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減少資源消耗,為家鄉農民有效地控管田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農業就業人口有近20%年紀超過65歲,且扣除政府補助,農民月平均收入不到1萬元。「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所學與在地實務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幫助農民建立生產SOP,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該平台代表意涵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團隊成員從家鄉關渡平原進行實驗改良,結合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擁有10年關渡平原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可精準施肥、用水管理、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避免資源浪費。
團員何榮旺與何永山父子,祖輩皆在台北市北投地區務農,見證了都市變遷下的產業更迭與興衰。雖然從父輩起因都市計畫變遷不再務農,仍然心繫農業,轉而投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他們發現,過去農民覺得肥料灑越多越好,事實上少量施肥跟用水,反而能讓稻子扎得更深。
團隊自信分享,曾把稻田分成兩部分來試驗,一邊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一邊則遵循舊有稻作模式,有次颱風天突襲,使用系統的那半邊稻田完好無缺,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連根拔起、東倒西歪。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
何榮旺說,除了增加農民收益和友善環境的前提下,以水稻強化栽培(SRI) 技術和關渡平原做為市場區隔指標,打造專屬北台灣特有水質環境的優良稻米品牌,進而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吸引青年洄流返鄉,傳承農業文化。
他們規劃用1年的時間來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推廣。未來APP將擴充田間用水施肥、微氣象等功能,並加入田間紀錄、管理、教學。未來將藉由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推廣「SOLOMO 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計畫,加速「七星SRI稻米產銷專區」成立,將「七星模式」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
另一組參賽團隊「小草」,除了看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關心城市冷氣用量帶來的環境災害。為了降低冷氣用電、提高農業產能,團隊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應用在屋頂可為大樓降溫,在溫室與農地可發展智慧農業,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及用水,為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節約能源。
隨著物聯網在農業上的蓬勃發展,聰明的農業應用越來越受到重用。該系統運用感測系統監測土壤品質,導入物聯網技術與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訊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後,傳輸到自行開發的物聯網IoT平台進行整合,以遠程監控即時了解農產品生長狀況。
他們在農地建設多台攝影機,系統結合氣象與雨量預測,不僅能即時偵測土壤灌溉時機,下雨時會啟動馬達保護機制,關閉灑水功能並進行排水,解決了以往梅雨季農作物根部淹到腐爛的問題。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此計畫,該團隊在政府的在職訓練課程中公開零組件與程式,製作教學手冊與電子檔供全民DIY,也讓民眾免費申請團隊所開發的物聯網平台。
「小草」團隊分別在高雄、桃園、中壢與台南設置示範基地。其中在高雄的智慧農地,團隊建立地下暗渠排水系統,當下大雨或土壤施肥鹽份過高時,能自動排出多餘水分及鹽分。自動灌溉系統則是用50瓦太陽能板供電,能將水跟肥料直接傳到植物根部;肥料的控制上,除了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的監測外,更可掌握植物氮、磷、鉀生長要素,透過數據即可得知植物需要吸收的養份。
另外,團隊與嘉義溫室業者已合作2年,透過綠屋頂設計,屋頂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並結合太陽能供電,建構出一套不僅能滿足種植與克服屋頂限制的基本需求,還能達到即時監控與節約能源的自動化屋頂種菜系統,達到保水、排水、自動灌溉、降溫等種植需求。經過團隊實測,在屋頂種植有機蔬果,使室內外溫差有5至10度,只要室內比屋外低1度,即可省電6%。
此系統使用數據上網,結合物聯網,可以將空氣與保水層溫、溼度、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氮、磷、鉀連線上網紀錄數據或存取於SD卡;還可透過網路遠端遙控物聯網設備,啟動相關設備,例如打水、霧化等自動化功能,以便及時控制效果,讓需常遠行的種植戶也不用。
該團隊希望透過政府職訓課程,與更多對物聯網有研究、從事農業的人進行交流,爭取更多教學單位合作,培養更多人才為家鄉做出貢獻。團隊認為,這套系統導入的排水系統,可對抗乾旱及洪水天災,除了國內推廣,希望未來可推廣到自然災害較頻繁的國家,透過國際間的分享,達到全球化的應用。
附圖:▲團隊使用SOLOMO APP在關渡平原進行實驗。(走向里山一家當關提供)
▲團隊在示範基地使用「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95210126a03/
台南太陽能補助2021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立法院通過 #前瞻3.0 預算案!
為台灣未來的永續發展打下好基礎!
