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這個事實無法改變。
你可以引導自己甩開限制住你的恐懼,轉而擁抱更有價值的事情。我建議你刻意阻止並引導,才能享受更美好的人生,過程不一定很快,但卻很真實。
「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故事。你接受了這一切,直到某天找到了更好的答案,你就能抹去並取代它。」
~喬治.姆班加
我們對自己說的故事會很有力量,我們在自己信以為真的故事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身分認同及未來可能性的信念。這些故事的主軸是我們自己,也關乎我們如何看待事物。
如果你對自己說,你是個完美主義者,或是嚴厲的自我批評者,或者自己不夠好、太嫉妒,那麼這些會成為事實(或維持現狀)。這些故事會常駐你心,直到你把它們抹去,以一個更好的、讓你變得更強大,且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故事取代為止。
我們的故事充滿了古老的信念和思想,這些信念和思想深深刻進了我們的身分認同之石。因為我們經歷過,而且一次又一次重述,因此根深蒂固,開始覺得這些故事是不變的真理。但事實並非如此。
重寫你的人生故事是有可能的,也對你有好處。關於你是誰、你內在有哪些能量,你都能用自己的想法和版本改寫。
■ 說出自己是誰、關心和想做的事,不要因為這些努力可能血本無歸就認賠殺出
失敗是你在學校學不到的機會教育。當你反思自己時,你會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舒適圈。找到你能運用的事物,努力充實自己。
■ 在生活中擁有堅強而持久的目標,能導正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你的目標不一定要非常遠大,平凡的目標也一樣有效。如果你能擁有目標,那麼每天更有可能認真過生活。
■ 想像、渴望、和夢想
夢想是創意和心靈的(可再生)火箭燃料。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事情能讓你拓展自己,增加對世界和(或)人的興趣?」
■ 不要嘗試抹除錯誤或失敗
請將失敗甚至痛苦當成一種資源。事情就是發生了。也許你的心碎反倒使其他事情露出一些頭緒,顯現出深刻的情感與熱情。你可能沒有察覺到這樣的熱情—也可能使你看起來不尋常、躁動或有點奇怪,熱情也可以是一種讓你超越恐懼的資源。
■ 恐懼會竊取你與他人真正「相處」的能力
與你生活中的人們建立聯繫,改變你的開放程度,與他們建立真正的聯繫,這表示為各種形式的愛,騰出更多空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任,確實能治癒我們的恐懼。這些關係能培養你的韌性,也能為你緩衝所有「不夠好」的恐懼。
■ 回到當下
「不夠好」的恐懼會使你的腦中產生各種想法,迷失在自己的腦海裡,像行屍走肉一樣過生活,不再關心自己的感受。
你是否食而無味?老是背痛?
定期檢查自己的身體。讓所有的時刻變得沉穩而平靜。
生命就在當下。
.
摘錄自《#內在獲勝》
作者:皮帕.葛蘭琪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們如何定義自己,會引發我們後續不同的應對,進一步影響我們的生命。
離開關係,有人視為是一種失敗,有人卻認為自己重獲自由。像有些的父母對於孩子不太跟自己聯繫,感覺挫折;有人卻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已了,開始好好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們一直是自己的編劇,我們想要怎麼編寫自己的故事?
