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養成計畫
一天該喝多少水?
喝水不僅能讓身體代謝順暢
取代飲料也能避免過多熱量攝取
簡易每日水量公式
__體重x30ml=每日最低飲用水量
時序入秋,如果輕微的鼻塞、流鼻水、喉嚨痛,我自己的經驗常常是流完汗、大量喝水就好多了,尤其在季節轉換、氣溫變化大的時候,身體不舒服的感覺並非感冒症狀,最適合動起來、享受瑜珈後的通體舒暢😍
起床一杯水
餐前一杯水
是我增加每餐飽足感的秘密
外出要帶水
要慢慢喝水
增加體內循環又健康
本日 #瑜伽練習 #小影片在IG
🔸貓牛式🔸四足跪姿抬腿🔸三隻腳的狗🔸新月式🔸英雄三🔸單腿平衡扭轉🔸半猴王式🔸新月式🔸下犬式
▶️每個動作配合呼吸重複3-5組或停留3-5個呼吸
對於以上動作有不清楚的話,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唷!
請訂閱我 YouTube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FB /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flowwithkatie #凱蒂瑜伽 #好習慣養成
#Katie_Daily #katie_lifestyle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愛珠私房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清蒸苦瓜封 用蔭瓜做出來的經典味道😉 誰說苦瓜封只能煮湯呢~ 我們可以一起用電鍋蒸好吃的哦! 挑好苦瓜,處理好絞肉之後差不多就OK了!🤣 因為剩餘的大部分都是少許的調味風格,也可以看個人變化 這道菜很經典又好吃,還可以帶便當或做其他口味變化 很推薦大家學來做做看!😍 ✅食材:苦瓜數條、絞肉(兩斤)...
半杯水是多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 柏林馬拉松比賽篇《我是不知道你們可不可以,總之我是肯定不行啦!》
—
(準備篇請見上頁)
Corral A (sub 2:40) 出發的速度真的很快,領先集團自然一下就不見了,而人最多的大集團,大約也是以 3:30-3:40/k 左右的速度在前進。這其實是我平時訓練時、狀況不錯會跑到的 MP (馬拉松配速)今天跑起來肌肉的感覺也不勉強。
不過相較於涼爽乾燥(10-15°C)的灣區氣候,今天的柏林 9:15am 剛開賽氣溫就接近 20°C、濕度也有 90%. 不經暖身,才開始跑一公里心率已經是 165 bpm. 這跟賽前擬定的「前半馬心率不超過 165,前 32 K 不超過 170」的作戰策略一比已接近臨界值。
惡魔的聲音喊著「別怕,也許今天就是突破自己的時候,比賽哪有不心跳高的!」但心裡有另一個理智的聲音「這是你練了幾個月才得出的數據,不要不相信科學⋯⋯」
0-5K Split: 18:45 / 心跳 165
我看了看錶、看了看旁邊的人;又看了看錶、又看了看旁邊的人。
"I don't know if you guys can do it, but I can't!"
我不記得這句話是悶在心裡,還是真的有喊出來,總之我牙一咬就立刻放慢、跑在路肩。。然後你就看到非洲大草原般的景象,上百隻狂暴的野牛把我狠狠輾過。
5K 就放慢意味著⋯⋯
1. 今天不可能跑進 2 小時 35 分了,儘管我為了這目標練了整整九個月
2. 也可能保不住 PB,儘管那只是原先設定的 "低標"
但是心跳是很誠實的(我有綁心率帶)而在前五公里就異常高到 165 bpm 更代表了無論我腿的感覺有多輕鬆,心肺明確就是在比平常更努力。
觀察了自己的生理狀態,汗不斷的流、但是衣服完全不會乾,這也說明一件事:高溫度、高濕度,而十分慚愧的是,我是最不耐高溫高濕的那種。雖然多少有點不甘心,但有時候做正確的決定,往往比放手一搏更難。
我當下改變策略,直接換了錶的顯示介面,改成不看配速,嚴格把心率控制 165 以下。速度一下就從 3:40 掉到了 3:50 ,後頭的跑者的腳步聲不斷逼近,壓力極大。更有幾個 Corral B 的跑者迎頭趕上,心底雖然不服氣,也只能耐住性子任他們超前。
手上的 drink mix 運動飲料讓我撐到了 10K. 另外每個 5K 的官方水站無論渴不渴,都先進去拿杯水再說,不渴就淺飲一口,剩下的統統淋頭頂上。
5-10K: 19:07 / 心跳 165
10-15K: 19:10 / 心跳 165
過了 15K 我覺得好像找到了自己的 comfort zone. 大概就是 3:50/k (全馬 2 小時 40 分)的配速,可以跑的有把握。