國民黨的立委說,政府通過前瞻,卻「看不出來」有什麼改變。
宜瑾想告訴國民黨,你「看」不出來,是因為台灣已經是進步國家了!
1974年的十大建設,適逢台灣轉型的時代,經濟剛開始起飛、戒嚴時代正要結束,人民剛開始有權力自由出國,於是政府蓋了機場、鐵道、國道一號。
當時的建設「看得見」,是因為原本百廢待興,從0分到60分,政府一做就看得出成果。
與其誇獎國民黨蓋了高速公路好棒棒,身為台灣人,我更想質問國民黨,你們1949年攻占台灣,收台灣人的稅金、佔台灣人的土地,基本的機場、國道,怎麼會拖到1974年才開始蓋?是因為當時發現沒辦法反攻大陸了,才想到要建設台灣嗎?
2021年的現在,台灣已經是世界前20大經濟體,醫療、氣象等各式科學技術,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台灣現在需要的「建設」已經不是那種「人民一眼就看得見的」。
前瞻計畫,是為了 #永續發展 而生。
在前瞻計畫中,我們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使用再生能源,達到 #保護環境 的目標;為了促進人類生活的便利,我們支持5G網路建置,政府也投入資源給學術單位進行科技研發;投入 #雙語教育,讓台灣人才與世界接軌;
我們重視 #資源分配,例如原民部落營造計畫、客庄369幸福計畫、強化偏鄉地區5G寬頻服務、布建社區式長照機構,投入資源讓每個族群 #實質平等,社會更加友善。
我們要 #照顧下一代,營造對親子友善的空間,前瞻預算投入社區公共托育設施、育兒哺乳友善設施;我們要 #讓台灣成為文化之島,因此前瞻預算投入建構文化記憶庫協作平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上面列舉的這些,都是國民黨立委「看不見」的服務。因為你們不住在偏鄉、你們不用負責哺乳育兒、你們的孩子有錢送去國外唸書、你們不重視台灣文化,所以你們當然看不到,蔡政府為了讓所有人都能享有更友善的生活,付出多少努力。
很高興今天前瞻3.0順利通過,宜瑾個人最期待的是「城鄉建設-充實全民運動環境」項目,預算書明訂「補助地方政府興整建全民運動館及風雨球場」。我們台南的運動館是六都最少,目前只有安平一座。前瞻3.0的補助,非常有機會讓我們永康多一座運動中心,市府已經送交計畫書向行政院申請。
前瞻預算的效果已經在發生,例如跟許多家庭有關的 #校園建築耐震補強,維護小孩的就學安全;又或者跟產業有關的 #再生水場,供應南科廠商工業用水,以避免在乾旱時期占用民生用水;又或者 #強化氣象資訊基礎建設,精準預測寒流,讓大家能及早準備。
宜瑾身為立法委員,一定會緊盯行政團隊,讓每一筆錢都用在對的地方,為大家把關。也期待台灣的生活能夠經由行政團隊的努力越來越好、越來越讓人民驕傲!
台南太陽能補助2021 在 李進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雲林縣政府今天與台南沙崙科學城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引進中央更多的力量協助雲林縣開發再生能源及相關週邊產業,雲林縣離岸風力開發商達德集團,藉此向雲林縣產官學界報告未來在雲林縣離岸風力計畫的建置規畫。
雲林縣身為綠能首都,在太陽能累計裝置容量居全台第一,未來發展重點除持續在農委會畫定不利農業經營區域協助業者加速推動太陽光電建置外,也將推動台西綠能專區,還有風力發電、沼氣發電等。
縣府在再生能源的推動上,除積極爭取中央相關經費補助,亦積極尋求產、官、學各界力量的投入,在未來再生能源的研發及產業連結,綠能科學城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希望藉此擴大力量,加速在地就業人口提升及強化產業發展、轉型。
雲林縣去年與達德集團簽署投資金額高達2000億元的合作備忘錄,在離岸風力部分,預計在今年中旬待環評大會通過,便可開始相關水下工程的籌備,且於年底取得籌設許可,緊接著申請施工許可,力拼2021年完工商轉,藉由今天的簽署儀式,雙方交流意見,希望讓雲林綠能發展更進一步。
台南太陽能補助2021 在 想裝太陽能熱水器,不要再猶豫了~~ 政府經費有限,高額補助 ... 的必吃
TOP-336補助8,595元。 三久加碼再送法國頂級精品餐具13件組。 經濟部「再生能源熱利用獎勵補助辦法」 修正條文已正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