析,既沒有理會數據的完整分佈(data distribution pattern),也無可避免忽略了很多難以量化的影響因素(傷患、職業生涯的長短、關鍵時間的得分)。
但無論空根也好,兩極化的得分也好,我以上所說的,並沒有意圖否定Kobe的偉大。剛好相反,我反而覺得Kobe的偉大,正正在於他能夠從自己的不穩定中,領悟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打球智慧。
面對壓力的不穩定性,只是開放根部中心的一個特質,並不代表比較不厲害,也絕非甚麼需要改善的缺點。現實是,只要能夠讓自己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開放根部中心的人其實也能夠減低壓力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在轉化壓力成為推動力的同時,不會被壓力壓垮。
擁有20-34通道的Kobe正正是這樣的一位偉大球員。他曾說過,當他專注在比賽中,他會忽然進入一個心流的境界(being in the zone)。時間會放慢,你再也聽不見週邊的聲音,只專注在當下眼前這事情上,彷彿一種入定的狀態。就是這樣的一套打球心法,讓開放根部中心的Kobe最終成為了籃球世界中的傳奇。
換句話說,根部中心有定義與否,影響的並非最終的表現或成就,而是你展現才能的模式。
回到這次的奧運賽事觀察體驗中,上星期看著小戴與陳雨菲的羽球冠軍戰,也同樣讓我得到很深刻的感受與領悟。
看著小戴不斷猛烈進攻,和陳雨菲的穩守突擊,讓我不禁好奇他們有著怎樣的Human Design人類圖設計。我本來最想看的就是小戴的圖,但偏偏因為出生時間不明,只知道她必定是顯示者,卻無法確定她根部中心是否有定義。但她的對手陳雨菲則一整天都是開放根部中心。這確實讓我感到挺訝異的。
雖然我也很想小戴可以擊敗陳雨菲,拿到金牌,但無可否認的是,陳雨菲的防守真的很厲害。尤其無論落後或領先,她總是一直能夠穩定地、不慌不忙地執行相同的策略,就是一直防守等待對手出錯。
這不禁讓我疑惑到,開放根部中心的人,面對壓力時真的能夠如此穩定嗎?壓力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然後我發現到,壓力其實是一件很個人的事,全看個人的心態。
同樣的一位奧運選手,如果他覺得自己能夠走到這裡已經很滿足,真心相信輸贏與否已經不再重要,因此只想盡情享受高手過招,那壓力應該會比較少;但如果他覺得自己非拿到奬牌不可,就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如果他更自覺能力比不上對方,那壓力就自然更大。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壓力絕非一個可以由旁人客觀量化的指標,也因此可以透過心態的改變作出調整。
一個空根的人,或許可以透過作出充足的準備,讓自己壓力減少。當他已經把對方的招數研習清楚,當他認定雙方實力程度有明顯的差距,那壓力自然會降低。
同樣地,一個空根的人,也可以透過接受抗壓鍛鍊,讓自己對壓力變得麻木,去提升自己的抗壓力。(當然這只是一種可以提升抗壓力的可能性,或許的確能夠讓選手在大賽中獲得好表現,但對空根的人來說,絕非好的做法,因為長期下來身體或許會付出代價)
當然,我們都不知道陳雨菲在背後經歷了甚麼,經過了甚麼鍛鍊,才能夠在壓力下保持穩定,但從她、Kobe和其它空根奧運選手的例子中應該能夠看出,空根絕非弱點,擁有這設計的人更不一定無法承受壓力,做出驚人的表現。
只要學懂跟自己的身體相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適合各自的方法,把壓力轉化為推動力。
#東京奧運 #Tokyo2020 #小戴 #戴資穎 #陳雨菲 #Jordan #喬丹 #佐敦 #Kobe #柯比 #高比 #Lebron #大帝 #根部中心 #空根 #定義與開放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
台灣健身人口比例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節食只會造成溜溜球效應的原理。餓肚子或缺乏某種營養只會讓身體認為必須儲存更多的脂肪、並減少能量消耗以渡過難關。同時,會敦促節食者盡力去尋找食物,造成食欲高漲、滿腦子只想吃。不論是終於減肥成功停止節食,或受不了誘惑而暫停節食計畫,身體都會加倍吸收儲存吃進去的食物。並且提供各種賀爾蒙或內分泌讓人吃個不停、永不滿足,藉此為下次不知何時會發生的食物短缺(也就是節食)做準備。結果就是不僅節食去掉的那幾公斤全部回來了,往往還加倍奉還了幾公斤。越節食越胖的惡性循環就此展開。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7/19/210719-the-fuuk-it-diet/
