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偏鄉教育,就是提升台灣國力」
今天教育委員會召開【偏鄉教育專法】公聽會,岱樺正是本法案的提案人,會中強調,台灣城鄉教育落差問題要解,就必須放下過往老舊的教育政策思維,教育資源的分配,不能只在【追求卓越、犧牲公平】,或是【接受公平、結果平庸】這二種方向中做選擇,芬蘭的教育政策,便證明追求卓越與公平是可以兼顧的。
芬蘭讓他們最弱勢的學生,透過強力的教育政策引導改善,使得芬蘭整體的國力得以提升,這便是台灣偏鄉教育政策應效仿的典範。
岱樺要提醒政府,教育的政策應該是要促進社會的流動,提升國家的國力,如果只是為了拉近城鄉差距而忽略總體國力提升的思考,那便是喪失了教育的意義,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的人才,政府一定要決心強化偏鄉教育資源,莫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滄海遺珠。
公聽會片段:
http://pics.ee/v-121839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落實在地農產供應學校中央廚房》 ~高金素梅2021.05.12 原鄉學校及偏鄉學校多位於農產品之生產地,如果教育部在《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沒有整合農委會的「有機農業」及「三章1Q」政策,以及原民會所輔導「友善農耕」計畫,又怎麼能夠制定出符合原鄉及偏鄉學校的營養午餐政策呢? 「採用在地農...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林岱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分享] 偏鄉教育有問題嗎?請先定義"偏鄉的教育" -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偏鄉教育現況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點亮偏鄉,教育是最最重要的火種。 《 #偏遠地區 ...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落實在地農產供應學校中央廚房》
~高金素梅2021.05.12
原鄉學校及偏鄉學校多位於農產品之生產地,如果教育部在《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沒有整合農委會的「有機農業」及「三章1Q」政策,以及原民會所輔導「友善農耕」計畫,又怎麼能夠制定出符合原鄉及偏鄉學校的營養午餐政策呢?
「採用在地農產品」,一直以來是我就「原鄉農業」的議題質詢農委會的核心,終於在今年行政院推出了《食農教育法》草案,其中將「優先採用在地生產之農產品,並鼓勵農產品的產地消標示」的精神入法。
這不僅能促進國內糧食消費,更能提升食品安全及食物里程的環保觀念。如此一來,能大幅降低運送過程的碳排放量,希望「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的兩倍」的數據能逐漸縮小!
《食農教育法》雖尚未進入立法院實質審查,但教育部現在馬上能做的是滾動式修正《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使原鄉學校及偏鄉學校能「採用在地生產之農產品」。
教育部次長針對我的質詢及具體建議,頻頻點頭及表達認同,並允諾我兩個月內進行跨部會研商與規劃。
[祖靈之邦 為人民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giwashome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整合原鄉長照、醫療、教育的交通需求
交通部責無旁貸!
~高金素梅2020.05.28 交通委員會
原住民族地區涵蓋了百分之46的台灣土地,本席自2013年起針對「原鄉交通質詢」,而後公路總局開辦「偏鄉DRTS」,中文叫做「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也就是部落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公共運輸系統就協助提供,以符合不同部落族人的需求。
去年9月27日,我對蘇貞昌院長的總質詢提到《跨部會整合:DRTS~就學、就醫、長照、生活》,當時部長也坐在台下。部長當過台中市長,也清楚的了解到部落交通的問題與需求。
去年底,我陸續邀集原民會、衛福部、教育部和交通部,針對不同部會辦理的公共政策在運輸服務與車輛補助上,該如何做出政策的整合。很高興交通部運研所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盤點了55個原鄉的交通現況,在今年的4月份,我們完成了《盤點原住民族地區55個鄉鎮市區之交通需求》報告書,這本報告書不知道部長看過了沒?
