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遭後世狂貶?|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史書《三國志》裡,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徵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己方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的頭號功臣。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去世,孫權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唸唸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三國志》記載,周瑜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孫策初亡,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諸將禮簡時,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下交,終令程普歎服。史載,「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陳壽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的典故。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周瑜稱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後世,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東晉,周瑜的厄運就來了。這個偏安江左、只擁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為「小人」。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對於這位憂國憂民的名相表現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風頗盛,常常明是治史實為思想政治觀的較量,文人政客間的朋黨之爭更是驚心觸目,三國正統之爭也在爭鬥之列,宋文壇多位大家被捲入。最終朱熹的理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沈,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為了尊劉,自然就得貶曹貶孫,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
然而,在民間的話語權裡,周瑜的身後命運更慘。
三國故事在三國時代結束之後不久便在民間有所流傳。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經徹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為久遠的資料,就是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在這部為適應市民娛樂需求而產生的話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經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在軍事上,他看似頗有才華,卻又似乎人皆可敗;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史傳文學中那個雅量高致、出眾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市井間「尊劉貶曹」的觀念早已有之。在蘇軾的小品《東坡志林》中,就曾對民間三國有過這樣的描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感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民間對人物的褒貶品評是有著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他們「尊劉」,擁「帝蜀」,而對於站在對立面的周瑜,自然不會有好感。
之後,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的出現,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建霸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勛。
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對於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襯。
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徬彿達到了極點。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關於諸葛亮三氣周瑜:正史記載,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關於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關於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計謀根本沒關係。
