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前兩天跑去帶了合歡四峰的新手課程團
這團有一位姊姊是從kkday報名的
-
一路上跟大家講解了登山的步行技巧
以及我為何愛上山林的起源
-
講了好多的故事,合歡山名字的由來、山上許多夢幻的地名、那些與高山美景相伴的歷史與傳說故事、那些⋯在爬山時感動我的過程以及心中無數激昂的感受
-
姊姊說他其實從來沒有在kkday上買過台灣的行程
我問她以前是不是都出國,她說對呀
-
這趟旅程下來,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她不斷對台灣的美景以及從我口中說出的故事感到驚嘆不已,我跟她說台灣還有許多更美麗的地方
-
她說這兩天很值得,收穫滿滿,知道了許多她從來不知道的事情,也給予我們很好的評價,一直問說有哪些團是我帶的,但我真的是團隊裡無聊(悶騷)排名前三名的😂
-
這一次帶團,她在臉書發文推薦我們,讓我又重新歸零思考了一下,自己當老闆,說真的是走投無路,抱著拼最後一次的念頭,拼不過就去找工作給家人一個交代
-
也很感謝團隊的大家如此挺我,抱著謙讓的心,也成功讓一位完全不認識我的人,看見我經營團隊的初心,無論現在是什麼樣的身份,粉絲未來是不是還會在增加,我只想說我一樣會是那個最初最單純的陳彥宇
-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個世界很功利,我希望自己能夠當一個很單純無私的人
-
而我也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
#368鄉鎮攝影計劃 #凹豆人生 #taiwan #台灣 #臺灣 #nature #台灣好美 #合歡北峰 #仁愛鄉 #我愛台灣 #南投縣 #南投市 #南投 #攝影 #夢想 #旅行 #合歡主峰 #百岳 #石門山 #合歡東峰 #山林為被 #海洋為床 #大地為家 #戶外是我的信仰 #台灣的山 #台灣的海 #讓人怎能不為之瘋狂 #taiwan368 #台灣的美你怎能不看見
南投地名由來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真正的「人倫」》
在西巒大山的東側山腹,靜靜地沈睡著一座曾經輝煌喧騰的小山村,將林業記憶用破敗的宿舍與巨大的紅檜樹頭,深深刻在這座百岳伸向郡大溪的臂膀上。
這是「巒安堂」,昔日巒大林區管理處(今南投林區管理處)人倫工作站的信仰中心。而為了避免和今日位於人倫林道17k處的新人倫工作站搞混,山友們今日會以巒安堂作為此區的代稱。
舊人倫工作站,海拔2600公尺,曾是林務局海拔最高的工作站。這一區的伐木從日本時代就有株式會社櫻井組的小規模開發,直到1960年林務局成立後,建立了人倫工作站,才開始了這裡大規模伐木的工作。所建設的人倫林道系統,總共60公里長,工作站位於37.6公里處。全盛時期有將近130人居住在此工作,鼎沸蒸騰,員工們每一~二週才下山一次,非常辛苦。
而巒安堂,也就是這張圖片的廟宇,則是傳說有一年山上發生森林火災,延燒多日,有同事建議處長祈雨,許願若真的下雨就要蓋廟。後來還真的下雨了,事後林場員工們也信守承諾,自行集資建立了這一座人倫工作站的信仰中心,「巒安堂」。
這一段歷史或許聽起來只是傳說,但如果有機會一訪,你會發現巒安堂牆上滿滿的都是出資者的名字,就像一份份的情感,至少也印證了這座廟宇並不是由林務局主動蓋的,而是有許多人募資籌建而成。
舊人倫工作站,又或者說「巒安堂」,在1983年因為成本過高、產量下降而結束直營伐木生產,遺落山中至今,已經將近40個年頭。
比起嵐山、哈崙,它可說是全台灣最親民的林業山城遺跡了,規模龐大的山村宿舍群、辦公廳、倉庫、集材機,還有一座獨一無二的牡丹園遺址,拼湊出屬於那個山中卡車奔騰年代的記憶,是非常好的林業歷史活教材,對行經的山友們述說著這座山最鼎盛的年代。從雙龍林道起登,三天兩夜的行程也不會說太不人道——至少比起單攻西巒大山來得友善多了。
這是台灣登山領域裡,一條獨一無二,溯登在林業史之河中的豐饒路線,完登還送你一座百岳,夫復何求。
