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朋友吃飯,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我想要頂一家飲料店!」
住在桃園的友人,工作多年、存了些錢,一直想要自己創業;但她一直都是辦公室裡的行政職,沒有創業的知識和技能,
唯一可想的就是「餐飲創業」。
這兩年,只要有加盟展,她都會到現場觀摩;她和我說:『飲料店的加盟金居然要兩百多萬,實在下不了手!』
上個月,親戚告訴她,就在她住家不遠,某飲料店的加盟主要把店頂讓,生財設備、技術全部轉移,頂讓金「只要30萬」!
聽到三十萬,她眼睛亮了!
『這個品牌的飲料店加盟金要兩百萬ㄟ,是不是很划算!』
看到友人正在興頭上,身為「資深冷水大師」,崴爺徹底讓她熄了火….
/
我的創業前輩和我說過:
『沒有一個創業者,會放著賺錢的生意不做。』
那些嘴上說:「移民出國、身體不適、忍痛割愛、股東不合、生涯規劃」,急著用低價把店讓出去的人,十之八九都是想把燙手山芋拋出去的人。
真正要頂讓的主因只有一個,就是「不賺錢、在賠錢」。
/
我虧了一下朋友:
『妳從小到大沒創業過ㄟ,妳真以為自己是「經營之神」,能讓一家瀕臨倒閉的飲料店起死回生啊?』
真的啊!
就算接了人家頂讓的加盟店,你也不可能改變頹勢。
加盟店不是具有成長性的事業(至少對加盟者不是),品牌經營、行銷廣告、產品、定價策略這些重要決策,都控制在加盟總部,你怎麼調整?
加盟主唯一可控的就是「Location」!
很顯然,一開始店址就選錯了。
就是因為租金過高、人潮不佳、風水不好…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你花了三十萬,以為買到划算的「資產」;但實際上你買到的是別人的「負債」。
員工要發薪水、
房東要收租金、
物料要錢買、
加盟總部要抽成、
政府要課稅….
你接手後的每個月,可能都要賠上幾萬、幾十萬!
/
不只有農曆七月半要小心「抓交替」;接人家做不下去的店,也是一種「被抓來」交替的行為。
所以交替前,請三思:
1/沒有人會放著賺錢的生意不做
2/人家都做不下去,你憑什麼有把握做得更好?
3/我還沒想到…..(你們幫忙接一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40107TVBS 景氣加持 陸山東房仲年終近2500萬 影片網址→http://youtu.be/UMr0-V28lSo 感謝記者 蔡宜靜 的採訪報導,當天下午是我從新店飆車一路趕回大直受訪的,當時已快傍晚五點了,真是趕趕趕! 我相信在台灣年度獎金拿到台幣2500萬的一定也有!只是真正的TO...
加盟店抽成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年的最後一天,看Lizzy寫創業電影真是太幸福了。
其實我是特別喜歡看創業電影的人,一方面可以輕鬆補習一下專業以外的企業知識,其實我真正能稱上如數家珍的公司,只有華爾街券商、台灣銀行業,和一些中國公司而已,其他方面真的還是得靠多看多想;二方面是創業電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裡面說的東西多半無法在工作時照搬用上,但是它會講到很多題目,激發思考。
就像Lizzy分析師筆下的麥當勞,就很適合台灣這種飲食大國參考。麥當勞縱有千般惡,成為我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馮建三最愛指責我偷吃的一家餐廳,然而麥當勞賣的不是食物,是文化,這一點真是許多美國公司獨步全球的成就。
包括迪士尼、可口可樂這類公司,他們都很清楚,自己在推動的是一種文化。文化簡直能讓用戶成為俘虜、信徒,這才是最成功的企業。那些嘴上喊著作品牌好難的公司,其實掀開來外皮看看,大多也沒有什麼自己的文化。沒有文化,怎麼會有品牌呢。
這篇文章真的非常好看,感謝Lizzy。2017年的最後一天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時間】
麥當勞金色拱門下的殘酷往事
──聊《速食遊戲》(The Founder)的商業啟示
以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Ray Kroc)為主角的電影《速食遊戲》,作為電影或許稍微溫吞了些,但它是精采的商管電影,可以讓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也能思考一些經營管理的挑戰,相當值得一看。
為何我特別把「創辦人」三個字用引號強調呢?因為雖然雷克洛克名片職稱是這麼印的沒錯,曾有許多年,麥當勞公司的確也聲稱克洛克是唯一的創辦人,但嚴格說來他並不是創辦人......
