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也是人,沒有像大家想的那麼厲害//碎碎念
最近巴黎早晚溫差大,老姐穿去上班的naracamicie黑色風衣也已經穿了12年了
加上通勤要戴口罩,頓時有種自己有點像「文豪野犬」裡面芥川龍之介跟他妹妹的混搭Cosplay
從台大心理系畢業來巴黎,也即將要十年,
當過五星級飯店甜點坊負責人
米其林一星餐廳甜點領班
巴黎其他知名飯店第一甜點領班(還有其他廚房的工作,就不一個個去數了,去看每年的稅單還比較快)
這十年,有很多好的跟不好的回憶,但這些都對我很重要,增加了我人生的重量與厚度
有好幾年,每天在甜點坊的時間很長很長(14小時起跳),手機也自動將我工作的地方定位成我家
也曾經發生過租的房子被賣掉了,老姐只好睡在有兩個小孩的朋友家的沙發床上,
工作忙到根本沒時間找房子,最後飯店高層看不下去老姐眼袋越來越深,讓我住兩週,一晚接近300歐的套房
也曾經凌晨三點才下班,騎腳踏車從艾非爾鐵塔附近的飯店回家,結果在協和廣場摔車
也發生過很多莫名其妙被性騷擾或是因為薪水/年資/派系不同被欺負的事情,這邊就輕鬆帶過吧,反正也都過去了
比較令人痛苦的,是有一陣子,身邊的「非甜點師法國朋友們」都說「你做甜點太可惜了」
這些朋友大多出生於富裕家庭、學霸,之後在銀行或微軟,當高階主管或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他們是我人生中的一扇扇窗戶,聊品酒、聊音樂、教我跳華爾滋、聊經濟
當我甜點學校畢業後,終於拿到艾非爾鐵塔邊五星飯店甜點坊負責人的聘書時
他們都很開心我終於在巴黎『存活下來,拿到終身職了』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老姐對甜點越來越走火入魔,反對我將「甜點就是我人生的全部」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最後,我只好漸漸拉開跟這些朋友的距離,工作已經很忙很忙了,我心智沒強大到一邊在甜點坊弄得焦頭爛額、重整甜點坊、訓練員工之餘,還要接受「你做甜點太可惜了*N遍」耗損我的同步率。至於被交往的男生說「對你而言,甜點比男人還重要,還是分手吧,見面時你也只想著工作,聊的也都是工作」,也是家常便飯
如果我今天選擇的道路就是繼續學霸下去,北一女數理資優班、台大心理系、去加拿大或美國念研究所,大家就會比較高興嗎?
但是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呀!
人生中是有所取捨的,老姐的個性是就算知道再一點點就可以完成,但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東西,那我寧可砍掉重練,捨棄
老姐高三,曾經因為聯考前老爸癌症在重症加護病房,所以休學了半年
休學當時離推徵不到幾個月,身邊很多人都說,以我的成績,要隨便上個前幾名國立大學的冷門科系是很簡單的,就不要休學,好好升學吧
加護病房能探望的時間不多,我也只能抱著大學物理的教科書,在醫院一樓的星巴克唸書等待
我在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後,覺得要考上台大很危險,至於為什麼只想考台大,是考慮到之後轉系和修課選擇較多,學風也開放,適合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心裡很叛逆的老姐
所以還是跟北一女申請了休學半年,打算等老爸癌症跟過世的事情處理好,整頓好心情之後,再回北一女重唸三年級
班長帶頭,同學們都很照顧我,導師們也都很包容我,真的很謝謝大家
之前回台整理房間時,找到了一封未開封的信,完全忘記這封信是什麼的老姐,拆開一看
才發現原來是台大心理系三年級時,心理統計教授幫我寫的某加拿大研究所的推薦函
這才想起,當教授拿信給我的時候(當時我是教授的國科會計畫約聘助理,自己也拿到了自己想研究的國科會計畫),
我:教授不好意思,我最後決定去法國了
教授:法國?哪所學校??(因為心理統計有名的學校幾乎都不在法國)
我:去學法文,之後去學甜點
教授:什麼時候回來?之後呢?
我:不會回來,我想當甜點師
教授:甜點師,在廚房工作很辛苦,不能只當成興趣嗎?
