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你得「尊重現實」又「昧於現實」》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因為小時候功課不好,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壓力,讓我的童年一直到小學四年級結束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過得十分不開心。
好不容易從五年級開始,升到一個比較「差」的班(那時我們班導師常說,我們班前幾名的同學不要太開心,因為我們班的第1名,是隔壁班的第5名,其他同學就更不用說了),我第一次就考了全班第3名,從此信心大增,後來無論升上國中還是高中,都維持在班上第3名或第5名,升大學的模擬考甚至考過全校的第3名。
眼看著進台大唾手可得,結果我卻考了一個想像不到的低分,又因為家庭因素只能讀國立大學,便照著分數填,進了政大哲學系。大一一整年想著轉系和考轉學考,所有努力卻又全吿失敗,我心中的痛苦指數升到了人生最高點。
面對這樣子的挫折和打擊,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我認為,走過來的方法和心理調適,在於我一方面「尊重現實」,一方面又「昧於現實」。
尊重現實方面,我「尊重」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同意」如果只是哲學系畢業,的確找工作會非常不容易,社會大眾的偏見就是容易認為我們「不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
於是,我開始參加社團、擔任幹部、成為社長、辦大型校際活動、承辦教育部的全國流行音樂大賽、參加中英文演講比賽、擔任海外華裔青年返國研習團輔導員、甄選青年友好訪問團代表國家出國表演訪問...。
大四畢業時,靠著這洋洋灑灑的履歷,以及在活動中培養的外語能力、運籌帷幄能力、溝通能力...,我非常有信心,只要我去面試投履歷,一定能進入類似像P&G、IBM這樣的國際級公司,當時與我一起參加那些活動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路徑,也都走得一帆風順。大學3年的努力下,找工作已經不是我擔心的事情了。
在尊重現實的同時,我又「昧於現實」。
昧於現實的點在於,當時無論參加任何活動,在我內心的第一個聲音,都是「人家這種活動,都會只想找台大的,或者是要法律系、會計系、企管系、新聞系、外語系、資工系、機械系…的同學,誰會要哲學系的我呢?」
但我一咬牙,昧於現實,完全把這些負面思想拋在腦後,先去申請再說。
我那時「厚臉皮」地靠一個中心思想支撐著我:「用不用我是你的事,要不要申請是我的事」。結果我當時的負面思考全部是多慮,很多活動的主辦人都願意給我機會,也讓我的能力不斷提升,又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
這類似的「昧於現實」,還體現在我後來去申請韓國弘益大學的教職。用膝蓋想都知道,對方應該會比較想錄取過去履歷是中文系畢業的、或教育系畢業的、會講韓語的、或者本來就住在韓國的。
但我一樣昧於現實,先去面試再說,結果以非相關科系畢業、不會講韓語(那時韓語能力幾乎是零)之姿,打敗其他25名強大的對手、跌破一堆人的眼鏡,獲得在弘益大學教授中文的資格,並且一待就是7年,每個學期都獲得學生4.8分以上的評價(最高分是5分)。
之後我的人生,一直就是靠著尊重現實和昧於現實,為自己打下一個又一個的江山,做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其實這個「昧於現實」,可以說就是NLP(神經語言學)裡頭的「換框思考」,跳脫既有的、別人所賦予的框架,自己打造自己的框架,並且在那個框架中稱王。
我認識的另一個人,也可以說是所謂的「換框高手」,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現為成功大學教授的鄭匡佑。
鄭匡佑在台灣的求學時期,交女朋友非常不順利,總是遇到喜歡的女生有男朋友(這非常正常啊),或者女生不喜歡她。即使他一路建中台大,體育又非常好,應該是要受女生喜歡的啊!但事與願違,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
他曾經在無人時仰天長嘯,痛苦地問上天:「老天啊,到底是為什麼?我只是想要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好好談一場戀愛,你為什麼就是不讓我實現這個夢想呢?」
其實,身為他弟弟的我,作為旁觀者,完全知道他喜歡的女生為什麼不喜歡他?!這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用對方法、在喜歡的女生面前比較放不開、沒有善用大數法則。還有一個社會現實的框架:他的身高太矮(我168公分,他比我更矮)!