原來50年代,克洛克還在當奶昔機業務員的時候,麥當勞兄弟(Dick & Mac McDonald)兩人已經在加州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開設了麥當勞的第一家分店。克洛克對他們的餐廳很有興趣,毛遂自薦要幫他們拓展加盟店,但後面演變成醜惡的商戰,最後麥當勞兄弟被迫只能拿一筆錢走人,讓克洛克拿走品牌使用與經營的權利。
這其中的風風雨雨頗為精彩刺激,雷克洛克到52歲才開始拚出此生最大的事業,也挺激勵人心,這些過程就請大家去看電影吧。
在創業與經營管理方面,《速食遊戲》提供了許多有趣案例及啟示,可以整理成以下幾點:(在下沒創過業,下列心得純粹是從電影劇情的角度來觀察,小妹知道 Emmy, Ingrid and friends. 這個粉絲頁的讀者臥虎藏龍,若各位先進願意補充實戰經驗或心得,歡迎留言分享,我會退到一邊倒茶兼打雜)(Emmy:弄一個爆強電影粉絲頁就算是一種創業啊,幹嘛客氣。。)
1. 不要怕重新調整、改造事業
麥當勞兄弟的餐廳,原本是個烤肉"drive-in"餐廳,用餐方式、菜單內容,都與其他同類drive-in餐廳相近。然而因為生意不太好,他們將餐廳的內容與流程做了創新與大翻轉:1. 客人不再「免下車」,而得自己下車買,如此省掉許多點餐小妹,也避免了送餐錯誤;2. 菜單大幅簡化,只賣之前賣得最好的產品;3. 廚房流程大改造,讓客人取餐快速不用等。
改善廚房流程這部分,《速食遊戲》以視覺呈現當年麥當勞兄弟如何在網球場上用粉筆畫位置、讓員工實際在上頭走動操演的情形,這一幕非常精彩神奇,讓觀眾親眼見證麥當勞的「效率」是怎麼實地推演、試驗出來的。
2. 讓客人輕鬆了解產品概念
麥當勞兄弟完成了餐廳模式的改造之後,起初客人沒上門,因為不懂餐廳在搞什麼,例如客人以為是drive-in但車開進來了卻沒有人服務......等等。有了創新的調整與改造後,如何讓客人快速理解、使用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3. 忽大忽小的現金流量一定要管好
在克洛克正式開始替麥當勞兄弟負責加盟業務後,他積極開疆闢土,卻發現分到的抽成根本無力應付擴張版圖燒掉的錢。如果現金不夠,生意再好也沒用,克洛克被迫分神四處找錢。創業初期,現金流起伏尤其大,而且不容易預料,不像穩定期的企業,幾個簡單Excel做一下看一下就可以抓,所以對新創事業,現金流量的管理更是不可忽視的大學問。
4. 你不一定是餐飲業,可能是房地產業
正當克洛克為了資金焦頭爛額,一位律師點醒了他,克洛克所在的事業根本應該是房地產業,而不是餐飲業。應該把地買下來,租給加盟者,這樣對克洛克最有利。克洛克照做後果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也讓麥當勞兄弟對克洛克越來越沒轍。只有想清楚最適合事業的營運模式,才有可能發揮最大潛力,之前克洛克使用的模式錯了,拿著微薄的分紅去替人家拚加盟店,不管怎麼死拼活拼,都只是在繞圈子。
5. 隨時思考、調整哪些人適合為你工作
克洛克物色加盟主時,一開始找的是有錢有閒的上流人士,卻發現這群人沒有動力為餐廳付出,每天繼續悠閒過日子、打高爾夫,任憑餐廳經理人「自由發揮」,品質無法穩定。於是克洛克改變策略,參加中產階級的各式聚會,鼓吹這些有動力苦幹實幹、追求財富的人們加入他。而且克洛克對於不同族群的聽眾,都有適宜、動人的話對他們說,這種吸引人才的能力與魅力也挺重要。
此外,「找人才」的雷達要隨時打開,多多留心、觀察他人,腦袋裡要有資料庫,並願意往非典型方向尋找,才不會在時機成熟的那刻,由於缺乏人才而趕不上機會。
6. 合夥/合作要謹慎
麥當勞兄弟原本可以一輩子穩穩經營著他們的餐廳,也許再多開幾家加盟店,勤奮又滿足地度過餘生,但在找來克洛克負責加盟事業之後,不僅面對許多意見不合造成的情緒起伏與衝突,影響心情與健康,最後甚至還讓兩兄弟丟掉畢生心血的擁有權,包括餐廳名稱以及他們設計的金色拱門。即使獲得某些金錢補償,但心中的鬱悶與不甘可想而知。