台灣健身人口比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7/11 連十天+0 本週疫苗將往下開放9、10類】
(#好過日公告:下週起,高雄若為+0,因本會編輯人力限制,下午三點高雄記者會不再每日「即時整理」發布,我們仍會繼續轉發市府公衛措施等相關資訊)
■今日開頭又一樣:高雄+0,但雙北和其他縣市仍有零星個案沒有找到感染源,相信透過精準疫調,再努力一點,可以把社區這些火苗撲滅。
■高雄再4天+0,就相對是安全的社區。
■疫苗覆蓋率75歲以上70%,72-74歲是81%,70-71歲是49%,70歲以上是68%。
■再次強調7/12-7/14接種67-69歲長輩疫苗,昨天到今天發通知書,請照順序施打。
■65-66歲,7/13-7/15施打。
■7/16以後,全國將切換至唐鳳的(1922)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請第九(18歲以上有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診斷)、以及1971(民國六十年)以前出生市民,在7/12下午五點以前完成意願登記,要把AZ打勾,7/16起三週才有可能打到疫苗,在7/12下午五點以前都可以重新勾。如果只勾Moderna就要再等到第四週以後了!
■高雄專家會議的醫師大家都是打AZ,潘技正昨天去測抗體效價>1000,從真實世界的數據,AZ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對於變種病毒也有預防效果。 (不要再傳哪種疫苗比較好,#專家告訴你有疫苗就去打)
#高雄社區篩檢報告
■Delta專案調查558人,PCR全部陰性。一般民眾快篩+PCR確認1822人全部陰性。
■住院病人擴大篩檢,在86家醫療機構中,住院超過7天病人共4442人PCR,全部陰性。
■長照機構268家,7/5~7/11工作人員快篩+PCR確認4901人全部陰性。
■社區公費快篩,防疫專案4286人確診7人(先前確診案例社區匡列對象),社區民眾3057人全部陰性,11578人全部陰性。
■從以上數據,除非接觸被匡列者,在高雄市高風險單位的篩檢中,超過2萬多人全部陰性,顯示社區相對安全。
#鍾院長又來上課:
■疫苗有多少覆蓋率才夠?群體免疫定義:群體中很大比例有免疫力,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也得到保護。
■群體免疫公式 P=1-1/R0,例如武漢肺炎原始株 R0=2.5,覆蓋率P=1-1/2.5=60%,但如果Alpha株R0=4-5,P=75-80%,Delta株R0=5-8,P=80-87.5%。因此WHO歐洲辦事處主任,認為70%接種疫苗後疫情才會結束。
■台灣到前天疫苗涵蓋率已經13.98%(335萬7000人),75歲以上55.7%,65-74歲13.1%。各國經驗如果疫苗到30%以上都有比較好防護效果,而高齡人口覆蓋率增加,則是會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NEJM在美國六州3975位一線醫護人員中,204位測到陽性,其中156位未接種,32位不確定(第一劑施打未滿14天),11位部分接種,5位完全接種。粗略估計,未打疫苗比打一劑風險高15倍,比打兩劑高30倍。保護力算起來第一劑81%(BNT 80%,Moderna 83%),打兩劑91%(BNT 93%,Moderna 82%),大於/小於50歲是差不多。
■NEJM:有接種確診者,病毒量降低40%,檢測到病毒超過1週的風險降低66%,發燒風險降低58%,症狀總天數減少6天,臥床日數減少2~3天。
■英國公共衛生署資料:打疫苗10-13天後,染病風險即大幅下降。
■英國公共衛生署:BNT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55-70%,2劑85-95%,AZ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55-70%,2劑70-85%。BNT疫苗對有住院保護力1劑75-85%,2劑90-99%,AZ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75-85%,2劑80-99%。
■英國公共衛生署:疫苗第一劑對有症狀感染的Alpha保護力49%,Delta35%,第二劑對Alpha保護力89%,Delta79%,稍降10%左右。疫苗第一劑對Alpha感染後住院的保護力78%,Delta80%,第二劑對Alpha保護力93%,Delta96%,無明顯差異。
■在真實世界中,AZ/BNT/Moderna疫苗對有症狀感染和住院的保護力都相差不遠。
■#高雄市提升採檢量能附加效應:1. 有效遏阻Delta傳播的潛在風險,同時對日後解封做準備 2. 已驗證:高通量化驗中心短時間內檢驗大量簡體能力、建構小型醫院檢體輸送能力,高醫拍攝教學影片指導檢體採集包裝送驗,日後不用只倚靠抗原快篩。
