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絕對值得大家進影廳,在大銀幕與環繞音效的環境,享受這技術精湛的偉大作品。
要我說,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2017)就是非常難啃的實驗性戰爭片,更有那種「技術宅」鑽牛角尖的成分在其中;而【1917】雖然實驗性也極強,但卻一點也不減其中強大的娛樂效果。
【1917】:89分-救人,永遠來得及!
(1917,2020)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故事講述在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兩名英國士兵,布雷克與史考菲,接到緊急命令,必須在一天之內,徒步穿越危機四伏的「無人區」,走到前線去向部隊傳達退命令,避免友軍的一千六百多條人命落入敵人的陷阱。
整部電影(幾乎是)一鏡到底,將視角聚焦於兩個穿越戰場的小兵,讓觀眾身歷其境地走過這片「死亡之地」,你會看到除了戰火留下的滿目瘡痍,以及無數的生靈曝屍荒野,什麼也沒有。
不同於【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1998)那種死亡與暴力的血腥當下,讓你看到一個個士兵轉眼間就在你面前死去;本片更多是寫實地呈現這片已被「堅壁清野」的不毛地帶,讓觀眾知道,原來戰爭的可怕,不在於死亡與危險的本身,而在於事過境遷後的「無人生還」,是在那足以燎原、寸草不生的「仇恨」!
電影透過兩個為了拯救友軍而鋌而走險、穿越火線的小兵,與德軍種種「至人死地」、「不留活口」的手段作為強烈的對比。雖然是同一場戰爭,但是從「希望」和「仇恨」這兩種不同的立場出發,便呈現出「殺人」與「殺人」的巨大差異。
我不敢說【1917】的故事是多有深度或內涵,不過除了令人不安的戰爭場面之外,本片在文戲的安排確實也都有其用意,包括主角二人對於戰爭獎章價值的辯論、櫻桃樹的談話、法國村莊的奇遇,乃至於那烽火無阻的兄弟情,多少都象徵了人在面臨戰亂時的各種處世態度。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表現手法方面,這次的【1917】則可以說是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前所未有的巔峰!除了簡單但卻不膚淺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技術方面的成果,包括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的攝影、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的配樂,乃至於場景、服裝的美術設計等等,都只能用「精湛」來形容。(本片絕對應該拿一個「最佳攝影」)
電影的後段,畫面看著男主角心急如焚地在壕溝邊跑,後面的士兵開始往戰場上衝,配上磅礡而悲壯的背景音樂,雖然鏡頭是如此的沉穩,但當時的氛圍簡直讓人緊張得咬牙切齒。因為你知道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那一個一個往前衝的士兵全都是去送死,而那全都是男主角的責任。我想前面鋪陳了那麼久,描述了這麼多戰爭的殘酷,所有的劇情設計、呈現手法,都意在將張力堆疊、累積到最後這一段,要觀眾感受到,那讓人喘不過氣的「來不及」的壓力!
光就這段的營造,本片就可以說是娛樂性十足了。
眾所周知的,導演初期其實是以【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1999)這樣文藝向的劇情片而受到影壇關注;即便是接下來也有拍黑道片或戰爭片,但【非法正義】(Road to Perdition,2002)、【鍋蓋頭】(Jarhead,2005)這樣緩慢深沉的故事節奏與對鏡頭語言的重視,仍被認為是藝術性較強的創作者。而一直到【007:空降危機】(Skyfall,2012)時,他便展現出了對於商業娛樂片與眾不同的眼光,在華美的畫面與精彩的動作場面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即便接下來的【007:惡魔四伏】(Spectre,2015)不甚理想,但開頭那將近五分鐘的長鏡頭,也已經可以看出山姆·曼德斯在技術、娛樂,以及視覺美學上的野心,他絕對不只是一個自溺、軟綿綿的文藝青年。之後能有【1917】這樣的大膽嘗試,也不會太出乎意料。
要我說,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2017)就是非常難啃的實驗性戰爭片,更有那種「技術宅」鑽牛角尖的成分在其中;而【1917】雖然實驗性也極強,但卻一點也不減其中強大的娛樂效果。
在我看來,【1917】最不簡單的是,在這個無腦爆米花大片氾濫的世道,還有電影人願意老老實實地用「畫面」來說故事。而看完電影之後,相信我,山姆·曼德斯以及其團隊所展現的深厚的說故事功力,比任何華而不實的運鏡、剪接和空洞的感官刺激,都來得震撼人心!絕對值得大家進影廳,在大銀幕與環繞音效的環境,享受這技術精湛的偉大作品。
#宥影評 #1917 #SamMendes #KrystyWilsonCairns #GeorgeMacKay #DeanCharlesChapman #RogerDeakins #ThomasNewman
#92ndAcademyAwards #Oscars
#最佳影片 #BestPicture 提名/ #最佳導演 #BestDirector 提名/ #最佳原創劇本 #BestOriginalScreenplay 提名/ #最佳原創音樂 #BestOriginalScore 提名/ #最佳音效剪輯 #BestSoundEditing 提名/ #最佳音效 #BestSoundMixing 獲獎/ #最佳美術設計 #BestProductionDesign 提名/ #最佳攝影 #BestCinematography 獲獎/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BestMakeupAndHairstyling 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 #BestVisualEffects 獲獎
延伸閱讀:
【電影名人堂-山姆·曼德斯】
https://www.facebook.com/…/a.23331224867…/2595720207128476/…
【山姆曼德斯真的在學諾蘭嗎?】
https://www.facebook.com/…/a.14320876868…/2978615552172271/…
【007:空降危機 - 黎明、鏡子、新龐德】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950455061654997/…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危險 境地 影評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迷投稿】文: mack
— 「港產cult片鼻祖-談桂治洪《#蛇殺手》與後世港產cult片影響」 —
---------------
在60-80年代初期邵氏電影吒叱風雲,集合不少類型片種,而當中有:「武俠、警匪、愛情、歌唱和黃梅調」。邵氏除了有以上5大元素之外,另類的片種亦不得不提,當中含有:「奇情、恐怖和多種元素大集合等等」,令當時邵氏對於拍攝類型片種”百花齊放,題材廣泛”。而筆者所介紹一位對現今港產cult片影響力,每位做導演、b級片迷甚至cult片迷也不陌生,他就是港產cult片的導演先鋒 桂治洪。桂導演在70-80年代為多產導演,他所拍電影,題材廣泛,包括犯罪、異靈、艷情、歌唱和武俠等等。桂導60年代加盟邵氏,由副導演、補鑊導演至全職導演職位,他在邵氏不久便拍了具有寫實、先鋒、實驗和商業的電影作品。今次筆者談桂導作品具有先鋒和實驗的《蛇殺手》,《蛇殺手》是港產cult片鼻祖開山之作,影片男主角陳志宏(飾甘國亮)由善良青年化為邪惡變態的故事,指涉人性和社會所面對的困難,反映人們所管制壓迫的心態,導致不論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複雜和多變的取捨心態。
.
