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國際金句] 在古典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是一場弱肉強食的遊戲。
小詞典: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指新崛起的大國在經濟, 政治, 軍事等制度上必然會挑戰現存的大國, 而這會很容易引起戰爭。原因是新崛起的大國會想改變既有的現況 (status quo), 從而威脅到現存大國的利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2的網紅湯發凱Tang Fa-k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4年開始,我在東海大學與實踐大學歌劇課任教。幸運如我,遇見支持的老師與聽話的學生,可以實踐導演歌劇的夢,踏實地走在我學的專業知識路上! 到今日2021年算起來是六年半,13個學期過去,製作了40部以上的歌劇選景演出,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Monteverdi,英國巴洛克的Purcell,古...
古典現實主義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備忘錄
唐湘龍
(中國到底何時才崩潰)
後天是台灣光復節。
不重要了。
身在台灣,從事新聞,
但我其實不太深入到
台灣新聞的細細瑣瑣裡頭。
那非常八卦,
而且,幾無營養。
我比較花時間關注國際新聞。
因為關注國際新聞,
所以,特別為台灣擔心。
而且,不只擔心,
現在,是悲觀。
不管從國際政治或是經濟,
台灣幾乎沒有
深邃的戰略縱深可言,
台灣最好的時代已經過了。
四個核心政策。
台灣已經困住了。
兩岸。能源。經貿。教育。
台灣的洗腦教育和民粹政治
不只完成,接近文革。
除了時間,
沒有任何解藥。
但台灣現在最缺的,
就是時間。
時不我與。
這種感觸不是一天一夜。
但2015,特深。
看看正在進行選舉,更深。
看看主要的政黨、政治人物
在談這四個有巨大路線爭議的
核心政策,
近乎詐騙。
除了標語化、空洞化的言辭,
毫無可行性。
台灣政治的核心矛盾就是:
政客都想過右派的生活,
但喜歡唱左派的調子。
不只政客,
連一些
所謂「公民團體」也一樣。
但選民並不清楚:
那種天馬行空,
不負責任的左派論述,
沒有一點落實的可能。
看看習近平到英國。
習近平結束了
在英國的國是訪問。
中國的屈辱也結束了。
中國近代的屈辱
從鴉片戰爭開始。
1840年。
英國在工業革命後壯大,
羞辱了中國。
之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壯大,
羞辱了中國。
不管是英國或是日本,
從大歷史的角度,
這些屈辱,
在2015年,
都象徵性結束了。
習近平到英國,
英國媒體稱之為「超級訪問」。
簽不完的計劃,換不完的場景。
最後,
看「中英關於建構
面向21世紀
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聯合宣言」,
29項。
看完,
你就知道為什麼左派
只能罵卡麥隆「叩頭」,
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氣急敗壞
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
大大削弱了整個西方。
從西雅圖,到曼徹斯特,
身在台灣,我為自己,
為台灣感到哀傷。
從李登輝時代,到陳水扁時代,
一廂情願,
先是「戒急用忍」,
後是用章家敦那套
「中國即將崩潰」的政治預言
在治理台灣,
安撫台灣錯失歷史發展機遇
的精神救贖。
李扁時代20年,
台灣從盛而衰,
而富而貧,從實而虛。
我總結台灣這20年:
「有錢,不可一世;
沒錢,胡言亂語。」
本來想偏安。
當大陸弱,勉強可以喘息。
但當大陸強、富而且自信,
台灣終究要體認:
「偏」是不能「安」的。
「偏安」只是過一天,
算一天。
一直到沒有明天。
別急著叫我滾回大陸。
我不會。
我去大陸的機會遠遠比不上
一些絡繹於途,
擁敵自重的紅頂商人和政客。
我不是要你注意、
歌誦習近平的風光。
我只是要你想想,
英國為什麼要讓
習近平這麼風光?
從「亞投行」開始,英國;
從「九三閱兵」,韓國。
這都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同盟,
這個同盟的軍事意涵短期不會改變,
但軍事以外的關係,
全變了。
以冷戰思維、集體防衛
所布建的軍事同盟,
是落後指標。
全世界,
只有日本自民黨和台灣民進黨,
這兩個以「反中」為主軸的政黨,
選擇和美國做更簡單的結盟。
雖然,在非軍事層面,
日本和台灣也和中國密不可分。
不必屈服大陸。
但起碼不該是墨守成規,
自我催眠的敵對。
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
這個國家已經不再擺出
華盛頓那種盛氣凌人的教訓口吻,
用教條化的「人權」理由,
修理中國,
証明自己沒有出賣靈魂。
中國沒有「人權問題」了?