與人合夥,不宜引進想法差太多的合作對象,不能忽視早期的意見不合,如果想法差異大,又沒有溝通出共識,堆積下去只會更糟。此外,要仔細觀察對方的動機與心理,提早有警覺與準備(例如隨時與律師討論),若等到狀況很差時才開始積極對抗,籌碼恐怕已經不在自己手上。性格與理念的相容度,以及是否可互相信任,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非常重要。
恰巧這兩天某個中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背後的紛擾浮上檯面,或許也跟合作雙方的理念不同、溝通不清楚有關。
***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之爭,看起來很殘酷,但如果一定要評價克洛克是不是「壞人」、是否「偷」了「創辦人」名號......嗯,他有些作為的確太過火,沒有必要對麥當勞兄弟趕盡殺絕,不過,兩方的初衷,其實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罷了。
他們的想法都深刻影響了麥當勞後來的發展,兩組人馬皆用不同方式創建了麥當勞,為它今日的樣貌奠定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克洛克,也許出了聖貝納迪諾不會有人聽過麥當勞,更別說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有分店,但若麥當勞兄弟對於賺錢的小規模事業很滿足,那也沒甚麼不對。只是,當這兩種人湊在一家公司裡合作,就會有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局,以及適合的方向。明白並接受自己的潛力與限制,才是重要的。
就像克洛克的第一任老婆Ethel,她在丈夫背後,也許說不上是偉大的女人,但肯定是悲傷的女人。她需要安全感,這並沒有錯,只是不適合有克洛克這樣的丈夫。觀眾首次切入這對夫妻的生活之時,克洛克已是個52歲的業務員,他過去經年累月不在家,Ethel獨自帶著孩子都撐過來了,到這把年紀總算可以期待兩人好好享福,沒想到老公又弄出一個更忙碌更龐大的事業,更常把她獨留在家。
她無法認同與參與那些創業展店的愉快舒爽,沒法享受開疆闢土的快樂,卻要承受它們帶來的龐大經濟壓力與不安,每天枯坐家中擔憂房子車子存款可能都會不保,害怕兩人花半輩子撐起的家,明天就不見了。這兩人性格相異,能成就的格局不同,除非克洛克的事業一輩子無法有大突破,否則恐怕很難長久相守。
當創業家難,當創業家的配偶也很難。尤其當創業並非配偶願意一同付出的夢想時,更是寸步難行。人很難突破自己的格局,這沒有對錯,但早早認清會比較好。選擇合夥人或高階主管時也是,認清彼此的性格與想法,才能同心努力。
***
讀到這兒,各位是否已經想吃麥當勞的薯條與雞塊了?沒關係,我把解藥替各位準備好了,如果你理智上不想吃,但感性上需要一點幫助來拒絕麥當勞的誘惑,可以看2004年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導演自己下海實驗,連續一個月只吃麥當勞菜單上有的東西,而且只要店員有問「是否要加大餐點」,都要答「好」。
一個月後導演不只體重增加11公斤、體脂肪從11%變18%,還有憂鬱症與肝臟衰竭的跡象。當然,這些年來麥當勞的餐點做過不少調整,增加了沙拉的選擇,也公開餐點營養資料供消費者查詢,不過它的美味主餐畢竟還是類似的玩意,嘴饞時適量解解饞就好。
#看了好怕元旦假期還是少吃一點好了
#減肥前先舉起肥肥的手指大力轉發Lizzy女神的好文
#農曆年假期我們考慮再請Lizzy發出警世防貪食文~
加盟店抽成 在 賴昱權Jacky L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聲明:
真的只是辦好全民教育~
教所有咖啡人水的知識常識
讓看不見的水質有跡可尋
沒有要跟業者搶做器材的生意!!