我:對不起教授,但是請不要擔心
做研究很快樂(畢竟從高中就開始在中研院做研究),但是那是我的興趣,並不是為了好申請國外的研究所,並不是為了履歷好看,才做研究的
而且我研究主題的研究所,在美國哈佛跟哥倫比亞大學都屬於教育心理學系,沒有獎學金,畢業後很難將學費賺回來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是個現實的人(說好聽一點,是實際嗎?),那時也跟在大學認識,原本以結婚為前提的男友分手了,既然知道自己以後要到法國,不想耽誤對方人生
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傻,明明才大三,等到大四再分手也不遲,但是我覺得這樣是不尊重當時的男友
其實自己知道,來法國才是變數更大的選擇,先不說語言,甜點學校畢業之後都不知道找的找不到工作
還記得剛來法國,為了省錢,是租3.63坪的小套房,窗戶打開就是垃圾桶,廁所在走廊跟其他人共用,結果老姊晚上怕穿著睡衣去廁所所以憋尿,最後得了尿道炎XD
不過總歸而言,我在法國遇到很多貴人,也很幸運的在工作上比別人幸運很多
如果您是老姐粉絲頁的資深粉絲,您大概會發現老姐最近發文的次數減少很多
雖然這樣說有點不妥,但我常常擱心自問,大家看到的都是老姐順遂的一面,這樣真的好嗎?
會不會誤導其他之後想要來法國的人呢? (然後很多文章打在備忘錄,但是沒發文)
回歸正題啦,老姐沒有很厲害,毅力跟耐性也不夠,但要說唯一的優點,
大概就是:人沒有那麼脆弱,人是可以突破極限的,如果自己認輸,那就輸了。沒有不可能,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立立亂,很多人都想離開,中大亞太研究所最近訪問了710名18歲以上市民,近四成人表示有機會都想移民。而根據保安局數字,香港去年大約有7000港人移民外地,最多人移民美國,有2,100人,其次則是澳洲和加拿大,分別有2,000及800人。另外,鄰近的日韓台,近年都成為了港人新興的移居地點,我們就找...
「加拿大研究所 好 申請 嗎」的推薦目錄:
加拿大研究所 好 申請 嗎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立立亂,很多人都想離開,中大亞太研究所最近訪問了710名18歲以上市民,近四成人表示有機會都想移民。而根據保安局數字,香港去年大約有7000港人移民外地,最多人移民美國,有2,100人,其次則是澳洲和加拿大,分別有2,000及800人。另外,鄰近的日韓台,近年都成為了港人新興的移居地點,我們就找到一對港人夫婦,今年8月帶同六歲的女兒,一同移居日本生活。
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161120/OO3SNPZVMKF7ATPWQ7PGRWOOYQ/
「你說那邊(日本)賺得多錢嗎?一定不是,應該是香港賺得較多,但日本的生活環境好舒服,我們真的想過那種生活,而不是賺很多錢,但日忙夜忙。」今年八月,帶同妻女移居日本北海道的Penguin在出發前說。兩年前,他主動上網結識了富良野一個農場的負責人,對方知道他們的夢想,願意請他們到自己的農場工作,並在今年初幫忙申請工作簽證,結果很快便獲批,一家三口終在八月踏上夢想之旅。
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161120/6GBJET3TUAKSMFHES4WZGER7AU/
Penguin和Windy一家三口,已經在富良野定居了近三個月,女兒Pendy原本今年升讀一年級,但日本四月才開學,有半年真空期,所以現時每日都到保育園托管,和小朋友玩玩,順便練日文,平時放工或放假好天,一家三口都會去公園玩,每次都可以玩個幾兩個鐘。富良野幾乎每隔幾條街就有個公園,公園設施不多,但卻有很多空間讓孩子跑跑跳跳,地下也不是厚厚的軟墊,而是石地沙地,與香港很大差別,但Penguin和Windy卻認為,最大的差別反而是家長的態度,「在香港我們都很少干涉女兒,反而變了異類,有些家長會覺得她曳,為甚麼會周圍爬,這裏有個現象就是,小朋友在公園玩,父母不會跟在旁邊,很少干涉孩子玩的過程,自由點,不再是異類,是正常的。」
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161120/QVSYT54324ZOPEWYZLV53YQJG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移民 #移民日本 #富良野 #農夫 #北海道 #工作簽證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RZLdavfEJ0/hqdefault.jpg)
加拿大研究所 好 申請 嗎 在 加拿大研究所準備五步驟|這個系畢業薪水翻倍!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加拿大 美國 研究所申請 經驗分享秘訣資源大公開 · 移民 加拿大 |32岁大龄学签留学 加拿大 ,一年换了四份兼职! · 【留學PIE】台灣待不下出國會變 好嗎 ?學習障礙 ... ... <看更多>
加拿大研究所 好 申請 嗎 在 加拿大研究所- 留學板 - Dcard 的必吃
覺得關於加拿大留學的資訊好少! 之前都會到處找一些申請上加拿大研究所學生的榜單或心得,想看看大概的錄取標準,不過發現資訊真的比申請美國 ... ... <看更多>
加拿大研究所 好 申請 嗎 在 [心得] 留學抉擇之一: 為甚麼去加拿大? - 看板studyabroad 的必吃
Why Canada?