祝願您,能重新拿回敘述故事的權力,而不是任由自己蹲在受害者的位置走不出去!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fb.watch/4U2up7eXqV/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內在獲勝》
別再假裝堅強,讓心理學博士告訴你如何破除恐懼迷思,找回幸福的驅動力
博客來:https://reurl.cc/4y8LoX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Q7DYe0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4y8LrV
金石堂:https://reurl.cc/6ykKdk
MOMO購物網:https://reurl.cc/nnXmqv
讀書共和國:https://reurl.cc/DvDrrO
作者: 皮帕.葛蘭琪
@潮浪 Waves
https://www.facebook.com/wavesbook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可再生資源有哪些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EA公開信:冠狀病毒危機中,不可或缺電力系統的現在與未來】
下面全文為IEA在這次疫情中的發表,我翻譯成中文,簡單來說全文在提醒我們可以透過這次疫情珍惜電力來源,並對未來電力系統超前部屬。這次有許多地方因為疫情導致電力需求大幅下降,讓電力網幾乎被變異再生能源佔滿,如何在艱困環境中做好搭配,全世界都需要學習。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20rdQO
#新冠病毒危機凸顯現代社會對電力的依賴
現在,數以百萬計的人被限制在自己的家中,他們依靠遠程辦公來完成工作,使用電子商務網站進行購物以及使用流媒體視頻平台來尋找娛樂。可靠的電力供應是所有這些服務的基礎,並為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設備(例如冰箱,洗衣機和燈泡)供電。
在許多國家/地區,電力對於治療急速增長的病人的醫院中的呼吸機和其他醫療設備至關重要。在這種動盪不安,瞬息萬變的情勢下,電力還可以確保政府與公民之間以及醫生與患者之間及時交流重要信息。
這些服務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例如在非洲,成千上萬人沒有任何電力供應,這使他們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其他危險的傷害。冠狀病毒危機使我們想起了電在生活中是那樣不可或缺。它也幫我們洞察電力系統該如何在未來數十年做演變與調整。
如今,我們見證了越來越依賴數位科技來維持日常生活的社會,其能源消耗越來越多地以電的形式出現,並且供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得更加依賴風能和太陽能。在這樣的社會中,電力安全是繁榮與穩定的基礎-但要確保安全需要政府採取行動。
#電力安全加速邁向未來
大多數針對冠狀病毒採取了嚴格禁閉措施的經濟體中(我們已經獲得了相關數據),電力需求下降了約15%,這主要是由於工廠和企業停止運營所致。其中一些經濟體,例如西班牙和加州,是世界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如果在天氣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力需求迅速下降,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變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可能會高於正常水平。
如此一來,最近電力需求下降將某些電力系統快速推向了未來的10年,從而突然賦予了他們一定水平的風能和太陽能,這樣的水平是未來十年沒有進一步的再生能源投資就無法達成的。這是我們了解潔淨電力系統的重要時刻 ,其中包括決策者和監管機構必須解決的一些運營挑戰,以確保電力安全。
#保持系統調度彈性
當電力需求較弱,發電量卻充裕時,電力系統仍必須不斷地平衡需求和供應。人們通常認為停電是在需求超過供應時發生的。但是實際上,最近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停電是在需求低迷時期發生的。
當風能和太陽能的電力滿足大多數需求時,系統需要保持靈活性,以便能夠在供電方式轉變時(例如,太陽下山時)迅速增加其他發電來源。在給定的瞬間,風能和太陽能所佔的比例很高,這也使維持電網穩定性更具挑戰性。