#coffeebullet
聲明啟事
自從打算開水質課程以來,發生了許多令我困擾的事件,原本對於一些紛擾均不予回應,但這一兩日又陸續發生一些奇怪的事件,讓我不得不在此作公開聲明
1. 這個課程,在教授咖啡用水質的正確觀念與知識,裡面除了學理的部分,為了可以實踐課堂上的內容,因此我會教授簡易的DIY自己調整水質的概念與方法,用以驗證上課的內容。(本人不賣設備,也非設備商,若DIY有困難的,則可請廠家安裝,價格合理,本人也無抽成,目前合作夥伴已經確認,也請其他業者誤打本人名號,本人將於以追究)。
2. 我設計的調整,決不是以TDS為最終決定值,因為TDS值只能參考。
3. 我的設計會開放給我的學員請他們回去照著做,或是拿著我的設計請任何廠家做,這是我的分享。若有比我更好的設計,而且可以公開,我會更高興,因為這將是大家的福氣。
4. 水路的管接基本道理很簡單,管接的概念基本上大同小異,因此容易造成誤會,而本人的設計絕無剽竊水質業者的智慧財產,特此聲明。之前已有業者光看一張相片即對本人做出不實的指控,便公開本人的管接方法,並將相片中部分某裝置放到自己的機器,作升級販售,造成我與賴昱權的困擾,這部分已獲得對方聲明澄清並致歉,本人已不予追究,在此便不再贅述。
5. 這一兩日,更有人以是我學生的名號,跑至台南水易購加盟店去取水,(本人與台南加盟店店長黃老闆是好朋友,也謝謝他的告知)但本人目前並沒有與該公司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因此請別再用我的名義去取水,這樣會引起誤會,誤以為本人在剽竊他人之智慧財產。
6. 您若對該公司的水有興趣,請自己跟他們說明,請他們給你取用,我想他們為了推銷他們的產品,應該會同意(但是決定權仍在店家),但拜託別再用本人的名號,以免造成誤會。
以上聲明
加盟店抽成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40107TVBS 景氣加持 陸山東房仲年終近2500萬
影片網址→http://youtu.be/UMr0-V28lSo
感謝記者 蔡宜靜 的採訪報導,當天下午是我從新店飆車一路趕回大直受訪的,當時已快傍晚五點了,真是趕趕趕!
我相信在台灣年度獎金拿到台幣2500萬的一定也有!只是真正的TOP業務,是低調不願意受訪的,所以才輪的到我這位業機普普的房仲受訪,來與中國壽樓女王做PK比較。不過,那名山東姊姊卻實厲害啦!希望有機會能請她接觸,希望她傳授我一些售屋技巧囉!
不過 靜宜 是【台灣房屋】的"直營"體系,拿來跟中信、其他加盟店比較,所以獎金差距才會差這麼多,台屋也有加盟體系啦!
以下是新聞報導......↓
大家最近關心的話題,大概就是年終獎金了,大陸山東出現一名超級女房仲,因為銷量驚人,拿下年度冠軍5百萬人民幣的年終獎金,約合台幣2千5百萬元,反觀台灣房仲市場,雖然2013年總成交量有成長,達到約35萬件,但超級業務能夠入袋的整年獎金,大約是1千3百萬元左右,想要成為2千萬以上年終的超級業務,恐怕還得要擴大市場和景氣加持。
大陸媒體:「成為綠城集團2013年度,當仁不讓的銷冠,退稅後獎金5百萬(人民幣)。」
她叫做徐明,大陸山東一名女房仲,很拚,一年內就賣了100戶,成交額高達19.95億元,稅後年終獎金,近2500萬台幣,被封為是售樓女王,除了努力,大陸房地產2013買氣強勁也帶來高年終,而台灣房仲業也有成長。
房仲業者陳泰源:「這房子權狀62坪,使用空間大概是40坪左右。」
72年次的陳泰源,入行兩年半,靠著勤快肯拚,2013成交1.87億元,入袋獎金就有200多萬。
陳泰源:「我2013也比2012年,好了一倍以上,最主要是成交件數,多了一倍以上,也因為整體房價,也漲得很兇。」
比較幾家房仲的Top sales,台灣房屋個人成交量3億元約可以拿到500萬獎金,中信房屋成交總價4億,約有1000萬獎金入袋,還有加盟業者業務抽成高,成交3億多元就能拿到1300萬獎金。
陳泰源:「我們房仲業者是完全靠,單筆單筆業績的獎金,所以並沒有所謂的年終獎金,那我們其實是一整年,整筆這樣累積下來,然後賺到的獎金,那個就等於算是年終了。」