在許多女生,特別是年輕女生,都把身高不到170公分的男生視為「某種程度的殘障」這種氛圍底下,他的方法不對、心態又不強大,當然是一路挫敗。(他當時如果有看過我的書,必定能少走許多愛情上冤枉路。想看我的書?請自行在博客來上搜尋鄭匡宇)
結果,大家知道他是怎麼「換框」的嗎?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原來我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怎麼可能像普通人一樣談平凡的戀愛呢?」
從那天開始,他自詡為「非普通人」,開始用完全不一樣的心態和策略來接近他想認識的女生,結果就是:交往的第一任女朋友身高172、後來還在密西根安納堡大學唸研究生時吸引到當時華人圈人稱最美高中生的小妹妹、讀博士班時交過日本籍的女朋友,現在也和我的台灣籍嫂子結婚生子。
各位看看,換框之後並採取正確方法的效果有多強大!
於是,如果你現在也覺得很抑鬱,覺得諸事不順,那麼「尊重現實」、「昧於現實」、「採取行動」,也許就是你該採取的策略!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Su Sh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心得] 機械所機械系請進-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台大機械熱流組選教授-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台大機械所幾位教授實驗室風氣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臺大機械系暖爸教授楊申語:臺大學生壓力很大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可以請問一下台大機械所設計組找教授的問題嗎?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大機械碩士起薪開58K 面試...謝謝再聯絡 中視新聞20171207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討論串(共2篇) - [請益] 台大機械固力組找教授-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台大機械所系統控制組找指導教授~ - Master_D板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問卦] 成大機械是不是虛有其名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所程登湖血流成河(發錢)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台大機械所熱流組找教授- graduate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台大機械固力找教授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大機械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覺元彙、張信良在PTT、社群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其他] 【問卷】混合辦公學術問卷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交大機械ptt - 軟體兄弟 的評價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懂無人駕駛的台灣人 詹景堯:自駕車不會跳躍式成長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1-05 22:05)
隨著世界各國5G服務逐漸問世,搭配的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也加速前進,三者互相支援,卻也互相牽制,這場「三人兩腳」的競賽,將呈現何種賽局?
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首的科技巨頭,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投入自駕車技術。其實,來自台大機械系、取得柏克萊大學博士的詹景堯,30多年來都堅守崗位研究自駕車技術,看盡產業和技術的興衰循環。他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這裡是自駕車技術的研究重鎮。
矽谷一直走在網通技術的最前端,柏克萊又是全美人工智慧排名前3的大學。詹景堯的學術生涯可以說是自駕車技術的發展史,對於技術發展、企業競爭力有第一手的觀察。詹教授目前參與交大人工智能計畫的自動駕駛部分。以下為《財訊》專訪詹景堯的問答內容。
問:30多年前你為什麼選擇研究自駕車?回溯技術發展的歷程,有哪些觀點可以分享?
答:我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後,在美國工業界工作幾年,回到柏克萊做先進研究。1995年美國政府推動車輛自動化,學術界、工業界都有參與,我們當時就做到8輛轎車排成一直行,行駛在高速公路,只有第一輛有司機,後面都不需要司機,跟著前進。
當時是以車輛全自動行駛作為訴求,但科技距離商業化太遙遠,幾年後政府不再資助,研究的方向就轉向比較短期可以實現的技術。10幾年前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中心舉辦了自駕車挑戰賽,把風潮帶起來,鐘擺又擺回來,那時,谷歌(編按:此處指母公司Alphabet,以下同)找來卡內基美隆大學,成立Waymo全力投入,也帶動汽車、科技業全力投入。
研究自駕車技術這麼多年,我有幾個觀察,首先是鐘擺效應,我們在20幾年前已經做到level 4的技術,證明技術可行性,但是無法「落地」,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政府說要把時間拉近一點,我們的研究回到level 1,等谷歌加入推動後,再朝level 4前進。科技發展也有鐘擺效應,一段時間過了,鐘擺擺過頭盪回來,等時機成熟又往前推進。
其次是大企業扮演的角色。當某項技術出來,實驗室證明可行後,還要等到像谷歌這樣的企業進來,投入金錢資源,把技術商業化,做到一個程度後,故事才會成形。此時,汽車業、科技業、創投都會進來,企業經營者的企圖心是很大的動能。
最後,在推動無人駕駛車的過程中,又出現優步(UBER)、滴滴這樣的公司,推動大家共乘、共享的觀念,也有幫忙。目前這些公司還在賠錢,因為司機的成本占收入的7~8成,如果只經營網路行銷,賺不到錢。企業還要去想如何降低成本,也催生了無人車。簡單講,過去10年共享車的趨勢,也推動了自駕車、無人車的風潮。
問:你認為自駕車的趨勢會如何發展?