大概是這時候遇到了在路邊加油的太太,我大喊了一聲「240!」 毫無羞恥心把新的目標告訴她,天知道在這之前我已經經歷了多少。
20-25K: 19:11 / 心跳 165
Half Marathon: 1:20:13
速度到這裡還是維持得很均勻,5K-20K 都在每 5 公里分段 19:10 上下,差距不到三秒。而且這是在完全沒看錶的前提下,只說明了柏林的賽道有多好。半馬比預期的稍慢了幾秒,但對比於剛開跑時的不舒適,這個配速我可以一直跑下去。
25-30K: 19:30 / 心跳 168
配速往下掉了一點,後來聽說這裡有坡
30-35K: 19:11 心跳 170
配速又回來一些,後來聽說這裡下坡
跑過 32K 的時候有個插曲,我被女子選手 Shalane Flanagan 刷卡!Shalane 是美國近代最好的馬拉松跑者之一,2017 年以 2 小時 26 分拿下紐約馬冠軍,我也參加了同一場比賽,跑了 2 小時 46 分。
她退役後開始執教,今年則是以 40 歲之姿宣布要在 42 天內挑戰世界六大馬,而柏林馬僅僅是她的第一站。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從我後面出現,難道是前面跑爆了?還是肚子痛?愣了一會,扯了嗓子大喊:"Let's go Shalane!"
在柏林賽道上,想必幫她加油的聲音遠遠比不上美國其他比賽、遑論紐約馬拉松了。她頭也不回,但向後給了我一個大拇指。我心中一陣感動,快馬加鞭跟在她後方五公尺想一睹偶像風采,但跑沒 100 公尺就知道這個配速絕對不尋常,我又喊了一次加油,然後看著她的背影遠去。
(回到終點得知她前半馬跑了 1 小時 23 分 — 根本在玩;後半馬一口氣就加速到 1 小時 15 分 — 還好我沒跟。)
35-40K: 19:40 心跳 173
從 32K 開始解封的心跳,現在已經超過 170 了,身體也有點撞牆期的感覺,速度掉到快要 4:00/K。我嘗試提速,但大腿後側有點要抽不抽的感覺。
雖然我只能保守前進,不過沿路上還是不斷超過人。一開始遠遠跟著的 2 小時 40 分大集團感覺也潰不成軍,偶爾會看到幾個在路邊站著不動的跑者、奮力的敲著自己的大腿想喚起一些什麼,我也只能心疼地說聲加油。
40K-Finish: 8:25 心跳 177
最後兩公里,我知道自己不會跑爆了。開始跟民眾互動、跟超過的每個跑者喊加油!經過 42 公里,終於又回到布蘭登堡門,在太陽下閃閃發亮的拱門下,此刻我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0 - 5K: 18:45 (3:45/k)
5-10K: 19:07 (3:50/k)
10-15K: 19:10 (3:50/k)
15-20K: 19:09 (3:50/k)
Half Marathon: 1:20:13 (3:48/k)
20-25K: 19:11
25-30K: 19:30 (3:54/k)
30-35K: 19:11 (3:51/k)
35-40K: 19:40 (3:57/k)
40K-Finish: 8:25 (3:51/k)
Finish Time: 2:42:11 (3:51/k)
1st Half: 1:20:13
2nd Half: 1:21:59 (+1’46”)
Place (Half): 416
Place (Total): 284 (-132)
#柏林馬拉松
#berlinmarathon2021
半杯水是多少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話題舊作選
中秋節快樂
今天,許多親友見面或短訊都說一句「中秋節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呢?我從年輕時就不斷想這個問題。在新出的書《見微知著》中,有一章「尋找快樂」,收有幾篇談「快樂」的文章。這裡轉錄其中幾篇。
快樂不是擁有多而是計較少
台灣一位在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工作的僱員,在網上留下這個小故事。
有一對小姐妹每天放學後,一定會一起到便利店光顧。姐姐外表文靜,但脾氣火爆,每次到店裏來,總會看見她對妹妹進行「機會教育」,最常聽見的有:「你是笨蛋嗎?這個快要到期了,還拿?」「你是白癡呀!明明寫買一送一,你還只拿一個。」等等。挨罵的妹妹,居然一聲不響,依然氣定神閒的挑選她想要的東西。
