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刻的實習經驗
1
時序回到2015年8月
五專那一年
暑假要進行精神科、衛生所、與臨床選習
好姐妹提議
精神科實習一起填花蓮的醫院
那麼遠的單位!
應該沒人跟我們搶名額吧?
正當我們幻想著
享受好山好水的實習生活…
抽籤出爐
提議最想去的那位沒中
反而是陪填的兩位中了
而且還不同梯次🥲
到頭來
閨蜜合體實習夢破碎
嗯 沒辦法
自己的選擇
只好提著大包小包
從台北搭火車到美麗的壽豐鄉
幾小時過去 終於抵達
看著還有點時間
我先走去對街轉角
吃著池上便當
等醫院接駁車
2
醫院外觀非常新
附近蠻空曠的
懷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
開始了我的精神科實習
到了這裡真的是開眼界
病房明亮、寬敞
還有很大的社交活動範圍
護理站還特別隔了起來
發藥是集中在大廳發
大家井然有序的乖乖排隊
病人吃完藥還要檢查嘴巴
實習的步調過的很慢
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和病人治療性溝通
一起做音樂治療、職能治療、唱歌、打桌球、散步
當時的我心裡想
這實在是太特別了
實習終於不用戰戰兢兢
實習竟然還可以和病人打桌球也!
3
那裡的個案
在我眼裡都好單純
好可愛
-
我:是什麼事情這麼開心?
A女:我男友是畢書盡也!他真的好帥喔,而且他昨晚還打給我~說要娶我!
(心花怒放的說道)
-
我:下午有什麼計畫嗎?
B男:小護士,妳好可愛,要不要一起打桌球?
(嗯,當時真的是可愛小護士無誤)
我:可以呀,你昨天睡的好嗎?還有聽到別人在你耳邊說話嗎?
B男:有啊,還是有聽到有人罵我幹*娘ㄝ!
-
4
#關係妄想
#被害妄想
#身體妄想
#幻聽
#思考形式障礙
我
每天被這些症狀的病人圍繞著
我想呀想
他們也是病人呀
只是生病的地方不一樣而已
畢業後我也想要走精神科照顧他們
5
我問學姊們,為什麼選擇精神科?
A學姊:因為我男友是花蓮人啊,所以我從板橋來這裡上班
(愛情力量的偉大)
B學姊:因為這裡精神科治療相對少,我不喜歡做治療。
(當時還不太明白做治療這件事情,但當我畢業後踏入急診的第三天,終於明白什麼是永遠做不完的治療)
C學姊:他們的大腦生病了,需要治療啊!每個病人其實都有自己的ㄧ段故事,跟他們相處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6
下班與假日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還要交案例分析與個案報告
當初假日就沒打算回家了
每天下班16:00
我會到一樓大廳彈鋼琴
那台 悠揚、清脆的直立式鋼琴
陪伴我渡過每個想家的時刻
假日的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打發時間
醫院附近都是魚池、溪邊
對了,還有一間五星級度假村
某天下班
我跑去隔壁的理想大地
吃晚餐buffet
大啖牛排、各式熱食
(實習那個月吃最好的一餐,實在是吃膩自己煮的食物)
還和同學還相約去立川漁場
摸蜆仔 兼洗褲
雖然我一個都沒摸到
不過還是吃了一桌蜆仔料理
沒有壓力與煩惱的實習日常
7
熱情無比的花蓮人
一位可愛阿嬤的家屬
漂亮阿姨與魔術師
每次會客時間
都會帶好多點心、水果
和我們一起分享
阿嬤的孫子
自稱魔術師
還會變魔術
娛樂我們這些小護生
逗得我們大家好開心
魔術師的媽咪
超級nice
一直說要帶我去吃梅子雞
說那是花蓮很厲害的烤雞!