很多圖的圖文版:
https://lifeunexpected2019.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html
當年差一點要去新加坡工作,
都已經被醫院錄取了連合約都寄過來,
但是因為一心想去太平洋的另一端生活,
即使申請研究所的未知數太大,
還是硬生生地打越洋電話跟當地醫院婉拒工作機會。
那時我一心想去跟朋友戲稱楓葉國的加拿大,
連申請時都只有申請兩所加拿大的學校。
至於為什麼一心想去楓葉國,理由有點蠢,就不多說了。XD
(蠢到在台灣研究生學會的迎新上讓大家哈哈大笑!)
這篇是想以自身經驗分享一些在加拿大留學的好與壞,提供正在面臨抉擇的人一點參考。
根據教育部統計,以英語系國家來說,
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去美國較多,接著是英國跟澳洲。
至於加拿大?
聽起來就像是去移民的(或是遊學),不是去留學。
這是我弟當年聽到我要去念書時給我的評價。
統計資料見此:
https://reurl.cc/QWNzp
由於教育部的統計資料把學位跟非學位放在一起,
所以可想而知台灣申請研究所的留學生到加拿大人數又更少了。
我們已經是在加拿大前幾名大的城市了,
但研究生學會每年的會員人數還是遠遠不及美國的學生會。
大概是把小數點往前移一位再剪掉幾個位數的數字吧!
先來講講好處。
學費:
加拿大大學90%以上是公立學校有政府補助,
相對來說(尤其跟下面那個國家比XD~註1)學費價格親民許多。
雖然這幾年學校也是持續不斷地漲學費,
但美國英國的學生看到價格一定會大叫: 好便宜啊!
不同學院價格不同,以醫學院底下的PhD program為例,
一年要付三次(我們一年有三學期)外加暑假的summer fees不過主要是公車月票。
國際學生會有減免International tuition award 一年約$3199,
三個學期加summer fee大約 $9709,
所以實際需要付的學費是: $6510。
換成台幣一年約15~20萬!
(加幣最近幾年匯率跌很慘,我來的第一年對台幣1:30,現在已經變成1:23.5,所以多加
了一些緩衝空間)
簡直跟我以前台灣的大學學費差不多了!
(痾….我大學是學店啦XD)
所以我們有個玩笑:要便宜學費來加拿大,要便宜的酒去美國!(這邊酒很貴…)
自然環境:
這邊的自然環境真的很好,即使是在大都市裡空氣水質都比台灣好很多。
果真是適合退休人生啊!
很多過敏體質的人來到這邊症狀都改善很多。
我到這個城市時已經覺得空氣很好了,有一次到鄉下農場去,空氣好到讓我不敢相信!!
真想用瓶子裝幾打帶回家每天吸個過癮!
難怪有人願意花大錢”買”加拿大的空氣(註2)。
另外這邊的人夏天很喜歡往山裡跑,
露營爬山樣樣來,
這些地方的景色美到讓人不敢相信,
想用相機拍下來卻意識到相機根本無法描述親眼見到的美跟壯觀!
公園或自然景觀跟都市融合在一起,讓剛到這邊時的我讚嘆到眼冒愛心。
野生動物在這個國家過的很爽!