事實上,從房仲成交總量來看,2012年全台交易32萬9741件,2013年總成交約35萬件,雖然規模比不上,對岸市場,仍算穩步成長,想要成為年終2千萬以上的超級房仲,除了努力還得靠景氣加持。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entry/516855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1897808
加盟店抽成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30605民視 奢侈稅2週年 仲介關店500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Vp7k61_NtdU
感謝記者 周康韵 的採訪,基本上,這則新聞其實是延續自由時報的報導,有2個角度可以分享。
角度1→內容主要是提到《富旺房屋》倒店潮,其實富旺房屋會倒店那麼多,僅存最後一間,有一個原因就是房仲品牌的經營,不管是在哪個產業,趨勢總是「大者恆大,小則漸漸被併吞」,只能說富旺這個品牌太新,百姓接受需要一段時間,剛好又遇到2012年房市最慘的時候,能不倒才是奇蹟。
角度2→當然2012年房仲關店500家,這個角度有點不夠平衡,因為自由時報的記者有刻意不把「2012年有多少家新店成立」的數據資料同時公布。以《台灣房屋》為例,不僅沒收店,還拓展事業到馬來西亞展店去呢!
現在政府、部分立委喊出奢侈稅延長加碼4年,我相信那只是為「只修不廢」這個大方向,累積談判籌碼,既然奢侈稅確定只修不廢,既然大家又覺得延長4年真的太長?結論就是請大家有心理準備奢侈稅應該會延長為3年。
不過,我贊成全聯會理事長 李同榮 的說法,到時候,保證依舊價不跌,只會量縮打到第一線打拼的房仲業者罷了!
以下為新聞報導......↓
奢侈稅上路滿兩週年,傳出財政部主張「只修不廢」,連立委也建議,將課稅期延長到4年,不過,不動產仲介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警告,倘若奢侈稅再延長,恐掀起一波房仲失業潮。因為過去短短一年,全台有五百家房仲關店,上萬名房仲被迫減薪、失業。
寫著底薪加高獎金的徵才招牌,掛在門外,這家不動產仲介業者,幕後老闆,是一間上市櫃營建集團,2009年成立以來,全盛時期,全台有超過60家房仲店面,歷經奢侈稅洗禮,目前,僅存新竹市光復路這家、加盟店頭。
奢侈稅上路兩年,除了房市買氣萎縮,更直接衝擊房仲業者的收入飯碗,大直明水路、這條房仲街,短短100公尺不到,連著有六家房仲品牌,成交量好不好?房仲業者老實說。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在去年整整一整年,整個大環境非常不好的時候,我就是到處兼差當臨時演員,人家結婚的時候主持兼唱歌表演賺外快,這是我個人的部分,後來還有人,是新人,2012年房地產最慘的時候他是新人,結果就嚇到了,怎麼房市這麼差,他就立刻跑去開計程車,再也不趕回來做房仲。
如果觀眾還有印象,這位曾在本土劇中、客串演警察的房仲業者,就是受奢侈稅衝擊下的低薪一族,沒底薪、只靠抽成,房子沒成交,日子根本不能過。
根據不動產仲介全聯會統計,全台近10萬名房仲員,房市走多頭,底薪加獎金,平均薪資也有5萬2,奢侈稅實施後,薪資立刻下滑16%之外,還引爆一股房仲倒店潮。
對房仲業而言,奢侈稅甚至比金融海嘯,還來得可怕,但政府抑制高房價的美意,真的,奏效了嗎?
市場游資氾濫,讓房價依舊撐在高檔,然而一場奢侈稅,卻讓雙北市房仲業,成了地震重災區,新莊、林口、三峽,成交量最慘時,萎縮5成以上,如今奢侈稅屆滿2年,財政部喊出「只修不廢」,甚至立委也贊成「下重手」延長加碼,但房價真的有變便宜嗎?民眾心中,自有解答。
新聞網址→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ntype=class&sno=2013605F12M1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6414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