電力調度者已經開發出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但是非常規的發展(例如全球大流行期間整個國家的封鎖)創造了新的考驗。例如,歐洲大部分地區工業和商業活動的突然放緩已經減少了電力需求,但同時也使電力系統失去了彈活性的關鍵來源。在正常情況下,工廠等大型用電者可以調整其使用量,以幫助平衡系統,但是這種選擇今天因為緊急措施無法被使用。這代表決策者需要仔細評估極端條件下彈性來源的潛在可用性。
#保持我們的選擇開放
儘管諸如電池存儲之類的新型短期彈性措施正在興起,但大多數電力系統仍依賴天然氣發電廠(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或減少發電量)來提供彈性,從而強調了天然氣在潔淨系統轉型的關鍵作用。然而,大多數燃氣發電廠卻也因此造成虧損,只因它們得不時用來幫助系統根據需求變化進行調整。當前危機加劇了這些壓力。 水力發電是人們經常忘記的發電主力,仍是彈性的重要來源。穩故的電力(firm power capacity),包括核電在保留它作為選擇的國家中,是確保安全電力供應的關鍵因素。決策者需要設計市場,以獎勵對電力安全做出貢獻的不同來源,這也可以使他們建立可行的商業模式。
電網是當今電力系統的骨幹,在潔淨系統轉型中它們變得更加重要。大多數風力電廠和太陽能電廠以及所有彈性電力來源都連接到主電網。在歐洲和北美,這些電網都依靠老化的輸電線路將電力輸送到不同地區。在未來幾年中,對這些網絡的大量投資將至關重要。
請性的是,風電和太陽能也可以提供彈性,並且系統將越來越依賴它們來提供。當需求在深夜下降時,風能可以逐漸降低。多餘的太陽能可以在中午關閉。隨著時間的流逝,再生能源的發電可能不再僅僅是順應天氣情況,而是必須以智能方式進行管理,以降低成本並提高電力安全性(就是必要的時候再生能源也會被解聯維持電網穩定)。
#極端情況下的電網強化
值得慶幸的是,對於我們的電網,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處於嚴格限制措施下的地區尚未遇上極端天氣條件。例如,加州的情況將去年的野火與今年的封鎖措施結合在一起,將極具挑戰性。
電力網絡比管道更容易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這是決策者在計劃日益電氣化的能源系統時的重要考慮因素。長期任務是通過投資於地下電纜和分散式存儲,並通過設計可抵禦颶風和洪水等緊急情況的電網佈局,來使網絡更堅固。
儘管數位科技在電力系統中的使用越來越多,但冠狀病毒危機也使我們想起了技術人員的重要。電網維護和維修是勞力密集型工作,必須由工人和工程師現場完成。在大多數國家/地區,政府已將電網維修團隊從封鎖中排除在外。組織需要確保工作人員在執行關鍵工作時保持安全。當前危機的關鍵教訓是確保電力系統不僅擁有足夠的實物資產資源,還擁有人力資本資源。
#建構電力網的網路資訊安全
電力部門日益增加的數位化帶出了使系統更高效,更靈活的機會。但是,這也使網絡更容易受到網絡攻擊。決策者們不該將網絡安全視為附加條件,而應將其置於電力系統的管理和運營核心。
電力生產不再僅僅是大型公用事業領域。工廠,家庭和企業正在屋頂和空地上安裝太陽能板。新技術使這些較小的用戶能夠將其太陽能板產生的餘電出售給電網。這些新生產者中的許多人可能沒有針對其小型太陽能場的專業網路安全管理工具。這就要求制定法規以確保軟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合乎最低標準。
#安全可持續的未來
當今的危機凸顯了電力基礎設施和專有技術的關鍵價值,這些價值正支撐著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應對。它還能幫助我們洞察未來電力系統的樣貌,以及決策者需要採取哪些措施,以確保即使隨著潔淨能源技術的興起而改變的系統仍然可靠。各國政府理應將重點放在立即發生的突發公衛事件上,但是在市場極度動蕩的情況下,他們也必須對電力安全保持警惕並保護重要資產。在這非同尋常的時代,我們可以輕鬆地管理,但沒有電就無法管理。
可再生資源有哪些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20 /】
❚❚ 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以循環經濟發展幸福島國
台灣作為島國,能源和原物料都十分短缺,極度仰賴進口。2018年台灣的能源供給有97.8%來自國外,而過去半世紀來,有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另一方面,根據預測,全球人口在2030年將會由目前的77億成長至90億人,資源需求上升將達到地球可提供的極限。試想未來,不論是因為戰事或天災導致供給中斷,或是在地球資源耗盡的情況下,台灣要如何安身立命?
