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庫專題】:「腦海有你有我」
--尋腦病變解藥 建置本土腦庫 非做不可
台灣在2019年底,才進入腦庫時代,在以往,中研院和各大醫院的醫療團隊,都是經過重重申請,才能取得先進國家的少量腦組織,而且都以白種人為主,不能完全符合本土基因和疾病的研究,這使得國內腦病變研究,無法突破。
所幸台大醫學院的臨時腦庫,最近收集了多位本土捐腦者的腦組織,成為國內跨學術單位的重要資料。目前設置的北部腦庫,位於台大醫學院,而未來將在中部、南部和東部,陸續建置不同地區的腦庫,縮短捐腦取腦的車程時間。而腦庫研究室,是如何取腦保存和研究?腦庫對於病友,又有多大的鼓勵?今天的專題「腦海有你有我」,一起來關心。
從美國寄來的腦組織,封存在石蠟內。中研院生醫所專案研究員 林建宇:「當我們需要(研究)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蠟塊),放在切片機,去做一個薄片的截切。」
切片後染色,外國人的腦組織,是中研院以前唯一的研究樣本。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生醫所專案研究員 張敬邦:「我們就是會去觀察說,腦裡面的一些,不正常蛋白的一些堆積,用此去判斷這個蛋白質,是不是只會出現在,不正常的人(病患),像我們這個例子的話,就是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 陳儀莊:「目前我們在中研院,正在發展一個新的藥物,可以用來治療失智症,我們希望未來可以,進入臨床實驗。」
中研院由白種人的腦組織,發展出來的失智症藥物,是否完全符合東方體質的病患,還得經過重重測試。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 陳儀莊:「我們在研究上面,如果只用白種人的腦片,它(研究)有它一定很大的限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希望,可以在台灣推展腦庫的原因。」
1960年起,歐美國家陸續建置腦庫,至今超過150個國家、擁有本土腦庫,但台灣直到2019年底,才有腦庫雛形,落後先進國家一甲子的時間。於是,國內腦病變的病患、格外辛苦。
小腦萎縮症病患 李貴鴻:「我每天早上(吃)15顆(藥),中午(吃)2顆,晚上(吃)10顆,總共27顆,我吃太多藥了,全身都壞了。」
所有的腦神經病變,包括:小腦萎縮症、漸凍症、雷特氏症、亨丁頓氏舞蹈症、巴金森症、失智症,目前全球都沒有特效藥,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16歲那年,小腦萎縮症發病,當時念高一的李貴鴻、不得不休學,從此對抗病魔的日子,整整走過40年。
小腦萎縮症病患 李貴鴻:「我小腦(大腦)捐出來讓人家研究研究新的藥。」
台大醫院病理部醫師 張克平:「像這個就是我們最近的,一個神經退化疾病的病人,捐腦以後,做的一個腦切片,周邊神經組織裡面,有這樣一團一團,類澱粉的沉積,這是我們(台大醫院)第一次得到,這種病人(腦組織),(發現)他全身的類澱粉,積的分布狀況,這個在台灣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資料。」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陳建仁:「有本土的這些腦庫,而且能夠提供相關的,腦組織的話,當然做出來的研究,一定會對台灣的,相關的這些疾病的病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建立本土腦庫,腦組織來自台灣民眾,因此、如何取腦保存,成為研究關鍵。捐腦者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腦半球,取腦時,醫師會把其中一個腦半球,放入福馬林固定,做為病理研究;另一個腦半球,必須進行超低溫保存。
台大醫院病理主任 鄭永銘:「我們是冷凍在一個-80℃的冰箱,這個冰箱打開來之後,每個病人的檢體,就分散分裝在這幾個盒子裡面。」
捐腦者的兩個腦半球,各有重要的研究項目。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謝松蒼:「福馬林固定的(腦半球),等於是我們看到,這個(病變)表象,但是生化的(冰存腦半球),這些我們會看到它的原因,可能這些分子的改變,所以才造成這個神經細胞的退化。」
全台各地的捐腦者大體,都必須載到台北市台大醫院、進行取腦,因此其他縣市的腦庫設置,將大幅減少取腦的車程時間。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陳建仁:「我們希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台灣)北中南東,都有相關的腦庫,可以建立起來,能夠把它(腦組織樣本)歸類,大家以後要做研究,就會比較方便。」
腦庫是一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長期工程,也許困難重重,但我們不怕慢,只怕站,腦病變解藥的最後一哩路,就在前方。
▶第三集 腦庫現況 (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ye4NNDQqs