還有鳳林很厲害的韭菜臭豆腐
後來
我真的跟那位魔術師一起去吃梅子雞了
但
不是實習期間去的
是實習結束多年
大約五六年吧
與姐妹去花蓮旅行和魔術師一起吃的
那隻油油亮亮
充滿醬油與梅子香氣的烤雞
緣份很奇妙吧
8
從病房望出去
就能看到青山、綠水
這裡的空氣
沁人心脾
遠離塵囂
無憂無慮
每天都過的好快樂
9
實習結束後的一個月
與家人再度到花蓮旅遊
有榮幸與門諾醫院當時的院長
一起共享午餐
他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
更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醫師
Peter Huang #黃勝雄醫師
家人看我在花蓮適應良好
建議我下鄉奉獻兩年
在餐桌上
Peter 也歡迎我去他們醫院工作
10
醫院的實習生活
總是苦悶與乏味
沒薪水還要繳學費
查不完的醫護術語
背不完的藥
每天還要小考
在單位跟小媳婦一樣
跑來跑去
學姊來學姊去
學姊好
學姊再見
學姊對不起
學姊我來幫忙
如果遇到很電的實習老師
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花蓮這段快樂時光
才顯得獨特又珍貴!
一點都不後悔當時離家那麼遠去實習。
-
附上當時
青澀的護生模樣
大家有沒有特別的實習經驗要跟我分享呢🥰
-
#nurselovefoods #我的精神科實習
#護生 #護生日常 #我的護生實習
#護理師 #精神科實習 #護理日常
#醫院 #醫院日常 #精神科 #精神科ナース
#精神科看護師 #實習生 #intern #nurse
#厭世護理師碎碎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詩瑋 來賓: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台灣腦瘤權威 曾漢民教授 主題:常用手機常頭痛恐得腦癌?! 台灣腦癌發生的比例高嗎?類型以哪些居多?原發性腦癌?轉移性腦癌?腦癌會有哪些症狀可以在初期警覺發現嗎?常常頭痛、容易暈眩耳鳴會不會是警訊之一?要做什麼檢查才能得知是否有腦瘤?腦癌擴散快嗎?惡性度...
台北 神經外科 權威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相信許多人都有看到一則新聞,就是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慈善捐款破億。
有些朋友喊他「杜爸」,我也想分享一個親身經歷與杜院長有關的故事。
2017年夏天,我即將從駐帛琉大使館任滿調回台北。有天半夜,我接到電話。
「Jerry,帛琉總統副幕僚長R腦中風出血,需要馬上急救。」
怎麼辦?帛琉醫師數目有限,且沒有腦神經外科醫師。時間一分一秒過去,R命在旦夕。
剛好,就在前一天,四位義大醫院醫生剛好來帛琉開會,沒記錯的話是為了「友邦學士後醫療專班」的事情。
這四位醫生中,除了有杜院長之外,還有國際醫療部部長暨腦神經外科權威梁正隆醫師。
我奉命趕快去飯店載人,這四位台灣醫生二話不說,趕到了醫院。沒多久,基於救人天職,他們決定馬上緊急動刀。
主刀的當然是梁醫師,而包括杜院長在內的其他三位醫師,權充梁醫師的助手。不要忘記,他們使用的是完全不熟悉且跟台灣不同的手術房設備跟環境。
幾個小時後,四人走出手術房。臨時手術順利,但病人必須馬上送回台灣進行完整治療。
接下來就是歷史了。我在大使館開始跟國內聯繫,我們「搞了一架飛機」,那種國際醫療緊急後送的螺旋槳小專機,先從台灣飛到帛琉,再將病人從帛琉直送高雄義大醫院。機艙內空間狹小,除了擔架跟一名隨機護理人員外,幾乎沒有其他空間,梁醫師志願蹲在擔架旁,一起飛回台灣幫R開第二次刀。
一個月後,病人順利出院。醫生幫他買了蛋糕慶祝重生,R感動地說「台灣醫生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我在許多演講都提過這個真實故事,我自己的書《我在外交部工作》也提到它,相信許多朋友都聽過。
回到杜院長。
當時短暫跟杜院長的互動,我十分欽佩,因為當時他就有說他捐薪水的事。而杜爸口才極好,本人極為謙遜,偏偏他口中那一個個旁人聽起來不可思議、嘖嘖稱奇的善行義舉,他總是輕描淡寫。
台灣有錢人很多,有能力的人也很多。但像杜院長這樣,明明救人無數、原本可家財萬貫、但卻看盡塵世、將畢生積蓄裸捐的人,又有幾人?
謝謝杜院長以身體力行給我們晚輩的啟示,我們除了慚愧之餘,當將思考如何以自身微薄力量,努力幫助這社會。
喔!對了,這名從鬼門關走一遭的總統府副幕僚長R,去年剛競選帛琉參議員呢!