不管是郊區還是都市,
人類跟野生動物共存已經成為日常(不過愛翻垃圾的浣熊常被人幹譙到是真的)。
我們學校之前有隻郊狼光天化日之下在校園裡逛大街、追松鼠,
跟學校的人類和平共處好的很,學生甚至還幫牠成立臉書粉絲團!XD
良好的自然環境其實也是我最喜歡加拿大的一點。
社會穩定:
帶著一家大小來唸書的朋友說,因為有小朋友實在不敢去美國!
槍枝氾濫且常常有校園喋血事件,感覺走在街上都不安全。
我跟美國不熟,不過這應該也跟區/州有關。
只是在加拿大,不管哪個省或城鎮,基本上都是安全的,不用擔心自身安危。
我有個室友曾經忘記鎖大門,
害我回家時驚恐到毛都豎起來了,
但是後來發現一整天下來家裡也完全沒事。
期末考結束或新年時約去朋友家開趴玩到凌晨1,2點,
回家時走在只有零星路燈的街上也都沒問題……
除了冷到想罵髒話之外!
一般的加拿大人對觀光客跟新來的居民都挺友善,
社會衝突也少很多。
在公車上不認識的人都可以像朋友般聊天,
不少店員對待客戶的態度也都大方親切,無關乎你有沒有消費。
大致上這個社會很和諧,不過這牽扯到隱藏的黑暗面,以後再說。
學生素質:
跟來這邊留學的台灣朋友聊過後,
我們都覺得這邊的學生素質比我們想像中好很多。
我有好多同學是聰明到有種變態的那種人,
當期末考時我還在為第一章傷腦筋,
這些傢伙早已K到好幾個章節之後外加複習考古題了!
坦白說,我常覺得如果我們學校享有一定的名聲
,說不定都要歸功學校的學生勝過教授!
特定教授與研究:
據我所知很多留學生來這邊是因為某種特別研究在加拿大學校享負盛名,
或是有在該領域的先驅研究學者在加拿大。
譬如我朋友,
當年從歐洲來這邊就是因為我們學校的一位教授發明某種特定醫學影像造影方式,
而現今這種造影方式對某些神經疾病有絕佳的偵測效果。
不管是臨床還是研究,這整造影方式著實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
畢業後工作機會/移民/居留證:
這好像是很多人非常在乎的因素。
我可以坦白說,如果你在加拿大的學校畢業並擁有研究所學歷,
申請畢業後工作簽證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以PhD為例子,申請三年的工作簽證幾乎不成問題。
根據他們的法規,工作滿一年就可以申請擁有居留證。
若有居留證,接下來要請成為公民好像就不是那麼困難。
喔,不過前提是:你找的到工作!
這邊最低工資的工作很多,
像是在咖啡廳或超市,
只是需要擁有研究所學歷的專業工作不好找。
好啦,講完好處,以下是一些我個人覺得到加拿大的劣勢。
工作態度:
這是我最有感觸的一點。
在我接觸過的加拿大人裡,
很多人的工作態度讓我又把白眼翻到南太平洋。
簡而言之,就是很懶散又沒效率。
他們其實很聰明,點子也不少但是不知道為甚麼就是非常沒有執行力。
他們不會議而不決,相反的,
在會議結束後會有清楚的結論關於下一步怎麼做。
但是,到了下次開會(如果有下次XD)往往進度是零,
或者中間又出了什麼狀況,
原本的問題就依舊留在那邊,懸而未解。
老闆追問進度嗎?會啊,前提是如果他記得的話。
在我曾經待的地方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
不知為甚麼問題依舊沒解決,老闆也不記得,就這麼放著。
然後過了一兩個月,老闆重新問起這件事,然後會議之後有了結論,
但是,咦?這個結論好耳熟啊!