當然有。當然有。
不用媒體故做姿態的質問,
不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聯合呼籲,
大家都知道。
但大家也都知道,
中國不是朝鮮,
中國正走在人權改革的路上,
當下的中國社會現況,
政治框架和意識型態雖然存在,
但已經不是
完全繞不過去的障礙物。
如果往後看十年、二十年,
這些「普世價值」的西方標準,
只會更舒緩,
不會更嚴厲。
就算我到了北京,
也喜歡戳戳共產黨的痛點,
製造一點逗弄效果,
廉價証明自己的存在感。
但我不會讓
這種有點優越感的調子,
誤導我對大勢的判斷。
英國是個現實主義,
古典現實主義的國家。
英國非常清楚自己沒有獨強的機會,
因此被國際政治的大氣候
保持高度敏感的嗅覺。
英國不是背棄美國,
英國只是不想錯失中國。
十年前,
中國的GDP還沒有英國大,
十年後,
中國的GDP已經是
英國的三倍有餘了。
英國對歐洲和美國的疏離,
要和對中國的親密對比下
才會看出來。
英國媒體講:
中國崛起是擋不住的。
太平洋的勢頭超過大西洋了,
亞洲勢頭超過歐洲了。
習近平訪英,
不是中英「兩國」關係而已,
卡麥隆說:
中英要在廣泛的國際政治、
經濟和區域事務上全面合作。
中英陷入熱戀。
全面放閃。曬恩愛。
英國正努力成為
一個太平洋國家,
亞洲國家。
這才是戰略。
2015年,
中國的核能、航太、高鐵
都走向國際了。
20年前,
這都曾經是台灣的夢想和努力。
但都被意識型態的手,
活活扼殺。
對我這樣的世代來說,
2015是很唏噓黯淡的一年。
而且,
越來越黯淡了。
古典現實主義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洞見快訊]緬懷大師:Kenneth Waltz辭世(1924-2013)
以"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n, the state, and War "等書聞名於世的結構現實主義大師,Kenneth Waltz,於2013.5.13號辭世。
Waltz提出的「結構現實主義」不僅提昇國際關係中長期居主流地位的「古典現實主義」,並將「結構」的概念導入至國際體系之中,其對國關理論化、科學化的貢獻功不可沒。雖然後繼的許多國關理論,諸如:批判理論、女性主義,及新自由制度主義等,對於結構現實主義有所批判,但結構現實主義依舊屹立不搖,有趣的是,Waltz對這些批判的回應反而讓這些後繼理論有了一席之地。
經歷過冷戰,結構現實主義雖曾陷入過理論危機,但Waltz對於這些批判總是有條不紊的回應。簡潔且經典的結構現實主義,至今,依舊深深的影響每個研究國關的學者,撼動著每個剛步入國際關係這大門的心靈。
新聞來源:
http://walt.foreignpolicy.com/…/13/kenneth_n_waltz_1924_2013
古典現實主義 在 湯發凱Tang Fa-k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年開始,我在東海大學與實踐大學歌劇課任教。幸運如我,遇見支持的老師與聽話的學生,可以實踐導演歌劇的夢,踏實地走在我學的專業知識路上!
到今日2021年算起來是六年半,13個學期過去,製作了40部以上的歌劇選景演出,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Monteverdi,英國巴洛克的Purcell,古典少不了莫札特三大喜歌劇與德文兩部說唱劇"魔笛"和"後宮誘逃";浪漫的歌劇從偉伯的魔彈射手開始到寫實主義的普契尼,二十世紀的英美作品,還有進入超現實風格的歌劇風格......等等!
在一個兼任老師的教學背後,學校通常不會給予任何課堂預算或是助教輔助,不過這些限制都在一路走來時,被訓練妥當了!教學相長阿,從語文咬字到鋼琴合作,道具布景服裝等等,當然自始至終的戲劇排練,編劇主持和寫台詞等等全不假他人之手,可能也是因為這樣跟學生要好到不行,一天到晚加練到好像生活在一起,更有師徒感;我於是想,我大概是因為這樣,愛上當一位授業者的吧!
未來,還請多多指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zfVfD2_ui4/hqdefault.jpg)
古典現實主義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所著,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對於《西遊記》在文學上的成就,有太多的學者對其讚美,再此亦不必多言。《西遊記》歷來深受讀者的喜愛,更受影視製作人的親睞,其驚險有趣的神話故事深深地吸引著無數人,多次被搬上熒幕,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更是老幼皆知,而靈魂人物孫悟空亦成為中國人心中的英雄。這次老王就告訴大家心目中不同版本的孫悟空。
0:48 最經典版 六小齡童
2:17 最動人心版 周星馳
3:17 最出位版 張衛健
4:21 動作最酷版 甄子丹
4:50 最妖氣版 黃渤
5:54 最呆萌版 曹榮
6:43 最靈性版 吳樾
7:18 最無言版 香取慎吾
7:56 武功最高版 李連杰
8:40 最可愛版 費振翔
9:03 最帥版 陳柏霖
老王頻道推薦的影片:
世界上最胖的動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_ZduAVnqM&t=55s
美國7歲男孩超狂!現實中真正的閃電俠跑出百米13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XfF9F2ZEM&t=98s
10幅隱藏在世界名畫中的秘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opCtsuG4A&t=179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c9TNPIvVI/hqdefault.jpg)
古典現實主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2011年推出《Raw(三重)》系列,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春德的盛宴》,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2013年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
謝春德風格多樣,意象猛烈,色彩濃豔,敢於直視人身慾望。近年,謝春德集中心力於視為最重要作品【平行宇宙】三部曲的創作,其第二部《勇敢世界》,以阿茲海默症老人為主題,於2016年發表個展,獲得廣大迴響。規模更為巨觀、結合影像、音樂及裝置藝術的第一部《天火》系列,於今年(2018年)9月在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天火》個展以「空間裡面的空間」、「多重宇宙穿越」、「超越死亡」為核心,將抽象概念全面實體化,謝春德藉此演繹自身的宏大生命觀,展演瀕死時的獨特領會,以及夢中與死神對決,隨後請求寬限生命的怪奇經驗。自言生命是撿來的謝春德,一方面透過《天火》展示生命有更多神奇可能的平行宇宙觀點,另一方面也寓意歷劫而回如浴火洗禮的重生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19A9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mY5s57ru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