某天只有妹妹一個人來,我見那個潑辣的姐姐不在,便和她聊起天來。「妹妹,今天怎麼只有你一個人?」我問。「姐姐感冒了。」妹妹朝我一笑,樣子相當可愛。「我覺得你姐姐好兇喔!」我說。「還好啦!不要理她就好了。」妹妹在賣場逛,神情相當愉快。「她每天那樣罵你,你不生氣嗎?」我問。「愛生氣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罵一下又不會痛。」妺妹嘟嘟嘴道。
小小年紀居然可以這麼豁達,真是不可思議。反觀自己,吃了點虧就非得要據理力爭不可,在精神層面她真是比我強太多了。
「阿姨,我要買這個。」妹妹拿一支冰棒(雪條)到櫃檯來結帳。我一看正好是促銷品,就對她說:「妹妹,這個現在買一送一喔!你可以再去拿一支。」我以為她的反應一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滿心歡喜,不料她卻對我說:「可是我現在只想吃一支就好,另外一支就送給別人好了。」說完對我揮揮手便走了。
妹妹一蹦一跳的離去,我有很深的感觸:這個小女孩太特別了,挨罵,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貪心。如果人人都能以這麼簡單、純真的心來面對這世界,我想紛爭與悲劇都不會發生了吧!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生物學家,科學的訓練對他從事心靈研究有一定影響。他在印度達蘭沙拉,與達賴喇嘛及發現EQ即情緒商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一起對話,他用最新的科學方法,記錄腦波,研究襌定,發現正面的情緒,真的會對腦部的發展有影響,發現快樂真的可以學習。
他說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當然,這不是說我們要捨棄高興,而是說不應該期待高興就會帶來快樂,因為高興與快樂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我們因為渴望高興而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比如建築在謊言上的高興,那麼這種對高興的追求反而是追求快樂的障礙,它可能會帶來挫折與痛苦。如果我們認為外在的條件可以帶來快樂,於是花絕大部分時間去努力改善外在條件,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控制是有限與暫時的,甚至是不真實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是心決定把外在環境詮釋為快樂還是痛苦。即使我們甚麼都有,還是可能極度不快樂;相反地,我們即使面對磨難,還是可以維持堅強與寧靜。用我們的心,來駕馭環境,是李卡德「快樂學」的要點。
李卡德說了一個故事:某個下午,他坐在尼泊爾寺廟的樓梯上,雨季把整個寺廟廣場弄得泥濘不堪,他們在地上鋪一些磚塊,作為步行的道路。一個朋友踏着磚塊走來,邊抱怨說:「真噁心,如果我掉到泥濘中去怎麼辦?這個國家甚麼都髒。」接着,另一個朋友走過來,她在磚塊上一邊跳一邊說:「跳!跳!跳!」最後到了乾地上,她大呼:「真好玩!」接着說:「雨季裏最好就是無灰塵。」
兩個人,兩種不同的看世界方法。人類有六十億,因此有六十億個世界。
快樂不能從外在追求得到
李卡德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如果你把尋求真實快樂及成就感的籌碼押在求得完美配偶、得到一部名車、擁有豪宅、有最好的保險、好名聲和頂尖的工作上,那麼你最好祈求能買中人生的大彩票。」
追求種種外在的、能令你享受的成果,是永無止境的。這種追求,與達成之間,總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人類的悲劇。人類害怕悲慘,卻奔向悲慘;人類想要快樂,卻遠離快樂。我們聽過許多次,也有無數事例,說明錢買不到快樂,權力帶來腐化,名聲摧毀私生活。外在的追求得不到快樂。快樂來自你的心境。
李卡德認為快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它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他說,快樂是詮釋外在世界的方式。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他還提出了學習快樂的具體方法,其中一個是「檢驗快樂的原因」,包括:
•找一個獨處的時刻去嘗試發現能讓自己真正快樂的原因。問自己:你快樂的原因是來自外在的環境嗎?是愛情、家庭、健康、財富等等嗎?
