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作者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北歐 臥床 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Re: [閒聊] 提前規劃長輩照顧的事很奇怪嗎? - 看板marriage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北歐臥床期、臥床死亡、中風臥床餘命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從年輕開始】 台灣平均臥床時間為7年,北歐國家卻只有兩週!...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獨立特派員199集{預演長照北歐經驗之三芬蘭失能老人運動研發2}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臥病期台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臥病期台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Re: [閒聊] 提前規劃長輩照顧的事很奇怪嗎? - marriage 的評價
- 關於北歐 臥床 期 在 Re: [閒聊] 提前規劃長輩照顧的事很奇怪嗎? - marriage - My PTT 的評價
北歐 臥床 期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 #陳乃菁 醫師
══════════
【專文推薦✍️】
朱為民(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有感推薦❣️】
朱偉仁 (愛長照執行長)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詹鼎正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
#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8月20日溫暖上市💕
北歐 臥床 期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區情報|死前最多臥床2週目標,丹麥人如何辦到?看重復能更勝長照】
如果你問丹麥的護理人員,「請問你如何照顧長期臥床的病人?」他會回問你「什麼是長期臥床?」,在丹麥,比起憂心長照,他們將更多心力放在如何讓長者復能,甚至重拾以往的生活,丹麥長者離世前的臥床時間並不長,他們人生最終一哩路顯得更具活力且尊嚴,從硬體設備到照護思維,丹麥究竟如何打造出一個健康樂齡的社會?來看看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共同創辦人楊寧茵在丹麥的第一手觀察吧!
🔹延伸閱讀:日本社區安老的重要拼圖 看「在宅醫療連攜據點」如何整合醫療、長照與社區資源 https://pse.is/3l7a8w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北歐長照 #北歐社會福利 #丹麥社會福利 #丹麥老人 #丹麥長者
北歐 臥床 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北歐 臥床 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北歐 臥床 期 在 北歐臥床期、臥床死亡、中風臥床餘命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必吃
在北歐臥床期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urrounder也提到最近剛好十年換屋在添購新房家具家電中預算分配要用十年尺度來看的話建議錢花在更換困難度高使用差異 ... ... <看更多>
北歐 臥床 期 在 從年輕開始】 台灣平均臥床時間為7年,北歐國家卻只有兩週!... 的必吃
Facebook · 芙洛雅Flora Spa 新埔店 · 拒絕臥床,從年輕開始- 康健雜誌200期 · 芙洛雅Flora Spa 新埔店 · 芙洛雅Flora Spa 新埔店 · 芙洛雅Flora Spa 新埔店. ... <看更多>
北歐 臥床 期 在 Re: [閒聊] 提前規劃長輩照顧的事很奇怪嗎? - 看板marriage 的必吃
(因為很想分享,所以只好回舊文。)
我和朋友們約好,期許自己未來年老時,可以在臥床兩週後就死。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1609150025/
「台灣老人平均臥病時間是七.三年,但北歐老人卻只有二個星期。」
我所待的職場很友善,
大家都可以自在的因為家庭因素而改變工作形式。
因此我也間接得知有的同事是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
聽前輩同事提到自己父母狀況時,
我很習慣,習慣台灣人就是得準備好中年時負擔家中長輩的長照,
這是很重的擔子,因為台灣的社福就是不夠好啊等等的。
卻因此差點忘了:
那些福利優的北歐國家,不是把重點放在長照而已,
而是如何「儘量不必長照」。
我在想:
步入中年的我們,最該準備好的應是如何訓練父母將來不必依靠我們,
就像我們訓練自己的孩子一樣。
上面連結有提到劉毓秀教授的訪談,
(「多年前,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接到社區警衛的數落電話:
『教授,你九十歲的爸爸剛剛扛著一包米經過社區大門,外人看了都不忍心,
你們是怎麼當兒女的?』」
……)
我覺得值得參考。
所以我們最該盤算的,
不是未來要準備多少錢將孝道外包給外傭或醫院床位,
而是親身鼓勵父母多做日常勞務,鍛鍊身心。
我覺得這超難,
因為我的上一輩和上上一輩都不太聽我建議,
(「阿公耳朵很硬講不聽啦」、「我才不要做這個」、「這沒效啦」、
「外傭費誰要付」……)
畢竟他們不是我直屬父母,(我是地位超低的外孫女XD)
所以我的建議在他們聽來都是理想主義者的風涼話吧……
板上可能也有人覺得這種建議很空泛,
不過也許還是能為某些人帶來生活靈感,所以我分享了。
至少我是下定決心要在年老臥床兩週後死掉!(雄心大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33.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02407668.A.F4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