答:雖然有很多報導說再過幾年,全部都是自動化車,我認為,這有一點不實際。
第1、汽車業不管要裝上什麼新的科技,大概都要10、20年,才會充分進入市場,汽車是龐大的產業,消費金額也大,要導入新科技,消費者願意付錢,時間要滿久,所以自動化駕駛一定拖好久,不是跳躍式的,不是說自動化很快、車廠會完蛋,這是沒有的事。
第2、自動化的程度,你可能看到展示無人車,這只是自動車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去問車廠或消費者,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動化,就好比你走在街上,旁邊有機器人在走路,我想多數人還是不習慣。比較可能的情境是,汽車漸漸加入一些自動化功能,例如自動停車,高速公路上保持在一定的車道,這些功能看消費者的接受度,經過很多年後,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如果要開到大街小巷,也不太可能百分之百自動化。
問:目前自駕車的參與者中,你覺得誰的勝算大?
答:無人駕駛車的技術谷歌最好,成功機率最大。我來選的話,第2名給通用,旗下自駕部門Cruise不錯(編按:Cruise目前估值約190億美元)。美國以外的企業以百度最好;歐洲車廠研發能力強,但投入無人車的力道沒有那麼強,像賓士、奧迪更重視的是多加一點自動駕駛,但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駕駛。
新進公司當中,例如以前在Waymo當技術長的Chris Urmson,出來跟特斯拉前高管Sterling Anderson合作,在2016年成立的Aurora Innovation,已經跟好幾家汽車公司有合作,成功的機率頗大。大陸也有好多小公司在做自駕技術,跟車廠有合作,雖然名氣不大,但都有實際產品問世。
至於特斯拉,正反雙方的意見很激烈,執行長馬斯克是很特殊的人,如果他沒有再出事,公司會成功。他做很多事是傳統車商不敢做的,例如以軟體來提升汽車的駕駛能力,即使你的車子停在家裡,過一個晚上功能就升級了,OTA(Over-the-air,空中下載升級)是很特殊的服務,也會是很大的助力。
問:你認為特斯拉的電動車會持續領先嗎?
答:特斯拉的電動車評價有好有壞,尤其火燒車是負面的,但是電動車的趨勢不會變,可討論的問題是,要花多久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場?趨勢對於特斯拉仍然有利。我個人覺得馬斯克的作風,有些愛吹牛、誇大其詞,但是特斯拉也會是贏家。
特斯拉的營運波折一定會持續,如果馬斯克出了問題,一定會有大公司出來買,10年前賓士就投了10%股權、豐田也有投資,特斯拉會繼續存在,至於到底會多麼成功?成功多久都可以討論。
問:台灣也積極想發展自動駕駛,你怎麼分析機會與風險?
答:台灣的市場小,企業做汽車有關生意,都是從2級供應商(Tier 2)下手,現在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能夠提供台灣新機會嗎?我覺得要思考2點,一是台灣有比較好的管道可以進入嗎?二是科技在車子的比率有提高嗎?
我覺得機會還是去營造出來的,像我們柏克萊DeepDrive研究室的一些資助廠商,幾年前都不存在,但卻可以從零到有,是企圖心的問題,機會在那裡,看你怎麼抓、怎麼布局。
DeepDrive研究中心是採會員制,每年年費30萬美元,目前還沒有台灣來的會員。贊助者可分幾類,一批是通用、福特、豐田、現代、本田等,都是汽車產業;其次是科技業,像索尼、松下、三星等;另外還有一大批是中國公司,像是百度、滴滴、美團、華為,但最近有些政治上的問題,和華為的合作已停止。
我想講的是,如果台灣覺得自駕車、人工智慧提供了產業新機會,這沒有錯,但最重要還是布局、有企圖心,找出可以鑽進去的路,才能抓住機會,不是說一個大浪來了,大家都抓住,要看你的布局。
就算是趨勢對於產業有利,最後還要回到基本面,企業的位置在哪裡?有沒有競爭力?為什麼認為台灣會比別人好,如果想清楚,機會就在那裡。
問:你認為未來的3~5年,自動駕駛會發展到什麼情境?