•問自己:有多少快樂是來自你的心境,以及你經驗世界的方法?倘若快樂是來自外在的情境,檢驗一下它們的穩定性或脆弱性。(比如股票升跌影響財富的穩定,人生無常也會使家庭、健康變得脆弱……)
•倘若快樂是來自內在心境,想一想你可以如何再進一步培養它。
這種練習可以使思緒安靜。世上已越來越多人從事冥想,越來越多人了解,必須靜思才能駕馭、轉變心靈,朝向滿足與慈悲的生活。
快樂可由自己作主
遇到不快樂的事,怎麼會快樂?許多人認為快樂是受自己所遭遇的外在事態決定的,不過讀到一篇報導,幾位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快樂是可以由自己作主的。他們總結出十項「快樂法則」,其實跟我們一些傳統觀念和佛家倫理也相近。
第一,珍惜平常人生,珍惜每一刻。這就是常說的「活在當下」。
第二,不要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把所有人當競爭對手是跟自己過不去。「知足」才有快樂。
第三,越是把金錢位置放得高的人越難快樂。已經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還貪婪地想取得更多,永不饜足是一個可憐的靈魂。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物質欲望可以大到無限,但一個人真能享受的也不過是一枝一飲。
第四,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第五,專注在工作中的人最快樂,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
第六,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與夫妻、子女、家人的關係,有親密的朋友,這樣的人會快樂。
第七,面前的半杯水,悲觀說它半空,樂觀說它半滿。看到半滿的人會快樂。
第八,常懷感恩之心。常說「謝謝」,而且由衷地說。調查發現常寫感謝信的人較不易陷入抑鬱。
第九,多多運動。運動會讓人體分泌令人愉快的endorphins,跟用藥物治療抑鬱症一樣有效。
第十,「捨」。要能捨,願捨,喜捨。「為善最樂」。生活中的「捨」還包括原諒、寬恕、放下。
擁有了你所想要的,是成功;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是快樂。有了還會想再有,就不會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就能自得其樂,即使在別人眼中無足輕重。
半杯水是多少 在 愛珠私房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清蒸苦瓜封 用蔭瓜做出來的經典味道😉
誰說苦瓜封只能煮湯呢~ 我們可以一起用電鍋蒸好吃的哦!
挑好苦瓜,處理好絞肉之後差不多就OK了!🤣
因為剩餘的大部分都是少許的調味風格,也可以看個人變化
這道菜很經典又好吃,還可以帶便當或做其他口味變化
很推薦大家學來做做看!😍
✅食材:苦瓜數條、絞肉(兩斤) 約製作20顆(看大小)
▶先將兩斤絞肉處理好後開始調味
✅絞肉調味:
太白粉兩勺、鹽、糖、醬油少許、蛋一顆、蔭瓜一罐、油蔥酥少許
▶調味好後將蔭瓜的湯汁倒入絞肉中,蔭瓜也切細塊狀放入
▶調味好後開始拌勻,拌勻過程可以摔打、加水增添口感
▶苦瓜洗乾淨後簡單切一圈一圈,挖出籽即可
▶肉的多寡看個人喜歡多少做決定喔!
▶將苦瓜封包好後,放入電鍋中,外鍋一杯水,蒸四十分左右
▶另外絞肉能製作多少不一定,因每塊大小不同
▶將蒸好的苦瓜封拿起來,湯汁倒入炒鍋中準備調味
✅湯汁等滾後加調味:醬油、香油、胡椒粉少許、勾芡半碗
▶可觀察醬汁顏色與味道是否需額外添加調味
▶之後淋上苦瓜封之上就可以完成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gIyf8v1x0g/hqdefault.jpg)
半杯水是多少 在 上班族的米其林計畫Project Michel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期間希望大家好好待在家,誰說在家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一起創造在家的好享受!
#太太最愛 #泰式料理 #芒果糯米
---
- Miss米的頻道:https://pse.is/S5JC4
- Miss米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project_mic...
- Miss米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roject.mich...
--
俗話說:天要亡我,我有芒果
--
今年不好出國大吃耍廢,就在家復刻美食持續廢。最讓Miss米想念做夢都想吃的就是在泰國按摩完都會吃的芒果糯米!甜滋滋又香又濃又奶的糯米配上酸甜酸甜的芒果,喔真的要流口水了,好家在這道有夠簡單,從今天開始想吃多少都不求人了!
#食材:芒果一顆、糯米1米杯、椰漿200ml、糖兩大匙、鹽1茶匙
#步驟:
1/ 首先先將糯米請乾淨後泡 4 小時或是過夜。
2/ 把糯米放進電鍋內鍋裡蒸,內鍋的水比例是1:0.8(一杯的米對0.8杯的水),外鍋一杯水。
3/ 再來煮椰漿, 把椰漿放入鍋中,用糖跟鹽調味煮滾後關火即可。
4/ 糯米煮好後,趁熱把一半的椰漿倒入拌勻, 放置冷卻。記得椰漿不要全部用完,剩下的等等要淋在飯上擺盤假掰喔
5/ 最後放上糯米,放上切好的芒果,再淋上一些椰漿,就完成了!
Miss米雖然已經有減糖了,但是這道的熱量依舊是很驚人的喔!糯米也不是很好消化的食物,所以雖然很好吃,大家要理性食用,不然肚子上的那一團會很理性的反饋給你的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JxUdET1U/hqdefault.jpg)
半杯水是多少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0sJaVR9aa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