■目前高通量檢驗中心9家,可自採自驗醫院12家/採檢轉檢醫院4家,需轉檢醫院60家,7/7實作PCR量約7024,陽性率0(加上高通量儀器每日檢驗量可以到12000-15000,也就是5月前台灣的總量)。
Q&A:
■市場人潮管制在三級警戒期間要拜託大家,還是會繼續進行。
■高雄許多場所都已經發現有人吃東西脫口罩,市長表示只要旁邊有人或邊走邊吃,有風險一定開罰。在三級期間管制措施都繼續進行,對高雄來講(疫情)已經到尾聲,因此各種場所防疫措施調整都在積極討論,健身房也是在討論如何開放,請大家再忍耐一點點時間(推測是4天後),市府就會訂出相關措施開放。
圖片: CJZ.Moment 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展覽館現場拍攝
台灣健身人口比例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忙碌的醫師生活又該如何安排運動時間呢?
打網球:練心肺又能防失智
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比較常做的有兩個運動,分別為網球及重訓。提及選擇網球的原因,他表示,是因為受到曾是網球國手的舅公啟蒙,從小就開啟了打網球的生涯。他也進一步表示,打網球是一個很好有氧運動,能夠促進心肺功能;同時由於打網球需要快速移動,可以訓練平衡感、敏捷度、肌肉爆發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再加上打網球常常需要動腦,」林志豪醫師說,對打過程中需要思考策略,在快速移動中又要做決定,此外,也需要與人互動社交,所以對腦部的訓練也有幫助。他提及,打網球除了本身帶來的好處外,也有更多的附加價值,「所以我滿喜歡網球這個運動的。」
練重訓:提升肌肉力
後來因為太太邀請的關係,也開始接觸重量訓練,林志豪醫師指出,打網球對於肌肉力量的訓練相對有所不足,所以很多人網球打了非常多年,可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夠,還是常常會受傷。
「年紀愈來愈大,我開始發現肌肉力量不夠,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林志豪醫師說,重量訓練能夠使肌肉更強健,同時也能提升身體的敏捷度及穩定度。
不動才是顯老、腰痛的原因
醫師生活如此忙碌,平時又是怎麼堅持運動,並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常常忙到沒有時間,也沒有力氣運動,整個在當住院醫師的過程中,幾乎都沒有在運動。
直到升上主治醫師的一、兩年後,林志豪醫師透露,自己腰椎開始出現狀況,常常在門診結束後都痛到站不起來,甚至連開完長途車後,想下車都沒辦法做到;明明沒搬重物、也沒受傷,卻常常挺不起腰,「痛到受不了。」
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後,發現腰椎的第4、5節退化得很厲害,當時只有30多歲的林志豪醫師,腰椎狀態卻像50、60歲的人。腰痛的狀況沒有好轉,連早上起床都很困難,他分享,有一次早上彎腰駝背、勉強走到浴室梳洗,就被鏡中自己的狀態嚇了一跳,「我彎著腰,又挺著一個肚子,整個看起來老態龍鍾。」
發現自己有初老現象,林志豪醫師驚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行,尤其是身為醫師,常與患者提醒要如何保持健康,更得以身作則。
提及如何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表示,自己週末有空時就會打1~2個小時的網球;而週間則是會安排兩天請健身教練指導重量訓練。其他時間則會在沐浴前,自主重訓10分鐘左右,至今維持了兩年的運動習慣。
持續運動:除痠痛更消鮪魚肚
兩年持續的運動習慣,林志豪醫師說很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再彎腰駝背,肚子也消下去,「甚至有時候隱隱約約還有六塊肌。」他表示,維持訓練習慣至今,身體的確變得更扎實也更健康。
保護血管:有氧與重訓搭配更有效
該如何預防中風、失智是許多人十分關心的議題,身為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醫師推薦大家能有氧及無氧搭配進行。
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
除了能促進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對於預防中風、失智,以及偏頭痛等疾病,也都很有幫助。
重量訓練
林志豪醫師指出,有時候單靠有氧是不夠的,許多中老年人會腰痠背痛、走路無力、失去平衡等,就是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單純只靠有氧運動,無法刺激肌肉生長,建議可以加入適當的肌肉鍛鍊,有助改善上述問題,甚至得到根本的解決。