答:谷歌、優步都想做的無人車,3、5年後應該還是小規模的營運。不是我看不起谷歌,他的技術沒話講,目前也只有在亞利桑那州小規模營運,還有人用石頭攻擊自動車。
這表示,除了科技以外,還有民眾的接受度。如果在台北街頭,看到機器人走在你旁邊,可以接受嗎?這是因為信賴度不夠。
目前的自駕技術,大概以Level 2的市場穿透率會高一點,可以幫你控制方向盤、煞車和油門;Level 3已經滿難的,你可以滑手機,它幫你辨識環境,知道要如何做,如果遇到機器沒看過的情境,就需要把人叫回來接手,困難在於當你把駕駛人叫回來,他可以馬上接手嗎?可以馬上做正確的判斷嗎?車廠在這方面顧慮很大。總之,Level 3最困難就是如何合理或適時的叫駕駛回來接手。
附圖:▲詹景堯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工研院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動自駕車,已於10月22日在南寮漁港上路,成為全台首輛在開放場域驗證的自駕車。(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05/33214092.html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台大機械系的專訪
時間過的真快
畢業快20年了
【系友介紹】B85 張景超 系友
【專業領域】物理教學
從小他幫忙父母洗車賣檳榔,騎著三輪車沿街收垃圾,大一大二他是書卷獎的佼佼者,台大全校歌唱比賽的冠軍,大三誤闖直銷叢林,背債三十多萬,成績直直落,大四為了償還債務踏入家教和補教界,中途放棄碩班學業,讓寄望他赴美留學回台任教的指導教授感到惋惜。如今,他是全台灣人數最多,廣受高中生喜愛的補習班物理老師,一晃眼已執教17年。
談起當年往事雖唏噓不已,然而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發揮專長為學生解惑,看到學生們開心地解開題目,他的臉上不禁浮現出笑容。
《喜歡在台大求學的感覺》
「我很喜歡工數、靜力學、動力學、電子學,每一個題目我都去寫,我喜歡考高分的感覺。」他很高興考上台大機械,能夠修很多喜歡的課。他也喜歡唱歌活躍在吉他社,組樂團盡情開唱,除了念書,最大的願望是當明星。
大三,他的人生出現一個大轉彎,看到經營直銷的學長戴名錶開車上課,腦子被不願輸人的想法佔據而加入直銷。他坦承年少無知被直銷的高招手段所騙。做了一年,不僅成績退步和同學關係也不好,朋友都很怕他推銷東西,當時還介紹幾位朋友加入,還必須向銀行借款繳費才能成為會員。後來這些朋友發現不賺錢抽身,也無力還清銀行貸款,他是保人因而要賠償30幾萬。他為了還錢到處兼家教還錢,早上蘆洲下午板橋晚上台北。大三那一年真的是他人生最混亂的一年,沒想到會落到這地步。
不過家教的經驗也讓他發現自己比較在行的是教學生考試,也因停掉直銷工作,大四的課業成績開始恢復,直升研究所。不過說來慚愧,李石頓老師當年只收兩個學生,另一位同學是楊馥菱(後赴美念書),老師對他期望很高,反對他教補習班,找他談了許久,認為他應該出國念書回台在大學任教,然而財務壓力讓他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家教和補習班,評估自己不適合研究,也無心完成研究所論文,現在回首想想有些後悔,應該盡力完成學業才對。
《踏上補教界之路》
「站在台上教書是我覺得最開心的事,我好比是那一座橋樑,教學生跨越困難的關卡。」他記得李老師曾問他一句話,高中物理有人讀不懂嗎 ? 然而他的經驗是很多高中生實際上是有障礙的。他高一物理成績不好,到了高二,物理老師教得很好、很清楚,他開始喜歡物理。當他教書後,才知道一門學問的基礎須慢慢累積,理解通順之後可以千變萬化,特別是物理這一科目有這個特質,可以從基本核心理論演變成為一個很清楚的系統,這也是他選擇物理教學的原因。
