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今天來一場老派的約會吧!
如何在台南安排一日老派約會行程?
第一站就先到文青復古的老屋雜貨店拍照打卡
走在台南中西區,時不時就會發現許多日式古蹟建築與老屋餐廳
看到這狹窄入口的窄門咖啡千萬別錯過,因為裡面的獨特風格絕對值得你一訪
晚餐就吃個與眾不同的台灣辦桌菜,阿霞飯店是台南老牌宴席餐廳,裡頭可都是傳承一甲子的手路菜,雖然孤味沒有在這裡取景,不過卻很有屬於台南孤味的味道
兩個人也可以吃的辦桌菜,品嚐的不只是傳統台灣味,還有滿滿的回憶
一共集結6個景點給大家 👇
#台南景點
https://loveviaggio.com/old-school-dating/
同時也有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古蹟辦歷史建築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后宅王金城洋樓修復】
#文化構築金門發展脈絡
#洋樓見證金門落番歷史
#洋樓 是金門代表性建築,融合了東西方、東南亞多種文化,只要你親眼所見就能體會它的美,才知道洋樓述說著金門的發展軌跡。
王金城洋樓是金門僑匯建築最盛期的代表建築之一,結合南洋風格之裝飾,構法、石作磚造、拼花、正立面十分精良接縫密致,彰顯當時最高水準的營建技術。為此我們投入4千多萬來修復。
金門文資數量全國有名,經統計為全國第二名。其中「洋樓、歷史古蹟、傳統建築」構成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縣府每年不僅投入大量經費維護,也積極爭取中央經費。王金城洋樓就是中央與地方資源共同投入,盼能讓珍貴歷史資產風華再現。
歷史古蹟的維護「眉角」很多,縣府除了編列巨資修復外,我們深知修復人才難尋,因此更更重視人才培養。鎮浯上任以來與金大配合開辦古蹟、歷史建築修復人才班,希望傳承經驗,也盼能讓古蹟修復在金門發展成一項獨門產業。
未來針對已修復的歷史古蹟建築,鎮浯也要求相關單位應有分級保存及活化策略,並研擬活化再利用方案,讓修復後的建築物得以永續經營,並發揮投入資源的充分效益。
#傳統現代
#共生發展
古蹟辦歷史建築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雀仔橋 ]
分享專欄全文。
回到學生年代,下午常常走堂往雀仔橋附近的山貨店尋寶,找到made in Hong Kong或日本製的杯碟就非常興奮。
那時候只覺得每次必須上斜落斜有點麻煩,還未知道其背景,甚至名字。
教科書不會提及的地區歷史,雖然這條步道一直見證香港醫療與衛生發展,包括公立醫院與地下公廁。
原文刊 AndthenHK
—————————
沒有雀仔的雀仔橋
未獲評級的古蹟
有些地標,節日限定。比如元朗大橋街市的燈籠街,近日把人們召喚到社區,一年一會,因而珍貴。
城市另一邊,另一條燈籠街更早出現,位於皇后大道西,上環與西營盤交界。
每年中秋,經營香燭紥作的商店紛紛掛起燈籠,碩大的楊桃金魚兔子,佔據半條街道的天空,無聲又大聲地提醒節日臨近,路過心頭一陣暖。
這是社區地標的感染力,儘管近年好些紥作舖結業,畫面難免褪色。
那兒還有一個地標,每天都在,由180年前開始——跟燈籠街幾步距離,有一面石牆,突兀地拱起,路上的一條脊骨,人們叫它「雀仔橋」。
這並非官方地名,老一輩街坊才唸得出的名字,親切但有點陌生。想像這種口耳相傳,本身已是非常活潑的人文歷史。
而石橋也不真的是橋,建於平地,早於1840年代已經存在;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曾在Flickr公開一批香港早年珍貴舊照,其中一張攝於1870年代,可見雀仔橋當初的模樣。
那時皇后大道西一帶還未大幅填海,仍屬海濱,需要一道防波堤,以麻石興建,按地勢築成帶弧度的拱形,大概因此被稱呼作「橋」。
而它有另一實際用途:通往山上的海員醫院,1843年成立,替海員醫治性病,後來是香港進行第一宗外科手術的醫院。
1848年海員醫院遷至灣仔(變成現在的律敦治醫院),原建築改為「國家醫院」(Civil Hospital),當時的公立醫院;之後建築群陸續重建,60年代正式成為現在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
雀仔橋見證香港初年醫療發展,可是問題來了:那跟雀仔有什麼關係?
有說橋後山坡為樹林,每到黃昏便出現鳥群棲息的場面,因而得名,頗為浪漫。
另一說法較有根據:當旺角雀仔街還未出現,戰前第一代雀仔街原在中環閣麟街,及後曾遷至上環永吉街,之後再移至現在雀仔橋位置,石橋自此有了暱稱。
翻看歷史,雀仔橋對面曾有非常著名的高陞戲院(建於1890年,看粵劇的地方),附近亦有武昌茶樓及得男茶樓;但凡飲茶撚雀的場所,少不了吸引雀販聚落,也許就是雀仔橋得名的理由。
可以肯定的是,雀仔橋是香港衛生發展的重要成份:1911年,橋底曾經建設地下公廁,直到1990年停用。
公廁入口設於行人路面,已用水泥封平;而石牆上五個耐人尋味的方格,屬於當年公廁的窗口,同樣已被填平,留下是不該封存的地區歷史。
雀仔橋作為古建築的份量,不用多說,然而跟許多地標一樣,它一直未獲列為古蹟,甚至從未被政府評級。
今年三月,經中西區區議會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雀仔橋列入「須進行評級的新項目」,結果未可預料。
在同一地點180年,雀仔橋見證西營盤,以及整個海岸線的巨大變化。
高高低低,上上落落,人們魚貫步過。
有天即使名字失傳,它一直站住,頑固地維持著那弧度曲線。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古蹟辦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古蹟辦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古蹟辦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