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議會的第五會期在剛剛結束,第六會期9/15開議。
在今天的2019年度決算二讀審議,我暫擱兩條決算,跟大家說明理由:
一、衛生局主管(局本部及健康中心)
在前天爆出6/28至7/27衛生局長要請假一個月,公文上的理由是調查期間「自行迴避」,但在今天的詢答中,黃世傑局長表示他很想回來上班。是在上周黃珊珊副市長與市長室主任謝明珠找他談,「建議」他請假迴避。是不是只有今天銷假回來議會,還是接下來也會繼續堅守崗位?黃局長僅說,要看高層意思。我認為,黃局長「被請假」這件事,在開議期間、防疫期間都是非常荒謬的事。
我對決算的內容沒有意見,但我對於市府高層對待衛生局基層、衛生局長的態度,相當不滿。也為這些被甩鍋的衛生局同仁感到委屈。議會必須展現態度及立場,不能為市府這樣的做法背書。
二、教育局主管(台北市立大學校發基金)
在5/20爆出北市大將在隔天(5/21)以鄰近疫情熱區和平醫院為由,將博愛校區清空。中間也還爆出校方人員傳訊給焦急的學生,說如果學生沒地方去,就只能在外租屋;如果不配合校方清空宿舍的政策,下學期就沒有宿舍住等荒唐至極的情事。我數度連繫教育局曾燦金局長、督導教育局的蔡炳坤副市長,希望台北市作為北市大的主管機關,必須要求校方不得強迫學生離開宿舍,也透過林昶佐委員、洪申翰委員向教育部反映,希望能再次重申中央在5/19發布大專院校因應停課配套,「減少區域間的非必要移動,校內住宿學生如仍想住宿舍,不應強制其返家」。但最後學生們還是被送回家,外籍生被迫兩天之內搬到天母校區的宿舍。
我認為過程中,校方無視中央的防疫規範、無視北市主管機關的告誡,執意將宿舍清空,北市大必須有所檢討。昨天,戴遐齡校長也親自來跟我說明,我希望在下學期開學前,校方必須針對未來疫情倘若沒有趨緩,宿舍將如何降載、防疫措施為何?也應該要給學生們足夠的時間進行搬遷,不能再重蹈覆轍,違反三級警戒避免移動的防疫規定。
其實決算的數額都已經花完了,暫擱並不會對該局處造成任何財政上的影響。依照地方制度法,議會對於決算的審議是立法權對於行政權的監督,也是議會願不願意為市府背書的態度展現。基於上述理由,我暫擱的兩條決算,也還會在下會期再次排入大會審議。
本會期原訂的交通部門質詢及總質詢皆取消,我認為在下會期開議前,如果疫情趨緩,議會應召開臨時會,要求市長及局處首長接受議員們的質詢。
現在還在三級警戒,今天環南市場又爆發41例確診,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審慎應對!
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交通 在 烈哥的舉重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有參與本次2017/05/27(六)團練的朋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團練,還請各位留意下列幾點事項
1.本次團練從下午兩點開始,將分為有經驗與無經驗的團體帶開練習,也會根據現場人數挑整訓練內容
2.請著適當之運動服,包含舉重鞋(平底鞋),個人護具,並自備水壺,常用之運動裝備均可備齊。
3.交通方式請參考本圖,建議搭捷運至芝山站,轉計程車到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由忠誠路二段左轉往忠誠路二段207巷往內走,即會看到舉重館所在的大樓,我會在階梯處等各位並帶往地下二樓的舉重訓練場。
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交通 在 戴資穎/ Tai Tzu Y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時報=>培育奪金選手 北市大是都會特色創新大學
陳世宗報導
台北市立大學於台中大學博覽會中,以該校專任師資最優秀、學術藝文近眼前、學雜費最優惠等優勢,吸引中部學子的高度青睞!以「教學卓越、研究精進、國際化、產學合作、社區服務」為五大發展主軸,積極推動校務發展新方向,成為具有規模和競爭力之國內外知名都會大學。
台北市立大學由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而成的綜合性大學,融合兩校原有優良傳統,在原有師資培育優良傳統下,營造成一所「師資培育典範大學」;植基於培育績優運動競技選手之優勢,打造成一所「奪金選手重鎮大學」;更基於學校在人文藝術、科學教育、運動休閒的專業,以及臺北市政府未來對市政管理與發展人才之需求,建設為一所「都會特色創新大學」。
博愛校區位於全國核心區域,緊臨總統府、各中央部會機構、國家圖書館、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歷史博物館等國家級的藝文中心,學風鼎盛、資訊發達,為莘莘學子踏入學術界,拓展視野之基石。並位居兩線捷運交會近台北車站、三鐵共構,緊臨西門町商圈,生活交通最便利。
天母校區藝術展演與活動活絡、社會資源豐富等優勢,利於發展與培植藝術休閒人才,校方協助北市府積極推動健康城市;學校設立的推廣教育課程深受社區的歡迎,在貢獻社區的同時亦增加學生群我互動的能力。
台北市立大學在卓越教學上,致力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強化競爭力。未來將積極營造充滿關懷、溫馨、和諧,具有人文風格與新希望的校園,成如同紐約市立大學等國際知名城市大學,提升該校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邁向全球前五百大。^^page admin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225002452-2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