關於智激周瑜:純粹子虛烏有。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孫權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關於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關於荊州問題:實乃周瑜死後,魯肅為了「聯劉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地區借給劉備。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東吳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劉備借道的問題。周瑜死後,在魯肅的主張下把南郡地區借了劉備,此後東吳派出孫瑜伐蜀被劉備擋道,演義中可能故意把孫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永遠的暢銷書、擁有億萬讀者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明朝之後,人們對周瑜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迴蕩在幾百年來的民間話語中。劉繼興認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
原文載於《劉繼興讀史》作者:劉繼興,出版社:崇文書局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5萬的網紅EHPMusic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勸酒唐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李白《將進酒》:古今第一勸酒歌 (二)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高堂明鏡悲白髮,有人說高堂指母親,這是不對的。理由如下:
首先,唐詩中的「高堂」大多數是「高敞的廳堂」或「高大的殿堂」的意思。例如:張說《幽州夜飲》「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王維《觀別者》「愛子游燕趙,高堂有老親。」
其次,李白的其他詩作中,「高堂」基本上都是指「高敞的廳堂」或「高大的殿堂」。例如:「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白紵辭三首》之三)「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古風》)「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更為重要的是,從詩意上看,上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的是事物在空間上流逝的不可逆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則是與之對應的人生在時間上流逝的不可逆轉。前者是自然現象,後者是人生現象;前者是他(它),後者是我。對應工整,自然。倘若這裡冒出個母親、孝道的意思來,就破壞了這種對應。《將進酒》是一首勸朋友飲酒、宣揚及時行樂思想的詩,跟父母、孝敬父母毫無關係。
此外,高堂明鏡悲白髮,高堂敦煌殘卷本作床頭,也可以說明高堂是明鏡懸掛處,跟父母無關。
天生我材必有用,還有如下版本:一、天生我材必有開;二、天生我身必有財;三、天生吾徒有俊材。第一種版本,「開」字或許可以理解為開運,但仍有意思不夠明晰之弊;第三種版本,「俊材」跟千金沒有必然關係(李白有詩句雲「珠玉養歌笑,糟糠養賢才」),詩句承接有突兀之嫌;第二種版本,跟緊接著的「千金散盡」句意思合榫,但似乎格調不高。相比之下,今天通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顯得最為中庸得體。其實,我倒覺得第二種版本更像李白風格,跟詩中的「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必言少錢」等詩句也協調,可能是原版。
千金散盡句,「千金」多種版本作「黃金」。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根據李白的語言風格和生活境遇,他自述的散金數量或許有誇大,但從他廣交朋友的情況看,輕財好施應該是真有其事的。
烹羊宰牛且為樂,有羊有牛沒有豬,這或許不是偶然現象,背後有其原因。比如說,李白是西北胡人,不食豬肉。
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不是說李白的實際酒量,而是用典。陳暄《與兄子秀書》:「鄭康成一飲三百杯,吾不以為多。」
岑夫子,岑勳,南陽人。顏真卿書《兩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的撰文者。有人把「岑夫子」當作岑參,是不對的。岑參年紀比李白小十五六歲,李白不可能稱呼他「岑夫子」。說岑夫子指岑勳,最有力的證據是《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其中有兩點信息:一是岑勳跟元丹丘相熟,二人曾在一處盤桓;二是岑勳、元丹丘跟李白三人是酒友,關係融洽。此外,詩中「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一顧輕千金,且向山客笑」等句跟《將進酒》的意思風格也相近。
丹丘生,即元丹丘,其家在潁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有被稱為山居的傍山別墅,李白曾經應邀到那裡遊覽小住。李白《題元丹丘潁陽山居》序:「丹丘家於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台,極目汝海,雲岩映郁,有嘉致焉。白從之遊,故有此作。」李白詩集中跟元丹丘有關的詩歌有十餘首,看得出來,二人結交甚早,情誼深厚。
陳王,曹植,曾被封為陳思王。
鬥酒十千恣歡謔,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平樂,道觀名。
五花馬,馬毛色作五花紋,一說把馬頸上的長毛修剪成五瓣。杜甫《高都護驄馬行》:「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千金裘,《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無雙。」
這首詩藝術上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風格豪放。嚴羽稱其因為充滿豪情,「使人不能字摘句賞」(《李太白詩集》嚴羽點評)清人徐增稱讚其「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而庵說唐詩》)。李白詩歌的基本風格是「月神的沈吟」,大量飲酒之後,在酒精麻醉與興奮的雙重作用下,風格一變而為「酒神的歡歌」。這首詩,便屬於酒神的歡歌類型。