#杜元坤
台北 神經外科 權威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免費、免報名】電影賞析預告_逆轉
日期:109年10月19日(一)
時間:9:30~11:30
地點:南港區仁福里民活動場所
(台北市南港區福德街443號)
講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片名:逆轉(64分鐘)
歡迎大家一起觀影!
活動結束致贈精美小禮物
主辦單位:臺北市衛生局
協辦單位:南港區、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
「最危險的深山裡,往往開著世界上最美麗的花」
原本預計參加亞運的跆拳道明日之星楊青莉在職涯中陷入舊傷困境,背負前跆拳道國手父親教練的沈重期望,青莉也咬緊牙根面對一連串嚴苛的訓練。在一次練習賽中暈厥倒地,體壇的全民寶貝被診斷出腦下垂體有顆血管腫瘤必須緊急手術,青莉的父親找到腦神經外科權威李遠教授來執行手術,沒想到手術後的結果卻跌破大家的眼鏡……
本劇以時下醫病關係、親子情感、自我追尋為主要訴求題材,具真實性,並反映各面向人生縮影。
台北 神經外科 權威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詩瑋
來賓: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台灣腦瘤權威 曾漢民教授
主題:常用手機常頭痛恐得腦癌?!
台灣腦癌發生的比例高嗎?類型以哪些居多?原發性腦癌?轉移性腦癌?腦癌會有哪些症狀可以在初期警覺發現嗎?常常頭痛、容易暈眩耳鳴會不會是警訊之一?要做什麼檢查才能得知是否有腦瘤?腦癌擴散快嗎?惡性度高嗎?復發機率高嗎?腦瘤的治療方式?手術為主?還是化療電療?誰是腦癌的高危險族群?愛用手機會得腦癌嗎?讓曾漢民醫師為你解惑!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06.29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 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 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 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 https://pse.is/T2DXN
•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台北 神經外科 權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強效圖解!腦中風神救援:神經外科權威醫師教你認識、預防、治療中風!」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崔源生 醫師
內容簡介: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長年佔據國內十大死因第三名,每年病發人數約3~5萬人(即第一次發病),盛行數則高達10~15萬人,這種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使社會、家庭、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所以,如何預防、診斷、治療腦中風,就靠權威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圖解,給你最有效的超強神救援吧!
神救援三步驟跟著做:防治一把罩/診斷不求人/治療快易通,從此成為腦中風絕緣體!
Step 1.防治一把罩!預防中風,就從血管健康自評表開始做起!
「預防勝於治療」是想保有健康身體的不二法門,但偏偏腦中風是個隱形的殺手,躲在暗處伺機而動,唯有從生活習慣以及身體狀況細節中找到蛛絲馬跡,才能快快預防、盡早根除腦中風的可能性。因此腦中風神救援第一步,就是透過血管健康自評表,讓你做初步的自我檢測,如果發現自己正好屬於高風險族群,就必須謹慎應對,小心防範!
Step 2.診斷不求人!大量圖解超好懂,自己也能當自己的醫師!
每次去醫院求診,都要掛號排隊等好久;好不容易見到醫生,短短的問診時間也無法徹底了解原因,一知半解。其實,身體健康除了請醫生代為把關以外,自己多負責更重要。沒有醫學背景?沒關係,本書以圖解的方式簡單扼要說明,讓你看得一目瞭然,無論是就醫前自己做好準備與預防;還是就醫後的日常護理等,都能獨立完成不求人!
Step 3.治療快易通!擺脫腦中風,就看看最新治療方法全攻略!
拜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所賜,醫學當然也受益其中,新穎的治療方式,讓無論是想要預防腦中風的族群、或者已為腦中風困擾的患者們,增加了更多選擇,搭配真實案例,讓你100%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劣勢。同時本書也將患者常有的Q&A與錯誤迷思一次性解謎,帶你擺脫不正確的醫療觀念,減少金錢與時間成本浪費,快快遠離腦中風!
作者簡介:崔源生
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助理教授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
台灣神經血管外科暨介入治療醫學會理事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1996.08〜2000.09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2000.10〜2001.09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總醫師
2001.10〜2003.10 竹東榮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2003.11〜2014.04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2006.12〜2007.12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腦血管內治療學科臨床研究員
2009.12〜迄今 台中榮民總醫院影像導引混成手術室負責人
2014.04〜迄今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介入性腦血管科主任
專業證照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台灣血管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專長
腦血管內介入性導管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