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4620-4624
《用野心對抗野心》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勳去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用野心對抗野心》,副題是「聯邦黨人文集講稿」。
《聯邦黨人文集》又叫《聯邦論》(The Federalist Papers),是美國獨立建國時國父們「辯」出來的文明大典。作者三人: 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 ,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漢彌爾頓 (Alexander Hamilton),和美國第一任首席大法官傑伊(John Jay)。
辯論場景:新憲法擬定,但不被理解;辯論結果:新憲法深入人心,美聯邦創立,美利堅崛起。如果說,憲法是美利堅骨架,《聯邦論》無疑讓憲法有血有肉,涵蓋了美國國父們追問的所有政治問題,王建勳認為,「放在當下,幾乎任何關心自由和政治的人,都可從中找到答案。」雖然孟德斯鳩、洛克等人的著作也非常重要,但是,從構建一個有限政府、一個自由政體原理的角度講,這部文集更出色。就政治智慧而言,沒有什麼著作能超越它。
《聯邦黨人文集》中譯本問世多年,近年又有若干新譯本。作為一部政治學經典,它用語抽象、思維縝密,算是比較難讀的;其次,由三人合寫,充滿跳躍性,普通讀者難以抓住主線;其三,如果讀者不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沒有基本的政治學和憲法學知識,讀起來也會覺得吃力。
王建勳的《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就把《聯邦黨人文集》中晦澀難解的表述,儘量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又把看似結構零散的文本勾連在一起,讓讀者掌握其內在的邏輯框架,領會其整體的思維脈絡。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當年的背景知識。
一部不朽經典
「用野心對抗野心」,是美國國父們制訂一部美國憲法的初衷,概括來說就是限制權力。《聯邦黨人文集》的作者之一、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說:「人不是天使,任何擁有權力的人都是有野心的,要制約野心,必須以野心來對抗野心,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用野心對抗野心」的所有內容幾乎都能在一本書中找到說明和解釋。這本書就是《聯邦黨人文集》。在美國,這本書的地位僅次於《聖經》、《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美國國父華盛頓說:「它值得任何一個熱愛自由的人閱讀,如果這人想生活在一個公民社會裡的話。」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認為,它是研究政體原理的最佳評論。
以撰寫《論美國的民主》一書而聞名於世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Tocqueville)說:「《聯邦黨人文集》是不朽經典」。
王建勳, 1972年生,先後畢業於蘭州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法學碩士、政治學博士,對憲政理論及古典自由主義傳統有深入研究。他將這部經典以通俗解說的方式介紹給中文讀者,是因為他認為,對構建一個有限政府、一個自由政體而言,這部文集提供的理論和政治智慧,超越所有前人的著作。
王建勳要將這本書作通俗解讀,針對的是「放在當下,幾乎任何關心自由和政治的人,都可從中找到答案」。因為當下正是美國和全球面臨危機的時候,這要從王建勳另一篇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講起。
美國正處在十字路口
在今年美國大選塵埃落定而關於大選的紛爭仍然未平息之際,王建勳發表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開宗明義地說:「過去幾年,美國政治極化、社會撕裂,尤其是2020年,各種暴力事件頻發。美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美國國父們的政治遺產還能不能繼續發揮作用?美利堅合眾國還有沒有必要存在下去? ……。
美國當下面臨八大挑戰,這些挑戰集中爆發,卻非偶然,而是一百多年來,各種社會思潮對美國傳統價值觀造成衝擊的結果。 美國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美國人在當下的選擇,對其國運的影響絕不亞於建國和內戰,並且一定會深刻改變世界局勢。」
他接著詳細指出所謂的「八大危機」,包括:種族問題,政治正確問題,移民問題,社會保障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墮胎和同性婚姻問題,國際關係問題,對美國憲法制度的挑戰問題。
八大危機中,最重大、最艱難的,是對美國憲法制度的挑戰。美國的政黨競爭一直很激烈,政黨政治固然比專制獨裁優越,但隨著大眾民主的來臨,黨派鬥爭越來越極化——為選舉而選舉,為掌權而掌權。
今天美國的兩黨之爭、社會撕裂,在很大程度上是觀念、文化上的衝突。特別是對基督教、有限政府的看法,對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看法。 這些觀念上的根本分歧,可說是美國當代的、全面的文化戰爭。
而這些難題,早在在美國建國初期,開國元勳們都已經預料到了,並彙集成了美國的憲法根基《聯邦黨人文集》,並以此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開創了一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奠定了美國人的精神信仰。
民主壓倒共和
美國開國元勳起草憲法時考慮了聯邦政府權力的邊界問題,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權力有限的「小政府」,而不是一個權力無邊的「大政府」。
