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製程危害評估,發掘工廠潛在危害⚠
大家都知道,石化及化工業所運作的化學物質,多具有危險性或有害性☠️,一旦安全防護措施失效或發生失控反應,將可能造成化學物質外洩或火災爆炸等災害😨
那該如何發掘工廠潛在危害,阻止事故發生呢?「 #製程危害評估」就是一種方式,可發掘工廠運轉生產期間可能發生異常狀況,其中廣泛為業者使用分析方式,即為「#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可以分析製程中,偏離正常操作條件的情形,尋找發生製程偏離的所有可能原因及後果,比如:火災、爆炸、物質外洩等,並由現有🛡#防護措施,進一步找出設計、系統配置等不足之處,並提出改善建議與工程規劃,以防止製程偏離的發生機率及影響!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s://bit.ly/3vE7kVD
危害性化學災害 在 田雅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應積極開發天然永續的水資源
最近大自然生氣了,大地因此久未降雨,現在大家應該對於「缺水」都才已經很有感了,環境保護其永續性已格外重要了~
新竹市政府目前因應缺水問題,
已有採「海水淡化」、「廢水回收再利用」方式
然也許能暫緩缺水危機
但製造水過程,其背後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跟高成本效益,卻也是不可忽視及應加以衡量的條件。
以下為製造水方式:
一、海水淡化➠耗電量大➠產出鹵水和化學污染➠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
二、廢水回收再利用➠處理成本高➠衍生其他污染物➠對水體、水生物產生危害問題。
三、天然制水「伏流水」。
是能夠解決全台缺水問題,又無污染的方式。
#什麼是伏流水?
河水完全滲入卵礫石,自然形成河床下之流水,因透過天然的土層過濾,屬於自然且更為乾淨之水源。
#取用伏流水之優點
💧全年可取得清澈無汙染之水➠可減少沉沙及水處理之費用。
💧無水庫因淤積而減低容水量之慮。
💧無水庫因潰壩而對下游釀成災害之慮。
💧無水庫上游淹沒區遷移補償問題。
💧用地小,取得容易,河床無構造物,對河床變化自然環境幾無影響➠可避免居民之抗爭,為最環保之取水工法。
💧取水設備愈低引水量愈穩定,旱、雨季之取水量除非長期苦旱否則變化不大。
💧建設時間短,一至兩年內即可完工取水。
💧工程費用較水庫工程、攔河堰工程少。
💧通常上游河面乾枯仍可繼續取用伏流水3~4個月。
💧對降雨甚敏感,旱季一遇下雨隨即補注伏流水。
#地下水庫
經學者調查每年直接流入海裡的地下水(含伏流水)是全台水庫總蓄水量二到五倍
雅芳查閱相關文獻研究在1934年日本就有學者提出伏流水的利用
且在1936年日本人在台灣時就廣為應用伏流水拓荒地
而我國在2012年也有專家提出台灣西部伏流水開發之研究
即明確的指出台灣由於降雨不均,但水資源需求與日俱增,地面水庫已達飽和,地下水則因大量超抽造成嚴重地層下陷,因此開發河川上游之伏流水成為最經濟穩定之替代水源。
雅芳也查閱水利署、自來水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相關伏流水應用計劃
一直到2017年7月經濟部才核定伏流水開發案
1️⃣後龍溪-苗栗
2️⃣通霄溪-苗栗
3️⃣濁水溪-雲林
4️⃣高屏溪大泉-高雄
5️⃣利嘉溪-台東
而新竹市無在此規劃內
屏東縣政府於2019年也展開縣內伏流水之調查 2020年動工設置伏流水取水裝置
苗栗縣政府於2019年11月也開始執行通霄溪伏流水取水建置工程
而新竹在日據時期已全台唯一使用「伏流水」作為水源的大規模「市街水道」
但目前新竹市只有維持第一淨水場及湳雅淨水場有自頭前溪取用伏流水
並未再擴展更多的伏流水取水口,而只看見海水淡化、廢水利用等仍會造成環境危害的水資源
雅芳認為市府應該積極開發增加伏流水之利用
不僅能緩解缺水之苦,更是用最不造成環境污染且自然的方式
讓新竹市民使用到更乾淨的水資源
更新Q&A
Q:伏流水跟地下水的區別?
A:伏流水只要一遇到下雨,就會補滿,但地下水可能需要經過百年的累積才能補回來,所以會有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我是田雅芳,我以公益青年從政,堅持為無助人民發聲」
需要預約服務請點 https://forms.gle/6pMfXRsYXmrwNnnB6
因為被fb限制不能分享,我的帳號不行,助理的也不行
所以 #請大家要多多幫我分享出去喔!
危害性化學災害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既然有這樣的危險性,那會多嚴重?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是車諾比事件,這個事件造成56人死亡,WHO跟IAEA估計會有額外四千人死於癌症。但是,車諾比事件會那麼嚴重,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當時俄國官僚體制因素,沒有及時疏散民眾,也沒有讓資訊透明。事發後的五月一日,俄國當局還舉辦勞動節大路跑來掩蓋嚴重事態。請問一下這到底是核災還是人禍?如果核災真的造成環境不可復原的結果,那車諾比的野生動物是怎麼來的?又,福島迄今沒有人因為輻射而死,WHO也證實福島輻射並不足以造成流產與嬰兒健康問題。那我很想問每天把"核電廠爆炸"、"核災"掛嘴邊的人,你們到底懂多少?
再舉個例子,台灣迄今沒有孕婦因為核電廠造成流產、死胎,倒是台南二仁溪很多孕婦因為戴奧辛生畸形兒跟流產,結果大家在恐懼受到嚴格安全管制的核電廠,沒人在意戴奧辛潛在的危害,這是不是很可笑?
如果災害的風險是一定有的,而災害的結果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嚴重,那大家其實應該思考,對於輿論、媒體所散播的恐懼是否真實?尤其這樣的恐懼是牽涉到科學,大家有沒有試著去更理性去了解?
這些只反映了,台灣人既沒有意願了解事情真相,更願意讓虛幻的情緒膨脹,然後讓無知綁架所謂的公民意識。核能如此,石化如此,食品、疫苗都是如此。
沒有,台灣人沒有去了解科學。有意外就只想把未知的東西趕出去。別人有核災就要把自家核電廠趕出去,石化廠有意外就要把石化廠趕出去,更別提之前還有名嘴呼籲大家不要接種新流感疫苗。台灣人面對科技事務一貫地"他媽的,滾開!"的態度,這樣的國家有什麼未來?
也許就像李家同教授說的,台灣人熱衷政治,不重視科學。我想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的國族短視近利,沒有科學視野,儘管每年我們養出一堆物理化學奧林匹亞的優秀學生,台灣,就是一個對科學怯懦的國族。
在寫這篇文章時,剛好看到新加坡纜車意外的新聞。套一個許常德式的邏輯:新加坡纜車都會摔下來,莫再說核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