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如何面對新自由主義的全球競爭時代?
這幾年知識變現開始走紅,自然也有檢討知識變現的文章出現,大意都是半嘲諷地說那些買知識的人,只是買,上了一堆課買了一堆書,根本跟潮流而已,對於自我提升的幫助不大!
這話現在說絕對能贏,因為時機對。
為什麼說時機對?
因為知識從基礎累積到磨出自己一家,沒個三年五載,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
就以編劇養成來說,國外有個估算,大概要八年!
而我自己從大一開始發現讀書這件事的有趣,一直到三十歲左右,才敢說摸通了幾個領域的巧門,且到如今這年紀才能說慢慢有自己表達思維模式的一個切點。
知識要能篤行之前,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四個步驟,光是博學這個步驟,沒有三數年的時間累積,哪有可能?
華人世界的學習熱潮崛起不過才多久?
剛開始學的連基礎都還沒扎穩,早一步的可能才練完蹲馬步,現在就跳進來罵,這很聰明阿!
那些罵跟隨學習熱沒用的,只是跟風,根本沒有深度學習,搞不懂問題意識...的人,自己可能才是犯了速成主義謬誤!
再者,深一層來看,如果不是體制教育扼殺人民的思辨學習,讓許多人得出社會碰上工作困境後才驚覺需要從頭學,至於今天這樣嗎?
退一萬步來說,學習上癮總比迷上其他許多壞習慣好,更別說大量消費還能刺激經濟,而你說那些寫文章奉勸別人別投入學習的人又是甚麼居心?
在填鴨教育長大的人,面對新自由主義全面勝利的全球競爭時代,你說不學習那要怎麼辦?學習不一定能夠脫貧致富不一定能改善命運,但不學卻一定完蛋,畢竟我們又不是出生在連家!
台灣社會已經夠不熱愛學習了,好不容易有一群人出現,非要這樣寫文章揪聚那些不學習者一起把正在努力累積知識和學習的人強壓下去嗎?一起爛才爽嗎?
還是眼紅人家懂得知識變現?
人心可畏之處在於,那些包裝成循循善誘,高人一等的先知發言背後,到底意欲為何,頗值得深思?
https://zen1976.com/fast_readi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0的網紅都市零件派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作詞:黃純仁 作曲:黃友棣 編曲:李壽全。 改編:都市零件派對 原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lGz467OYM 歌詞: 平原蕩蕩黌宇堂堂,我校宏開創,莘莘學子來自八方。 觀摩砥礪、恭儉溫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法天行以自強。 濟民經國,大...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慧歸類於有能力可以用來判斷
生活上一切的是非善惡和價值觀的標準
道統倫理和文化的傳承可以決定一個民族的興衰交替,所有世界古文明中,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幸有儒、釋、道三家融合所成教化人心的高操道德精神和底蘊不斷沿襲,歷代歷朝中皆化育出難以計數的聖賢。總的來說,道德和倫理是集合人類一切的人格特質及善的總和,教育的目的無非是培養出有智慧的後代,孔、孟皆把智慧歸類於有能力可以用來判斷生活上一切的是非善惡和價值觀的標準,其中蘊含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內在用於改變氣質,外在於行住坐臥間不失謙謙之君子風格。
節錄|道德和人品是修養中最重要的兩件事 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壹冊
📝【薀解心開】留言:https://forms.gle/gUCZyUr3PrrbVZ898
IG :teacheryun777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慈善家雜誌 2018年2月號
致知:知天地、知命、知性
上一篇講到致知及其要點:知天地、知命、知性、明德、明道、明教、知人、知物。如何達到知?我們得到智識的方法不外乎學而知之及困而知之,而這二種方法均需要格物之全套功夫。所謂「致知在格物」,要達到知,必須做到格物,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得到智識,切磋琢磨,鍥而不捨,乃能學道而自修,達致至善之境地。人類在求生進化過程中,處處在學,日日在學,所以智能知識時時在進步,若一旦不求進,即相對在退步,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知天地:我們既活在天地間,為人群一分子,首先就要理解「人」以及對「人」有正確的認識。但要做到理解和認識,必須先跳出「人」之範圍,理解其所處之環境,以此為基點,由客觀立場看「人」,才不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而自身陷入迷茫。所謂「知天地」,就是理解自己所處的大環境。所以《中庸》雲:「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我們生活於如此偉大生動的宇宙中,天地之表徵尚多,有厚博、高明、悠久;「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如此天地必定有影響我們的地方,有足以啓示我們,讓我們效法之處,而這大環境也必定有我們需要配合之處,所以理解天地人相應,知天地然後知人也。故我們應當時時認識環境,順應天理,「取法於天」「以聽天命」,則可以「與天地合其德」矣。
知命:所謂知命者,「命」字的實際含義,其實無涉迷信,廣義來說,實則指「趨勢」。過去種如何之因,今日則得如何之果,此為命也,不僅不迷信,還極合乎理學之道理。我們看算命,均要瞭解一般人事變化之通則,根據當事人的過去,判斷此人未來之禍福吉凶。若從表面來看,似甚玄虛,但實則有科學之根據。有史以來,世之聖賢豪傑,先知先覺,皆能洞燭先機,順應趨勢,故能領袖群倫,為民先導。所有管理和政策,均需「順應天理,應乎人情」,亦即孟子所謂「天與人歸」之意,即「天命」也。然而道之能行與否,必須達到一定條件,適應時勢所趨,且非一人之力能左右。而趨勢之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其因素可能非常復雜,不易先知。
知性:性為生物生存之本能,非人類獨有。告子曾以「生之謂性」及「食色性也」定義,孟子卻認為這樣的定義雖無不當,但過於籠統,無別人類與禽獸。人若僅知發揮求食求偶之本能,則與禽獸無別,何能自稱為萬物之靈?所以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人和獸最大的差異就在仁義道德。仁義即為人之本性,其發自於自然,故有仁才是人。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也者,人也。」人類不斷地繁衍,資源分配常有不足或
不均,從而問題產生,如何使人人發揮順應本能本性,但又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達到中庸,以達致共生共存之目標。節制其本能本性,使之不妨礙他人生存,如此謂之「忍性」。順應本能本性,致共生共存,謂之「率性」。而這三者均求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增進生產與均勻分配為其最終之目的。所以謂「率性之謂道」。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在 都市零件派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作詞:黃純仁
作曲:黃友棣
編曲:李壽全。
改編:都市零件派對
原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lGz467OYM
歌詞:
平原蕩蕩黌宇堂堂,我校宏開創,莘莘學子來自八方。
觀摩砥礪、恭儉溫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法天行以自強。
濟民經國,大同是尚。臺嶠高高、鯤海洋洋,鍾靈毓秀矞以皇。
紹述先賢先烈之志事,同保國家富而強。
我校光大永無疆。
謝謝母校逢甲大學!
----------------------------------------------------------------------------------------------------------------
都市零件派對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itypartsy
StreetVoice: http://tw.streetvoice.com/users/citypartsy/
Indievox: http://www.indievox.com/citypartsy
Vozlive: https://vozlive.com/music/citypartsy
8508看見音樂 :http://www.8508.com/twis/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