故事描述陳志宏(飾甘國亮)身處於貧窮鐡皮屋的善良青年人,一生為人低調和善良,可惜往往受到欺凌壓迫,由善良變邪惡,有一天他的屋子隔離蛇店有條蛇出籠於他的屋子現身,兩者”惺惺相惜”為友。陳志宏為了報復受欺凌他的人,利用蛇滿足自己慾望,最後時後得人知道懷疑離奇犯案兇手,把百多條蛇至燒死毁屍滅跡。想不到另一堆蛇大難不死,尋找陳志宏報復,結果他死於這班「蛇朋友」毒牙之下。此片全用實景拍攝,可見昔日香港環境。桂導演曾聲稱喜歡拍寫實片,而全片環境惡劣,壞分子猖狂行劫,桂導演最利害地方,他用陳志宏角色反映當時社會環境人性最黑暗一面,人同人關係像毒蘋果一樣,互利互用,大家共同生處惡世環境地方下,難道連自己地方也不可救援?正如桂導演所說:「試想想,我們低下層的市民,如果連香港這個家園也失去,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呢?即使想自食其力過一生也不行,終被社會黑暗的一面被迫走投無路。」有看過桂導演作品(《成記茶樓》和《大哥成》典型例子)就知桂導演是為小市民發聲,關懷社會一面。
.
影片中血腥暴力、角色心魔和sm變態情節,不少也受歐美和日本影響,片中兩名妓女(飾葛秋華和劉慧菇)受陳志宏虐殺,筆者聯想起日本70年代粉紅暴力開山之作《女囚701》四部曲,多種不少女性性愛虐殺埸面,當中以男性為主性愛行為。可見當時sm性愛流行是多麼不少男性品賞,就連電影化為cult元素作風。在日本拍cult片導演石井輝男、大島渚和園子溫等等也用於sm性愛與虐殺元素,當中大島渚就係其中用於sm性愛與虐殺元素祖師爺,令後來80-90年代港產cult不得不可帶入的元素。陳志安角色的善良變邪惡心魔,80-90年代港產片不可不提角色寫照,表現出人性的善本惡。尤其當中電影裏面反派也有類似這個角色寫照,為人熟悉典型例子是邱禮濤導演《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和《的士判官》也參照於《蛇》志宏角色影響,當人遇上欺凌時心中魔力爆發自已底線而去報仇心態,反映人性也有黑暗面。至於血腥暴力,由80年代至今港產cult片一定帶入元素,血腥暴力表達充滿人的憤怒以暴易暴作出解決回本事情。《蛇》裏面血腥暴力場景,已極端暴力仇視對社會不公作出忍無可忍情況,桂導演以暴力表達,諷刺當時壞分子採用暴力行劫和打架,以暴制暴。血腥暴力為人性表達憤怒作出表達另一個工具,當中有類似主題表達藍乃才導演《力王》和彭浩翔《維多利亞壹號》也深受於桂導演表達人的暴力愛意。
.
所以港產cult時潮流說不完,cult一直在我們影迷們中所見的拜義。cult不一定爛,cult與b片差別很大,cult亦可成著名經典。桂治洪導演在港產cult片中不得不提鼻祖cult導演,可見後來徐克《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牟敦芾《打蛇》、余允抗《山狗》、彭浩翔《維多利亞壹號》和藍乃才《力王》等等。到了今天港產cult仍然有人拍攝,就算低成本亦可成為經典cult。正如當年《力王》上映票房平淡,觀眾也覺得是平常一般電影,到了今時今日《力》認清不少b級同cult迷棒力成為經典。同時cult也可捧紅不少今天著名導演,正如香港導演徐克、彭浩翔、邱禮濤、劉鎮偉、楚原、何夢華和陳果等等,都係以cult風格發揮個人風采,使他們成為出名港產導演。cult就是因為可集合各種不同類型片大雜燴,令不少導演發揮個人風格。cult雖然定義是票房慘淡、任意發揮、低成本製作、非主流作風、受小眾和剝削等,同時cult帶來力捧導演、演員和部片。可見cult片世界觀是多麼大,同事港產cult片潮流文化是說不完。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讚好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緊貼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http://www.fb.com/MovieMad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