風格豪放之外,我認為這首詩之所以廣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它堪稱勸酒的千古佳作。我國有悠久的釀酒歷史,飲酒文化博大精深,勸人飲酒的藝術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李白這首詩從黃河、生命的一去不復返,到金錢的不足惜,到只有飲酒者才能名垂千古,勸友人置酒暢飲,氣勢如虹,警句翩躚,使人根本無法拒絕。這首詩,可以使貪杯者氣壯山河,可以使逃杯者自慚形穢。古往今來的詩文作品,論勸酒威力與功效之巨大,似乎無出其右者。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勸酒唐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李白《將進酒》:古今第一勸酒歌(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李白《將進酒》:古今第一勸酒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1.將進酒,漢樂府詩題,屬《鼓吹曲·漢鐃歌》。《樂府詩集》卷十六: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從前人創作情況看,有朝會進酒、有冶遊飲酒,都有規勸之意。元蕭士贇:「唐時遺音尚存,太白填之以申己意耳。」(《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詩題又作《惜罇空》、《惜空樽酒》。
2.詩的寫作時間,有不同說法。
一般認為作於天寶年間,李白被逐出宮之後。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大約作於翰林‘賜金放還’後。李白當時胸中鬱積很深,本篇抒發了感慨。」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認為「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
巴蜀書社《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跟《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為同時同地之作。地點是元丹丘所居潁陽山居,時間是開元二十四年(736)。理由是:「縱觀李集,一入長安以前作品感慨殊少,更無牢騷;二入長安去朝之後,傷心備至,牢騷特盛;唯有一入長安以後,二入長安以前一段時期,往往旋發牢騷,旋又自慰解。《梁園吟》如此,《梁甫吟》亦然,《將進酒》尤為典型。」
開元二十四年的說法,很有道理。
3.將進酒,勸人飲酒。將,請的意思,讀音為qing(音同鏘)。這個讀音來歷久遠。《集韻》、《洪武正韻》所注反切為「千羊切」,《韻會》為「七羊切」,不同於將軍、將帥中「將」的「即良切」和「子亮切」。「即良切」和「子亮切」折合成今天北京話讀音是jing(音同江)和jiàng(音同降)。請義的「將」,用例如《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詩經·小雅·正月》「將伯助予」。
4.黃河之水天上來,前人有種種解釋。例如,錢可選:「蓋極言其高遠也。」唐汝詢《唐詩解》:「……以河流起興,言以河之發源崑崙尚入海不返;以人之年貌倏然而改,非若河之迥也,而可不飲乎?」巴蜀書社《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元丹丘潁陽山居距黃河不遠,故以黃河起興。」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周嘯天撰稿)
這些解釋各有道理,但都既不全面,也不準確。實際上,李白這句詩主要是化用漢樂府《長歌行》的詩句與詩意:「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李白把「百川」改成了「黃河」。另外,黃河之水高處來的說法,顯然也是唐代人所熟知的地理知識。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李白《贈裴十四》:「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可為佐證。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勸酒唐詩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也歡迎大家點歌!! **
- 歌詞在下面 -
作詞:千月兔
作曲/編曲:宇恆
演唱:Ace【夢嵐&二兔紙】
混音:石光
【二兔】
一壺青花 清水細撩蒹葭
淋漓颯沓世外盡喧嘩
煙景細塵 吹過咿咿呀呀
琉璃燈下私語話
【嵐子】
一點硃砂 春來秋去韶華
古道遙遙牡丹亭外花
風醇柔火 千古灼燒不肯罷
紋上錦鯉戲軟紗
【二兔】(慷慨夠幾話)
【嵐子】座上天下此番輾轉天涯
【二兔】(伏筆夠幾話)
【嵐子】一筆江楓一筆山隱結髮
【合】眼過幾冬夏灰燼歸家也再無雙生花
【合】
昌南夜雨涼透瓶身骨中化
便裝下茶的清雅酒的瀟灑
唐詩宋詞濃墨重彩遙遙等春發
只勸歲月少幾寸浮誇
【合】
當流光遇流螢染了白月牙
宮商廣寒鴉一身颯颯無瑕
唇齒獵眉峰仕女簪花 自逐岸上白馬
別了爛漫飛花
【二兔】
萍踪浪跡誰人踏 高山流水 未達
忽如遠行 才知江山如畫盡歸旁人羨煞
而相思喑啞 如她
清平調起偏逢簌簌雪花 不問千秋風流 真或假
【嵐子】
春來花發 袖中點點新芽
濃淡躍然燈火又萬家
【二兔】
眠我情話 鸞鳳和鳴碎煙霞
更長漏永雁平沙
【合】(慷慨夠幾話)
【嵐子】座上天下此番輾轉天涯
【合】(伏筆夠幾話)
【二兔】一筆江楓一筆山隱結髮
【合】眼過幾冬夏灰燼歸家也再無雙生花
【合】
昌南夜雨涼透瓶身骨中化
便裝下茶的清雅酒的瀟灑
唐詩宋詞濃墨重彩遙遙等春發
只勸歲月少幾寸浮誇
【合】
當流光遇流螢染了白月牙
宮商廣寒鴉一身颯颯無瑕
唇齒獵眉峰仕女簪花 自逐岸上白馬
別了爛漫飛花
【合】
昌南夜雨涼透瓶身骨中化
便裝下茶的清雅酒的瀟灑
唐詩宋詞濃墨重彩遙遙等春發
只勸歲月少幾寸浮誇
【合】
當流光遇流螢染了白月牙
宮商廣寒鴉一身颯颯無瑕
唇齒獵眉峰仕女簪花自逐岸上白馬
別了爛漫飛花
【嵐子】爐火白釉 青瓷花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gmail.com
※歌曲跟影片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支持正版,如版權方認為影片有侵權一事,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徹底刪除影片。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