他們設計的是一個「混合政體」,即融合了君主制(一人統治)、貴族制(少數人統治)和民主制(多數人統治)的政體,認為這樣的政體既能保障民眾的權利和自由,又比較穩定。他們竭力避免建立雅典式的民主政體(即直接民主),而是致力於建立共和政體(代議制民主或間接民主)。如果說眾議院體現了民主制的元素,那麼參議院就體現貴族制的元素。因此當初制訂的是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就由各州的議會選舉或者任命。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讓民眾的激情掌控整個國會。
開國元勳們設計的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制度,大選時各州單獨計票,某位候選人只要獲得該州半數以上選民的直接投票,就可以包攬該州所有選舉人票——這就是所謂的「贏家通吃」。全國所有選舉人票匯總後,某位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就可以入主白宮。這種大選制度,兼顧了民主與共和的原則。美國是聯邦制,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是分權制衡關係。如果實行直選,人口少的州就很難產生總統,這樣選出來的總統,很難協調各州的利益關係。
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進步主義、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等思潮的出現,加上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羅斯福「新政」等,導致聯邦政府權力不斷擴張。1913年通過憲法第17修正案,將參議員從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參議院和眾議院變得沒有差別,民主開始壓倒共和。
美國的憲政危機
「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所造成的觀念、文化的衝突,從根本上說,就是平等與自由之爭,在憲政上說,就是民主與共和之爭。講的不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而是「越民主的制度越好」、「多數人永遠正確」,與保持小政府、聯邦、共和體制之爭。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大眾民主時代的到來,「一人一票」和民眾的廣泛參與成了人們心中的政治理想,原有憲法規定的參議員產生辦法,被認為是「不民主」因素而受到質疑。1913年國會通過憲法第17修正案,將參議員從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這一改,就失去了代表「少數人」、類似英國上議院的參議院抑制和過濾民眾激情的功能。因為多數不等於正確,民眾的激情往往被少數人操弄而起。其次,原來由6年任期代表穩定的參議員與2年任期代表進步的眾議員相互制約的功能,也消失了。其三,由州議會選舉聯邦參議員,意味參議員對州負責,由選民直選,議員就傾向於支持擴大聯邦政府權力的立法,因而削弱了州權,打破了聯邦與州之間的權力平衡。例如奧巴馬醫改法案,雖然遭到三十多個州的反對,但是,它依然在國會得以通過,成為法律。
改變參眾兩院產生方式之後,近年又有提議改變選舉人票的制度,改為大眾選民一人一票直接選總統。王建勳認為這也是要以民主壓倒共和、有違美國立國初衷要兼顧各州權益的改變。
除了憲政危機之外,其他的幾項危機,以後再介紹。總的來說,王建勳認為現在是需要重溫《聯邦黨人文集》的時候了。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
作者:王建勳
由 東方出版社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78565&year=2021&list=1&lang=zh-CN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Re: [問題] 參議員跟眾議員的職權上有何不同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区别在哪? 在实际政治上谁的权力更大?...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參議院眾議院誰比較大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參議院眾議院誰比較大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动画】参议院和众议院区别是什么?众议院为什么能弹劾特朗 ...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美國參議院眾議院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CNYES 的評價
- 關於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討論] 為什麼美國國會要分成兩院? - 看板HatePolitics 的評價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不可輕視拜登 更不可輕視美國
拜登雖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競選時更經常被特朗普形容為老人癡呆,但上任尚未夠100天,已做了不少事情,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最重要成就當然是加速接種疫苗,現今速度已提升至每日近300萬劑,已接種最少一針人數已超過1億人。近日拜登宣布上任100天的接種目標由1億劑翻倍提升至2億劑。
拜登認真治疫,成效立竿見影,每天確診人數已從非常恐怖的30萬,死亡人數4000多,回落至每天確診約6萬,死亡約700。社會逐漸重開,上周復活節期間,每天飛機乘客數目已回升至約150萬,因此美國疫情亦已呈反彈迹象。拜登苦口婆心,提醒國人抗疫仍未成功,且變異病毒已殺入美國,必須維持社交距離;但很多人不理,馬上衝出去玩,民族性格使然,無辦法!