他說,因父母從事洗車業,家境並不寬裕,從小有任何賺錢機會他都會去爭取。大四當家教四處奔波很累,因而換到補習班當輔導老師,有一次很多學生問了同樣的問題好幾次,他索性上台講解,先前在吉他社和直銷早已練就了不怕上台又很會講的台風,幽默有趣的個性相當受到學生的喜愛,老闆因此力邀他成為正式老師。
剛開始教補習班遇到很多瓶頸,他很會念書考試,然而要教會學生不容易,如何從眾多的教材中,整理題目抓取重點,還要自己編教材,構想教學方法,每一項都是挑戰。面對有些教育家要翻轉教育,消滅補教業的填鴨式教法,讓他覺得很無奈,很多老師花了很多心血,學生來上課也很開心,就好比媽媽做的菜營養豐富,但外面餐廳有的也做得很用心很可口。台灣的教育和學校制度存在很多問題,很多人強調要到偏鄉免費做公益教育,然而有些偏鄉小孩根本不想念書也沒時間念,因為要幫忙父母賺錢,這些貧困家庭的困難非外人能理解。
《身教言教之重要》
「當老師最基本的是身教言教,透過教學或影片,我想將重要的人生價值觀傳給學生。」他說,若學生一、二十年後能因他的一席話,誠信努力的做人做事,他會非常欣慰。
他不諱言自己會在意學生的成績,但不認為是絕對重要,也不會用成績高低看待學生,重要的是應該如何整理物理的理論和方法,讓學生清楚明白、吸收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他常教學生解題時,要靜下來好好想一想套用哪個理論去試試看。他雖然人很風趣隨和,也有嚴格的另一面,看到學生上課打瞌睡,他會很生氣,覺得不能對不起父母辛苦賺來的補習費,他允許學生身體不舒服可以到室外休息,但進到教室必須尊重老師專心聽講。
他記得剛進補教界的前四、五年,年輕氣盛想打敗所有人成為第一名師,但後來發現其實人外有人,唯有謙虛學習才是王道。有些老師年紀雖大,口才也普通,功力卻很深,評價也很好,知道學生在哪裡會聽不懂。他告訴自己不能把其他老師當成對手,反而應該欣賞他人的優點,這也是他在職場上最大的收穫。當學生問他某位老師好不好,他會告知其優點,學生反倒決定選擇他。這也讓他了解讚美不忌妒別人,好的回饋卻往往回到自己。
《搞笑製作youtube影片》
他笑說自己的終極願望是到小巨蛋教書,有兩萬人來聽他的物理演講秀。為了吸引學生並活化教學方法,他開始學做youtube影片,才了解拍攝剪接需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找人幫忙。他想給學弟妹建議,練好簡報演講功力,若是想到甚麼計畫,大膽去做,規劃了三成即可動手做,過程中再慢慢修正。
最近他拍了教導學生申請大學的秘笈影片,內容非常實用有趣,大家可以上他的臉書看看。還有一部令人感動的影片,內容是從小他不太喜歡跟親戚過年過節吃團圓飯,總覺得大人問一堆問題很煩,然而父母在這三四年間相繼過世,他努力賺錢買房想孝敬他們卻已來不及,親戚們在他沮喪時趕過來幫忙,陪著他摺蓮花,那份親情融化了他。他以老師和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學生要好好珍惜,親情是世間最美的一件事。
訪談前不久,他因肺部血栓而急救住院,所幸沒有傷及心臟或腦部。學生們窩心的前來問候讓他備感溫暖。他自謙自己很多領域都不在行,只適合教學生考試。現在的知識爆炸,像是人工智慧、程式語言….身為人師覺得跟不上時代有些恐慌,很想回台大再進修,且是認真的考慮,不是光說而已。或許哪一天可以看見他的身影重現台大。
張景超 簡歷
學歷 : 台大機械系學士,碩士肄業
現任 : 台大補習班物理老師
Email : lovelysiner@yahoo.com.tw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台大機械熱流組選教授- 研究所板 - Dcard 的必吃
小弟今年有幸上榜台大機械的熱流組,目前對下列兩位教授比較感興趣:1. 孫珍理教授,2. 蔡協澄教授,想請問板上的各位這兩位教授的實驗室、風評如何呢 ... ... <看更多>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請益] 台大機械所幾位教授實驗室風氣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必吃