雖然許多建物的狀態不佳,辦公廳也家徒四壁搖搖欲墜,但我依然真心希望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能重視這個如此珍貴的舊時代深山工作站遺跡,基本維護也好、活化更好,讓世世代代的台灣山友,都能順著雙龍林道出人倫林道,在三天兩夜的時間裡,細細品嚐林業在台灣曾有的鼎盛年華,了解這個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國產材復甦的產業,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繁盛年代。
「一切為現場」,是林場中常見的標語,我衷心期盼這一座林業山城,能被永久原地保存,讓那些陳舊卻無比真實的器物、殘跡、建築,永世扛起林業歷史教育最重要也最無以取代的角色——還原當年的現場。而不是讓「住在林業遺跡裡頭」,成為僅只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登山人獨享的美好回憶。
不過,林業遺跡因為年久失修,包含林道都有傾頹風險,如果要探訪,請記得要評估好風險,對自己負責喔!
---
我最近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品味鄭安睎老師《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我目前只看了約一半,但已經收穫豐盛,建議各位對讀書有興趣的,可以趕快收一本珍藏,不然等我心得文出來,大概已經被其他人買光了:一刷限量是殘酷的啊!
別的不說,「人倫」這兩個字怎麼來的,我終於因為這本書而找到解答,覺得聖靈充滿(欸
---
我一直以為,「人倫」,又是一個充滿中華價值的外來詞彙(想想可憐的天祥,文天祥關太魯閣屁事啊!人家原名叫『塔比多』啊!),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徹底錯了:他是一個超級原汁原味的名字,是一個音譯啊!!
「人倫社」,是布農族巒社群的一個社,位置在今天的人和村,正是人倫林道的入口。族語拼音是「Landun」,日譯「ランルン」,再中譯成「人倫」。地名由來,是因為那裡長滿了很多山胡椒,於是取這種樹當作社名。
是不是很有趣呢?
那種「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真的是通體舒暢,蘇胡!
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如果建立在虛假之上,那就好像活在別人的容器裡,總覺得被人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唯有透過實際走訪、盡可能地吸收最正確、第一手、有根據的知識,才能接觸到所謂的「真實」,好好認識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找到自己與土地、與時間的連結,真正的成為「家」的一份子,活出「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
(安睎老師是台灣山岳史領域的翹楚,是我非常尊敬的台灣山岳歷史學者,亦是我好友,雖然我讀書心得拖這麼久真是很對不起他QQ)
南投地名由來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真正的「人倫」》
在西巒大山的東側山腹,靜靜地沈睡著一座曾經輝煌喧騰的小山村,將林業記憶用破敗的宿舍與巨大的紅檜樹頭,深深刻在這座百岳伸向郡大溪的臂膀上。
這是「巒安堂」,昔日巒大林區管理處(今南投林區管理處)人倫工作站的信仰中心。而為了避免和今日位於人倫林道17k處的新人倫工作站搞混,山友們今日會以巒安堂作為此區的代稱。
舊人倫工作站,海拔2600公尺,曾是林務局海拔最高的工作站。這一區的伐木從日本時代就有株式會社櫻井組的小規模開發,直到1960年林務局成立後,建立了人倫工作站,才開始了這裡大規模伐木的工作。所建設的人倫林道系統,總共60公里長,工作站位於37.6公里處。全盛時期有將近130人居住在此工作,鼎沸蒸騰,員工們每一~二週才下山一次,非常辛苦。
而巒安堂,也就是這張圖片的廟宇,則是傳說有一年山上發生森林火災,延燒多日,有同事建議處長祈雨,許願若真的下雨就要蓋廟。後來還真的下雨了,事後林場員工們也信守承諾,自行集資建立了這一座人倫工作站的信仰中心,「巒安堂」。