美國接種疫苗速度比全球大部分地區快(中國務必急起直追),總算對國民有點交代,但亦體現美國的無比自私,囤積大量疫苗,導致大多數貧窮國家拿不到,已出現世衛警告的「災難性道德失敗」。即使西方各國也出現醜陋疫苗爭奪戰,加拿大雖已訂購5倍人口的超比例疫苗數量,但仍出現嚴重缺貨情况,已宣布第二針疫苗接種時間將延遲4個月,有效性必然降低。歐洲更慘,正面對第三浪的變異病毒,但BioNTech疫苗供應不足,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又確有嚴重問題,出現不少相關血栓死亡個案,不少歐盟國家又再停止使用。香港政府和不少香港人迷戀英國,聽到牛津已肅然起敬,但科學歸科學,人命關天,在此再次呼籲,港府應盡快取消阿斯利康疫苗的訂單。
拜登治疫有功,民望不錯,現支持率53.6%,遠比特朗普同期的40.4%高,所以有足夠動力促使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的緊急刺激方案。且得勢不饒人,拜登連消帶打,繼續推銷高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同時亦建議把企業所得稅提升至28%。共和黨人當然極力反對,批評計劃中包含大量浪費。民主黨方面,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等,則批評方案仍未到位,需要更宏大綠色經濟計劃,亦應增設針對億萬富翁的「財富稅」(wealth tax),但亦有較傳統民主黨人如前財長薩默斯擔心過度刺激經濟,引發通脹重臨,經濟變得過熱,反而縮短經濟增長期。
美多管齊下 今年GDP增長或達7%
治疫有進展,加上接近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再加上接近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強力反彈,預測今年GDP增長或高達7%,或比中國還要高!上月美國新增職位超過90萬份,失業率降至6%,估計年底前可回落至5%以下。市場確有點擔心通脹,10年債息一度回升至1.75厘,但現已回落至1.65厘。一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所說,通脹長期低於2%目標,通脹預期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過來,即使短暫超標也不用擔心,反而是好事。2月PCE報1.4%,PPI升至2.8%,但只反映經濟剛重開,不少供應鏈出現短暫供不應求情况,例如半導體芯片。不少人本預測美元,在財赤大增下,必大幅貶值,但今年美匯指數不跌,反微升了2%。美國最擅長的股市就更厲害,拜登上任至今,標指已升了6%,比最吹水的特朗普同期表現的4%還要好。早說過民主黨執掌白宮時代的股市表現比共和黨更好!
更重要的是拜登的所謂「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並非只是一個短期拯救方案這麼簡單,部分為福利政策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為單親媽媽提供長期援助,對少數族裔幫助最大,有人甚至預測可減少貧窮人數30%!分為8年的基建方案,長遠作用應更大,不止將翻新日久失修的公路、橋樑、隧道和機場等設施,更將大力推行電動車與充電樁網絡,同時提升電網和再生能源。部分計劃亦包含大量增加教育和科研經費。
主流傳媒如《紐約時報》,已開始吹捧拜登正帶領着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政府革命」,推翻從40年前開始的所謂「列根革命」,列根當年在就職演講中說:「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今天面對疫病大流行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不可能倚賴個人或企業來解決,確需要強大和有遠見的政府來領導政策,其實更需要全球合作。
美國擅長打造超級大牛市
有人指出,2008年美國次按引發金融海嘯,結果由中國放水4萬億人民幣大建高鐵,帶領全球走出危機,但至今仍在消化債務。今次疫情,不論源頭,大規模爆發確從武漢開始,但中國經濟政策一直克制,反而美國不停放水,現在更計劃以扶貧和基建來刺激經濟,明顯在模仿中國行之有效的大政府政策!所以有些人亦預測美股表現將近似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A股,今年見頂,然後徘徊數載。
股市很難講,什麼都有可能,亦未必與實體經濟有太大關係。但按過去經驗,美國最擅長(中國相反)的正是打造愈來愈長,可以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大牛市。去年牛市終被疫情打斷了,但反彈亦超預期般迅速,未到年底已創新高。我無意估頂,但美國充滿流動性,且投資者永遠樂觀,不少人已在討論會否再現一次「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雖百年前的世紀泡沫最終也爆破,更招來大蕭條,但黃金十年,如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中的燦爛派對,所有人紙醉金迷,活在當下,誰管過後的「宿醉」(hangover)有多痛苦!