小弟現在就讀112機械大學部由於大學時期成績慘不忍睹正在準備明年寒假碩班考試, ... 來板上發問首先控制組:黃漢邦、顏家鈺、王富正、李綱不論正負面評價希望可以知道 ... ... <看更多>
台大機械教授評價 在 [心得] 機械所機械系請進-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先講結論
重考電資
我最近因為申請國外博班不是很順利,回頭給年輕人一點建議,
不敢說在做功德什麼的,但算是一些我希望自己十年前知道的一些事情,希望你能看完。
先講一下我的背景
中山大學機電系
台灣大學機械所 系控組 (某機器人實驗室)
現在工作快滿三年在做影像相關的
我並不是什麼大神等級的,就是一般很普通的機械背景學生,如果有疏漏請包涵,以下是
我的淺見。
1. 台灣沒有機械產業,再專業都沒用
機械系畢業應該從事什麼行業?答案應該依照傳統機械系的分組: 固力、設計、製造、熱
流、控制。
這些行業在台灣對應的公司有那些呢? 沒有、沒有、沒有、沒有、沒有。
固力組:研究應力,開發材料,據我所知,台灣沒有這種公司,就算有薪水也很低,你說
中鋼也可以拉,我是不知道中鋼的研發單位長什麼樣子,不過沒聽過招募頂大學生。
設計組:因為缺乏汽車、輪機、造船這些產業,機構設計在台灣產業非常不受尊重,機構
工程師在科技業更是慘,真的就是屎缺,專業永遠用不上,永遠在當半導體廠的附屬品。
製造組:缺乏精密機械產業、工具機,就算有,規模也很小,也不願意開高薪給頂大學生
,那些中小企業老闆要的奴隸,不是人才。這些老闆覺得自己可以搶到單好棒棒,然後開
給員工22k,什麼創新研究,我只能說他們沒有那種思考。
熱流組:同設計組,因為缺乏汽車、輪機、造船這些產業,在國內基本沒工作,勉強說個
華擎啦,但是台灣汽車業就被裕隆玩壞了,裕隆40年來沒一輛車上的了檯面,整天說研發
創新,我怎麼沒聽過他來台大招人過,沒人才是要創三小新啦,然後失敗了就哭說沒市場
、政府不補助。我講一句缺德一點的,幸好嚴凱泰死得早,不然裕隆不知道還要吸台灣人
的血吸多久。
控制組:應該做馬達控制器、機器人、精密機械相關的產業。精密機械上面說過了,不會
花錢請人的,機器人和控制器勉強有個新代撐著,我的一些同學學長有在裡面,待遇還可
以,但是跟科技業比還是有點落差。
2. 五力一工加控制真的很難,但是投資報酬率很低。
在中山我有修一些電機的課,在台大我也有修或旁聽資工的課程,他們的課程內容相對機
械系的必修真的沒那麼難。
在機械系基本上工數不夠好,五力+控制真的直接毀掉。
可悲的是在機械系學生付出這麼多心血之後,出社會完全用不到。相對的電機跟資工的知
識很多是產業進行式,電機的三電就不說了,想進科技業必備,資工的資結、機率、計算
機網路、作業系統都很實用,更不用說影像處理、Machine Learning那種顯學。
結論就是機械系的必修在台灣,真的沒用。
3. 四大四中的機械系過召了,沒有這麼多職缺。
四大四中每個機械系都招募超過100個學生,光是四大四中每年就生產上千名機械系學生
,但是職場也沒有這麼多機械缺,就算都去當半導體業的狗好了,機械系人還是太多了,
以至於機械系像個乞丐一樣其討工作,或是跟電機搶飯碗
4. 用盡你一切的能力擠進四大,我說的是電資,不是機械
我從中山大學到台大研究所,非常深刻的體會到教學資源的差異,中山大學機械系真的爛
,也許是剛好我讀的那幾年教授都很老,中山機電的教學品質真的很差,教授上課都在混
不然就在講紅酒,認真教書的教授我剛剛算了一下剛好一隻手五個;相反的,台大的教學
品質相對真的非常好,教授上課用心,作業也都出得很好,此外,同儕更聰明也更努力,
競爭力更強,能夠刺激自己進步。
5. 我機械系畢業真正在幹嘛
我中山的同學很高的比例在南科輪班啦,台大的畢竟是台大能轉的都轉了,不能轉的也都
是待遇相對其他機械較好的。
我自己則是幸運在碩班摸到Robot Perception這塊,自己跑去修了資結旁聽ML,自學影像
處理。再加上畢業後有高手學長帶路,目前跟一群頂尖的資工工程師一起做影像相關的。
至於我為什麼還是想拚國外博,是另一個故事了...。
6. 目前機械系學生何去何從呢?