這一段歷史或許聽起來只是傳說,但如果有機會一訪,你會發現巒安堂牆上滿滿的都是出資者的名字,就像一份份的情感,至少也印證了這座廟宇並不是由林務局主動蓋的,而是有許多人募資籌建而成。
舊人倫工作站,又或者說「巒安堂」,在1983年因為成本過高、產量下降而結束直營伐木生產,遺落山中至今,已經將近40個年頭。
比起嵐山、哈崙,它可說是全台灣最親民的林業山城遺跡了,規模龐大的山村宿舍群、辦公廳、倉庫、集材機,還有一座獨一無二的牡丹園遺址,拼湊出屬於那個山中卡車奔騰年代的記憶,是非常好的林業歷史活教材,對行經的山友們述說著這座山最鼎盛的年代。從雙龍林道起登,三天兩夜的行程也不會說太不人道——至少比起單攻西巒大山來得友善多了。
這是台灣登山領域裡,一條獨一無二,溯登在林業史之河中的豐饒路線,完登還送你一座百岳,夫復何求。
雖然許多建物的狀態不佳,辦公廳也家徒四壁搖搖欲墜,但我依然真心希望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能重視這個如此珍貴的舊時代深山工作站遺跡,基本維護也好、活化更好,讓世世代代的台灣山友,都能順著雙龍林道出人倫林道,在三天兩夜的時間裡,細細品嚐林業在台灣曾有的鼎盛年華,了解這個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國產材復甦的產業,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繁盛年代。
「一切為現場」,是林場中常見的標語,我衷心期盼這一座林業山城,能被永久原地保存,讓那些陳舊卻無比真實的器物、殘跡、建築,永世扛起林業歷史教育最重要也最無以取代的角色——還原當年的現場。而不是讓「住在林業遺跡裡頭」,成為僅只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登山人獨享的美好回憶。
不過,林業遺跡因為年久失修,包含林道都有傾頹風險,如果要探訪,請記得要評估好風險,對自己負責喔!
---
我最近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品味鄭安睎老師《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我目前只看了約一半,但已經收穫豐盛,建議各位對讀書有興趣的,可以趕快收一本珍藏,不然等我心得文出來,大概已經被其他人買光了:一刷限量是殘酷的啊!
別的不說,「人倫」這兩個字怎麼來的,我終於因為這本書而找到解答,覺得聖靈充滿(欸
---
我一直以為,「人倫」,又是一個充滿中華價值的外來詞彙(想想可憐的天祥,文天祥關太魯閣屁事啊!人家原名叫『塔比多』啊!),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徹底錯了:他是一個超級原汁原味的名字,是一個音譯啊!!
「人倫社」,是布農族巒社群的一個社,位置在今天的人和村,正是人倫林道的入口。族語拼音是「Landun」,日譯「ランルン」,再中譯成「人倫」。地名由來,是因為那裡長滿了很多山胡椒,於是取這種樹當作社名。
是不是很有趣呢?
那種「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真的是通體舒暢,蘇胡!
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如果建立在虛假之上,那就好像活在別人的容器裡,總覺得被人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唯有透過實際走訪、盡可能地吸收最正確、第一手、有根據的知識,才能接觸到所謂的「真實」,好好認識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找到自己與土地、與時間的連結,真正的成為「家」的一份子,活出「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
(安睎老師是台灣山岳史領域的翹楚,是我非常尊敬的台灣山岳歷史學者,亦是我好友,雖然我讀書心得拖這麼久真是很對不起他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