在2001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了一個他認為是市場價值的最佳指標──股市總值兌GDP比例,自此被稱為「Buffett Indicator」(BI)。巴菲特的建議非常簡單,如BI跌至70%至80%,買入股票的中長線贏面非常大;但當BI升至200%時,他形容危險程度就有如玩火。BI有點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CAPE),有參考價值,但未必能幫你發達。BI在1999至2000年科網股1.0泡沫期,一度短暫升至200%,不久之後就爆破(巴菲特也是事後孔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BI反而只約140%。
我近日剛想起BI,無獨有偶,前天竟看到馬斯克(Elon Musk)向「女股神」Cathie Wood垂詢有關BI問題:「標普500總市值兌GDP比例已達150%,總市值BI更高近230%,市場是否已亮起紅燈?」近日Wood手風雖不太順,但仍不失其大好友風格。她答案兩點,分母和分子,分母的GDP產自工業革命年代,早已過時,不能準確量度數據年代的生產力進步,因此嚴重低估了GDP數值。我也有同感,但總不能說說就算,必須有完整理論和數據支持。分子方面,Wood認為現今科技經濟已逐漸成熟,有盈利支撐,且增長快速,跟200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她更提到通脹溫和,證明盈利質素變得非常高,言下之意即是股市合理估值,可較從前的水平高。
大政府革命倘成功 美貧富懸殊將拉近
大致上贊同她的解釋,但漏了其他4個重點:
(1)利率水平對合理價值有極大影響,所以能否支撐高BI水平,取決於聯儲局掌控能力。通脹不足為懼,加密貨幣(crypto)功能在炒,並非替代美元,人民幣國際化遙遙無期,在在反映可見將來,美元地位穩如泰山。
(2)拜登的大政府革命亦很關鍵。如成功,貧富懸殊拉近,社會變得較穩定平和,綠色高科技經濟亦可帶來很多創新機會。
(3)美國亦非常擅長操控傳媒。雖然不少世人已看穿西方傳媒的假面具,但無奈中國傳媒影響力仍遠遠不及西方。美國人包括傳媒,不論左右,都自誇非常愛國。愛國固然是高尚情操,但絕對沒有中立,愛國必須偏頗,必會有雙重標準。愛國與國家主義,甚至種族主義,只有一線之差,差別區分亦非常主觀。在中國崛起的世紀挑戰面前,西方傳媒絕不會示弱,絕不會大力自我批評股市泡沫,只會久不久提醒一下,製造一些健康調整,使到慢牛股市走得更久更遠。
(4) Wood漏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企業雄霸全球。數據年代,美國Big Tech的全球優勢,可能比石油年代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通用汽車(GM)和波音(Boeing)更大。FAAMNG等企業的盈利來自全球,增長快速,賽道仍很長。所以根本以美國股市總值跟美國本土GDP作比較,已很過時,意義也不大。要比的話,可能要以全球GDP減去中國GDP作為分母來計算。
兩三年前,不少中國科技龍頭企業如阿里(9988)、騰訊(0700)、華為、字節跳動和小米(1810)等,雄心勃勃,都有衝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一較高下,爭奪全球巿場霸權的壯志。不幸經歷不公平的貿易和科技戰,和不停的無道德底線抹黑,已形成對中國企業極不利的國際環境。
被美國打壓的企業如華為和字節跳動,中國比較支持。較莫名其妙的是對尚未被美國真正開火的科技龍頭如阿里和騰訊等,自己反而有點過敏,已急急展開反壟斷調查。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極少開金口的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也提出有可能需要把Big Tech監管如公共事業。但為時尚早,即使有監管,美國也絕不會愚蠢到真的搞死FAAMNG等科技龍頭企業,他們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太重要了。
中國科技龍頭創始人「退休」是浪費
中國科技龍頭的CEO廚房已變得超熱,不少創始人紛紛急流勇退,有的享受打打太極,打打高爾夫球的「退休」日子,有的搖身一變成慈善家。有的更妙想天開,人到中年,突然想重拾當科學家的初心。志氣可嘉,但不幸科學家跟運動員一樣,黃金時間都在少年,大部分的偉大發現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以至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方程式,都是在30歲前完成的。相反,對企業家來說,40歲後的中年,才是黃金時間。年輕企業家提早「退休」,可能有助宣泄仇富情緒,但其實是一種可惜的浪費,亦對真正收窄貧富懸殊沒甚幫助。
壟斷固然不好,有一定經濟代價,扼殺不少初創企業的創意、盈利,甚至生存空間。一個餅分得較平均,亦確對社會和諧有幫助。但說到底,不可太過故步自封,無論人口或GDP,中國都只佔全球20%不到,如何先把餅做大,爭取更大市場份額,不是更重要嗎?
