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腔走板的鬧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末代監察委員?
有很多人在問,為什麼程序瑕疵如此明顯,時力黨團的三位委員還要進場投下反對票?
道理很簡單,為了避免失去提出釋憲案的資格,我們必須「積極行使職權」,進場投票。但是,由於程序充滿瑕疵,我們沒有理由投下任何一張同意票。
至於不領票卻喊著要釋憲的民眾黨,我很疑惑,這到底是什麼策略選擇?
不過,大家應該關注的是,這場荒腔走板的鬧劇,護航了什麼樣的監察委員?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蔡崇義。前苗栗縣議員李聰祥,涉嫌貪污、恐嚇取財、組織犯罪、強插茶店股權、魚肉鄉民,在2018年3月遭到判刑。沒想到,蔡崇義在2018年7月火速完成調查報告,指揮法院「應為無罪的諭知」,讓貪官可以拿著調查報告申請再審。
這是在救援無辜?還是在濫用權勢護航黑道政客?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更不要說,蔡崇義曾經是盧正案的二審法官,這是一個有名的冤案。《島國殺人紀事2》的導演蔡崇隆曾說:
「我曾檢視了被他判死刑的盧正案証據,也深度訪問過蔡法官,赫然發現他有異於常人的自由心証能力,只憑可疑的筆錄丶沒有經過比對的鞋帶和漏洞百出的表演錄影帶,就斷送了一條年輕生命。」
這樣的人選,適合擔任監察委員嗎?
鴻義章。擔任總統府原轉會委員時,不願表態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應包含私有地,對原住民團體的訴求「已讀不回」。
這樣的人選,適合擔任監察委員嗎?
葉宜津,政治酬庸組,同婚法案棄權投票。近日還被挖出,當年中華郵政依法辦理物流園區基地招標,沒有得標的廠商透過立委關切,導致中華郵政總經理陳憲著「被」提前退休。
這個立委和廠商,就是葉宜津等人和蝦皮集團。這樣的人選,適合擔任監察委員嗎?
陳景峻,政治酬庸組。2016年經過柯建銘推薦,出任北市副市長。他曾經說過:「大巨蛋案沒有時間表,完全依據台建中心審查的程序和進度。」然而,北市府建管處今天已經核准建照變更,完全無視違反《建築技術規則》第97條與第127條的部分。
陳景峻能夠獨立行使職權,對北市府放水護航遠雄的行為,做出應有的處置嗎?還是要先問過柯建銘,才能決定要怎麼做?
這樣的人選,適合擔任監察委員嗎?
這就是荒腔走板的鬧劇,帶給我們的末代監察委員。
擺爛放水、沒收程序的政黨,歷史會記住你們。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知道,在台灣, #環境正義 的概念,是誰引進的嗎?
今天(3/14),是紀駿傑老師逝世週年。且看本黨中執委 易俊宏如何專文悼念紀駿傑老師。
在台灣,對於 #原住民權益 與 #永續發展 議題有所關注,東華大學紀駿傑老師的文章著作、絕對是必讀的呀!
https://www.facebook.com/…/a.4567758611460…/1241740709316252
【悼念紀駿傑老師】
今天(3/14),是紀駿傑老師逝世週年。
去年此時,我正著手投入2018年地方選舉,所以這篇文章,便一直擱在心中。時隔一年,也是該好好整理一下思緒了。
這張照片,是中研院環境史團隊年終聚餐時,我照的;攝於2011年。當年的研究成果,如今已付梓出版(註一)。雖是先哲已遠、而夙昔典範,是以趁著今日緬懷駿傑老師,我也來講講他對我的影響。
我無緣當過他學生。可是因為參與綠黨、關注 #原住民權益 與 #永續發展 議題,駿傑老師的著作,絕不可能錯過。他所引進的 #環境正義 概念,時至今日,仍是吾輩倡議時的論述基礎。
當代社會發展,衍生了許多廢棄物跟鄰避設施,而在地理區位上,這些東西的去處就是往弱勢群體的生活空間而去,蘭嶼的核廢料就是典型,那讓長年於此生活的達悟族,帶來許多影響。
此外,山林土地的開發,往往企業資本是以詐取式的掠奪,諸如:亞洲水泥礦場侵佔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日月潭的向山BOT案跟鄒族的衝突、還有杉原灣海岸(美麗灣開發案)的爭議跟阿美族... 不勝枚舉。
上面這些就是「環境不正義」的案例。