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人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也就是讓資源的功能發揮到極大,把東西「用到不能再用」,甚至「把廢棄物變資源」。或者說,成就「沒有廢棄物的資源運用」。
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這兩個領域,在社會上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彷彿要發展就得犧牲環境,或是要保護環境就得犧牲經濟。這對全國唯一將總部設在台灣南部高雄的台灣基進黨,感受特別深刻。在高雄,石化及金屬這兩個「高碳產業」,因其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風險的產業特性,長期困擾也傷害著這座城市。但這兩種產業的合併年產值超過1.5兆元(佔高雄年產值30%以上),卻也是高雄無法割捨的經濟命脈。面對經濟與環保的爭論,絕對不是二選一的決定,而是找出一條讓兩者併行,甚至永續發展的可行之路。
為兼顧經濟與環保的永續發展,先進國家無不思考如何讓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脫鉤,也因此,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近來在國際間不斷地被倡導。循環經濟是一套師法大自然,追求零廢棄與生態系統平衡的思維。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將循環經濟定義為:「具可恢復性及可再生性的機制,藉由設計將材料、零組件及產品分別納入生物與工業循環中,以求達到經濟活動的最高效能與價值。」在循環經濟的思維裡,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其終極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資源完全封閉循環的體系。
歐盟早在2012年簽署「循環經濟宣言」,緊接著在2014年指定優先推動產業,並在2015年發表「循環經濟推動計畫」,提出零廢棄目標,搭配具體策略及相關行動計畫,且訂出明確的時程表(註) 。在國家層級,荷蘭政府訂下目標,中期希望在2030年,可以將礦物、化石燃料以及金屬等原物料的使用量減半,並在2050年完全落實循環經濟。許多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亦相繼以循環經濟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藍圖、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循環經濟在台灣正在萌芽中,但我們並非從零開始,許多企業已有能資源整合的經驗,例如在高雄的臨海工業區,以中鋼為核心,透過區域能源整合計畫,整合區域內各企業的能源、水、資源等,讓性質相異的產業,在能源使用上互通有無,以提高整體能源使用綜合效益。同樣位於高雄的石安牧場,引進丹麥沼氣發電技術,將原本臭氣沖天的雞糞,化為可供一千多戶人家使用的電力,並將廢水、廢氣、廢熱做到循環再利用。又例如高雄永安的石斑魚養殖業,利用中油將外國液化天然氣生溫汽化過程中,以海水進行熱交換而排出的冷水來養殖需要恆低溫的石斑,如此省卻養殖業者換水投藥鑿井鋪管等龐大開銷。還有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將製程中的兩種製程廢液(廢硫酸與含氨氮廢水)交互反應,再生成硫酸銨,然後送到廠外化工廠處理變成工業用氨水。
台灣各產業可以進行循環經濟的應用琳琅滿目,從農食生質、紡織塑膠、營建交通、科技化學都是能思考再利用的領域。蔡英文就任總統後,行政院也在2018年12月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將循環經濟理念及永續創新的思維融入各項經濟活動,讓產業發展從「線性經濟」,過渡到「再利用經濟」,再徹底轉型為「循環經濟」。
要達成這些目標,有幾件事要做。首先要投入調查與研究,掌握台灣現有資源的流向,研究出在台灣可做何種利用,能創造出哪些新的產品與服務設計。再來是透過立法或修法,為創新嘗試提供最友善的法律環境。接著是創造合理的市場誘因,例如透過租稅和補助工具,引導市場走向循環經濟體系發展。再來是提供資金平台,鼓勵金融業者加入投資。最後在既有的產業園區中導入循環經濟概念,讓園區的資源利用方式得以升級,並以此規範新園區的開發。
台灣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土地、山嶺、河川、海岸,犧牲了水和空氣,犧牲了島嶼上的植物動物和人類。我們除了要把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在面對整個地球更嚴峻的未來環境時,更應該以循環經濟的模式來發展綠色經濟。追求循環永續的台灣未來,需要產官學研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更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慣習,挑戰一切的理所當然!
註:例如在2030年之前,回收65%的城市廢棄物、回收75%的包裝廢棄物、全面禁止掩埋分類垃圾等等。
#總統3號政黨5號
#基進民進一起前進
#三五好友前進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