勿忘西方人喜征服全球
最近拜登已說得很明白,美國加上歐洲和亞洲盟國的GDP,佔全球的60%,遠比中國大。言下之意是只要團結,定必能抑制中國崛起。
中國雖已表明發展的目的並非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但請不要忘記西方人(尤其美國人)的特性,從十五世紀的航海探險年代起,已喜歡征服全世界。雖說帝國主義年代已過去,但西方人仍霸佔全球最大面積,最肥沃的土地,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亦屬於西方人。現今數據年代,除軍事外,資訊科技最重要,其實金融也只是資訊行業的一種。美國企業擁有無止境野心,即使中國只安於現狀,美國也絕不會長期接受此「8比2」的比例,仍必企圖攻破防線,征服中國市場。
最後想起華盛頓的至理名言:「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中環資產持有GM、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Google、阿里、騰訊及小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今天(4日)下午眾議院投票表決,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多數通過《台北法》!
《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因其英文縮寫而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是美國首次出現,以國內法形式來協助和維持台灣的外交空間,意義相當重大。《台北法案》給予美國行政機關法源,去對那些與台灣斷交,或因迫於中國壓力而必須犧牲台灣實質國際能見度與利益的國家,進行制裁,同時也鼓勵台灣與美國進行雙邊經濟談判。
之前觀測站報導過,眾議院在去年10月18日提出自家版本的《台北法案》,當時參議院版本早已提出,且在不久後的10月29日通過參議院。可是今天眾議院通過的台北法,其實並不是眾議院版本的H.R.4754,而是直接把參議院版本的S.1678拿來修改表決(法案編號看不懂的朋友不用太放在心上,我們也是寫出來掉書袋一下而已XD)。
其實在昨天(3日)眾院的院會,原本已經排好要來審台北法案了,且按照過去的經驗,這類的台灣相關法案通常都是直接看現場有沒有人反對,沒有的話就「無異議通過」,結果呢民主黨羅德島州眾議員西奇里尼(David Cicilline)提出要投票表決,於是就排在美國時間4日下午表決。西奇里尼此舉,其實可以解讀為對於法案的通過非常有信心,所以要求全部的眾議員都得表態投票,讓大家最後有一個明確的數字結果。果然,最後是415票贊成、0票反對,兩黨以極高票數支持通過。
這個版本是由參議員園丁(Cory Gardner)所提的版本,主要內容有(關於法案的詳細內容我們會等公報出來時再做補充):
1、強化與台灣的官方以及非官方關係。
2、鼓勵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3、鼓勵和台灣盡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而所謂的強化台灣官方以及非官方關係,其中比較具體的內容有:支持台灣與印太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強化官方和非官方關係。同時,在與美國利益一致之情況下,對升級與台灣關係的國家,增加美國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反之,對打壓台灣的國家,減少美國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
比起園丁最初的提案版本,法案走到參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時,稍微下修了法案的強制力:從原本的國會主導,變成規定國會對於因他國增進或損害其對台關係,使美方要調整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時擁有「諮商權」,這是一向尊重行政部門(國務院)的傳統。不過,像是作為交換般,參院的版本後來新增了關於貿易談判的章節,最後也獲得通過。
這裡特別要注意一下的是,因為眾議院這次是把參議院通過的版本拿來修正後表決通過,所以之後要再送回參院協調整合(畢竟你把參院通過的內容做修改了)之後,才會送交到總統川普桌上。
▍常見問題1:
去年10月參院版本通過後,隔天眾院外委會立刻通過眾院版,但為什麼一直拖到3月份才在眾院全院表決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國會裡面的法案實在太多了,每個法案本來就要排隊(想想看美國國會要處理的事,每一州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國家,50個國家啊!而且還要關注許多世界大事)。很多時候一個法案要能排上議程,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大家真的要有耐心。我們的官方(駐美代表處)和民間團體(例如FAPA)也都不斷在推動,最後時機到了就會有結果了!