愈年輕開始運動愈好
「健康的培養沒有速效,」林志豪醫師認為,我們應該進早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就能預防很多疾病。許多腰痠背痛的患者,尋求許多能立即見效的治療,但大部分都沒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運動可以從無到有,先有就好!」雖然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沒辦法抽出太多時間運動,但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先從一周兩天、一次20~30分鐘就好;內容就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種類,慢慢養成習慣後,再增加內容的多樣性。
此外,林志豪醫師也說,可以多加善用零碎的時間,好比中午休息的時候,一次10分鐘、一天做個2~3次的鍛鍊,累積起來有30分鐘,也能達到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醫師傳授訓練訣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kUZlLdoDu6o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OsrXruXxb0I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相關文章】
比地中海飲食更防失智!神經內科醫:這樣吃效果才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1
重訓新手必看!健身狂魔幫你整理新手重訓菜單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72
醫:唯一可治十大死因的處方—重量訓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29
#林志豪 #重訓 #有氧運動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灣健身人口比例 在 健身芭比小芝芝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原來好多人都喜歡香腸,但是又不喜歡有加防腐劑(硝酸鹽、亞硝酸鹽)還有糖跟味精的香腸,因為製作外省高粱香腸的老闆就住在芭比樓下,芭比每天都可以監視她香腸製作的流程,才敢安心吃。
很多人都有跟她訂購非生酮的香腸,可是生酮香腸需要客製化,改用海鹽與赤藻糖醇,去掉糖及味精,並調高肥肉比例從兩成提高到四成。
經由電鍋蒸完,變成高粱香氣四溢,令人口水直流!特殊的風味與一般香腸大異其趣,若有興趣請填表單,因為數量有限,老闆最近製作香腸到快累爆了,我們決心進行最後一次的訂購,因為香腸如在太熱的天氣製作怕會變質,所以只能在較低溫的冬天製作,這次訂購完就不做了,接下來要等到今年的12月中旬囉!
有興趣的,可以在2月17日下午1700前完成表單填寫與匯款,可以先匯款或先填表單都可以,但匯款日期正確才有辦法核對喔!逾期未匯款或未填單者不等候喔!
(只限台灣本島地區)
時間很趕,要搶要快!
(因為有正職工作,所以一切訂購工作都交由老公來做。)
最後一批生酮高粱香腸終於上場了,訂購截止日期為2月17日1700前填完表單及匯款完成。統一出貨日期為107年3月1日,老闆去過年,過年結束開始製作,元宵節前到貨。
生酮高粱香腸使用新鮮豬後腿肉、赤藻糖醇、海鹽、金門高粱酒、花椒(小辣口味)製作而成;保證絕不添加防腐劑(硝酸鹽與亞硝酸鹽) 、味精、糖和色素,製作完成立即冷凍當日宅配送出,純手工製作,數量有限,錯過請期待107年12月的酮嚴選訂購機會。
目前僅提供原味高粱香腸及小辣高粱香腸等兩種口味,有疑問請聯繫我,聯繫方式在表單中,可以先行填單或先匯款均可,但一定要在2月17日前完成這兩個動作喔。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
歡迎在底下留言喔!
訂閱芭比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健身芭比小芝芝兒
幫芭比粉專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workoutbarbie
加入芭比的社團"酮生共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637...
加入芭比的社團"生酮天堂"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k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