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參加了The One #生活塾 的活動,
遇到了許久不見的朋友,還有堅持17年仍繼續造夢的執行長;
自己跟The One 還挺有緣分的,
我依稀記得當年跟執行長聊品牌的畫面,
一轉眼都已經過了17年......
今年因疫情的關係也牽起了一些奇妙的緣分,
展開了The One 生活塾 系列運動。
今天中午謝謝絲絲的邀請與安排跟徐仲老師坐在同一桌,
嗯,也是一位好久好久不見的朋友;
今日聽到講台灣的醬油,自己又覺得很汗顏....
參觀過日本數地的醬油釀造廠,但台灣的一個都沒去過;
啊~~真的對台灣很不熟呀!!
午餐吃的不僅只是眼前我們所看到的食物,
透過徐仲老師細說食材的來源與做法,
彷彿走訪了台灣各地,看似簡單但又不簡單的食物,
裡頭匯集了許多人的心血,一種專屬The One的味蕾記憶,
我想我會記住今日的美好時光,
正如初次遇到The One與執行長。
絲絲企劃的一系列#生活塾 活動,
透過生動的風格課程,打開五感六覺,
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每堂都讓人想去參加,
有興趣的朋友們別錯過嚕
The One食藝中山店
http://www.theonestyle.com/space.htm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eonestyle2003/
#台灣 #台北 #生活日常
台灣企劃塾 在 曾威豪 - 瘦瘦 Soso Ts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重磅出擊,「漫才台三線」攜手聯演,讓您不用搭高鐵也能嚐到三種漫才滋味。千呼萬喚台中率先登場。
優惠價購票去:https://www.accupass.com/go/manzai
【北台灣代表:男子女子】
2015年由「漫男塾」出道的「男子女子」,由留日(滯留日本大半年但因為疫情什麼都沒學到只有在壽司郎切生魚片)劇場演員劉向&文藝女子茶茶組成,彷彿在華山大草原聽陳綺○的清新脫俗,猶如美國棉代言人的丹寧風,實則假文青真盧洨HEN愛演,煩~內~鬧。丟接分明的本格派漫才,初心者也能輕鬆體驗樂趣。
【中台灣代表:乾拌麵】演出內容:三國演藝/我們與孕的距離
由常年深耕台中表演藝術領域的喜劇漂流者夏普與大弋組成。風格嶄新的年輕團體,攻守角色倒錯、網路笑話風格的喇低賽,外加生動情境切換與魔術雜耍穿插,充滿新世代節奏的新感覺漫才團體。跟逢甲夜市一樣讓人目不暇給。
【南台灣代表:電動瘦交藍】演出內容:蜜月旅行/來開早餐店
同樣師承達康.come,由「漫男塾」觀眾票選最想看到的企劃團體,不鳴則矣,叫起來連鄰居阿嬤都凍抹條。由來自台南的演員歌手瘦瘦~曾威豪,與來自嘉義的網路圖文作家藍島組成,常年在台北活動,第一次公演就接到按摩棒業配。網路影片「電動瘦交藍STAND BY ME」廣受好評,遊走尺度邊緣的脫線搞笑,為觀眾帶來另一種腐味人心的嶄新滋味。讓人措手不及的性騷擾(口味小辣,但最近有觀眾說中辣)彷彿西部沿海地帶,外面在炒海瓜子,裡面在做黑的小吃部。
6段子連發+大喜利強勢登場,漫才推廣的漫才合體巡演,讓你笑到壞掉。
(本次為各組合的精選舊段子選粹演出。)
演出者:茶茶、劉向、大弋、夏普、瘦瘦、藍島
主視覺設計/插畫:瘦瘦(曾威豪)
電動瘦交藍
男子女子
#乾拌麵的漫才世界
台灣企劃塾 在 東京、不只是留學(留学だけじゃなく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異鄉偶然看到台灣作家的作品或是熟悉的電影與書籍時,當下總會掩不住雀躍,很想把手舉高,立刻當起小導遊和周遭的日本人說:「嘿!這是來自台灣的作品喔!」。
這次我到近年極力推廣台灣文化產業的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參觀「台日國際細木工藝研創交流展」的前導展。以傳統技法融合現代美感與符合生活實用性的七件組作品,每一件都能感受到台灣的特質。
其中我很喜歡洪永祥創作者運用傳統細木的成熟技法,以台灣杉木及紅銅製作的「慢自在茶杯托」。視覺色彩柔和溫暖,讓人能在憶起兒時美好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有想靜靜喝杯好茶的時候。
另外在高雄創立十年,因流線型輪廓和精美的金屬觸感而受注目的自行車品牌AOI.CYCLE,這回帶來一系列藺草植靭皮革製配件,秉持「取之自然,流於工藝」,讓單車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巧妙的收納功能。
和文化中心的同仁聊過後,我才知道舉凡六本木藝術之夜、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台灣創作者的作品在海外展示,都是因為有文化中心一群熱愛台灣文化藝術的人在背後協助推動企劃。近期在紀伊國屋書店終於開設台灣書籍專區,從小說到繪本各類多達三千本,也是在文化中心的推動下得以實現。文化中心就宛如一座迷你台灣圖書館與美術館,讓更多日本人有深入了解台灣的機會,也讓遊子們在日本能接觸以往從未體驗的豐富領域。
https://jp.taiwan.culture.tw/information_34_117847.html
●前導展
展期:2020年9月17日~10月13日(平日10:00-17:00)
會場: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台湾文化センター