▍常見問題2:
為什麼參院外委會要把強制力下修?這其實是很常見的立法策略。雖然國會可以立法規範事項,但是實際政策的執行者還是行政單位,而且像是外交這類的事物,其實本來就是行政單位的職權。有時候國會太衝,其實反而會讓行政單位覺得被壓著走,在這種傷了和氣的狀態下推行政策,最後很可能無法達到最佳的結果。
➤ 更多【台北法常見問題】https://pse.is/PDFYL
▍關於眾院版本:
去年10月,猶他州眾議員匡希恒(John Curtis)提出了眾院版的《台北法》,當時他還錄了一段影片,以中文向台灣人問好(他曾在台灣傳教,中文流利)。
➤【眾院版報導】https://pse.is/PC3LM
▍關於參院和眾院的「無異議通過」:
在院會的實行方式差不多,但在參院有正式的規定,事前有程序(hot line)要走,到院會只是形式。
➤【參院「無異議同意」說明】https://pse.is/MHDHJ
最後讓我們來猜猜最愛生氣的那個國家會出來講些什麼話呢?(最近輪值的不是司長华春莹,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副司長耿爽喔!是另位副司長、剛上任不久、推特帳號不小心會亂追蹤的趙立堅)
一不小心可能補充太多東西,但讀者們應該都已經很習慣這個長度(吧?),沒很長啦!更多關於台北法的意義,我們補充在下方留言處。
最後還是要補一下《台北法》進度條(法案在參院與眾院是各走各的,無前後順序差別,因為美國兩院權責平等。我們只是把兩條線畫在一條)
眾院提案✅、參院提案✅ > 眾院外委會✅、參院外委會✅ > 眾議院院會✅ 、參議院院會✅ > 兩院協調版本☑️ > 總統簽署☑️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区别在哪? 在实际政治上谁的权力更大?... 的必吃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参议员必须至少年满30岁,身为美国公民至少九年,并且是其当选州的居民。众议员必须至少年满25岁,身为美国公民至少七年,并且是其当选州的居民。每 ... ... <看更多>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參議院眾議院誰比較大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必吃
參議院由100名議員組成(每州兩名)。 參議員每一任期為6年,無連任 ...美国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区别是什么? - 知乎2015年12月24日· 很想回答这一问题,也算尽到知乎一份子的 ... ... <看更多>
參議員眾議員差別 在 Re: [問題] 參議員跟眾議員的職權上有何不同 的必吃
※ 引述《shanvic (台灣好棒!中華加油!)》之銘言:
: 參議員跟眾議員的職權上有何不同
依據美國聯邦憲法,參院除參與制訂法律外,還有下述之權:
1-審判眾院所提出彈劾案之權,包括總統在內。
2-批准條約之權。
3-同意總統各項任命案之權,包括大法官、法官、行政官員、駐外使節等。
另外在參院院會中,參議員發言不受限制,
因此,參議員常以冗長之發言阻撓議案之進行,
如果還有同僚支援,更可輪番上陣,有效阻止議案之通過。
除非有六十名參議員通過停止發言,議長無權阻止或限制任一參議員之發言。
此外,又有專屬參議員之senatorial courtesy(參議員優遇),
意指總統提名後,參院必先徵詢被提名官員本州之參議員意見。
參議院對於總統提名案,倘被提名官員本州之參議員反對,極少同意之先例。
而眾議員的職權主要的只有參與制訂法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0.116
> -------------------------------------------------------------------------- <
作者: gunking (guest) 看板: IA
標題: Re: [問題] 參議員跟眾議員的職權上有何不同
時間: Fri May 27 11:28:12 2005
自問自答..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1204068
美國參眾兩議院議員地位平等。
但人數、任期與職權略有不同,說明如下:
參議院議員由每州選出2名,因此有100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1/3,參議院開會時,
主席為副總統。
眾議院議員依據各州人口數目分配員額,選出眾議員,任期2年,任滿全部改選,目前
有 435 名,眾院議長為多數黨議員擔任。
兩院都有立法權,每項法案須要兩院都通過,且經總統簽名同意,才正式成為法律但總
統如果否決,國會必須重新考慮,兩院再次表決,如三分之二通過,則還是成為法律。
參議院與眾議院的職權如下 :
(1)共同職權 -- 金融事務,稅務,州際間事務,國際貿易,國防事務,向外國宣戰,
移民事務,設立郵局等,兩院都有權提出法案但稅務與預算法案祇有眾議院可以提
出 。
(2)眾議院職權 -- 稅收法案及預算法案的提出彈劾官員案的提出。
(3)參議院職權 -- 決定被彈劾官員是否有罪、對總統提名官員的同意或否決、美國與
外國所簽條約的認可、對徵稅法案的提議及修正。
美國國會兩院的職權幾近相當,此有別於其他同樣採單一國會兩院制的國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