大一:恭喜你大一就看到這篇文,你是成本最低的,直接重考不要想。
大二:計畫雙主修、輔系、校內降轉、校外轉學考,重考也可以。
大三:延畢換雙主修或輔系絕對很值得,研究所報考電資類。
大四:報考電資類,延畢換電資碩絕對很值得。
碩一:休學重考或準備國外二碩
碩二:國外二碩
極端案例: 你真的對機械很有興趣,然後GPA很高的,建議往美國走,找一些aerospace
engineering相關的還是有不錯的工作的,你看看spaceX一直發火箭。
補充:
a.大家可以google一下40年來政府到底補助裕隆多少錢,然後看一下其他日本韓國歐洲較
小的車廠財報,比較一下補助跟財報。我只能說這筆錢如果給一個真正會做事的機械人,
現在台灣早就有機械版的台積電了。
b.現在裕隆在新店蓋大樓,聽說是百貨公司+電影院+飯店那種娛樂城,簡單說,拿了人民
的稅金之後,改玩營造業跟炒房地產了,然後國內汽車業崩潰找鴻海當爸爸。
c.拜託精密機械不要跟我說上銀、鴻海、大立光那種,大家自己參考TechJob版。
d.我說沒有這個產業的標準是「是不是以機械為主要商品?」跟「能不能開出百萬年薪?
」
最後講一下我的啟蒙老師中山大學機電系蘇耀藤教授跟我們講過他對台灣工業的看法。
「一個健康的工業發展是由輕工業、重工業、自動化工業、精密機械工業到科技業(半導
體產業),台灣一直到自動化工業都發展得不錯,但是在精密機械工業卻發展卻被跳過了
,國內的精密機械不足以支撐科技業,以至於台灣的科技業長期仰賴國外進口的控制器跟
工具機,再加上我們缺乏原料,最終走向這種低毛利的科技業代工。」
重考電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63.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96985277.A.B77.html
※ 編輯: louisnight (114.43.163.27 臺灣), 08/09/2020 23:04:17
真的要政府幫忙。
前陣子,台灣很多媒體在笑中國火箭射失敗,老實說我很緊張,他們是射失敗,
我們是射都射不上去。
如果我成功錄取國外博的話,再跟大家說我對工業未來的看法,但是我需要入取博士
驗證我的看法。
※ 編輯: louisnight (114.43.163.27 臺灣), 08/10/2020 00:03:21
差很多,你學歷上面寫機械就是原罪,各大企業主管根本不懂機械在幹嘛。
※ 編輯: louisnight (114.43.163.27 臺灣), 08/10/2020 00:13:35
機械、流力、熱力都有相對應電路系統的阻抗,或者是說微分器積分器。
機械系是所有組全錯。
各大控制組,就盡量摸到電機的學歷吧。
順便講一下機車業好了,基本上跟裕隆差不多,換個殼就說是下一代,更好笑的是
連殼都換不好,鍍膜一點也沒進步。
台灣機車業,完全受惠於汽車關稅、台灣交通很差,還有中國直上電動車不玩機車引擎。
現在電動機車也是保護的對象,gogoro現在有點樣子了,接下來我們看看X陽這些國內
機車業怎麼吸政府的血。
下列哪樣工作在台灣薪水最高?
A. 固力工程師 B.機構工程師 C.製造工程師 D.熱流工程師 E.控制工程師
答案: Z.軟體工程師
板高?
是的,泡系統廠很多。但是機械領域是全部都是泡系統廠等級的,沒有台積電。
※ 編輯: louisnight (111.250.122.90 臺灣), 08/12/2020 01:28: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