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博物館 #福井市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恐龍博物館,其實我對恐龍沒月太多想法,但一來想看看建築大師黑川紀章的作品,二來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的聖名也是其一,三者,來到這城市,很難不被這氣氛所打動。
於是來訪幾回福井後,終於我還是來了。
流線的外型就如一顆巨大的恐龍蛋藏身在山林中,走到其中,長長通道引訪客深入地底。
不止是恐龍,簡介是一部世界生態史,面對著一堆如天書的外來語及片假名,只覺得日文太差,否則應真可以學習更多。
「博物館日文外來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日本。私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Re: [討論] 翻譯直接拿日文漢字來用的情況-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日文怎樣說| 博物館はくぶつかん| 生活情境日語圖解大百科 ... 的評價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外來語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網路上關於展覽日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網路上關於展覽日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去博物館・美術館常用日語】|生活日語|初學者必備!! 的評價
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日文怎樣說| 博物館はくぶつかん| 生活情境日語圖解大百科 ... 的必吃
今次挑選了【生活情境日語圖解大百科】跟大家一起看! ✿簡介✿本書分為4大主題場景,圖解輕鬆學❥文化+節慶:景點、名產、美食、節慶、傳統技藝、 ... ... <看更多>
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外來語 - Explore | Facebook 的必吃
explore #外來語at Facebook. ... 就會發現韓國人會講日文的真的超級多!!… See more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 <看更多>
博物館日文外來語 在 Re: [討論] 翻譯直接拿日文漢字來用的情況- 看板C_Chat 的必吃
其他的先不說
日本的外來語走向只會使用音譯片假名的僵化
年輕一輩吸收的很快 在使用上也無大礙 但是老一輩的人大多都不太適應
而且包括原文所說的
明明就已經有既定的用詞了(不論是平假名或是漢字)
但是卻要使用音譯的片假名來取代這個詞彙
因而之前曾經有過一個日本老人告NHK的事情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8/today-int3.htm
而從「外来語」言い換え提案的討論來看
https://www.ninjal.ac.jp/gairaigo/Teian1_4/iikaegotou_rikaido.html
也舉出了一些片假名音譯外來語
前面那個星等每一顆星是25%的意思
也就是前面一顆星的全體國民平均下來也只有25%的人能理解
像這樣為了「看起來比較厲害」的外來語 就理而言根本是不需要的...
更不用說日本很多的外來語不僅僅是和製英文 還根本就是理解錯誤的「發明」
例如吃到飽的バイキング從頭到尾都沒有吃到飽的意思 原意只是帝國飯店的餐廳名字
也造成日本很多人認為的和製英語 翻回原文後能跟外國人溝通無礙
結果實際上卻是雞同鴨講 無法溝通
和製漢語を作った人物の例
杉田玄白 (1733-1817) - 『解体新書』にて
市川清流(1824-未詳)- 博物館
西周 (1829-1897)
福澤諭吉 (1835-1901)
福地桜痴 (1841-1906)
中江兆民 (1847-1901)
森鴎外 (1862-1922)
夏目漱石 (1867-1916)
和製漢語多是上面這堆大人物所做的
他們在文學科學上的成就以外 所重視的語學也比下了清末的嚴復等學者所創的詞彙
而傳回中國大量使用
可以從下面例子來說明
---
嚴譯詞彙包括音譯詞,如「拓都」(total)與「么匿」(unit)、「涅伏」(nerve)等
;義譯詞,如「官品」(生物)、「部勒」(部署)、「群學」(社會學)、「名學」(
邏輯)、「天直」(權利)、「民直」(權利)等
---
因此就開化而言
我的確是覺得他們比現在只會遵循文化廳使用音譯的外來語表記委員會要好得多
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joho/kijun/naikaku/gairai/index.html
可以說是跟當年和製漢語完全不同的狀況
要意義沒有任何意義 完全只是個因為要大量英譯而完全沒有思考新創詞彙的源由
唯一的好處就是對於人名的翻譯相當的統一
不會像台灣一樣就算大多報紙媒體都譯作蓋達組織(Al-Qaeda)
卻還有少數媒體使用「開打組織」「阿凱達組織」等特立獨行的存在
以致於在資料的彙整上 同一個名詞得用上好幾個不同的中文來搜尋
當然或許也是因為這些當年的和製漢語太重視漢字的意義而忽略了口語溝通
而日文漢字的音讀且又沒有聲調來辨別 同音字更是不勝枚舉
因而導致重要的詞彙 諸如科學和化學同音(かがく)
地核和地殼同音(ちかく)
產生諸多口說無法辨別的盲點
(因此現在日文要稱地核多用コア(core)來分辨兩個詞彙的不同)
還有校內寫生大會跟口內射精大會...(拖
其實最常舉的這幾個例子只能說是對一半
甚至狹義上而言 都不會把這些詞彙當成和製漢語 而是衍生多用
和製漢語造詞原理多使用意譯(音譯者為外來語,非漢語),又可細分下面這些特徵:
抽象化漢語原有詞彙:
廣義化。例:「社會」作為「society」的譯語,社會在漢文原指春秋兩季鄉村學塾舉行
之祭祀土地神的集會。
狹義化。例:「經濟」作為「economy」的譯語,經濟一詞出自漢文「經世濟民」,包含
政治、經濟等抽象意義。在當時的中國翻譯中,經濟原名資生學。
by wiki
立馬蓋橋
形容十分快速或急迫。金瓶梅˙第七十一回:「討了房契去看了,一口就還了原價,是內
臣性兒,立馬蓋橋,就成了。」
立馬一樣是原本就有這個詞彙
執事
供使喚差遣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
執事。」
這完全沒有問題...也完全不是和製漢語
最後回到正題
現在原PO所舉的問題是只有特定族群才能理解的「和語」被譯者氾濫使用
而非一般大眾所能理解及正確(話說回來正確的定義在哪?)運用的
或許也是因為看原文時這個漢字詞彙看多了 而忘記中文沒有這種用法也說不定
又或者就是因為一個帥字 譁眾取寵 如同日本直接使用音譯的外來語一般
這種背景而成的用詞 拿現在一般通用的和製漢語來相比只能說是懶叫比雞腿
接受程度當然也就大不相同
如同幾些年前某大考曾經有過出題老師不懂裝懂而出現的「3Q得Orz => 感謝得五體投地」
還有像是「KUSO」的濫用 直接通稱好笑的東西為大便
要說是語言的進步 可以啦 全部變成大便算了......
一般在網路上討論推文之類 這種比較無關緊要的東西你只要能跟對方溝通無礙
那用什麼方式甚至你要用克林貢語都隨便你
但是若是在正式的出版品以及新聞 報紙上 卻依然使用這種比較不嚴謹的語彙
那我覺得其編輯主管的職責所在 就有待商榷了
......
台灣那些是叫綜藝節目所以無妨?或許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32.2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