啊哈,原來就是幾個月前曾經提過的東西。
然後,惡性循環,超沒效率!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動用到”team work”,
可以想像會被拖延到甚麼程度。
其他種種可以花一整篇文章來幹譙了,有機會再說。
我當教授的朋友也說,跟台灣人比起來,
加拿大學生就是很懶散,
但是他們文章可以寫得很好---沒辦法,畢竟是母語。
我相信不是全部的加拿大人都是這樣。
只可惜在我遇到的加拿大人裡,
還沒有人的工作態度跟效率是可以讓我豎大拇指稱讚的。
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有幸可以讓我遇到,對他們改觀。
社交文化:
之前提過,他們當地人一開始的確對新來的人很友善,
很多人也很有禮貌。
他常常把sorry掛在嘴邊,就像我們的”不好意思”,
讓人覺得這麼社會很祥和。
的確,這也是上上下下加拿大人包括他們的政府極盡所能想要營造出來的氛圍。
但很可惜的,如果你待得夠久看過夠多事情,
就會感覺到這只是表面和諧的假象,
加拿大社會裡實際的問題根本沒人有guts去解決。
他們只想聽好聽的話,也只願意講好聽的話,誰都不想當黑臉。
但要解決棘手問題本來就要有黑臉啊!
同時,一開始的友善變得諷刺,
因為你終究會了解跟他們之間有道牆---
一道你有遠都無法跨越也永遠都可以阻止你真正融入他們的高牆。
所以那個友善好像也不是真正的友善了。
在我看來,那個友善是有目的的---營造出我們這個國家很友善的目的。
既然是有目的的,對我這個龜毛的人而言,也就不是真的友善了。
我曾經跟一個省政府的仲裁員聊過這些想法,
對方是個看起來很有社會經驗的阿姨。
沒想到她竟然說:
我沒辦法代表全部人的意見,但是我自己很認同你的說法。
研究生薪水:
美加好像都差不多,比起歐洲都算少得可憐。
至於薪水多少也取決於實驗室。
終於在去年,我們學校頒布了統一標準:
PhD學生的獎助學金至少要每年18000加幣。
我不知道這樣的薪水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是多還是少,
但是考量到這邊昂貴的物價尤其房租,還是很辛苦的。
長久的工作機會:
留學版上很多人都說若考量到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美國會比加拿大好。
這是真的。
我們都會說:念書到加拿大,工作去美國。
一方面因為美國的薪水是真的比較好,二方面是工作機會多。
加拿大人口也就這麼多,城市裡的松鼠跟浣熊數量恐怕都比人類還多!
研究所或大學畢業後想要找到符合預期的工作並不容易。
相較於高等學歷,
專科畢業後有執照有技術的人在這邊更有機會找到薪資高的工作!
我的本業是放射師,如果我在這邊執業,薪水比一個博士後研究員還高耶!!
這就成了很弔詭的事情。
有研究所學歷很容易申請移民或居留,
但卻不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咦?這是什麼邏輯啊?
所以你到底是想要吸引高學歷的移民還是不想?
不過對於持有加拿大學歷去美國工作很無用這件事我倒覺得不一定。
我認識的幾個朋友是在這邊念研究所,之後去美國工作。
其中有加拿大公民身分,也有沒加拿大身分的人。
工作公司包含醫療大廠GE, Amazon, Microsoft…等等。
我跟美國不熟,不過我猜重點還是看人,
如果你能說服該公司你比美國人多的優勢而這工作非你莫屬,
有加拿大的學歷好像也不是缺點。
也許簽證是個大問題,那我就不知道了。
(這點應該很多版友可以補充)
應該還有沒想到的,不過後來我發現很多優點其實在其他國家與可以達到,所以就不列出
來了。
坦白說,我覺得加拿大(嚴格說起來是我待的城市)是個非常適合來交換的地方,
尤其是4,5月到9月這段時間,天氣好又不冷,可以玩得很開心。
或是來念碩士待個2,3年也不錯。
至於博士…………考量到工作效率跟經濟壓力,的確不是最好的。
除非你有很想跟的教授在這邊,
不然我甚至有點猶豫要不要鼓勵大家來。
但是如果你是個喜歡大自然又負擔不起昂貴學費的人,倒是可以考慮看看。
註1: 加拿大人其實跟美國人互看不順眼,美國人常常取笑加拿大人,加拿大人也絕對會
反擊。”下面那個國家”雖然以地理位置上來說正確,但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加拿大人
用來戲弄美國的說法(“down there”)。
註2: 之前有個公司販售用鋼瓶裝的高品質新鮮空氣,號稱是來自加拿大山區,貴的很。
聽說很多買家在中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2.156.186.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49311746.A.496.html
... <看更多>