部落的公共運輸服務需求很多元,但是運研所的報告書裡,針對長照、醫療、教育這三個面向,已具體的提出了改善的優先順序。由於長照、醫療與教育業務並非由原鄉的公所直接主管,所以,目前客運的業務是縣府和公路總局辦理,而DRTS業務多數都由公所和公路總局辦理。針對地方政府的交通需求在政策推動上如何整合提案,部長應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
原鄉與偏鄉的交通需求上還是有所差異,如:原鄉的車輛管養、耗損,一定都比偏鄉來得高。所以,在政策推動上我要求交通部一定要成立輔導團隊,扛起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整合工作。
延伸閱讀:對行政院長總質詢
《跨部會整合:DRTS~就學.就醫.長照.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2491313114245248/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台攝影機,從此他不再畫畫,脫離美術世界。
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楊力州開始接觸大量的電影,並著迷不已。尤其是台灣紀錄片導演吳乙峰描述白化症的《月亮的小孩》,觸動並啟蒙了楊力州,發現世界有一群人渴望被別人認識、知道他們是誰。
畢業後,楊力州在復興美工當了兩年老師,但對於將來的可預期感到不安,想到自己就要教書一輩子,人生的牌如此確定攤在眼前,毫無未知,30歲的他乃毅然決然離職,前往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電影。
多年後,2019年上映的《紅盒子》,主題是布袋戲傳承與父子關係,但楊力州自言,隱性子題是人如何成為自己。他坦率表示,他跟《紅盒子》的陳錫煌其實都一樣,想要成為自己,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只是他在大二時走向與父不同之路,而陳錫煌要到76歲時才邁向自我之途。且楊力州另有所悟,關於父親對他的期待,或是他自身的想像,是他少年時想要成為父親所期待成為的樣子,根本不是父親加諸於他。
因緣際會下,楊力州展開老人命題的紀錄片創作,一為失智失能老人的《被遺忘的時光》,楊力州企圖紀錄、呈現他們的世界的真實,與常人的世界的真實,彼此之間的巨大落差。另一則是老人家跳舞的《青春啦啦隊》,反向地看望健康老人如何走向晚年。兩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捕捉、凝望老人的生活現狀與樣貌,楊力州希望能有更多的面向理解老人群體日常。
拍攝紀錄片時,楊力州會全神投入現場,拍完有難以抽身之感,他認為自己太難說再見,所以會持續關注被攝者後來的狀態,包含《奇蹟的夏天》那群踢足球的國中生們。楊力州提到,《奇蹟的夏天》首映後,對他們說過的一番話耿耿於懷多年,因為他在當下的勉勵是要年輕人們努力踢足球,但楊力州心知肚明台灣並沒有良好的足球環境。
7、8年後,楊力州前往台中觀看世足會外賽中華隊對越南隊,即便中華隊輸了,但在場11位足球員中有4名國手是《奇蹟的夏天》裡的中學生這件事,對楊力州而言,就已經是勝利了,至此,楊力州心中才能舒坦,不再感到愧疚憂愁。
小檔案
十五歲時希望可以成為畫家,卻在二十五歲時成為老師,本來以為會一直教到六十五歲退休,沒想到三十四歲時得到金鐘獎,接著三十七歲得到金馬獎,之後成為想都沒想過的導演。也因為拍片,他成為別人眼中的體育政策、老人議題、東南亞政策、偏鄉教育的專家,但其實他只會拍片,只喜歡好好說故事。
其紀錄片作品有《紅盒子》、《我們的那時此刻》、《拔一條河》、《青春啦啦隊》、《兩地: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林海音》、《被遺忘的時光》、《征服北極》、《水蜜桃阿嬤》、《奇蹟的夏天》、《新宿驛・東口以東》、《飄浪之女》、《我愛(080)》、《打火兄弟》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後製/賴炫佑
作品提供/楊力州
場地提供: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導演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cover-people
#導演 #紀錄片 #一影像 #楊力州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點亮偏鄉,教育是最最重要的火種。 《 #偏遠地區 ... - Facebook 的必吃
而立院也罕見針對一個新生立法,各黨立委共計提出高達12個法案版本,包括思瑤也提出個人草案,併案討論。 這些跨縣市的意見蒐集、跨黨派的政策辯論,終於 ... ... <看更多>
台灣偏鄉教育政策 在 [分享] 偏鄉教育有問題嗎?請先定義"偏鄉的教育" - 看板Teacher 的必吃
偏鄉教育有問題嗎?
請先定義「偏鄉的教育問題」。
你到過台灣任何一所偏鄉中小學實地了解嗎?
你認為山頂海邊的孩子們的表現不如都會嗎?
你是否聽過,除了國英數,偏鄉孩子強項多過都會學生!
所以,教育部認為提昇偏鄉學生的「能力」,就是解決偏鄉學校師資流動率過高,因而提
出加碼綁約至六年的政策。這是以學科表現為前題,預設了偏鄉孩子是「落後」的。這種
思維對老師是不信任的、對孩子是帶有歧視的,這對師生都不公平。
前不久【在職教師團結聯盟】透過媒體發文表達過看法後,激起許多教育夥伴的迴響,
大家幾乎一致認為:將新進老師綁約六年,不是一個解決偏鄉教育問題的根本方法。政府
如果訂出「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政策,令我們不禁懷疑,是否真正了解偏鄉的教育?
「綁約」是一種消極的作為,今天我們要思考一個方向,為何教學的環境改善了,老師還
是不願意留下來,除了個人的家庭因素或進修原因外,行政業務繁重、醫療不便也讓老師
選擇離開。
行政工作量過於繁重,而令老師不堪負荷的狀況。這個部份其實在<國民教育法>第12條中
已有明文規定,內容如下:…規模較小之學校得酌予增加教師員額…。但各地方教育主管
機關都以「財政問題」,遲遲尚未增員解決。
增加交通補助、偏遠加給,再提高誘因,也能吸引願意到偏鄉服務的老師。此外,請賦予
校長治校空間,發掘孩子們的潛力,發展學校的特色課程,提昇獨特的實力。
經年來,政府在教育政策上,一貫作風只採用專家學者的建議,從不重視在第一線教師們
的意見。所以當我們眼見政府實施無效的偏鄉教育政策,卻毫無能力去阻止,實在是臺灣
教育的悲哀與無奈!這也是【在職教師團結聯盟】要積極爭取【教師必須享有罷工權】,
來制衡我們的雇主(政府)的理由之所在。我們從偏鄉教育政策的問題開始發想,有多少
的教育政策,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更多怨言。
身為教師的我們,始終毫無能力要求政府重新檢視失當的決策。只因為我們【手無寸鐵】
,沒有談判的籌碼呀!所以,爭取教師應該有的罷工權,就更顯得刻不容緩了!
加入《在職教師團結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43211075942421/?ref=bookmar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9.26.1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497420525.A.B4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