(東京都港区虎ノ門1-1-12 虎ノ門ビル2階)
免費入場
●主題展 (與日本宮城大學及慶應義塾大學合作舉辦)
展期:2020年10月10日~10月14日
會場:AXIS Gallery
(東京都港区六本木5-17-1 AXISビル)
免費入場
#台日文化交流
台灣企劃塾 在 台灣企劃塾Taiwan Planning Inc. - Facebook 的必吃
台灣企劃塾 Taiwan Planning Inc. 7585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課程諮詢請於上班時間9:00~18:00電洽02-23650930 或來信[email protected], 我們. ... <看更多>
台灣企劃塾 在 #台灣企劃塾寒假活動企劃課程 - 中科大板 | Dcard 的必吃
同學上課啦!活動企劃師招募中,94你!,是不是開始在想寒假要來安排什麼活動了呢?不如來培養企劃力、提案能力及活動實戰經驗吧!,台灣企劃署已經 ... ... <看更多>
台灣企劃塾 在 Re: [問題] 台灣企劃塾與WBSA的企劃營活動問題.... … 的必吃
※ 引述《maybel (May)》之銘言:
: 我有參加過~去年拿到證照的
: 當初參加的是台灣企劃塾辦的CCAPP(就是你看到的那個活動)
: 之前有擔任過台灣企劃塾的駐效代表~也擔任過幾次的活動工作人員
: 可以給你一些個人觀察建議
: 台灣企劃塾辦的這活動主要是給大專院校學生參加
: 業界也時常會有人來上
: 每一期活動常常都爆滿
: 像寒假那期我記得有報名了250多個~但現場座位只有180個左右
: 蠻多人報不進去的
: 我覺得在全國各校算蠻熱絡的
: 參加完之後我個人認為幫助蠻大的
: 除了學會企劃整合能力之外~最大的收穫還包括人脈的擴張吧
: 我當初小組共14人~全部都不同學校的^^
: 現在也還會互相聯絡
: 至於貴不貴…….見人見智啦
: 像我個人是覺得8000元除以40小時~1小時200元也還好不貴啦~
: 更何況是十幾位執行長等級的人來授課
: 而且如果透過企劃師推薦的話~
: 都可以打75折優惠價呀
: 如果你想報的話
: 看看你學長姐有沒有人已經是企劃師吧~可以請他推薦你報呀
: 假如你想要我幫你推薦也是ok啦
: 再寄站內信告訴我就好~
: 至於WBSA我沒有參加過
: 周遭也沒有聽朋友說過參加經驗
: 好像主要是針對業界人士辦的
: 價錢差不多都在上萬元吧
: 這方面就看看有沒有曾經上過WBSA的版友再給你建議吧~~~
: ※ 引述《ughkh (you)》之銘言:
: : 各位Careerplan的板友大家好
: : 最近幾天小弟有在License版上發問有關暑期一個[校院青年活動企劃師]的營隊
: : 是在學校海報看到訊息的~台灣企劃塾辦的
: : License內的板友對此活動有讚賞,也有些批評
: : 小弟週遭學長姊則是持讚賞的居多
: : 所以想再來問問此板上的各位~(感覺這裡板友也更多…)
: : 有沒有人有上過這個企劃師活動的呢
: : 而台灣企劃塾辦的與WBSA辦的企劃師證照活動有何差別呢?
: : 因為我想在暑假參加這類企劃的營隊
: : 謝謝大家
: : 感激不盡!!^^
我以前參加過三屆的企劃人協會辦的企劃師訓練營活動
不知道那跟企劃塾有無關係,是否是前身之類的
但我是覺得就當作是花錢來聽名人演講吧
不能說沒收穫
我那時跑社團,邊聽邊跑,也深深覺得台上講的真的可以應用到我的實務
但重點是有實務可以對照啊
如果你參加那種課程,最後不打進組織裡當幹部幫忙辦活動從做中學
自己平常在學校又不玩社團
去那邊當個小學員就走,光是聽些抽取出的簡化架構
其實是沒有太大幫助
你自己生命中沒有例子可以對照的,都不會是你的東西
更何況還是眾多講師個人的經驗
各有各自的架構,彼此間還不一定能橫向連結呢
如果聽兩三天演講就可以宣稱自己學到企劃整合能力
那企管系四年出來不每個都超強CEO了
我那時是理工科系,聽課程還蠻新鮮的,頻做筆記
但是旁邊企管、國貿等背景的同學 眼神就頗為渙散
問他們感想,說:「我幹嘛花錢來聽課本裡就有的東西啊...」
是啊,STP 4P(或5P'6P...)市場研究 消費者xx、
或策略規劃、專案管理、排程、預算成本、人力配置什麼的
書本裡怎麼可能沒有呢,
如果你熟這些理論的話,很容易就能破解台上葫蘆在賣什麼藥
企管是非常生活化的學問,也就是因為其生活化
導致任何人只要在生活中有深入的個人感受,都能半路出家來,填填詞,作作曲
自彈自唱一番管理哲學來
這也就是《企業巫醫》一書中所描述的,「企管流行產業」
基本上,我把這類活動 就是視為標準的「企管流行產業」的一環啦
它像許多商業雜誌一樣,滿足了大眾的一種焦慮感
我這麼說也許有貶意,但我沒有否認他的價值
只要是教育,就有正向的功能,也許它是個通俗的社會教育
但也正因為它通俗,所以能讓更多人接觸,這是件好事
畢竟大部分人沒有時間花四年/兩年,去吸收管理課程
而知識不是學院派的專利
此外,也有人是抱著花錢買人脈而去,這也不能否認是個投資
(我就曾把一位講師後續邀請到自己校內社團來演講,以一個死大學生
整天宅在社團,何德何能認識到社會上的經理人呢)
除了學習場所外,把它當成一個「平台」去看,會有更大的意義...
這是我的看法..
--
應該還蠻中肯的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17.173
※ 編輯: MrAndersonn 來自: 140.123.217.173 (06/12 06: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