社會要發展,沒有錯,但是基於環境是 #公共財,在發展的過程裡,如何讓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而非殺雞取卵、還讓特定集團壟斷利益。以 #亞泥案 為例,錢是進了 #遠東集團 的口袋,但是生活風險是 #太魯閣族 在承擔,更別提因為傳統領域受到干擾,原住民朋友就不得不要改變既有的文化慣習。
在鄰避設施的議題上,目前雖有所謂的社區回饋,在開發爭議上,也有所謂的環境影響評估,但都流於形式,少有實質的公民參與。大多就是拿錢了事、或是簽到做做樣子,實際上能影響的議程、少之有少。
所以,於此再回過頭來看 #太魯閣國家公園 跟原住民族建立的共管機制,就會覺得非常難得。這背後的推手、就是駿傑老師。
在駿傑老師的文章著作中,再再提醒著我們:要避免 #環境種族主義 和 #社會達爾文主義,那是我現在在很多環運/ 原運的街頭上,都會不斷提醒自己的。
我參與台灣環境運動的時間,可以從大學時期,在雲林反湖山水庫(2006)算起,到隔(2007)年的1208抗暖化遊行,我逐漸深入參與在台灣本土的環保運動裡,最終意識到政治之所以重要,所以從2014年開始在綠黨中輔選、到自己終於也參選(2018)了。
2011年遇到紀駿傑老師本人,那差不多是我在參與過許多抗爭之後,覺察到單單只有街頭倡議還不夠,因而回過頭去尋求更多的學術思考;然後在一個三年期的中研院研究中,與老師相識。
在相識之前,他的文章我早就讀過不少。我很欽羨這樣一個談笑風生的知識份子,胸懷多元族群、放眼永續世代,然後嘗試在當代做些什麼。5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後來,三年期的研究計畫結束,我還有機會再見到駿傑老師,就是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議題 #還我土地 的抗爭裡;#凱道小講堂 那時已開辦有所時日,寒冬年終時,終於盼到老師來分享 #加拿大第一民族 的土地協商經驗。
那時的駿傑老師已開始他的抗癌歷程,而在寒風中的講演,他眼中的熱情與淑世的學者風範,依舊深深吸引著吾輩。
而今,駿傑老師也無病無痛了。
現在,台灣社會雖然還是有許多狗屁倒灶的事情、離永續發展跟環境正義的理念,還有好大一段差距;更多時候,跟政客財團的對抗拉扯,仍是不得不的事情... 但老師留下的,不只是那些思想論述,還有對生命的熱情、對土地的關懷,讓晚輩如我,可以用行動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持續為這些議題而奔走。
「像山一樣思考、像海一樣包容」也是我常跟黨內夥伴們分享的話;在駿傑老師逝世週年的此刻,也跟閱讀至此的各位朋友分享。
註一:〔總論:書寫臺灣地方環境史〕,臺北:巨流圖書(2015)
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 在 立法委員林為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民教育偏低、關西傳統領域劃設問題,原住民委員會動起來!】
今日內政委員會,我們針對原住民委員會提出質詢。根據統計原住民大學在學率約51%,原住民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只有26%,原住民受高等教育人數一直都不多。現行制度而言,原住民入學門檻變容易,但師資缺乏情況不斷發生,近年來大學所開設原住民專班,師資上原住民老師過少且師生比過低,希望原住民委員會能盡快提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前些日子南投縣魚池鄉鄉代會決議通過「退出平地原住民鄉」,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問題,新竹縣關西鎮也同樣出現相同的聲音,原因有大致上有兩點:
1.原住民佔該鄉鎮人數非多數,人口比例懸殊
2.劃設傳統領域會造成編制人力或建設上諸多限制
希望原民會在這幾點層面上,跟鄉親解釋清楚而非一紙命令下來要求人民服從。
近期耳聞行政院在草擬全國一致性的登山管理自治條例,希望原民會也能派員參與其中讓登山自治條例完備,且對於登山相關領域對當地原住民也能提供就業機會,讓來訪的登山客能了解原住民傳統和文化生態,希望原民會主委將這建議會去參酌後呈報行政院處理。
林為洲服務團隊
#原住民委員會
#原住民教育資源
#原住民傳統領域
#登山管理自治條例
#國會王識賢
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