【Reference】
1.「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7/
➤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https://bit.ly/32bF6FX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 #臺灣腦庫 #台灣腦庫 #謝松蒼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大生醫電子甲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交大六十・巨幹新枝」
國立交通大學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啟用 宣誓打造台灣生醫工程研發基地
國立交通大學今日(8日)於交大新竹博愛校區舉辦「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啟用典禮,由張懋中校長、前校長吳妍華與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睿智通公司董事長林行憲等校友及方賢齊先生之女方怡鴻女士完成啟用儀式。現場約兩百名校友師生共同見證交大再創生醫電子工程BioICT里程碑。
六十年前,交大人倡議由電子半導體作為發展方向,於新竹博愛校區成立電子研究所,由草創時期一路茁壯發展成國家半導體及資訊研究基地,並帶領台灣一甲子經濟起飛;2012年交通大學宣示以電資工程領域優勢,轉型生醫電子工程,期望再度帶領台灣ICT產業邁入跨領域生醫工程產業,再度成為引領台灣之龍頭。當時加強投入BioICT生醫電資研發並積極籌建「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
「交大六十・巨幹新枝」
國立交通大學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啟用 宣誓打造台灣生醫工程研發基地
國立交通大學今日(8日)於交大新竹博愛校區舉辦「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啟用典禮,由張懋中校長、前校長吳妍華與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睿智通公司董事長林行憲等校友及方賢齊先生之女方怡鴻女士完成啟用儀式。現場百名校友師生共同見證交大再創生醫電子工程BioICT里程碑。
六十年前,交大人倡議由電子半導體作為發展方向,於新竹博愛校區成立電子研究所,由草創時期一路茁壯發展成國家半導體及資訊研究基地,並帶領台灣一甲子經濟起飛;2012年交通大學宣示以電資工程領域優勢,轉型生醫電子工程,期望帶領台灣ICT產業邁入跨領域生醫工程產業,再度成為引領台灣之龍頭。由校友大力支持,加強投入BioICT生醫電資研發,並積極籌建「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
張懋中校長表示,賢齊館的籌建及啟用充分展現了交大飲水思源的精神校訓,六十年前交大即為校友響應一人捐款一千元,方能在台復校。如今也打破國內大學向單一企業主勸募之傳統,在千名校友的支持下,創下全台大學單一建物最多捐款人之大樓,並且首度有在校學生主動發起「交傲計畫」之勸募活動兩項紀錄。此外,BioICT青年講座教授的頒發,也是校友為延攬學術卓越人才,提升科技產業升級創新動能的軟實力挹注。
台灣電信業之父-方賢齊先生之女兒方怡鴻女士也親臨現場見證啟用,並以其父親之名,捐贈美金5萬做為「方賢齊先生獎學金」之初期基金,全力支持交大發展BioICT軟實力。
「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設置於博愛校區西南側,共十層樓高、樓地板面積達八千餘坪,提供包括演講廳、中大型講堂、展示廳及聯誼廳、生醫實驗室、跨領域實驗室、行政辦公室等多用途使用。是全台大學第一座因邁入跨領域生醫領域而生之大樓,未來將以生物為轂,各領域為輻,企望成為世界級的前瞻生醫與工程研究重鎮。並藉由與業界密切合作,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鏈,除要培育更多開創性生醫電子人才,為台灣ICT產業注入新血,更要提升台灣ICT與生技產業融合之新價值,並再度對台灣經濟做出重大貢獻。
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介紹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7u4lXD4U&feature=youtu.be
方公賢齊紀念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Wj54pDX1A&feature=youtu.be
#NCTUBioICT #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 #賢齊館
#ILOVENCTU #青年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